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肠尤文氏肉瘤/原发性神经外胚层肿瘤CT影像表现1例
1
作者 陈金栩 段庆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3-455,共3页
病例男,41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血便,为暗红色,每日约2~3次,自诉量不多(具体不详),伴下肢乏力,无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曾行胃镜、肠镜检查,胃镜提示“食管黏膜未见异常,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肠镜提示“乙状结肠息肉”,经... 病例男,41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血便,为暗红色,每日约2~3次,自诉量不多(具体不详),伴下肢乏力,无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曾行胃镜、肠镜检查,胃镜提示“食管黏膜未见异常,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肠镜提示“乙状结肠息肉”,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肉瘤 Ewing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
2
作者 邝俊杰 付强 +1 位作者 李彦 段庆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3-374,共2页
病例 女,54岁,腹部疼痛2天就诊。查体: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及其他不适。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157.20 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86.60 U/L,葡萄糖7.32 mmol/L,C反应蛋白5.75 mg/L;中性粒细胞计数7.79×10^(9)L^(-1),... 病例 女,54岁,腹部疼痛2天就诊。查体: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及其他不适。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157.20 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86.60 U/L,葡萄糖7.32 mmol/L,C反应蛋白5.75 mg/L;中性粒细胞计数7.79×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8%;肿瘤标记物及糖类抗原CA72-4 6.5 IU/mL。超声检查:左上腹见一低回声肿块,界限清楚,边缘尚规则,大小约66 mm×38 mm,内部回声尚均匀(图1),CDFI:其内见点状血流信号(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肠系膜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糖尿病前期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向雨 杨思懿 +2 位作者 田斌 何青 李仕广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3-147,167,共6页
随着糖代谢异常领域研究的持续深入,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PDM)作为糖尿病发展的关键阶段,会导致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增加认知障碍的风险,成为当前糖代谢异常医学领域亟待攻克的重大公共卫生课题。目前,针对PDM所致脑组织结... 随着糖代谢异常领域研究的持续深入,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PDM)作为糖尿病发展的关键阶段,会导致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增加认知障碍的风险,成为当前糖代谢异常医学领域亟待攻克的重大公共卫生课题。目前,针对PDM所致脑组织结构及功能异常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形成完全明确的阐释,其影像学特征也缺乏系统性研究结论。在此背景下,借助无创性MRI技术实现PDM相关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与干预,具备重要临床实践价值。近年来,MRI及其衍生技术在PDM相关脑损伤的发病机制探究和临床诊断工作中,已逐渐展现出不可替代的显著优势。本文系统梳理了基于多模态MRI技术的PDM脑部结构及功能改变研究进展,同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探讨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阐述PDM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优化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脑结构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灰质 白质 类淋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房容积/机械耦合指数预测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心房功能受损
4
作者 姬莉芹 肖为为 +5 位作者 高雪 李厚钰 邹安灵子 张心茹 苗茁勐 于绍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3-738,共6页
目的观察左心房容积/机械耦合指数(LACI)预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左心房(LA)功能受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13例CKD(CKD组)及50名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参数;根据LACI四分位数值将CKD组分为4个亚组... 目的观察左心房容积/机械耦合指数(LACI)预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左心房(LA)功能受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13例CKD(CKD组)及50名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参数;根据LACI四分位数值将CKD组分为4个亚组,对比亚组间临床、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分析LACI与心肌损伤实验室标志物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以LAVI>34 ml/m 2为LA功能受损,评估LACI、LA应变及LA僵硬指数(LASI)预测CKD患者LA功能受损的效能。