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的药物研究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艳丽 刘春花 +4 位作者 潘洁 孙佳 刘亭 李勇军 陆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58-2267,共10页
生命科学研究促进了组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可以从基因和蛋白功能等方面揭示生命科学活动外,生物体内还存在着十分精细的调控体系,既有直接参与能量代谢的糖类、脂质及其中间代谢物,也有对新陈代谢起重要调节作用的... 生命科学研究促进了组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可以从基因和蛋白功能等方面揭示生命科学活动外,生物体内还存在着十分精细的调控体系,既有直接参与能量代谢的糖类、脂质及其中间代谢物,也有对新陈代谢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它们在体内形成相互关联的代谢网络,共同参与对生命活动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代谢组学 药物研发 研究流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降血压活性成分在正常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巩仔鹏 吴林霖 +6 位作者 陆苑 侯靖宇 李月婷 候佳 黄勇 李勇军 王永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43-1043,共1页
目的鉴于中药主要是用于病理状态下的机体内,因此研究病理状态下的中药的药代动力学较正常机体更有意义,且与临床更相关。本研究旨在比较杜仲降压活性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京尼平苷酸)在正常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大鼠体内的... 目的鉴于中药主要是用于病理状态下的机体内,因此研究病理状态下的中药的药代动力学较正常机体更有意义,且与临床更相关。本研究旨在比较杜仲降压活性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京尼平苷酸)在正常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特征。方法分别给正常大鼠及SHR模型行颈静脉插管手术,术后12 h,灌胃给予杜仲提取物(4.8 g·kg-1,分别相当于松脂醇二葡萄糖苷96 mg·kg-1和巴马汀168.96 mg·kg-1),并于给药前以及给药后5,15,30 min,1,1.5,2,3,4,6,8,10,12,24和36 h通过插管采血0.2 mL于肝素化的EP管中,离心,取血浆100μL。然后采用UPLC-MS/MS技术测定血浆中的活性成分的含量。绘制药时曲线,并利用WinN onlin软件计算药代参数(T1/2,Tmax,Cmax,AUC0–t,Vd/F和Cl/F),比较各代表成分在正常大鼠和SHR模型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结果灌胃杜仲提取物后,与正常大鼠相比,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京尼平苷酸在SHR模型体内的T1/2,Cmax和AUC0–t显著增加,Vd/F和Cl/F显著降低。结论自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状态能够显著改变杜仲降压活性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京尼平苷酸)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提示临床上在用杜仲治疗高血压时,需要对其剂量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 京尼平苷酸 自发性高血压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鹃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静 肖红琴 +6 位作者 李莹 胡贺佳 巩仔鹏 郑林 王爱民 李勇军 李月婷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121-125,共5页
杜鹃兰为兰科杜鹃兰属草本植物,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中药材,其干燥假鳞茎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癌、抗血管、抗菌、抗炎、降压、阻断M胆碱受体等药理作用。为杜鹃兰有效成分的提取及临床应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从杜鹃兰不同溶... 杜鹃兰为兰科杜鹃兰属草本植物,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中药材,其干燥假鳞茎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癌、抗血管、抗菌、抗炎、降压、阻断M胆碱受体等药理作用。为杜鹃兰有效成分的提取及临床应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从杜鹃兰不同溶剂提取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兰 溶剂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控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甲素在正常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杰 侯佳 +2 位作者 李月婷 王爱民 黄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0-684,共5页
建立准确、灵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研究灯盏甲素在正常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采用改良Zea longa方法制作MCAO模型,正常和模型大鼠灌服灯盏细辛提取物后,UPLC-MS法测定灯盏甲素的血药浓度,... 建立准确、灵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研究灯盏甲素在正常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采用改良Zea longa方法制作MCAO模型,正常和模型大鼠灌服灯盏细辛提取物后,UPLC-MS法测定灯盏甲素的血药浓度,通过DAS2.0软件拟合出药动学参数,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灯盏甲素在正常和MCAO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与正常大鼠的药动学特征相比,灯盏甲素在MCAO大鼠血浆中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浓度(Cmax)均明显增大,清除率(ClZ/F)、表观分布容积(VZ/F)和平均滞留时间(MRT)减小,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存在明显的双峰。表明灯盏甲素在MCAO大鼠体内较正常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反应了该药用于临床治疗脑缺血损伤疾病的合理性。造成这种差异吸收的原因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体的膜通透性增强使药物跨膜转运加快,也可能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使通过细胞旁路通道的药物转运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灯盏细辛提取物 灯盏甲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荭花提取物的药动学特性及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谢玉敏 梅朝叶 +3 位作者 陈浩 李月婷 兰燕宇 郑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1-615,共5页
