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30a-3p通过抑制肝细胞自噬促进脂质沉积而加剧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1
作者 陈雕 陈永鑫 +4 位作者 王贵婷 袁必容 胡龙堃 张甜 郭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3-964,共12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30a-3p(miR-30a-3p)是否通过调控自噬影响肝细胞脂质沉积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过程。方法:选取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饮食(HFD)组。HFD组小鼠给予60%的高脂饲料饲养10周,诱导小鼠... 目的:探讨微小RNA-30a-3p(miR-30a-3p)是否通过调控自噬影响肝细胞脂质沉积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过程。方法:选取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饮食(HFD)组。HFD组小鼠给予60%的高脂饲料饲养10周,诱导小鼠出现NAFLD表型,之后各组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过表达miR-30a-3p的腺相关病毒,后以高脂饲料继续饲养4周。检测小鼠的糖耐量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情况;检测小鼠肝脏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苏木素-伊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形态以及脂质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自噬相关蛋白5(ATG5)、beclin-1和p62表达水平。在体外实验中采用棕榈酸和油酸(PO)联合诱导AML12细胞建立体外NAFLD模型。RTqPCR检测miR-30a-3p shRNA转染后肝细胞中miR-30a-3p的表达量,试剂盒检测miR-30a-3p敲减后的TG和TC含量;尼罗红染色观察脂滴聚集情况;双荧光重组腺病毒Ad-mCherry-GFP-LC3B转染AML12细胞观察自噬流。结果:HFD组小鼠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与糖耐受降低,肝脏组织出现明显的脂质沉积,小鼠肝脏ALT、AST、TG、TC含量升高。LC3-II、beclin-1和ATG5的表达降低,p62的表达增加(P<0.01)。在过表达miR-30a-3p后,HFD组小鼠的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明显增加,肝脏组织脂滴沉积进一步加重,肝脏TG、TC、AST和ALT浓度明显增加。LC3-II、beclin-1和ATG5的表达进一步降低,p62的表达也明显增加(P<0.01)。在体外细胞实验中,PO诱导的AML12细胞中TG和TC含量显著增加;细胞中出现明显的红染脂滴,且LC3-II、beclin-1和ATG5的水平下降,p62的水平增加(P<0.01)。在AML12细胞敲减miR-30a-3p后,TG含量明显下降,脂滴聚积得到明显改善;LC3-II、beclin-1和ATG5的表达增加,p62的表达显著下降,自噬流通畅(P<0.01)。结论:miR-30a-3p加剧NAFLD小鼠的肝脏脂质沉积,导致肝脏发生严重的肝脂肪变性和肝损伤,从而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自噬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微小RNA-30a-3p 自噬 脂质沉积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通过下调Ajuba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纤维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冯昭卫 代云莉 +7 位作者 梁丹 李志阳 王一凡 吕厚星 陈佳佳 陈圣杰 郭兵 肖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7,共8页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肾病(DKD)大鼠模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是否通过下调Ajuba水平,降低Yes相关蛋白1(YAP1)的表达,进而减轻细胞外基质(ECM)沉积从而减轻DKD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程度。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肾病(DKD)大鼠模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是否通过下调Ajuba水平,降低Yes相关蛋白1(YAP1)的表达,进而减轻细胞外基质(ECM)沉积从而减轻DKD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程度。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和DM+过表达BMP7腺相关病毒组(DM+rAAVBMP7组),每组6只。采用尾静脉注射55 mg/kg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M大鼠模型。NRK-52E细胞分为正常糖组、高糖(HG)组和HG+rhBMP7组。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大鼠肾皮质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皮质Ajuba、YAP1的表达部位;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皮质及NRK-52E细胞中BMP7、Ajuba和YAP1、Ⅲ型胶原(Col-Ⅲ)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大鼠肾皮质Ajuba和YA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生化指标检测显示DM组大鼠血糖、血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24 h尿蛋白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P<0.05),尿肌酐较NC组显著降低(P<0.05);与DM组相比,DM+rAAV-BMP7组大鼠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显著降低(P<0.05),尿肌酐显著升高(P<0.05);病理染色显示DM组肾间质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沉积,肾小管萎缩且排列紊乱,DM+rAAV-BMP7组的病理变化较DM组显著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肾皮质中Ajuba和YAP1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且在DM组高表达,但DM+rAAV-BMP7组其表达则显著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M组或HG组中FN、Col-Ⅲ、Ajuba和YAP1的蛋白水平上调(P<0.05),但在DM+rAAV-BMP7组中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又显著降低(P<0.05);RT-qPCR结果显示DM组Ajuba、YAP1的mRNA水平较NC组显著上升(P<0.05),DM+rAAV-BMP7组Ajuba、YAP1的mRNA水平较DM组又显著降低(P<0.05)。结论:过表达BMP7可减轻DKD大鼠的肾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juba,减少YAP1的表达,从而抑制了ECM的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骨形态发生蛋白7 Ajuba Yes相关蛋白1 肾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DR1对肝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