结果组间性别、血压、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LACI升高,CKD组内各亚组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cTnT及NT-proBNP水平均呈升高趋势而eGFR呈降低趋势。LACI与cTnT、CK-MB、NT-proBNP及多个超声心动图参数均相关(P均<0.001)。以LACI预测CKD患者LA功能受损的AUC为0.884,高于LA储备期、管道期、收缩期应变及LASI(AUC=0.652、0.621、0.611、0.746,P均<0.05)。结论利用LACI可有效预测CKD患者LA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磁共振分析首发抑郁症伴童年创伤全脑局部一致性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頔 廖旦 +2 位作者 刘远成 徐睿 段庆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311-2315,共5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fMRI,rs-fMRI)探讨抑郁症伴有童年期创伤患者大脑局部一致性改变,并与童年创伤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方法纳入25例抑郁症伴童年创伤患者,25例抑郁症不伴童年创伤患者,以及25例年龄、性别、... 目的利用静息态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fMRI,rs-fMRI)探讨抑郁症伴有童年期创伤患者大脑局部一致性改变,并与童年创伤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方法纳入25例抑郁症伴童年创伤患者,25例抑郁症不伴童年创伤患者,以及25例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匹配的健康对照组。所有被试均进行rs-fMRI扫描和ReHo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其组间差异并进行多重比较校正。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抑郁症伴童年创伤异常脑区ReHo值与临床量表的关系。结果与抑郁症不伴童年创伤组相比,抑郁症伴童年创伤组的异常脑区主要位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小脑、顶上小叶及中央前回(体素水平P<0.05,团块水平P<0.01,GRF校正)。抑郁症伴童年创伤左侧小脑半球(P=0.006,r=0.523)、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P=0.001,r=0.662)的ReHo值与童年创伤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结论抑郁症伴童年创伤存在自发性脑活动改变,并与童年创伤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背外侧前额叶及小脑功能改变可能解释抑郁症伴童年创伤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童年创伤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局部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C-CFT联合^(18)F-FDG PET/CT脑显像在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包惠桢 宋普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39,共7页
目的评价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1)C-CFT与^(18)F-FDG PET/CT联合脑显像情况,检验双示踪剂联合显像在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11)C-CFT与^(18)FFDG P... 目的评价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1)C-CFT与^(18)F-FDG PET/CT联合脑显像情况,检验双示踪剂联合显像在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11)C-CFT与^(18)FFDG PET/CT双示踪剂联合脑显像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73例,并分为帕金森病(PD)组40例、多系统萎缩(MSA)组20例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组13例,选取2020年9—10月招募的10例健康受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析各组脑显像图像特点,并对尾状核、壳核结合率指数和相应脑区的放射性摄取簇值等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均存在多巴胺能系统受损情况,PD组具有显著不对称性,MSA组受损更均匀,PSP组患者多巴胺能系统受损最严重。葡萄糖代谢方面,MSA组小脑半球的葡萄糖代谢较其他组显著减低(P均<0.05)。MS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仅患侧丘脑的葡萄糖代谢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P组及PD组与MSA组的中脑葡萄糖代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额叶及前扣带回皮层方面,PSP组与正常对照组及PD组单侧或双侧大脑皮层葡萄糖代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示踪剂可以弥补单示踪剂在鉴别诊断方面的不足,可对帕金森综合征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帕金森综合征 多巴胺转运体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氟脱氧核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增强CT对BethesdaⅠ、Ⅲ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曾微单 李艾樾 +7 位作者 赵丽娜 曹红娟 李莎 廖春雁 赵悦瑶 黄权丰 范玉冰 张蓓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8-624,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增强CT(CECT)对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US-FNAB)细胞学检查结果为BethesdaⅠ、Ⅲ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US-FNAB检查诊断为BethesdaⅠ、Ⅲ类并取得手术病理结...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增强CT(CECT)对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US-FNAB)细胞学检查结果为BethesdaⅠ、Ⅲ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US-FNAB检查诊断为BethesdaⅠ、Ⅲ类并取得手术病理结果的184名甲状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甲状腺超声及CECT检查。