目的为建立血浆中原儿茶酸,山柰素-鼠李糖苷的UPLC-MS/MS分析方法,研究两个指标成分的药动学特征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UPLC-MS/MS检测大鼠口服及静注给予水荭花提取物后的血药浓度,利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及绝对生物利... 目的为建立血浆中原儿茶酸,山柰素-鼠李糖苷的UPLC-MS/MS分析方法,研究两个指标成分的药动学特征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UPLC-MS/MS检测大鼠口服及静注给予水荭花提取物后的血药浓度,利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及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口服水荭花提取物后,原儿茶酸、山柰素-鼠李糖苷在大鼠体内半衰期分别为(8.3±2.9)和(15.9±6.9)h,达峰浓度分别为(386.3±56.7)和(98.0±13.7)ng/m L;静注水荭花提取物后,原儿茶酸、山柰素-鼠李糖苷在大鼠体内半衰期分别为(41.9±12.3)和(108.2±96.5)min,达峰浓度分别为(1.7±0.7)和(9.5±3.6)μg/m L;原儿茶酸、山柰素-鼠李糖苷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2.5%和0.30%。结论所建立的UPLC-MS/MS检测方法能特异、快速、准确且灵敏地同时测定生物样品中原儿茶酸,山柰素-鼠李糖苷的血药浓度;两个成分不同给药途径下药动学参数存在一定差异且生物利用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药动学 水荭花 UPLC-MS/MS 绝对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桃叶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罗媛 晏婷 +5 位作者 巩仔鹏 李月婷 王爱民 陈思颖 郑林 黄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2期109-113,共5页
汉桃叶植物是我国传统民族中草药,主要含有三萜皂苷类、挥发油类、有机酸类及黄酮类,具有抑菌、抗炎镇痛、抗惊厥等多种药理活性。为汉桃叶资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在广泛检索文献基础上,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汉桃叶植物是我国传统民族中草药,主要含有三萜皂苷类、挥发油类、有机酸类及黄酮类,具有抑菌、抗炎镇痛、抗惊厥等多种药理活性。为汉桃叶资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在广泛检索文献基础上,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质量检测方法研究等方面对汉桃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桃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熊丹丹 王灵芝 +1 位作者 兰燕宇 周戈耀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1-33,37,共4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去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意愿并分析贵州省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现状。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9家三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 Data 3.1将数据双录入,采用SPSS20.0及Excel 2010进行统... 目的了解贵州省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去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意愿并分析贵州省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现状。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9家三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 Data 3.1将数据双录入,采用SPSS20.0及Excel 2010进行统计描述和χ2检验。结果通过对9家三级医院26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基本情况、医务人员对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制度的了解度、对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意愿以及更接受的下沉方式等,分析贵州省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现状。结论贵州省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是可行的;贵州省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医务人员对相关政策不够了解;少数医务人员不支持去基层服务且不愿将病人向下转诊;医务人员对医连体和远程医疗的接受度差;三级医院医务人员执业模式受到限制等。并从政策解读、财政扶持、资源整合及人员激励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医疗资源 下沉 基层 现状调查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三级医院医务人员下基层服务意愿调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熊丹丹 周戈耀 +1 位作者 王灵芝 兰燕宇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0-42,共3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三级医院医务人员下基层服务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贵州省9个市州中选取三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基于对医务人员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医务人员下沉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目的了解贵州省三级医院医务人员下基层服务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贵州省9个市州中选取三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基于对医务人员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医务人员下沉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270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6.3%;被调查的医务人员中,有175名占总体67.3%的医务人员愿意去基层服务。