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ANA-1巨噬细胞不同极化状态下补体组分mRNA动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袁梦娇 商正玲 +1 位作者 马亚萍 吴家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2-786,共5页
目的:观察小鼠ANA-1巨噬细胞不同极化状态下补体相关组分的mRNA动态变化。方法:分别以LPS(1μg/ml)、IL-4(20 ng/ml)体外刺激小鼠ANA-1细胞,于刺激后3、8、12及24 h时间点收获细胞,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 目的:观察小鼠ANA-1巨噬细胞不同极化状态下补体相关组分的mRNA动态变化。方法:分别以LPS(1μg/ml)、IL-4(20 ng/ml)体外刺激小鼠ANA-1细胞,于刺激后3、8、12及24 h时间点收获细胞,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1β、CCL2、Arg-1的表达,判断细胞极化情况,检测胞内C3、Cf B、CRIg、C1q补体分子mRNA的动态表达。结果:细胞极化情况:刺激3 h后LPS组IL-1β、CCL2的mRNA表达上调,12 h达高峰(2^(-△△Ct)分别为297.0±31.0和19.9±3.3);在IL-4组中以Arg-1mRNA表达上调显著,于24 h达高峰(2^(-△△Ct):27.3±9.1),提示LPS组细胞向M1方向极化,IL-4组向M2方向极化。细胞内补体mRNA的动态:两极化组的相应补体组分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调,其中:C1q、C3在M2极化组刺激8 h后显著上调,刺激12 h时达高峰(2^(-△△Ct)分别为94.9±12.9和11.3±2.4);Cf B因子在M1极化组中显著上调,以刺激12 h表达上调达高峰(2^(-△△Ct)为61.4±6.2);CRIg在两组中均在24 h时表达上调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PS/IL-4刺激3 h后,ANA-1细胞分别向M1、M2方向极化;不同补体组分mRNA的表达在两组中均上调但表达谱不同,其中C1q、C3和CRIg在M2极化组中上调更为显著,而Cf B因子在M1极化组中显著上调;除CRIg外,C1q、C3及Cf B因子均在刺激12 h时上调达高峰,上述结果提示补体组分的变化可能与极化的巨噬细胞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1 巨噬细胞极化 补体组分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内化素基因inlA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玲玲 纪顺师 +4 位作者 王艳 毛盼 陈晋妮 刘凌云 叶长芸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0-248,共9页
目的分析全球不同地区单增李斯特菌内化素A编码基因inlA的多态性,及其与菌株家系、血清群和序列型(sequence types,S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不同国家的4115株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信息,分析inlA基因的序列多态性,确定其等位基因型,构建... 目的分析全球不同地区单增李斯特菌内化素A编码基因inlA的多态性,及其与菌株家系、血清群和序列型(sequence types,S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不同国家的4115株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信息,分析inlA基因的序列多态性,确定其等位基因型,构建基于inlA基因的系统进化树。结果4115株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中,除3株菌外均携带inlA基因,根据基因序列分为370个inlA等位基因型。编码完整InlA的等位基因型有292种(3164株菌),因点突变出现提前终止密码子(premature stop codon,PMSC)的截短型InlA等位基因型有78种(948株菌),其中84种新的编码完整InlA的等位基因型和16种PMSC类型为首次报道。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单增李斯特菌inlA基因与菌株家系、CC克隆群及ST型具有相关性。发生PMSC突变的inlA序列型也呈现多态性,尤其家系II菌株截短的InlA编码基因多样性更高。截短的InlA多见于血清群IIa和IIc菌株中,较少见于临床菌株常见的IVb血清群菌株中。结论inlA基因在单增李斯特菌中普遍存在且序列型呈现多态性,部分inlA的等位基因型与单增李斯特菌ST型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作为特定型别菌株快速筛查的靶标。单增李斯特菌家系I和家系II菌株中截短的InlA编码基因的提前终止位点具有多样性,截短的InlA常见于IIa和IIc血清群菌株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内化素 inlA 等位基因型 PM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