3
作者 王贵芳 常雪冰 +5 位作者 扈腊英 刘露 黄亚莉 宋铃榆 周宇霞 郭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5-1212,共8页
目的:检测室管膜素相关蛋白1(EPDR1)在野生型C57BL/6小鼠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观察2型糖尿病状态下,小鼠各组织中EPDR1的表达;探讨EPDR1对AML12肝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57BL/6小鼠心、肝、脾、肺、肾、腓肠肌... 目的:检测室管膜素相关蛋白1(EPDR1)在野生型C57BL/6小鼠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观察2型糖尿病状态下,小鼠各组织中EPDR1的表达;探讨EPDR1对AML12肝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57BL/6小鼠心、肝、脾、肺、肾、腓肠肌、棕色脂肪以及脑组织中EPDR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比较db/db小鼠与C57BL/6小鼠肝、腓肠肌、心和肾组织中EPDR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油酸和棕榈酸联合诱导AML12细胞建立脂质沉积模型,且经腺病毒过表达EPDR1和给予外源重组蛋白EPDR1(rEPDR1)干预,ELISA测定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油红O染色评估EPDR1对AML12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和IHC均显示EPDR1广泛表达于野生型小鼠心、肝、脾、肺、肾、腓肠肌、棕色脂肪和脑组织中,且在肝脏中蛋白表达最高;而在糖尿病db/db小鼠肝、腓肠肌、心和肾组织中较野生型小鼠表达下调;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过表达EPDR1或给予rEPDR1均可减少AML12肝细胞中脂质沉积,且TG含量较模型组下降(P<0.05)。结论:EPDR1广泛表达在野生型小鼠各个组织,且在糖尿病小鼠肝脏组织中表达下调,而上调EPDR1可以缓解肝细胞中的脂质沉积。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EPDR1在糖尿病肝组织脂肪变中的作用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素相关蛋白1 2型糖尿病 肝细胞 脂质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豆酮酸A可减轻db/db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损伤
4
作者 王一凡 吕厚星 +6 位作者 李志阳 代云莉 冯昭卫 陈佳佳 陈圣杰 王建塔 肖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82,共10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肝中储存过多的脂肪,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肝纤维化是NAFLD进一步发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肝中储存过多的脂肪,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肝纤维化是NAFLD进一步发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关键过程,减少肝内的脂肪积累,从而延缓或阻止NAFLD向纤维化的进展是治疗的关键。树豆酮酸A(cajanonic acid A,CAA)在2型糖尿病中能够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发挥降糖减脂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CAA对NAFLD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采用db/db自发性NAFLD小鼠模型,将db/db小鼠分为NAFLD组和CAA给药组,CAA组予50 mg/(kg·d)灌胃给药,同期C57BL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每组6只。小鼠生化指标检测和组织病理染色发现,CAA干预可有效缓解db/db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肝功能损伤(P<0.05)及肝脂肪变性和减少脂质沉积(P<0.05)。ELISA法结果显示,经过CAA治疗后肝组织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cukin-1β,IL-1β)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提示CAA具有明显抗炎作用,并且CAA干预显著减轻小鼠肝的纤维化程度,天狼星红染色发现,CAA组胶原沉积显著减少(P<0.05),进一步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CAA组纤维化相关基因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蛋白质水平表达降低,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E-ca)的表达升高(P<0.05)。E2F转录因子1(E2F transcription factor 1,E2F1)被证实在肝中是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的主要因子,在肥胖小鼠中表达增加,并且可通过PPARγ的转录调节参与脂肪组织代谢,我们猜测,E2F1是CAA改善NAFLD肝脂质沉积和纤维化的中间作用靶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E2F1和其同家族拮抗转录因子E2F转录因子7(E2F transcription factor 7,E2F7)在小鼠经CAA处理后在肝组织核质中均表达,通过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检测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发现,在CAA组中E2F1较NAFLD组基因表达降低(P<0.05),E2F7基因表达增加(P<0.05),并且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示,E2F1和E2F7呈显著负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树豆酮酸A可有效减轻db/db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损伤,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抑制脂质过度沉积,减轻肝纤维化以缓解NAFLD进一步发展,同时E2F1和E2F7可能参与了CAA改善脂质代谢和纤维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E2F转录因子1 E2F转录因子7 树豆酮酸A 肝纤维化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普利酮对高盐诱导的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倩 丁菁 +3 位作者 杨飞 王胜男 粟凤 陆德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06-1610,共5页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对高盐诱导的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的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50~60 g 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control,C)组用普通饲料饲养16周,高盐饮食(high salt diet,HS)组及依普利...