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活TLR5和NLRC4通路对小鼠先天免疫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卓召振 李伟 袁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3-807,共5页
目的:探讨用重组鞭毛素蛋白同时或者分别激活C57BL/6小鼠模型TLR5和NLRC4通路对小鼠先天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首先,表达和纯化重组鞭毛素蛋白即全长鞭毛素蛋白FliC(同时激活TLR5和NLRC4两条通路);FliCΔ90-97(不能激活TLR5通路);FliC-L... 目的:探讨用重组鞭毛素蛋白同时或者分别激活C57BL/6小鼠模型TLR5和NLRC4通路对小鼠先天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首先,表达和纯化重组鞭毛素蛋白即全长鞭毛素蛋白FliC(同时激活TLR5和NLRC4两条通路);FliCΔ90-97(不能激活TLR5通路);FliC-L3A(不能激活NLRC4通路);FliCΔ90-97:L3A(两条通路都不激活)。将小鼠分为5组,分别为:PBS组、FliC组、FliC-L3A组、FliCΔ90-97和FliCΔ90-97:L3A组。分别用PBS和10μg重组鞭毛素蛋白腹腔注射C57BL/6小鼠,每组3只。12 h后收集腹腔灌洗液,流式抗体染色检测腹腔灌洗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同时,取小鼠脾脏制成脾细胞悬液,流式抗体染色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情况及脾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结果:激活TLR5(FliC组和FliC-L3A组)和NLRC4通路(FliCΔ90-97组)小鼠的腹腔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都显著高于PBS组和FliCΔ90-97:L3A组(P<0.01)。激活TLR5通路的FliC组和FliC-L3A组的DC表面CD80和CD8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BS组、FliCΔ90-97和FliCΔ90-97:L3A组(P<0.01)。FliC-L3A组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激活TLR5和NLRC4通路可以趋化中性粒细胞、NK细胞,两条通路激活对中性粒、NK细胞有相同的趋化能力。鞭毛素蛋白只有激活TLR5通路才可以上调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促进DCs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毛素蛋白 TLR5 NLRC4 先天免疫细胞 DC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与M2型巨噬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江为 张巧玲 +4 位作者 杨泽羊 张瑞 张舰 曾柱 吴介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TME)中主要成分之一。在TME中,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之间或非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促进肿瘤发生发展。CAF可与多种免疫细胞之间产生相互作用,通过抑制适应性免疫细胞功能,重塑TME中...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TME)中主要成分之一。在TME中,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之间或非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促进肿瘤发生发展。CAF可与多种免疫细胞之间产生相互作用,通过抑制适应性免疫细胞功能,重塑TME中免疫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其中CAF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并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在促进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 M2型巨噬细胞 肿瘤微环境(TME) 细胞相互作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48+CAFs激活Hippo通路介导细胞外基质重塑促进NSCLC转移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吴江为 张巧玲 +8 位作者 王选银 杨泽羊 朱旭 李龙 刘歆蕾 张舰 张瑞 曾柱 吴介恒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4-124,共1页
目的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介导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重塑在促进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拟探讨CD248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来源的CAFs潜在标志物通过介导... 目的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介导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重塑在促进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拟探讨CD248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来源的CAFs潜在标志物通过介导ECM重塑促进NSCLC转移的相关机制。方法分析NSCLC基质中CD248和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ECM硬度;将CD248差异表达的CAFs与NSCLC细胞系进行共培养,利用Transwell检测NSCL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利用RNA-seq和ATAC-seq技术寻找CD248+CAFs在ECM重塑中的相关分子机制;利用成纤维细胞特异性CD248基因敲除小鼠建立肿瘤肺转移模型,评估CD248在促进NSCLC转移中的作用。结果CAFs表达CD248可诱导I型胶原形成,增加ECM硬度,促进NSCLC的侵袭和迁移。CD248+CAFs激活Hippo通路可诱导CTGF表达,从而促进ECM中I型胶原的重塑。动物实验证实与野生型小鼠相比,CD248基因敲除小鼠发生肿瘤肺转移的能力显著降低。结论CD248+CAFs能够激活Hippo通路诱导CTGF的表达,促进ECM中I型胶原的重塑增加ECM的硬度,促进NSCLC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4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NSCLC 肿瘤转移 基因敲除小鼠 动物实验 细胞外基质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OH)_2-VD_3下调糖尿病肾病肾脏组织p38MAPK和胶原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3