收集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及CECT特征,测量甲状腺结节、周围腺体及颈部肌的动、静脉期CT值。根据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恶性组,单因素分析良、恶性结节超声及CECT的特征,将经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CECT特征建立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1为超声组,模型2为CECT组,模型3为C-TIRADS分类组,模型4为模型1+模型2联合诊断组,模型5为模型2+模型3联合诊断组。以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对模型的诊断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间超声特征中结节最大径、结构、方位、边缘、边界、局灶性强回声、后方回声、包膜完整性及淋巴结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CT特征中结节最大径、静脉期体积变小边界不清、边缘、边界、结构、VNHU、VNHU-VTHU、VNHU-VMHU、VNHU/VTHU、VNHU/VMHU、ANHU/VNHU、颈部异常淋巴结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5个诊断模型中模型4具有最佳的诊断能力。决策曲线结果表明模型4在临床预测中为患者带来最佳的临床净获益。校准曲线结果显示模型4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结论:超声联合CECT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单独一种诊断方式,CECT可做为BethesdaⅠ、Ⅲ类无明确诊断结节常规超声检查的辅助检查方法,提高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治疗创伤性右侧髂动静脉瘘伴血管瘤样扩张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何才华 巍杰利 +1 位作者 王黎洲 许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6-576,共1页
患者男,63岁,间断全身水肿伴乏力8年、加重1个月,腹盆腔CT见右髂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伴髂静脉瘤样扩张、钙化(图1A);18年前因刀刺伤致右髂动脉破裂接受髂动脉修补术,否认特殊病史。查体:心率110次/分,舒张期三尖瓣吹风... 患者男,63岁,间断全身水肿伴乏力8年、加重1个月,腹盆腔CT见右髂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伴髂静脉瘤样扩张、钙化(图1A);18年前因刀刺伤致右髂动脉破裂接受髂动脉修补术,否认特殊病史。查体:心率110次/分,舒张期三尖瓣吹风样杂音;右下肢肿胀、色素沉着、皮温升高,右腹股沟区闻及血管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髂动脉 髂静脉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患者脑结构网络拓扑属性与认知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雨 徐丹丹 +3 位作者 黄明明 管竹春 李彦 余晖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2-987,共6页
目的利用图论研究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ARHL)患者脑结构网络拓扑属性变化,探讨ARHL患者脑结构网络改变与认知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对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安顺市人民医院31例ARHL患者和27例健康对照者行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及认知量表测试,... 目的利用图论研究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ARHL)患者脑结构网络拓扑属性变化,探讨ARHL患者脑结构网络改变与认知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对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安顺市人民医院31例ARHL患者和27例健康对照者行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及认知量表测试,基于图论分析脑网络拓扑属性改变,全局属性包括小世界属性、聚类系数、特征路径长度、全局效率、局部效率、网络同配性;局部属性包括节点集群系数、节点最短路径、节点效率、节点局部效率、节点中心度、节点介数中心度;并探讨异常脑网络拓扑属性与认知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RHL组特征路径长度增加,全局效率、局部效率减小(t=3.08、-3.15、-3.30,P均<0.01);右眶部额下回节点最短路径增加,左背外侧额上回、双侧眶部额下回、左内侧额上回节点效率减低,左背外侧额上回、左顶上回、左楔前叶节点中心度降低(t=-4.74~5.19,P均<0.001)。ARHL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与特征路径长度呈负相关(r=-0.390),与全局效率(r=0.390)、左楔前叶节点中心度(r=0.466)呈正相关(P均<0.05);ARHL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与特征路径长度(r=-0.473)呈负相关,与全局效率(r=0.473)、局部效率(r=0.408)、左楔前叶中心度(r=0.363)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ARHL患者脑网络拓扑属性存在异常,异常脑区主要分布于额叶和顶叶,其中左楔前叶的异常改变可能在认知功能障碍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 扩散张量成像 脑结构网络 图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性疾病手术再通的研究现状
10
作者 汪汉飞 周石 赵许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8-1141,共4页