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对高盐诱导的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的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50~60 g 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control,C)组用普通饲料饲养16周,高盐饮食(high salt diet,HS)组及依普利酮(eplerenone,Epl)组用5%高盐饲料饲养16周,C组和HS组于末4周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而Epl组于末4周给予依普利酮40 mg·kg-1·d-1灌胃。每2周检测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16周后处死大鼠,留取主动脉。ELISA法检测醛固酮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盐皮质激素受体(MR)及e NOS蛋白表达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主动脉e NOS、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及MR蛋白表达与定位。结果:(1)高盐饲料饲养8周后,大鼠收缩压即明显升高,并逐渐上升,16周时HS组收缩压较同时点C组明显升高(P〈0.05);依普利酮灌胃4周后,收缩压比灌胃前明显下降(P〈0.05)。(2)与C组比较,HS组、Epl组主动脉醛固酮含量明显增加(P〈0.05),且MR表达明显增加(P〈0.05)。(3)HS组较C组e NOS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 NOS)活性也降低(P〈0.05);Epl组较HS组e NOS蛋白表达增加(P〈0.05)、c NOS活性增高(P〈0.05)。结论:(1)高盐诱导高血压大鼠的主动脉醛固酮含量明显增加,醛固酮可能通过激动MR降低主动脉e NOS蛋白表达及酶活性。(2)选择性MR拮抗剂依普利酮可恢复e NOS蛋白表达及活性,改善e NOS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盐饮食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盐皮质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PTEN/AKT/mTOR通路对自噬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吴德佩 肖瑛 +4 位作者 张莹莹 曾令萍 石明隽 王圆圆 郭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15-2019,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PTEN和自噬水平的变化,探讨糖尿病肾病中PTEN/AKT/m TOR通路对自噬的调控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糖尿病组(DM组),每组各8只。用链脲佐菌素复制DM大鼠模型。于成模后10周处死大鼠后...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PTEN和自噬水平的变化,探讨糖尿病肾病中PTEN/AKT/m TOR通路对自噬的调控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糖尿病组(DM组),每组各8只。用链脲佐菌素复制DM大鼠模型。于成模后10周处死大鼠后测定相应生化指标和肾脏指数,免疫组化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PTEN蛋白的表达部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LC3、PTEN及PTEN/AKT/m TOR通路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肾组织PTEN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DM组的血糖、24 h尿蛋白量和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NC组(P<0.05)。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肾组织的LC3I和LC3II水平明显降低(P<0.05)。PTEN主要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中,DM组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C组(P<0.05)。DM大鼠肾组织中,PTEN/AKT/m TOR通路的活性增高。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细胞自噬水平下降,而参与自噬调控的PTEN/AKT/m TOR通路活性升高,提示其自噬水平的变化可能受到PTEN/AKT/m TOR通路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糖尿病肾病 PTEN/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7对高糖环境下肾小管上皮细胞Id2和E2A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曾令萍 肖瑛 +5 位作者 张莹莹 张昌志 吴德佩 李圆圆 石明隽 郭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1-326,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高糖环境下给予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表达分化抑制因子2(Id2)和转录因子E2A的影响,探讨BMP-7减轻高糖诱导的肾小管纤维化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3... 