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意义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4个影响医务人员下基层服务意愿的因素。结论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建议从医务人员业绩考核、职称评定、政策落实及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水平等方面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医院 医务人员 服务意愿 影响因素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芭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宝 杨红 +5 位作者 赵珊 田洪星 蒋礼 王永林 李勇军 李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88-1894,共7页
芭蕉为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其花或根茎均可入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研究发现,芭蕉主要含有挥发油类、酚类、phenalenone类、生物碱类、苊的衍生物等成分,具有抗炎、抑菌、抗肿瘤、促进骨形成、降血糖、降血压等药理作用。本文对... 芭蕉为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其花或根茎均可入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研究发现,芭蕉主要含有挥发油类、酚类、phenalenone类、生物碱类、苊的衍生物等成分,具有抗炎、抑菌、抗肿瘤、促进骨形成、降血糖、降血压等药理作用。本文对芭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芭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叶防风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Ⅱ)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洋 薛靖怡 +4 位作者 雷艳 潘洁 杨畅 李勇军 马雪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7-1367,共11页
为了研究杏叶防风(Pimpinella candollean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正相硅胶、ODS反相硅胶、D101大孔吸附树脂及MCI树脂等多种色谱方法对杏叶防风70%乙醇提取物部位进行了分离,并通过与文献对比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体外培养... 为了研究杏叶防风(Pimpinella candollean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正相硅胶、ODS反相硅胶、D101大孔吸附树脂及MCI树脂等多种色谱方法对杏叶防风70%乙醇提取物部位进行了分离,并通过与文献对比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 264.7)细胞,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利用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NO浓度,评价各化合物的抗炎活性。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hydroxy-2,3,4,7-tetramethoxyxanthone(1)、1-hydroxy-2,3,4,6-tetramethoxyxanthone(2)、bellidifolin(3)、desmethylbellidifolin(4)、当药醇苷(5)、日本当药黄素(6)、异日本獐牙菜素(7)、木犀草素-7-O-β-D-芸香糖苷(8)、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yl-(1→6)-[6′′′-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9)、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10)、木犀草素-6-C-β-L-岩藻糖苷(11)、荭草素(12)、异荭草素(13)、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14)、芹菜素(15)、quercetin-3-O-β-D-(6″-caffeoylgalactoside)(16)、小麦黄素-7-O-β-D-葡萄糖苷(17)、葛根素(18)、牡荆素(19)、商陆素-3-O-β-D-葡萄糖苷(20)、商陆素-3-O-β-D-半乳糖苷(21)、鼠李素-3-O-β-D-半乳糖苷(22)、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23)、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24)、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25)。其中,化合物13~15首次从杏叶防风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2、16~25首次从茴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3、6~10、12~15、17~20、23、25能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的NO释放,显示出一定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叶防风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及非多糖成分militarine的止血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晶 赵菲菲 +4 位作者 李靖 李勇军 徐国波 王勇林 廖尚高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24-2030,共7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中药白及非多糖成分militarine的止血活性,并探讨其止血机制。采用活体动物模型的方式,通过建立小鼠断尾模型和全身肝素化出血模型,分别检测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和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初步评估militarine... 本研究旨在评估中药白及非多糖成分militarine的止血活性,并探讨其止血机制。