血液透析通路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线,许多患者依赖该通路进行定期透析,以维持生命。保证通路的长期通畅至关重要,多种因素对通路的通畅性产生影响,如植入支架、电子设备的长期刺激、静脉高压等会导致血管内膜反应性增生,通路出现狭... 血液透析通路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线,许多患者依赖该通路进行定期透析,以维持生命。保证通路的长期通畅至关重要,多种因素对通路的通畅性产生影响,如植入支架、电子设备的长期刺激、静脉高压等会导致血管内膜反应性增生,通路出现狭窄或闭塞。目前,维持血液透析通路通畅性的常规方法包括PTA和经皮腔内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tenting,PTS)。然而,部分患者的阻塞部分已经完全机化或钙化变硬,常规方法难以实现再通,需要进行锐性穿刺才能再通。该文就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性疾病(central venous occlusive diseases,CVOD)手术再通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 锐性再通 射频导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敏感黑血序列三维T_(1)WI增强扫描在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冉红芹 向正东 +3 位作者 段庆红 陈振涛 徐军 杨洁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流动敏感黑血序列三维T_(1)加权增强扫描(FSBB 3D CE-T_(1)WI)在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本院就诊且经临床和影像检查证实的52例脑转移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分别行颅脑FSBB 3D C...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流动敏感黑血序列三维T_(1)加权增强扫描(FSBB 3D CE-T_(1)WI)在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本院就诊且经临床和影像检查证实的52例脑转移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分别行颅脑FSBB 3D CE-T_(1)WI、FSE CE-T_(1)WI和快速梯度回波序列三维T_(1)加权对比增强(FFE 3D CE-T_(1)WI)扫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3个序列之间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经随访证实颅内转移灶总数为371个,FSBB 3D CE-T_(1)WI的检出率99.73%(370/371),FFE 3D CE-T_(1)WI的检出率为83.02%(308/371),FSE CE-T_(1)WI的检出率为78.44%(291/371),三者之间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48,P<0.05)。分层分析:直径<3 mm的转移灶共160个,FSE CE-T_(1)WI、FFE 3D CE-T_(1)WI和FSBB 3D CE-T_(1)WI的检出率分别为50.62%、60.62%和99.37%,三个序列之间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36,P<0.05);对于直径3~10 mm的转移灶,FSE CE-T_(1)WI、FFE 3D CE-T_(1)WI和FSBB 3D CE-T_(1)WI的检出率分别为99.38%、100%和100%,三个序列之间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直径>10 mm的转移灶,三个序列的检出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BB 3D CE-T_(1)WI在检出脑转移瘤方面要优于常规和高分辨序列MR增强扫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流动敏感黑血序列 对比增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D⁃CTA技术测量头颈血管循环时间的可行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小勇 胡容 +4 位作者 曾宪春 王荣品 李文航 伍瑶斌 余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093-209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头颈范围4D⁃CTA数据测量颈脑动、静脉血管循环时间的可行性,为指导头颈范围CT血管成像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行头颈范围4D⁃CTA成像的患者298例,测量头颈范围动脉(主动脉弓、颈总动脉、椎... 目的探讨基于头颈范围4D⁃CTA数据测量颈脑动、静脉血管循环时间的可行性,为指导头颈范围CT血管成像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行头颈范围4D⁃CTA成像的患者298例,测量头颈范围动脉(主动脉弓、颈总动脉、椎动脉、大脑中动脉M1、基底动脉中段)和静脉(颈内静脉、乙状窦、上矢状窦)的CT值和峰值时间,计算主动脉弓至颅内动脉、主动脉弓至上矢状窦、上矢状窦至颈内静脉之间的循环时间、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平均峰值时间及两者之差;对比不同性别、BMI(<18.5 kg/m2、18.5~23.9 kg/m2、>23.9 kg/m2)、体质量(<60 kg、60~80 kg、>80 kg)患者之间峰值时间的差异。结果本组研究中主动脉弓至颅内动脉、主动脉弓至上矢状窦、上矢状窦至颈内静脉之间的循环时间分别为(1.91±0.78)、(6.61±1.40)、(1.52±1.43)s;动脉系统峰值时间为(21.77±3.09)s,静脉系统峰值时间为(28.76±3.68)s,动静脉峰值时间差为(6.99±1.01)s;按患者性别分组比较,男性主动脉弓峰值时间、动脉系统峰值时间、静脉系统峰值时间、动静脉峰值时间差分别为(20.65±3.61)、(22.55±2.83)、(29.90±3.13)、(7.36±0.90)s,女性分别为(19.00±3.05)、(20.56±3.15)、(26.99±3.83)、(6.44±0.9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患者BMI和体质量分组比较,各组动静脉峰值时间差相近,动静脉峰值时间随体质量增加逐渐延长,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女性峰值时间更早,动静脉循环时间更短外,不同体质量、不同BMI之间峰值时间和循环时间无显著差异,基于4D⁃CTA技术测量头颈血管循环时间的临床应用切实可行,最佳动脉期与最佳静脉期间隔时间为6.99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脑血管循环时间 4D⁃CTA 头颈血管CT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技术在肾脏皮髓质分离中的应用及时间参数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双 郭晓山 +3 位作者 雷鹰 罗来龙 许敏丰 王少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8-78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时间—空间双重标记反转脉冲(T-SLIP)技术在肾脏皮髓质分离中的应用及显示肾脏皮髓质分离最佳的黑血翻转时间(BBTI)。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60名,采用结合T-SLIP脉冲的稳态自由进动序列(SSFP)行上腹部扫描。