目的:通过观察高糖环境下给予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表达分化抑制因子2(Id2)和转录因子E2A的影响,探讨BMP-7减轻高糖诱导的肾小管纤维化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3组:对照(control)组、高糖(HG)组和不同浓度BMP-7(10μg/L和20μg/L)干预组,HG组和干预组分别设12 h、24 h和48 h 3个时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d2、E2A、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Col-Ⅰ)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方法检测Id2 mRNA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G组Id2的mRNA和蛋白水平及E-cadherin的蛋白水平明显下调,E2A、α-SMA和Col-Ⅰ的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与HG组相比,20μg/L BMP-7干预组Id2的mRNA和蛋白水平及E-cadherin的蛋白水平均较同时点显著上调,E2A、α-SMA和Col-Ⅰ的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d2蛋白与E2A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BMP-7可阻断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促进Id2蛋白并抑制E2A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K-52E细胞 高糖 骨形态发生蛋白-7 分化抑制因子2 E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中Notch1通过Akt/mTOR通路抑制自噬促进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兴梅 张莹莹 +4 位作者 王圆圆 石明隽 肖瑛 张帆 郭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69-2174,共6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小鼠肾脏组织中Notch1蛋白表达和自噬水平的变化对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肾病中Notch1通过抑制自噬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取db/m小鼠(正常对照组)和db/db小鼠(糖尿病组),每组各8只。饲养12周后处死... 目的:观察糖尿病小鼠肾脏组织中Notch1蛋白表达和自噬水平的变化对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肾病中Notch1通过抑制自噬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取db/m小鼠(正常对照组)和db/db小鼠(糖尿病组),每组各8只。饲养12周后处死小鼠,测定相应生化指标,免疫组化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Notch1蛋白的表达部位,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肾组织Notch1、PTEN、p-Akt(Thr308)、Akt、p-mTOR(Ser2448)、mTOR、LC3、P62、Ⅰ型胶原(Col-I)和Ⅲ型胶原(Col-III)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与db/m小鼠比较,db/db小鼠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明显增高(P<0.01);HE染色可见db/db小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空泡样变性,间质中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Masson染色可见db/db小鼠的肾脏组织中有大量胶原纤维样物质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内和肾间质,肾小管结构排列紊乱。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b/db小鼠的肾组织中Notch1、P62、p-mTOR(Ser2448)、p-Akt(Thr308)、Col-I和Col-III的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1),PTEN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LC3-Ⅱ的蛋白表达减少(P<0.05),总的mTOR和Akt蛋白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组织中的Notch1蛋白表达增加,PTEN蛋白表达减少,Akt/mTOR通路活性升高,自噬受到抑制,这些变化促进了肾脏纤维化病变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自噬 NOTCH1蛋白 肾纤维化 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砷酸钠对SH-SY5Y细胞生长和3MS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聂杨 王念 +1 位作者 徐国强 潘际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82-1183,共2页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恶性程度高,手术加化疗的方案对于侵润性的神经母细胞瘤效果不佳。砷,俗名砒霜,很早被用来治疗急性粒性白血病。现在发现砷对神经母细胞瘤、胶质瘤,以及来源于肝脏、前列腺、肾脏、子...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恶性程度高,手术加化疗的方案对于侵润性的神经母细胞瘤效果不佳。砷,俗名砒霜,很早被用来治疗急性粒性白血病。现在发现砷对神经母细胞瘤、胶质瘤,以及来源于肝脏、前列腺、肾脏、子宫颈和胆囊等固体肿瘤也有效[1]。然而,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有报道,肿瘤细胞H2 S合成酶表达上调[2]。那么,砷是否可通过下调H2 S合成酶的表达发挥抗癌作用?本实验采用SH-SY5Y细胞和亚砷酸钠( NaAsO2)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钠 神经母细胞瘤 SH-SY5Y细胞 3-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 下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诱导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凋亡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幸 田甜 +6 位作者 余蕾 詹玮 韩冰 谢汝佳 杨婷 罗新华 杨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3-918,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对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s)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SAHA诱导HSCs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Opti Prep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原代HSCs;通过实时细胞分析技术检测SAHA对HSCs增殖的影响;倒置显... 目的:通过研究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对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s)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SAHA诱导HSCs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Opti Prep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原代HSCs;通过实时细胞分析技术检测SAHA对HSCs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SAHA处理HSCs后的形态变化;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的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法检测GRP78蛋白与HDAC6蛋白是否形成复合物。结果:成功分离的HSCs连续培养14 d,HSCs逐渐由静止状态变为激活状态。