采用活体动物模型的方式,通过建立小鼠断尾模型和全身肝素化出血模型,分别检测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和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初步评估militarine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止血活性。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评价militarine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此外,检测P-选择素(P-selectin,CD62P)、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eto-PGF1α)的水平,以探讨其对血小板系统的作用和机理。实验结果显示,militarine在正常小鼠和全身肝素化小鼠中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小BT和CT值,显示出明显的止血和促凝作用。然而,在凝血功能指标(PT、TT、APTT和FIB)方面,militarine对正常小鼠和肝素化小鼠并未表现出显著影响,但却显著增加了CD62P的水平,这提示其可能通过影响血小板系统来发挥止血作用。Militarine可显著性增加肝素化小鼠血浆中CD62P和TXB_(2)的含量,减少6-keto-PGF1α的生成,表明其可能通过直接促进血小板活化,增强凝血功能,从而加速血液凝固发挥止血作用,militarine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止血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itarine 止血 凝血功能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花八角枫木脂素及萜类成分研究
12
作者 杨建平 杨婷 +4 位作者 朱敏汇 马雪 陆苑 孙佳 李勇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83-3691,共9页
目的研究稀花八角枫的木脂素及萜类成分。方法70%乙醇提取物采用多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素(1)、杜仲树脂酚(2)、丁香脂素(3)、dehydrodiconife... 目的研究稀花八角枫的木脂素及萜类成分。方法70%乙醇提取物采用多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素(1)、杜仲树脂酚(2)、丁香脂素(3)、dehydrodiconifery alcohol-9′-β-D-glucopyranoside(4)、7,9,9′-tri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4-O-β-D-glucopyranoside(5)、citrusin B(6)、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4-O-β-D-glucopyranosides(7)、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8)rel-(7R,8S)-3,3′,5-trimethoxy-4′,7-epoxy-8,5′-neolignan-4,9,9′-triol-9-β-D-glucopyranoside(9)、(+)-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苷(10)、龙花苷B(11)、(7 S,8R)-1-[4-O-(β-D-glucopyranosyl)-3-methoxyphenyl]-2-[4-(3-hydroxypropyl)-2,6-dimethoxyphenoxy]-1,3-propanediol(12)、(7 R,8S)-4,9,9′-trihydroxyl-3-methoxyl-7,8-dihydrobenzofuran-1′-propylneolignan-3′-O-β-D-glucopyranoside(13)、(7 S,8R)-4,9,9′-trihydroxy-3,3′,5-trimethoxy-8,4′-oxy-neolignan-4-O-β-D-glucopyranoside(14)、cedrusin-4-O-β-D-glucopyranoside(15)、2,6,2′,6′-tetramethoxy-4,4′-bis(2,3-epoxy-1-hydroxypropyl)biphenyl(16)、路路通内酯(17)、mansonone E(18)、mansonone G(19)、mansonone H(20)、长寿花糖苷(21)、bullatantriol(22)、3-O-α-L-arabi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yl pomolic acid(23)、水芹素(24)。结论化合物1~16为木脂素类化合物,17~24为萜类化合物。化合物3~9、11~17、22~24为首次从八角枫属中分离得到,1、2、10、18~2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花八角枫 木脂素类 萜类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齿鞘柄木根及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13
作者 朱帮会 聂雨杉 +4 位作者 黎雪 刘春花 李月婷 马雪 李勇军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91-2300,共10页
为探究有齿鞘柄木(Torricellia angulata var.intermedia)根及茎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对有齿鞘柄木根及茎的4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一维质谱、二维质谱、高分辨质谱等鉴定化合物结构... 为探究有齿鞘柄木(Torricellia angulata var.intermedia)根及茎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对有齿鞘柄木根及茎的4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一维质谱、二维质谱、高分辨质谱等鉴定化合物结构,并比较实验与理论计算的电子圆二色谱(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ECD)光谱数据来确定化合物绝对构型。结果表明:从有齿鞘柄木的根及茎中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 S,8 S)-8,9-dihydroxy-3,5,7-trimethoxy phenicol-4-O-β-D-glucoside(1)、腺苷(2)、(8 E)-decaene-4,6-diyn-1-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3)、2,6-二甲氧基苯醌(4)、软脂酸(5)、2,2′-氧代双(1,4-二叔丁苯)(6)、syringaldeyde-4-O-β-D-glucopyranoside(7)、植物醇(8)、对羟基苯甲醛(9)、(8 R)-deca-2-trans-2-ene-4,6-diyn-1,8-diol(10)、烟酰胺(11)、aralidioside(12)、β-胡萝卜苷(13)、griselinoside(14)、2-(4-hydroxy-3-methoxyphenyl)-3-(2-hydroxy-5-methoxyphenyl)-3-oxo-1-propanol(15)。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化合物,化合物2-4、6、7、9-12、15首次从鞘柄木属中分离得到。该研究结果丰富了有齿鞘柄木药材的植物化学信息,为其药效物质的阐明、质量标志物的寻找、药理机制的探寻及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柄木属 有齿鞘柄木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及非多糖组分的止血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赵菲菲 杨馨 +4 位作者 徐丹 董莉 李靖 王永林 廖尚高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21-1126,共6页