4
作者 谢先辉 李正胜 +4 位作者 皮明婧 吴静 曾雯 左丽 査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31-935,共5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肾间质纤维化中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Ⅲ型胶原蛋白(Col3)和Ⅳ型胶原蛋白(Col4)表达,及1,25-(OH)2-VD3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p38MAPK与Col3和Col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联合30mg/kg...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肾间质纤维化中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Ⅲ型胶原蛋白(Col3)和Ⅳ型胶原蛋白(Col4)表达,及1,25-(OH)2-VD3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p38MAPK与Col3和Col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联合30mg/kg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25-(OH)2-VD3治疗组[建模后给予6ng/(100g·d)1,25-(OH)2-VD3治疗]、胰岛素组(建模后给予2~3U胰岛素治疗)。干预8周后检测4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h蛋白尿水平;过碘酸希夫反应(PAS)染色观察肾脏病变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肾间质p38MAPK、CoD和Col4的表达;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1,25-(OH)2-VD3治疗组和胰岛素治疗组血清肌酐、尿素氮、24h蛋白尿和肾间质受损面积均降低;与对照相比,模型组p38MAPK、Col3和Col4水平增加,1,25-(OH)2-VD3治疗组和胰岛素治疗组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发现24h蛋白尿与p38MAPK、CoB和Col4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呈正相关,p38MAPK的表达与Col3和Col4表达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肾间质组织p38MAPK、Col3和Col4表达上调,1,25-(OH)2-VD3可能通过p38MAPK下调Col3、Col4的表达改善糖尿病肾病肾组织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3型胶原蛋白 4型胶原蛋白 1 25-(OH)2-V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NV-2感染的HUVECs与CD4^+T细胞相互作用对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妮 左丽 +1 位作者 王克 袁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1-817,共7页
目的:研究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rimary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被登革Ⅱ型病毒(DENV-2)感染,与CD4^+T细胞共培养后,对产生主要炎性细胞因子的相互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浓缩白细胞中的PBMC,免疫磁珠... 目的:研究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rimary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被登革Ⅱ型病毒(DENV-2)感染,与CD4^+T细胞共培养后,对产生主要炎性细胞因子的相互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浓缩白细胞中的PBMC,免疫磁珠法阴性分选CD4^+T细胞,流式检测细胞表面CD3,CD4分子的表达和CD4^+T细胞的纯度。HUVECs经S1P1特异性受体激动剂CYM-5442预处理24 h,加入10~3TCID50的DENV-2感染后,与CD4^+T细胞共培养,Real-time RT-PCR动态检测DENV-2感染HUVECs后病毒NS1基因及IL-6、IL-8的mRNA和CD4^+T细胞内IL-4、IL-17、TNF-α、IFN-γ的mRNA相对表达量;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L-6、IL-8的表达。结果:流式检测经免疫磁珠阴选的CD4^+T细胞纯度为(98.02±0.32)%。DENV-2感染HUVECs后病毒NS1基因相对表达逐渐增加,在24 h(3.03±0.26,P<0.001)达到峰值后下降,而感染DENV-2后与CD4^+T细胞共培养组的NS1基因相对表达量低于感染组,且呈下降趋势。感染后IL-6和IL-8表达均有上调,与CD4^+T细胞共培养后,IL-6和IL-8在各时间点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CYM-5442预处理的共培养感染组中,IL-6在24 h(28.91±2.34,P<0.05)、36 h(19.36±0.1,P<0.05)和72 h(13.84±0.82,P<0.05)显著下降,IL-8表达显著下降。与感染后的HUVECs共培养后CD4^+T细胞的IL-4、IL-17、TNF-α、IFN-γ的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DENV-2能感染原代HUVECs;与CD4^+T细胞共培养后NS1的表达被抑制。