SAHA可显著抑制HSCs增殖,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SAHA对HSCs的促凋亡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P<0.05)。SAHA处理HSCs后,α-SMA、Ⅰ型胶原、HDAC6和TIMP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GRP78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激活型的HSCs相比,SAHA处理后的HSCs中免疫共沉淀下的蛋白复合物中GRP78与总的乙酰化赖氨酸蛋白显著增多,而HDAC6蛋白显著降低,同时证明GRP78与HDAC6形成复合物。结论:SAHA抗肝纤维化的机制可能是,SAHA下调HDAC6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乙酰化GRP78蛋白表达水平,诱导HSCs内质网应激,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 肝纤维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组蛋白修饰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田甜 郑璐 +9 位作者 汤雷 余蕾 谢汝佳 张金娟 韩冰 杨婷 丁凯泽 渠巍 詹玮 杨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4-558,共5页
目的:观察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组蛋白修饰的变化,并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肝纤维化组,其中肝纤维化组采用CCl_4皮下注射以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植物... 目的:观察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组蛋白修饰的变化,并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肝纤维化组,其中肝纤维化组采用CCl_4皮下注射以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植物油溶液。实验第8周末,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取2组血清,采用生化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肝纤维化标志物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l Ⅳ)和Ⅲ型前胶原(PCⅢ)的水平;取2组大鼠肝脏,测定肝脏指数;取肝组织常规固定,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及胶原纤维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检测2组大鼠肝脏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I型胶原(ColⅠ)表达情况,以及acH4K12、acH3K9、H3K4me2和H3K9me2修饰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指数及ALT、AST、HA、LN、ColⅣ和PCⅢ水平明显增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组大鼠肝组织的acH4K12修饰水平减少(P<0.05),acH3K9和H3K9me2修饰水平及α-SMA和ColⅠ表达明显增加(P<0.05),H3K4me2修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acH4K12、acH3K9和H3K9me2修饰水平改变可能与某些细胞外基质代谢相关基因转录调控有关,从而参与了大鼠肝纤维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修饰 肝纤维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通过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诱导HepG2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蕾 韩冰 +7 位作者 田甜 郑璐 杨婷 刘幸 汤雷 罗轩 杨勤 谢汝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51-2156,共6页
目的:探讨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SAHA处理HepG2细胞48 h,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组蛋白H3K9和H3K27的乙酰化水平... 目的:探讨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SAHA处理HepG2细胞48 h,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组蛋白H3K9和H3K27的乙酰化水平,以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p-PERK蛋白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1和1μmol/L SAHA处理48 h对HepG2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6和12μmol/L SAHA组HepG2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SAHA处理细胞48 h后,ac H3K9和ac H3K2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GRP78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ERK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而p-PERK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随着SAHA浓度的增高,HepG2细胞的凋亡逐渐增加。结论:SAHA可上调HepG2细胞中组蛋白H3K9和H3K27的乙酰化修饰水平,并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通路来诱导HepG2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细胞凋亡 内质网应激 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b7蛋白参与了BLP耐受巨噬细胞对细菌清除能力增强的过程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舒祺 蔡军伟 +7 位作者 李雪 杨勤 黄林 罗海华 项静 乔敏 姜勇 刘靖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0-906,共7页