采用6个BBTI值(80... 目的探讨磁共振时间—空间双重标记反转脉冲(T-SLIP)技术在肾脏皮髓质分离中的应用及显示肾脏皮髓质分离最佳的黑血翻转时间(BBTI)。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60名,采用结合T-SLIP脉冲的稳态自由进动序列(SSFP)行上腹部扫描。采用6个BBTI值(800、1 000、1 200、1 400、1 600、1 800ms)进行冠状位T-SLIP SSFP序列扫描。采用4分法分析图像质量,并通过图像训练算法自动分割肾脏皮髓质区域,分别计算皮髓质的信号强度(SI),获得不同BBTI值时肾脏皮髓质的相对信号强度比(SIR),获得最佳BBTI值。结果 BBTI值为1 200ms时,图像质量的评分最高。不同BBTI值时,S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当BBTI为1 200ms时,SIR值最大,肾皮髓质间SI对比最明显。结论 T-SLIP技术可在不使用对比剂的情况下清晰显示肾脏皮髓质,当BBTI值为1 200ms时皮髓质分离显示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皮质 肾髓质 磁共振成像 时间—空间双重标记反转脉冲 黑血反转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狭窄斑块与灌注特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梦婷 吕晋浩 +5 位作者 王柳仙 张森皓 韩东山 王馨蕊 段曹辉 娄昕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5期433-439,共7页
目的探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斑块特征和下游血流灌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8月-2016年1月连续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症状性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采用ASL双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labeling delay,PLD)技... 目的探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斑块特征和下游血流灌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8月-2016年1月连续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症状性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采用ASL双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labeling delay,PLD)技术测量1.5 s和2.5 s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平均脑血流量,获取早达血流比例和迟至逆行血流比例,即前向和侧支血流。同时,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 VWI)获取斑块特征,包括斑块强化、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及重构指数。对斑块特征及下游血流灌注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依据斑块负荷是否≥50%将患者分为高负荷组和低负荷组进行组间比较和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58例患者,平均年龄47.17±11.67岁,男性39例(67.2%)。斑块负荷同早达血流比例呈负相关(r=-0.362,P=0.005),与迟至逆行血流比例无明显相关(r=-0.008,P=0.951)。与低负荷组相比,斑块高负荷组年龄更大(50.38±11.33岁vs 43.23±11.04岁,P=0.019)、早达血流比例更低(72.13%±14.86%vs 83.00%±15.67%,P=0.00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056,95%CI 1.000~1.115,P=0.050)及早达血流比例(每增加1个四份位数:OR 0.561,95%CI 0.328~0.957,P=0.034)与斑块高负荷独立相关。结论斑块负荷与下游前向血流灌注有关,斑块负荷越高,前向血流比例越低,但与侧支血流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大脑中动脉 斑块 前向血流 侧支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55通过Notch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房裕钞 王黎洲 +4 位作者 黄学卿 杨登科 周石 李兴 蒋天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61-668,共8页
目的探讨微小 RNA(miR)在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所造成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 C57BL/6 小鼠 MCAO 模型,采用氯化三苯四氮唑(TCC)染色和神经功能评分了解脑 I-R 损伤对小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探讨微小 RNA(miR)在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所造成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 C57BL/6 小鼠 MCAO 模型,采用氯化三苯四氮唑(TCC)染色和神经功能评分了解脑 I-R 损伤对小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 miR-155 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 miR- 155 对脑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伊文氏蓝(EB)和脑组织含水量检测观察miR- 155 对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一氧化氮(NO)含量和内皮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检测评估 miR- 155 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 Notch1、Notch1 胞内结构域(NICD)、Jagged1 和 Hes1 表达, RT-qPCR 检测 Notch1 和 Hes1 mRNA 水平,以明确 miR- 155 在 Notch 信号通路中的作用。结果 miR-155 缺失提高 Notch1、NICD、Hes1 表达,降低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 3 水平;干扰miR-155 表达增加 NO 产生和 eNOS 表达,导致脑组织含水量和 EB 含量下调。 miR-155 过度表达使所有这些改变恢复至脑 I-R 损伤水平。 