CD4^+T细胞不仅能增强被DENV-2感染的HUVECs的活化,同时也能被感染后的HUVECs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CD4^+T细胞 细胞因子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NHE1通过上调钙蛋白酶活性降低RAW264.7细胞ABCA1蛋白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莫显刚 王兰 +5 位作者 郭静 洪伟 龙世棋 张莉 向凝 杨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钠氢交换体1(NHE1)对RAW264.7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d NHE1腺病毒感染RAW264.7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NHE1-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NHE1-EGFP融合蛋白细... 目的探讨过表达钠氢交换体1(NHE1)对RAW264.7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d NHE1腺病毒感染RAW264.7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NHE1-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NHE1-EGFP融合蛋白细胞内定位,酸负载p H回复检测NHE1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NHE1-EGFP融合蛋白对RAW264.7细胞ABCA1蛋白水平及钙蛋白酶(calpain)活性的影响,加入calpain抑制剂N-乙酰基-L-亮氨酰-L-亮氨酰-L-正亮氨酸(ALLN),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X受体激动剂TO-901317诱导ABCA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Ad NHE1腺病毒感染RAW264.7细胞后,高表达NHE1-EGFP融合蛋白,定位在细胞质及细胞膜。NHE1-EGFP融合蛋白可降低ABCA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提高calpain活性,而calpain抑制剂ALLN能阻断ABCA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NHE1过表达通过上调calpain活性而降低ABCA1蛋白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氢交换体1(NHE1) 钙蛋白酶(calpain) RAW264.7细胞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 TO-9013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CS2在1型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翼 高永棣 +2 位作者 董蓉 俞佳丽 查艳(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391-2395,共5页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OCS)2在1型糖尿病肾病(T1DN)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EMT)的作用。方法:2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7)和T1D组(n=21)。T1D组单次空腹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00 mg/kg,48 h后随机血糖...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OCS)2在1型糖尿病肾病(T1DN)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EMT)的作用。方法:2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7)和T1D组(n=21)。T1D组单次空腹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00 mg/kg,48 h后随机血糖测定结果≥16.7 mmol/L,确诊为1型糖尿病(T1D)。建模成功后,将21只T1D小鼠随机分为3组:T1DN组(n=7)、联合组(贝那普利联合胰岛素用药,n=7)、胰岛素组(胰岛素单独用药,Insulin,n=7)。持续给药8周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尿和肾组织,分别进行生化、病理和相关蛋白与mRNA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3.81±0.24)mmol/L,(32±4.68)μg/24 h]相比,T1DN组血糖、尿蛋白[(21.70±2.26)mmol/L,(286±42.41)μg/24 h]均明显增高(P<0.001),联合组血糖、尿蛋白[(11.84±0.69)mmol/L,(173±17.83)μg/24 h]均明显下降(P<0.001),而Insulin组[(13.05±0.81)mmol/L]血糖明显下降(P<0.001),但对尿蛋白[(262±34.40)μg/24 h]作用不明显。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肾组织结构完整,肾间质未见胶原纤维沉积;T1DN组肾组织结构破坏,间质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增多(P<0.001);联合组上述病变明显减轻(P<0.001),Insulin组减轻效果不明显。T1DN组肾组织中FN和SOCS2表达明显增加,E-cadherin表达明显减少(P<0.001);联合组E-cadherin表达明显增加,FN和SOCS2表达明显减少(P<0.001);Insulin组的效果不明显。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1DN小鼠肾组织中SOCS2的表达水平与肾组织胶原纤维沉积量和FN呈正相关,与E-cadherin呈负相关。