目的:探讨Rab GTP酶是否参与了对细菌脂蛋白(BLP)耐受的骨髓诱导分化巨噬细胞(BMDMs)杀菌能力增强的过程。方法:首先利用real-time PCR比较BLP耐受巨噬细胞和非耐受细胞中Rab5a、Rab5b、Rab7、Rab9、Rab9b、Rab11a、Rab11b、Rab12、Rab3... 目的:探讨Rab GTP酶是否参与了对细菌脂蛋白(BLP)耐受的骨髓诱导分化巨噬细胞(BMDMs)杀菌能力增强的过程。方法:首先利用real-time PCR比较BLP耐受巨噬细胞和非耐受细胞中Rab5a、Rab5b、Rab7、Rab9、Rab9b、Rab11a、Rab11b、Rab12、Rab32和Rab34的表达变化,筛选出水平升高的Rab7分子;进一步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Rab7的mRNA和蛋白表达是否在BLP耐受细胞感染大肠杆菌后继续升高;接下来用RNAi技术下调BLP耐受巨噬细胞Rab7表达,观察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及杀灭能力的影响。结果:在检测的10个Rab GTP酶中,Rab7在BLP耐受BMDMs的mRNA水平升高,是非耐受细胞的1.4倍;进一步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Rab7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BLP耐受细胞感染大肠杆菌后,随着时间延长均明显升高;下调Rab7表达不影响BLP耐受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但是显著降低其对细菌的杀灭能力。结论:BLP耐受通过上调巨噬细胞Rab7的表达,在增强巨噬细胞对细菌的杀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脂蛋白 耐受 细菌清除 RAB GTP酶 Rab7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自噬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郑璐 韩冰 +7 位作者 汤雷 田甜 蔡爽 余蕾 马子华 杨婷 杨勤 谢汝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2-339,共8页
目的:观察二硫苏糖醇(DTT)诱导人正常肝细胞LO2发生内质网应激的过程中自噬相关指标表达的变化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2.0 mmol/L DTT处理LO2细胞0、6、12和24 h,诱导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葡萄... 目的:观察二硫苏糖醇(DTT)诱导人正常肝细胞LO2发生内质网应激的过程中自噬相关指标表达的变化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2.0 mmol/L DTT处理LO2细胞0、6、12和24 h,诱导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活化转录因子4(ATF4)、C/EBP同源蛋白(CHOP)、自噬相关基因12(Atg12)、自噬相关基因5(Atg5)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 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的产生情况。采用400 nmol/L的雷帕霉素预处理LO2细胞1 h,再给予2.0 mmol/L的DTT处理24 h,观察雷帕霉素预处理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2.0 mmol/L DTT处理LO2细胞6、12和24 h后,细胞中GRP78、PERK、ATF4、CHOP、Atg12、Atg5和LC3的mRNA及蛋白水平较0 h组显著上调(P <0.05);同时LC3Ⅱ/LC3Ⅰ也较0 h组显著增高(P <0.05);透射电镜检测发现,DTT处理6、12和24 h后,细胞中均可见自噬小体的产生;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DTT处理细胞6、12和24 h后,细胞凋亡较0 h组显著增加;而经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预处理后,DTT诱导的细胞凋亡显著下降(P<0.05)。结论:内质网应激可诱导自噬的发生,而雷帕霉素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内质网应激诱导的LO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自噬 雷帕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干预砷致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细胞自噬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马子华 张景允 +8 位作者 杨柳 田甜 汤雷 郑璐 蔡爽 韩冰 谢汝佳 杨婷 杨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62-1667,共6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干预砷致肝星状细胞(HSC)活化过程中细胞自噬的变化。方法:本实验使用100 μmol/L亚砷酸钠作用于人胎肝细胞株LO2 24 h,收取培养上清。将染砷LO2细胞培养上清与正常培养液按照1 ∶ 4比例混合,用于培养人肝星状细胞株...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干预砷致肝星状细胞(HSC)活化过程中细胞自噬的变化。方法:本实验使用100 μmol/L亚砷酸钠作用于人胎肝细胞株LO2 24 h,收取培养上清。将染砷LO2细胞培养上清与正常培养液按照1 ∶ 4比例混合,用于培养人肝星状细胞株LX-2,24 h后采用低(0.25 g/L)和高(1 g/L)剂量氧化苦参碱干预培养24 h;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染砷LO2细胞培养上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ELISA检测染砷LO2细胞培养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MTT法检测LX-2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自噬相关基因12(Atg12)、自噬相关基因5(Atg5)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油红O染色光镜下观察LX-2细胞中脂滴。结果:(1)染砷LO2细胞培养上清AST和ALT水平显著增加( P <0.05),此上清加入LX-2细胞培养基中可明显增强LX-2细胞活力( P <0.05),与染砷LO2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的LX-2细胞内脂滴数量显著减少,且LX-2活化标志蛋白α-SM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P <0.05);(2)与染砷LO2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可上调LX-2细胞Atg12、Atg5和LC3Ⅱ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3)低、高剂量氧化苦参碱干预可抑制与染砷LO2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的LX-2细胞的活力( P <0.05),且使LX-2细胞α-SMA、Atg12、Atg5和LC3-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 P <0.05),高剂量氧化苦参碱干预的LX-2细胞自噬标志蛋白LC3-Ⅱ表达水平降低较低剂量氧化苦参碱干预更为显著( P <0.05);(4)低、高剂量氧化苦参碱干预后LX-2细胞内脂滴数量较染砷LO2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的LX-2细胞均显著增多。结论:砷致肝纤维化过程中间接活化HSC与砷损伤肝细胞有关,细胞自噬参与这一过程,且HSC可能通过促进其内脂滴降解而促进自身的活化。