目的明确白及非多糖部分的止血作用,初步了解其止血机制。方法白及95%乙醇提取物上D101大孔树脂,经水洗脱后,用80%乙醇洗脱得到不含多糖的80%乙醇组分(BS-80EE);以小鼠全身肝素化的出血时间(BT)和凝血时间(CT)为指标考察BS-80EE的止血作... 目的明确白及非多糖部分的止血作用,初步了解其止血机制。方法白及95%乙醇提取物上D101大孔树脂,经水洗脱后,用80%乙醇洗脱得到不含多糖的80%乙醇组分(BS-80EE);以小鼠全身肝素化的出血时间(BT)和凝血时间(CT)为指标考察BS-80EE的止血作用;以二磷酸腺苷(ADP)为诱导剂,采用比浊法观察BS-80EE对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通过考察BS-80EE对大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P-选择素(P-S)、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D-二聚体(D-D)的影响,分别从血小板和凝血纤溶系统角度了解BS-80EE的止血机制。结果BS-80EE可剂量依赖性地缩短全身肝素化小鼠的CT和BT(P<0.01或P<0.05);明显促进ADP诱导的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作用(P<0.01);明显缩短大鼠的TT值(P<0.01或P<0.05);高剂量组可明显增加FIB含量(P<0.05);中、高剂量组可明显增加P-S、TAT、PAI-1的含量,减少D-D的生成(P<0.01)。BS-80EE虽有缩短大鼠APTT和PT的趋势,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白及非多糖组分(BS-80EE)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可通过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而发挥止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非多糖组分 止血 血小板聚集 出血时间 凝血时间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骨藤中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体外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王霞 蒋礼 +5 位作者 何燕玲 郑林 刘亭 董莉 马雪 李勇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62-1367,共6页
目的探讨黑骨藤中分离得到的8个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单体化合物抑制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H7A)增殖的作用,并对其活性较好的2个化合物进行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采用50μg·L^(-1) TNF-α活化MH7A细胞。MTS法测定8个... 目的探讨黑骨藤中分离得到的8个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单体化合物抑制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H7A)增殖的作用,并对其活性较好的2个化合物进行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采用50μg·L^(-1) TNF-α活化MH7A细胞。MTS法测定8个单体化合物对MH7A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L-1β、PGE_2含量;Griess试剂法测定NO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COX-2、iNOS、NF-κB及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TNF-α模型组比较,8个单体化合物均可不同程度抑制MH7A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P<0.05,P<0.01),在200μmol·L^(-1)浓度下,3-O-咖啡酰基奎宁酸(3-CQA)作用最明显,其次是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3-DCQA);Western blot结果表明,3-CQA和1,3-DCQA均能明显降低COX-2、iNOS、NF-κB p65、p-IκB的蛋白水平,以及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RK、JNK、p38的磷酸化程度(P<0.01)。结论黑骨藤中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NF-κB活性,抑制下游炎症因子表达,进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骨藤 类风湿性关节炎 MH7A细胞 咖啡酰基奎宁酸 细胞因子 NF-κB/MAPK信号通路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细辛提取物中3种活性成分在Caco-2细胞模型吸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胡杰 侯佳 +2 位作者 李月婷 王爱民 黄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3-377,共5页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提取物(erigeron breviscapus extract,Ebe)中3种活性成分灯盏甲素、咖啡酸和绿原酸的吸收机制。方法建立人结肠腺癌细胞系(the human colon carcinoma cell line,Caco-2细胞)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Ebe的细胞摄取规律,通...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提取物(erigeron breviscapus extract,Ebe)中3种活性成分灯盏甲素、咖啡酸和绿原酸的吸收机制。方法建立人结肠腺癌细胞系(the human colon carcinoma cell line,Caco-2细胞)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Ebe的细胞摄取规律,通过UPLC-MS/MS法测定Caco-2细胞中灯盏甲素、咖啡酸和绿原酸的浓度,研究pH、时间以及药物浓度对3种活性成分的转运影响;考察在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环孢素A)存在与否时3种活性成分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情况。结果受试物Ebe在所设置的浓度范围内(0.1~25.0 g·L^(-1))对Caco-2细胞无毒副作用。灯盏甲素和绿原酸在Caco-2细胞摄取实验中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呈正相关,渗透系数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咖啡酸具有浓度饱和性,且加入P-糖蛋白抑制剂后咖啡酸的细胞摄取量明显增加。结论 Ebe中灯盏甲素和绿原酸主要表现为被动转运,P-糖蛋白参与了咖啡酸的摄取过程,咖啡酸的吸收主要由载体媒介转运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灯盏细辛提取物 灯盏甲素 咖啡酸 绿原酸 CACO-2细胞 UPLC-MS/MS法 P-糖蛋白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内外炎症模型研究羊耳菊提取物的抗炎活性 被引量:14