结论:SOCS2在T1DN肾组织的EMT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肾病 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RecQ解旋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荣红 贾铁文 +2 位作者 廉芳 刘杰麟 周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制备抗RecQ解旋酶单克隆抗体(m Ab),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并开展其对肿瘤细胞中RecQ解旋酶的检测。方法以纯化鉴定后的重组大肠杆菌RecQ解旋酶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RecQ解旋酶m Ab。用秋水仙素阻断法对杂交瘤细胞进行染... 目的制备抗RecQ解旋酶单克隆抗体(m Ab),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并开展其对肿瘤细胞中RecQ解旋酶的检测。方法以纯化鉴定后的重组大肠杆菌RecQ解旋酶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RecQ解旋酶m Ab。用秋水仙素阻断法对杂交瘤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用间接ELISA检测m Ab的免疫球蛋白(Ig)亚型与效价,用Western blot法和荧光偏振技术鉴定m Ab的生物学特性,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m Ab与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中BLM、RecQ4和RecQ5的作用。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该m Ab与K562肿瘤细胞及其干细胞中RecQ解旋酶的结合。结果获得能稳定分泌抗RecQ解旋酶m Ab的杂交瘤细胞株6H5,染色体数目在94~104,抗体亚型为Ig G1型,腹水效价为1×10-7。该m Ab能特异性结合大肠杆菌RecQ解旋酶,抑制其与DNA的结合,并能识别BLM、RecQ4和RecQ5解旋酶,还可敏锐检测K562肿瘤细胞与肿瘤干细胞中RecQ解旋酶的表达。结论成功制备获得效价高、特异性强的抗RecQ解旋酶m 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Q解旋酶 单克隆抗体 制备 鉴定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衍生物HL-27对BLM解旋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张望明 葛章文 +3 位作者 晏文涛 潘卫东 焦彦朝 刘杰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34-939,共6页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衍生物HL-27对BLM^(642-1290)解旋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偏振技术研究汉防己甲素衍生物HL-27对BLM^(642-1290)解旋酶DNA结合活性、解链活性的影响;利用孔雀绿-磷钼酸铵比色法研究汉防己甲素衍生物HL-27对B...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衍生物HL-27对BLM^(642-1290)解旋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偏振技术研究汉防己甲素衍生物HL-27对BLM^(642-1290)解旋酶DNA结合活性、解链活性的影响;利用孔雀绿-磷钼酸铵比色法研究汉防己甲素衍生物HL-27对BLM^(642-1290)解旋酶ATPase活性的影响;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汉防己甲素衍生物HL-27对BLM^(642-1290)解旋酶构象的影响。结果当HL-27浓度达到33.34μmol·L^(-1)时,其对dsDNA或ssDNA与BLM^(642-1290)解旋酶结合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41.35%、59.54%;当HL-27浓度达到50 μmol·L^(-1)时,其对BLM^(642-1290)解旋酶解链活性的抑制率为78.68%;当HL-27的浓度为100μmol·L^(-1)时,其对BLM^(642-1290)解旋酶ATPase活性的抑制率为43.8%。结论汉防己甲素衍生物HL-27可以抑制BLM^(642-1290)解旋酶的DNA结合活性、解链活性与ATPase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M642-1290解旋酶 HL-27 荧光偏振 结合活性 解链活性 ATPASE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NV-2诱导HUVECs自噬和影响细胞活力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毛佳璇 左丽 +6 位作者 孔维莹 张妮 王克 袁静 陈俊豪 来涛 罗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31-1136,共6页
目的:通过利用登革Ⅱ型病毒(DENV-2)感染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后,研究病毒诱导HUVECs产生自噬和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利用DENV-2 NGC株感染HUVECs,Real-time PCR检测HUVECs中DENV-2 NS1基因部分系列的表达,给予自噬诱导剂雷... 目的:通过利用登革Ⅱ型病毒(DENV-2)感染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后,研究病毒诱导HUVECs产生自噬和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利用DENV-2 NGC株感染HUVECs,Real-time PCR检测HUVECs中DENV-2 NS1基因部分系列的表达,给予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RAPA)和自噬抑制剂氯喹(CQ)预处理观察细胞自噬通量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体形成;CCK-8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自噬通量标志性蛋白LC3、P62的蛋白表达量。结果:DENV-2感染HUVECs组病毒NS1基因在各时间点均有表达;被感染的HUVECs在24 h时细胞活力下降不明显,36、48 h细胞活力分别下降至未处理组82.46%和78.4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HUVECs被DENV-2感染后,LC3-Ⅱ蛋白量表达明显增高,自噬底物P62表达明显降低,36、48 h时间点相较未处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APA处理组结果相似(P>0.05)。