氧化苦参碱可通过抑制细胞自噬,减少HSC活化实现其减轻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氧化苦参碱 自噬 细胞活力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T7/9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对砷致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汤雷 谢汝佳 +7 位作者 郑璐 田甜 余蕾 胡晓霞 蔡爽 马子华 杨勤 韩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0-373,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SET7/9(SET domain containing 7/9)对内质网应激(ERS)的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在砷致肝细胞凋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把人肝细胞LO2分为对照组、砷染毒模型组、阴性转染组和SET7/9 siRNA转染... 目的:通过研究SET7/9(SET domain containing 7/9)对内质网应激(ERS)的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在砷致肝细胞凋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把人肝细胞LO2分为对照组、砷染毒模型组、阴性转染组和SET7/9 siRNA转染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各组LO2细胞SET7/9、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PERK和p-PERK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抑制SET7/9表达可降低砷染毒LO2细胞的凋亡率(P <0.05)。砷染毒可以使LO2细胞SET7/9表达水平升高,上调LO2细胞GRP78和p-PERK的蛋白水平(P <0.05)。砷染毒LO2细胞经SET7/9 siRNA转染后可下调其GRP78和p-PERK的蛋白水平。结论:砷可以通过上调SET7/9激活了ERS的PERK信号通路,从而导致肝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7/9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砷中毒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硫辛酰胺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炎症和4型胶原蛋白的产生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灿 蒋小涵 +7 位作者 肖瑛 袁质平 毛彦稳 王圆圆 张莹莹 张帆 汤磊 郭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7-622,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DM)大鼠肾组织中Notch2、含pyrin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3(NLRP3)的表达情况及α硫辛酰胺(ALM)对Notch2、Toll样受体4(TLR4)、NLRP3和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ALM抗糖尿病肾组织炎症和肾纤维化的可能保护机制。方...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DM)大鼠肾组织中Notch2、含pyrin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3(NLRP3)的表达情况及α硫辛酰胺(ALM)对Notch2、Toll样受体4(TLR4)、NLRP3和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ALM抗糖尿病肾组织炎症和肾纤维化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复制DM大鼠模型,分为DM组和ALM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C组),每组8只。DM造模成功2周后,ALM组用ALM[150 mg/(kg·d)]进行灌胃,治疗6周后处死大鼠。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组织中Notch2、TLR4、NLRP3的表达和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Notch2、TLR4、NLRP3和4型胶原蛋白(Col4)的蛋白水平,ELISA检测肾组织匀浆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对Notch2与TLR4、NLRP3蛋白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M组的血糖、24 h尿蛋白量、肾脏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NC组;与DM组相比,ALM组肾脏指数、24 h尿蛋白量明显降低,而血糖无明显改变。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肾组织中Notch2、TLR4、NLRP3和Col4的蛋白水平增加,ALM组大鼠肾组织中的上述蛋白水平明显低于DM组; ALM组大鼠肾组织匀浆IL-6和TNF-α的水平较DM组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在DM组以及ALM组中Notch2与TLR4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Notch2与NLRP3的表达也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ALM抑制DM大鼠肾组织的炎症和Col4的产生,与Notch2抑制TLR4和NLRP3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α硫辛酰胺(ALM) 含pyrin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3(NLRP3) NOTCH2 Toll样受体4(TL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PP2A激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于敏 姜君财 +3 位作者 骆妍蓓 张倩 丁菁 陆德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29-1735,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中蛋白磷酸酶2A(PP2A)被激活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皮下埋置微量渗透泵持续灌注AngⅡ(500 ng·kg^-1·min^-1,14 d)的方法复制高血压...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中蛋白磷酸酶2A(PP2A)被激活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皮下埋置微量渗透泵持续灌注AngⅡ(500 ng·kg^-1·min^-1,14 d)的方法复制高血压模型。4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control)组(n=10)、AngⅡ组(n=10)、坎地沙坦(CAN;AngⅡ1型受体阻滞剂)+AngⅡ组(n=10)和CAN组(n=10)。CAN+AngⅡ组和CAN组均于埋置微量渗透泵后第1天开始予以坎地沙坦酯(10 mg·kg^-1·d^-1)灌胃。术后第15天处死大鼠,留取血清和肠系膜动脉。用无创大鼠血压测量仪检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Ang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肠系膜动脉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eNOS Ser1177磷酸化水平、PP2A催化亚基(PP2Ac)蛋白表达、PP2Ac Tyr307磷酸化水平及PP2A内源性抑制蛋白I PP2A 2表达水平,采用PP2A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肠系膜动脉PP2A活性变化。