Notch1、NICD、Hes1 表达减轻脑 I-R 损伤状态。结论 miR-155 可通过Notch 信号通路阻断正常 NO 产生和 eNOS 表达,这一调控机制可能是未来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潜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微小 RNA-155 NOTCH 通路 一氧化氮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过表达对肝细胞癌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向雷 黄智 +2 位作者 张帅 蒋天鹏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62-968,共7页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表达对肝细胞癌(HCC)进展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和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HCC组织中PIK3R1表达。RT-qPCR和免疫印迹检测不同HCC细胞系中PIK3R1 mRNA和蛋白表达,选择MHCC97H、HCC...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表达对肝细胞癌(HCC)进展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和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HCC组织中PIK3R1表达。RT-qPCR和免疫印迹检测不同HCC细胞系中PIK3R1 mRNA和蛋白表达,选择MHCC97H、HCCLM3细胞作为模型研究PIK3R1对HCC进展的影响。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流式细胞术评价PIK3R1下调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蛋白印迹分析评估PI3K/蛋白激酶B(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的表达变化。结果HCC组织中PIK3R1表达与相邻正常组织相比,显著上调。下调PIK3R1表达抑制HCC细胞系增殖、迁移并促进其凋亡。PIK3R1下调还抑制MHCC97H、HCCLM3细胞中p-PI3K、p-Akt和p-mTOR表达。结论HCC中PIK3R1表达显著上调,沉默PIK3R1可抑制HCC细胞系增殖、迁移并加速凋亡,其可能是未来HCC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 细胞凋亡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术后胆道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雷东酿 娄琳滟 +4 位作者 江哲宇 黄昊 蒋天鹏 周石 王黎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79-882,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术后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贵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进行PTCD治...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术后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贵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进行PTCD治疗的患者325例。将术前0.5~2.0 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D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胆道感染率分别为8.0%、2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4,P=0.13)。单因素分析显示,引流方式、术前血红蛋白、术前总胆红素、术前PT与PTCD术后胆道感染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引流方式(OR=3.64,95%CI:2.026~6.542,P<0.05)和术前血红蛋白(OR=0.97,95%CI:0.974~0.998,P<0.05)是PTCD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预防应用抗生素对PTCD术后胆道感染率无显著影响,患者术前低血红蛋白,PTCD术后易发生胆道感染,采用内外引流也易导致PTCD术后胆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感染率 梗阻性黄疸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引导下聚焦超声治疗特发性震颤术后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研究
18
作者 邓林林 林家骥 +6 位作者 王晓玉 陆皓璇 熊永琴 边祥兵 周珈右 潘隆盛 娄昕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12,共7页
目的旨在探索MR引导下聚焦超声(MR-guided focus ultrasound,MRgFUS)治疗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患者术后局部自发性脑活动的长期纵向变化及与临床震颤评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于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在... 目的旨在探索MR引导下聚焦超声(MR-guided focus ultrasound,MRgFUS)治疗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患者术后局部自发性脑活动的长期纵向变化及与临床震颤评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于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MRgFUS丘脑消融术的药物难治性ET患者(ET组)及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helathy controls,HC)组各9例,收集ET组基线、MRgFUS术后6个月及MRgFUS术后2年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和临床震颤评定量表(Clinical Rating Scale for Tremor,CRST)以及HC组rs-fMRI数据。采用基于MATLAB平台的REST plus v1.2工具包中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方法,基于全脑体素配对样本t检验确定ET组基线与MRgFUS术后2年显著差异性脑区,使用DPABI v5.1工具包提取HC组及ET组该显著差异性脑区ReHo值。