CQ处理组LC3-Ⅱ及P62蛋白量表达均明显升高,36、48 h时间点相较未处理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UVECs被DENV-2感染36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LC3-Ⅱ表达明显高于未处理组,自噬诱导剂RAPA处理HUVECs后,LC3-Ⅱ表达明显增加,自噬强度更加明显。DENV-2与CQ联合处理组相较DENV单独处理组,36 h细胞活力下降了13.6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NV-2感染可抑制HUVECs的生长;而DENV-2诱导HUVECs产生的自噬却有利于HUVECs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自噬 细胞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ail1/IGF-1信号通路介导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EMT 被引量:7
11
作者 潘祉谕 达静静 +6 位作者 董蓉 吴静 皮明婧 俞佳丽 孙翼 聂瑛洁 查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62-1668,共7页
目的:观察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中锌指转录因子Snail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表达变化,并初步探讨Snail1与IGF-1在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 目的:观察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中锌指转录因子Snail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表达变化,并初步探讨Snail1与IGF-1在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中的关系。方法:高糖培养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NRK-52E 72 h后,给予Snail1 siRNA和IGF-1 siRNA处理,分为高糖组、non-targeting(NT)siRNA组、Snail1 RNAi组和IGF-1 RNAi组,并设置对照组。于转染后48和72 h两个时点收获细胞。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Snail1、IGF-1、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mRNA表达,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各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诱导NRK-52E细胞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F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同时,Snail1和IGF-1的mRNA和蛋白表达也明显升高(P<0.01)。Snail1 RNAi组与高糖组比较,细胞中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FN、Snail1和IG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Snail1的mRNA表达减少62.8%。与高糖组比较,IGF-1 RNAi组细胞IGF-1的mRNA表达减少61.1%,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F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NT组E-cadherin、FN、Snail1及IGF-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高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RK-52E细胞中Snail1与IGF-1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52,P<0.01)。结论:Snail1及IGF-1的mRNA和蛋白在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EMT过程中表达升高,且沉默Snail1基因,IGF-1表达随之减少,提示Snail1/IGF-1可能促进DKD时肾小管上皮细胞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病 Snail1蛋白 E-钙黏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病毒Ⅱ型引起原代HDMECs通透性变化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军 左丽 +3 位作者 戴雪婷 裴华 袁静 孔维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45-951,共7页
目的:了解登革病毒Ⅱ型(Dengue virus Type 2,DENV-2)感染原代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Primary Human derm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 HDMECs)引起细胞通透性改变的机制。方法:用103TCID50的DENV-2感染p HDMECs;于4、8、12、2... 目的:了解登革病毒Ⅱ型(Dengue virus Type 2,DENV-2)感染原代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Primary Human derm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 HDMECs)引起细胞通透性改变的机制。方法:用103TCID50的DENV-2感染p HDMECs;于4、8、12、24、48 h Real time-PCR、免疫荧光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DENV-2 NS1部分序列及蛋白;Transwell法检测细胞通透性;Real time-PCR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L-6和IL-8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24、48、72 h细胞凋亡。