结果:(1)与control组相比,AngⅡ组大鼠收缩压显著升高(P<0.05);与AngⅡ组相比,CAN+AngⅡ组和CAN组收缩压显著降低(P<0.05)。(2)与control组相比,AngⅡ组和CAN+AngⅡ组大鼠血清AngⅡ含量显著升高(P<0.05)。(3)与control组相比,AngⅡ组肠系膜动脉eNOS Ser1177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PP2A活性显著增高(P<0.05),且二者变化呈负相关(r=-0.842,P<0.05);与AngⅡ组相比,CAN+AngⅡ组eNOS Ser1177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P<0.05),PP2A活性显著降低(P<0.05)。(4)与control组相比,AngⅡ组PP2Ac Tyr307磷酸化水平和I PP2A 2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AngⅡ组相比,CAN+AngⅡ组PP2Ac Tyr307磷酸化水平和I PP2A 2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5)CAN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eNOS及PP2Ac蛋白表达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AngⅡ诱导的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中,AngⅡ通过其1型受体介导,降低PP2Ac Tyr307磷酸化水平和I PP2A 2蛋白表达,激活PP2A,进而引起eNOS S1177磷酸化水平下调,最终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高血压 蛋白磷酸酶2A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肠系膜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硫辛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miR-21和Smad7表达及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毛彦稳 张小欢 +10 位作者 彭伟 刘慧铭 刘玲伶 王圆圆 刘丽荣 张莹莹 张帆 石明隽 肖瑛 汤磊 郭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43-1847,共5页
目的:观察α-硫辛酸(ALA)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NC)组、DM组和ALA组,给药6周后处死大鼠测定相应生化指标和肾脏指数。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 Western blot检... 目的:观察α-硫辛酸(ALA)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NC)组、DM组和ALA组,给药6周后处死大鼠测定相应生化指标和肾脏指数。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p-Smad2/3、Smad7、collagen I和collagen III的蛋白表达水平; RT-qPCR检测肾组织微小RNA-21 (miR-21)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肾重/体重、血葡萄糖(BG)、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和24 h尿蛋白均显著增高,肾脏病理学检查显示出现肾纤维化改变,Smad7蛋白水平显著降低,TGF-β1、p-Smad2/3、collagen I和collagen III显著增高,miR-21水平亦显著升高(P <0. 05); ALA治疗后,DM大鼠除了BG无明显变化外,其余生化指标和肾脏指数均明显低于DM组,肾脏病理学检查显示肾纤维化病变明显得到改善,Smad7蛋白较DM组显著升高,TGF-β1、p-Smad2/3、collagen I和collagen III较DM组显著降低,miR-21水平较DM组显著降低(P <0. 05)。结论:ALA可抑制DM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和miR-21表达而上调Smad7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细胞外基质沉积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糖尿病肾病 微小RNA-21 TGF-β1/Smads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小鼠肾脏自噬水平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赵俊琳 张莹莹 +5 位作者 段玲弟 赵思琪 阮媛媛 彭灿 张帆 郭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3-898,共6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糖尿病(DM)小鼠肾脏自噬水平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DM组和Res组,每组各8只。用链脲佐菌素复制DM小鼠模型。从DM模型复制成功...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糖尿病(DM)小鼠肾脏自噬水平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DM组和Res组,每组各8只。用链脲佐菌素复制DM小鼠模型。从DM模型复制成功8周起,Res组连续给予Res灌胃干预12周后处死各组小鼠测定相应生化指标和肾脏指数(KI)。HE和Masson染色比较各组肾组织的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自噬、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及纤维化相关指标的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Ⅳ型胶原(Col Ⅳ)、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的空腹血糖(FBG)、KI、血清肌酐、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和24 h尿总蛋白均显著增高(P<0.05),HE和Masson染色显示出现肾纤维化改变。DM组小鼠肾组织的E-cadherin、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蛋白水平较NC组显著降低(P<0.05),α-SMA、Col IV和Snail1蛋白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P<0.05)。经Res干预后,除了FBG无显著差异(P>0.05)外,Res组中其余生化指标和KI均显著低于DM组(P<0.05);肾纤维化病变明显减轻;E-cadherin、beclin-1和LC3-Ⅱ蛋白水平较DM组显著升高(P<0.05),而α-SMA、Col IV和Snail1蛋白水平较DM组显著降低(P<0.05)。与DM组比较,Res组E-cadherin的mRNA表达增高(P<0.05),Col IV和α-SMA的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显著抑制DM小鼠肾组织的EMT,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病变,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肾脏自噬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间质纤维化 上皮-间充质转化 自噬 白藜芦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