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HC组与ET组该显著差异性脑区自发性和同步性脑活动,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ET组基线、MRgFUS术后6个月和MRgFUS术后2年该显著差异性脑区自发性和同步性脑活动。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ET组术后临床震颤改善与ET组ReHo值改变之间的变化趋势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ET组MRgFUS术后2年震颤改善率与ET组基线ReHo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T组基线与MRgFUS术后2年显著差异性脑区位于右侧中央后回;与HC组比较,ET组基线右侧中央后回ReHo值显著减低(P<0.01),ET组MRgFUS术后两年右侧中央后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组基线、MRgFUS术后6个月、MRgFUS术后2年,右侧中央后回ReHo值升高(F=3.95,P<0.05)。术后临床震颤改善与ReHo值改变之间的变化趋势成正相关;ET组MRgFUS术后2年CRST-A改善率与ET组基线ReHo值呈负相关(r=-0.709,P=0.032)。结论MRgFUS治疗有助于药物难治性ET患者缓解震颤症状,MRgFUS治疗影响ET患者脑自发性及同步性脑功能活动,且ReHo值与临床震颤改善具有相关性,有助于为MRgFUS术后神经重塑的评估提供神经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 局部一致性 特发性震颤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临床震颤评定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6-甲基腺苷甲基化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微小核糖核酸-155表达和脑损伤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欣燃 王黎洲 +3 位作者 许敏 安天志 周石 李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0-1024,共5页
目的研究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中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NA,miR)-155表达和脑损伤的调控作用。方法栓线法构建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分析MCAO小鼠脑细胞... 目的研究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中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NA,miR)-155表达和脑损伤的调控作用。方法栓线法构建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分析MCAO小鼠脑细胞中pri-miR-155、pre-miR-155及miR-155表达水平,检测建模24 h小鼠脑组织细胞中甲基转移酶样蛋白(METTL)3、miR-155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用慢病毒转染构建METTL3高表达和低表达小鼠模型,再构建MCAO模型,检测右脑组织中pri-miR-155、pre-miR-155和miR-155表达水平。结果 MCAO小鼠脑组织细胞中pri-miR-15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9),pre-miR-155、miR-15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7、0.000 8);MCAO建模24 h小鼠右脑中METTL3、miR-155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METTL3蛋白表达水平也随miR-155剂量增加而升高,但METTL14、肾母细胞瘤1相关蛋白(WTAP) 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右脑组织中METTL3过表达显著降低pri-miR-155表达水平(P=0.008),同时升高premiR-155、miR-155表达水平(P=0.04、0.009);METTL3在细胞中沉默表达显著升高pri-miR-155表达水平(P=0.006),同时降低pre-miR-155、miR-155表达水平(P=0.03、0.009)。结论 CIRI中METTL3异常表达可增强m6A修饰作用,促进pre-miR-155成熟,进而升高miR-155表达水平。这可能为未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一新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 N6-甲基腺苷 脑卒中 微小核糖核酸-15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多种分类模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社区获得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效能 被引量:7
20
作者 田斌 余晖 +3 位作者 任基刚 汪汉林 徐井旭 黄陈翠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0-595,共6页
目的:将14种常用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鉴别诊断,探讨能为COVID-19的早期诊断提供最优效能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方法:搜集经临床确诊的86例COVID-19患者和100例CAP患者的胸部CT图... 目的:将14种常用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鉴别诊断,探讨能为COVID-19的早期诊断提供最优效能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方法:搜集经临床确诊的86例COVID-19患者和100例CAP患者的胸部CT图像,利用影像组学方法提取病变区域的纹理特征,使用14种机器学习分类模型构建放射组学特征,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AUC最高者的效能最优。结果:14种分类模型的AUC均大于0.9,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模型的AUC最高(0.9406),高斯贝叶斯(Gaussian NB)模型的AUC最低(0.9037)。结论:14种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均可有效鉴别COVID-19与CAP,均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AUC值均>0.9),效能最高的模型是Random Forest(AUC=0.9406),能够在早期诊断COVID-19方面发挥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机器学习 放射组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