结果:DENV-2感染的p HDMECs病毒NS1基因相对表达上调,但未检测到病毒NS1蛋白;DENV-2感染的p HDMECs通透性在24、48 h显著升高;p HDMECs被感染72 h后凋亡也无明显变化;IL-6和IL-8 mRNA分别在8、24 h相对表达上调[IL-6:(2.49±0.5)倍,P<0.05;IL-8:(6.82±1.69)倍,P<0.05];对照组和感染组分泌的IL-6于8 h分别为(869.6±50.7)、(1 248.8±86.9)pg/ml,P<0.05;IL-8于48 h分别为(967.6±156.6)、(1 331.0±86.3)pg/ml,P<0.05。结论:DENV-2能感染p HDMECs;p HDMECs被DENV-2感染后,细胞的通透性增加与凋亡无关,与促炎性细胞因子IL-6和IL-8明显上调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原代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 IL-6 IL-8 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氏虫草菌丝体抗肿瘤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柏岑 潘卫东 +3 位作者 娄华勇 晏文涛 吴翱兰 刘杰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4-178,共5页
研究戴氏虫草菌丝体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肿瘤细胞活性。采用液体深层发酵制备戴氏虫草菌丝体,MTT法筛选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有效部位,反复正相柱层析,Sephadex LH-20等方法分离纯化其有效部位中的化学... 研究戴氏虫草菌丝体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肿瘤细胞活性。采用液体深层发酵制备戴氏虫草菌丝体,MTT法筛选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有效部位,反复正相柱层析,Sephadex LH-20等方法分离纯化其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利用EI、ESI及1D-NMR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并研究他们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戴氏虫草菌丝体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部位,并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反式-16-十八碳烯酸(化合物1)、壬二酸(化合物2)、5α,8α-麦角甾-6,22-二烯-3β-醇(化合物3)、亚油酸甲酯(化合物4)、亚油酸(化合物5)和十七-烷醇(化合物6)。活性检测表明,化合物2对舌癌Tca-8113细胞增殖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31.90μmol/L,化合物3对乳腺癌MDA-MB-435细胞和BT474细胞具有较高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25.57、26.31μmol/L。从戴氏虫草菌丝体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部位中分离到6个化合物,化合物1~2、4~6为首次从该菌丝体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分别选择性地对Tca-8113细胞和MDA-MB-435细胞、BT474细胞有较强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可能为戴氏虫草菌丝体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氏虫草 菌丝体 单体化合物 MTT法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吗啉代寡核苷酸技术下调早期斑马鱼胚胎lmna基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丰 黄慧敏 +3 位作者 王志华 吴西军 何志旭 舒莉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5-90,共6页
目的利用吗啉代寡核苷酸技术建立下调斑马鱼lmna基因的技术方法。方法在斑马鱼lmna基因序列中选择靶点,设计针对斑马鱼lmna基因的吗啉代寡核苷酸序列(lmna-MO),构建能特异指示lmna基因表达的lmna-EGFP-pCS^(2+)重组质粒,并通过显微注射... 目的利用吗啉代寡核苷酸技术建立下调斑马鱼lmna基因的技术方法。方法在斑马鱼lmna基因序列中选择靶点,设计针对斑马鱼lmna基因的吗啉代寡核苷酸序列(lmna-MO),构建能特异指示lmna基因表达的lmna-EGFP-pCS^(2+)重组质粒,并通过显微注射方式将二者共注射入斑马鱼胚胎中,通过观察胚胎中绿色荧光表达量反应lmna基因表达量,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胚胎中lamin蛋白表达量。结果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斑马鱼体内lamin蛋白的表达,分别有大小为69 KD和62 KD两种蛋白表达。设计并构建了lmna-MO和重组质粒lmnaEGFP-pCS^(2+),单独注射lmna-EGFP-pCS^(2+)质粒后观察到从6 hpf到96 hpf胚胎均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二者共注射后观察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从6 hpf至30 hpf胚胎中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量均不同程度下降或消失;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胚胎内lamin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表明已成功下调了斑马鱼胚胎lmna基因表达。结论可通过lmna-MO和重组质粒lmna-EGFP-pCS^(2+)共注射方法下调斑马鱼lmna基因表达,并通过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量反映下调效果。该方法可为深入研究人核纤层病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LMNA 基因下调 吗啉代寡核苷酸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扩增的NK细胞运载溶瘤呼肠孤病毒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杀伤效应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晓庆 王念雪 +4 位作者 龙世棋 廖春香 刘金河 杨薇 赵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2-499,共8页