17
作者 巩仔鹏 李梅 +4 位作者 熊荻菲菲 吴林霖 刘亭 兰燕宇 王爱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50-2055,共6页
研究羊耳菊提取物的抗炎活性。通过D_(101)大孔树脂吸附法对羊耳菊粗提物进行富集分离,由此制备出不同极性的组分;采用体外抑菌实验对不同组分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同时建立LPS刺激RAW 264.7细胞模型和小鼠耳肿胀动物模型,对不同组分进行... 研究羊耳菊提取物的抗炎活性。通过D_(101)大孔树脂吸附法对羊耳菊粗提物进行富集分离,由此制备出不同极性的组分;采用体外抑菌实验对不同组分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同时建立LPS刺激RAW 264.7细胞模型和小鼠耳肿胀动物模型,对不同组分进行抗炎活性评价。通过D_(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粗提物进行富集分离,制备的五个不同组分:Fr.A、Fr.B、Fr.C、Fr.D和Fr.E。其中Fr.E组(60%乙醇组分)的抗炎效果优于其余各组。抑制NO和TNF-α的释放作用分别为53.32±1.14、56.46±2.02,小鼠耳肿胀实验的肿胀抑制率为54.81%。羊耳菊Fr.E组分(60%乙醇组分)为羊耳菊抗炎的主要有效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耳菊 抗炎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荭草花中五种成分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浩 覃小丽 +4 位作者 夏涛 李月婷 巩仔鹏 李勇军 郑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4-769,共6页
目的 利用Caco-2单层细胞模型研究荭草花提取物的吸收摄取特性。方法 采用UPLC-MS/MS考察荭草花提取物在不同浓度、时间、温度、pH、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和环孢菌素A条件下Caco-2细胞的吸收差异。结果 荭草花提取物在Caco-2细... 目的 利用Caco-2单层细胞模型研究荭草花提取物的吸收摄取特性。方法 采用UPLC-MS/MS考察荭草花提取物在不同浓度、时间、温度、pH、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和环孢菌素A条件下Caco-2细胞的吸收差异。结果 荭草花提取物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中槲皮素等5个成分在摄取90min后逐渐降低;且在37℃条件下吸收最好;槲皮素pH为5条件下,利于其吸收,其余成分均在pH为6有利于吸收;加入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和环孢菌素A后发现,槲皮素和山奈酚受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影响,摄取量明显增加。结论 荭草花提取物中槲皮素等5种成分的吸收机制主要表现为被动扩散,P-糖蛋白参与其槲皮素和山奈酚的摄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荭草花提取物 CACO-2细胞 P-糖蛋白抑制剂 吸收机制 UPLC-MS/MS 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芍提取物中两种主要成分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建春 侯佳 +4 位作者 李月婷 巩仔鹏 兰燕宇 王永林 王爱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29-1331,共3页
赤芍为毛莫科植物川赤芍Paeonin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具有清热凉血、散癖止痛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赤芍具有扩张血管、解热解痉、抗血栓形成等药理作用。芍药苷是芍药总苷的主要成分[1],具有赤芍上述的药理功效,但研究发现芍... 赤芍为毛莫科植物川赤芍Paeonin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具有清热凉血、散癖止痛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赤芍具有扩张血管、解热解痉、抗血栓形成等药理作用。芍药苷是芍药总苷的主要成分[1],具有赤芍上述的药理功效,但研究发现芍药苷的胃肠吸收很差,生物利用度低[2],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研究利用Caco-2细胞模型([3-4])对赤芍主要成分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进行体外吸收特性的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摄取 CACO-2细胞模型 超高效液相-双重四极杆质谱 芍药苷 苯甲酰芍药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混膦酯衍生物体外代谢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洋 李静 +2 位作者 肖涛 李韬 傅晓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9-705,共7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MS)和超高效液相-三重四极杆质谱仪(UPLC-MS/MS)考察阿德福韦混膦酯衍生物阿德福韦单L-硫代异亮氨酸乙酯、去氧胆酸丙酯(Q3-I2)的稳定性及体外代谢产物,将Q_3-I_2和对照药阿德福韦酯与人工... 采用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MS)和超高效液相-三重四极杆质谱仪(UPLC-MS/MS)考察阿德福韦混膦酯衍生物阿德福韦单L-硫代异亮氨酸乙酯、去氧胆酸丙酯(Q3-I2)的稳定性及体外代谢产物,将Q_3-I_2和对照药阿德福韦酯与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大鼠空白血浆和大鼠肝微粒体进行体外共孵育,采用UPLC-MS/MS和UPLC-QTOF-MS分别测定各孵育体系中的化合物剩余质量浓度和肝微粒体体系中的代谢产物,并通过底物消除法计算半衰期和清除率。化合物Q_3-I_2在胃肠道中稳定,延长了血浆、肝微粒体半衰期,同时能降解出活性代谢产物。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通过UPLC-QTOF-MS正负离子模式共检测到8种代谢产物,主要包括水解、氧化、乙酰化、葡萄糖醛酸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混膦酯 衍生物 代谢 UPLC-QTOF-MS/MS UPLC-MS/MS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