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摄影设备、焦距及重建软件中重建质量的选择等因素对单相机摄影测量法重构结果的影响,为单相机摄影测量法的法医学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传统测量法和单相机摄影测量法分别测量19个颅骨,分析两种测量法的差异及相同摄影设备不...目的分析摄影设备、焦距及重建软件中重建质量的选择等因素对单相机摄影测量法重构结果的影响,为单相机摄影测量法的法医学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传统测量法和单相机摄影测量法分别测量19个颅骨,分析两种测量法的差异及相同摄影设备不同焦距组的组内差异。以1例颅骨和1具尸体为研究对象,根据摄影测量软件中重建质量分为5个等级,以光学扫描重构模型为参考模型,单相机摄影测量法重构模型为测试模型,最佳拟合对齐后进行3D偏差分析并计算误差均值及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结果EOS 7D变焦组与传统测量法对比,以及相同摄影设备的组内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相机摄影测量法重构的颅骨与尸体三维模型的比较误差均值和RMS值的最小值存在于重建中等质量,趋势基本一致。结论摄影设备和焦距对单相机摄影测量法结果无明显影响,较低的重建质量易引起畸变,而较高的重建质量易产生噪点,以中等质量为宜。展开更多
目的不同年龄间颅骨材料力学参数差异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调查年龄对人类尸体额骨、顶骨和冠状缝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测厚规分别对0~1岁组、2~12岁组、31~50岁组、51~70岁组、71~90岁组5个年龄组的人尸体左侧额骨(left side of th...目的不同年龄间颅骨材料力学参数差异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调查年龄对人类尸体额骨、顶骨和冠状缝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测厚规分别对0~1岁组、2~12岁组、31~50岁组、51~70岁组、71~90岁组5个年龄组的人尸体左侧额骨(left side of the frontal bone,LF)、左侧顶骨(left side of the parietal bone,LP)、冠状缝(额骨-冠状缝-顶骨,简称冠状缝,coronal suture,CS)各部位样本厚度进行测量,并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其进行三点弯曲实验,检测或计算其最大力、最大力下桡度、最大力下应变、弯曲强度、弹性模量等材料力学参数,分析上述各参数与年龄的关系,以及上述各参数在LF、LP与CS三者之间的差异。结果随着年龄增长,各部位颅骨厚度均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在31岁以上的3个年龄组中,LF、LP和CS的最大力高于12岁以下的两个年龄组。0~1岁组与2~12岁组最大力下桡度数值显著高于31岁以上年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LF、LP、CS最大力下应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厚度、最大力、最大力下桡度、最大力下应变及弯曲模量在不同部位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骨生物力学性能与年龄存在相关性,且不同部位颅骨生物力学性能存在一定差异,颅骨厚度是其生物力学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对法医人类学遗骸识别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描述当前的研究现状并预测未来的研究热点。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WoS”)中核心数据库(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检索和提取的数据,分析1...目的对法医人类学遗骸识别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描述当前的研究现状并预测未来的研究热点。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WoS”)中核心数据库(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检索和提取的数据,分析1991—2022年遗骸识别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主题变化。运用python3.9.2和Gephi0.10对法医人类学遗骸识别相关研究的发文趋势、国家(地区)、机构、作者和主题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结果获得法医人类学遗骸识别相关英文文献873篇。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期刊是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164篇),发文最多的国家(地区)是中国(90篇),Katholieke Univ Leuven(荷兰,21篇)是发表英文文献最多的机构。主题分析结果显示,人类遗骸研究的热点是遗骸的性别鉴定和年龄推断,并且常用的遗骸是牙齿。结论法医人类学遗骸识别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然而,国际合作与国内合作的范围尚显局限。传统的遗骸识别主要依赖于骨盆、颅骨和牙齿等关键部位。未来的研究热点将聚焦于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对多种骨骼遗骸进行更为精准和高效的鉴定。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摄影设备、焦距及重建软件中重建质量的选择等因素对单相机摄影测量法重构结果的影响,为单相机摄影测量法的法医学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传统测量法和单相机摄影测量法分别测量19个颅骨,分析两种测量法的差异及相同摄影设备不同焦距组的组内差异。以1例颅骨和1具尸体为研究对象,根据摄影测量软件中重建质量分为5个等级,以光学扫描重构模型为参考模型,单相机摄影测量法重构模型为测试模型,最佳拟合对齐后进行3D偏差分析并计算误差均值及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结果EOS 7D变焦组与传统测量法对比,以及相同摄影设备的组内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相机摄影测量法重构的颅骨与尸体三维模型的比较误差均值和RMS值的最小值存在于重建中等质量,趋势基本一致。结论摄影设备和焦距对单相机摄影测量法结果无明显影响,较低的重建质量易引起畸变,而较高的重建质量易产生噪点,以中等质量为宜。
文摘目的不同年龄间颅骨材料力学参数差异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调查年龄对人类尸体额骨、顶骨和冠状缝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测厚规分别对0~1岁组、2~12岁组、31~50岁组、51~70岁组、71~90岁组5个年龄组的人尸体左侧额骨(left side of the frontal bone,LF)、左侧顶骨(left side of the parietal bone,LP)、冠状缝(额骨-冠状缝-顶骨,简称冠状缝,coronal suture,CS)各部位样本厚度进行测量,并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其进行三点弯曲实验,检测或计算其最大力、最大力下桡度、最大力下应变、弯曲强度、弹性模量等材料力学参数,分析上述各参数与年龄的关系,以及上述各参数在LF、LP与CS三者之间的差异。结果随着年龄增长,各部位颅骨厚度均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在31岁以上的3个年龄组中,LF、LP和CS的最大力高于12岁以下的两个年龄组。0~1岁组与2~12岁组最大力下桡度数值显著高于31岁以上年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LF、LP、CS最大力下应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厚度、最大力、最大力下桡度、最大力下应变及弯曲模量在不同部位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骨生物力学性能与年龄存在相关性,且不同部位颅骨生物力学性能存在一定差异,颅骨厚度是其生物力学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