目的:评价体外扩增的人NK细胞能否作为呼肠孤病毒的运载细胞并探讨其临床转化应用价值。方法:体外扩增人NK细胞,用NK细胞装载呼肠孤病毒,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呼肠孤病毒与NK细胞结合的部位。NK细胞运载呼肠孤病毒(Reo-NK)到达肿瘤细胞... 目的:评价体外扩增的人NK细胞能否作为呼肠孤病毒的运载细胞并探讨其临床转化应用价值。方法:体外扩增人NK细胞,用NK细胞装载呼肠孤病毒,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呼肠孤病毒与NK细胞结合的部位。NK细胞运载呼肠孤病毒(Reo-NK)到达肿瘤细胞后,CCK-8法检测在中和抗体的存在下病毒发挥的溶瘤作用;qPCR法检测肿瘤细胞内病毒RNA的相对表达量。CCK-8法检测Reo-NK对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型(DLD-1)和野生型(CaCo-2、HT29)细胞株的杀伤效应,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NK细胞释放的穿孔素水平。结果:呼肠孤病毒主要结合于NK细胞膜上,在人AB型血清的存在下体外扩增的NK细胞可将呼肠孤病毒传递到肿瘤细胞,且传递后的呼肠孤病毒仍具有显著溶瘤活性(P<0.01);同时检测到肿瘤细胞内病毒RNA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与NK组相比,Reo-NK组对KRAS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结直肠癌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均显著增强(P<0.05),穿孔素的释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体外扩增的人NK细胞适合作为呼肠孤病毒的运载细胞,且呼肠孤病毒能够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两者联合后对结直肠癌细胞可发挥更强的杀伤作用,因而具有重要的临床转化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孤病毒 自然杀伤细胞 运载细胞 结直肠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NV-2作用于HUVECs和人巨噬细胞对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玉 左丽 +3 位作者 来涛 张妮 周恩正 陈俊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802-1807,共6页
目的:研究登革Ⅱ型病毒(DENV-2)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和人巨噬细胞,且感染后共培养对主要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水平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浓缩白细胞中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贴壁分离单核细胞,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 目的:研究登革Ⅱ型病毒(DENV-2)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和人巨噬细胞,且感染后共培养对主要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水平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浓缩白细胞中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贴壁分离单核细胞,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5~7 d,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CD14和CD11b分子。用10 3 TCID50 DENV-2分别感染HUVECs和人巨噬细胞,且感染后两者共培养,qRT-PCR检测细胞内不同时间点DENV NS1、VCAM-1、ICAM-1和E-selectin mRNA相对表达量。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分子ICAM-1、VCAM-1和E-selectin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流式细胞术鉴定人巨噬细胞纯度为(92.15±1.24)%。DENV-2感染HUVECs后病毒基因NS1的相对表达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在24 h达到峰值后下降,DENV-2感染人巨噬细胞的DENV NS1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先递减后增加趋势,共培养组HUVECs的NS1 mRNA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均高于HUVECs单独感染组。DENV-2感染巨噬细胞后,ICAM-1 mRNA相对表达量于4、8 h高于巨噬细胞未感染组,12、24、48、72 h相对表达水平与未感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electin mRNA相对表达量于4 h明显高于巨噬细胞未感染组,8 h与未感染组相比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差异,12、24、48、72 h与未感染组相比表达量下调;但未检测到VCAM-1 mRNA的表达。共培养组HUVECs的ICAM-1和VCAM-1 mRNA相对表达量与HUVECs单独感染组相比8 h后均上调,且均在24 h达峰值。感染后的HUVECs E-selectin mRNA于4 h表达水平最高,且各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共培养组。共培养组中感染DENV-2的HUVECs培养上清液中ICAM-1表达量均高于HUVECs单独感染组;共培养组中感染DENV-2的HUVECs中E-selectin表达量随时间呈先增后降趋势,且在24 h表达量达峰值;但未检测到培养上清液中VCAM-1的表达。结论: DENV-2能在HUVECs和人巨噬细胞中复制且能激活内皮细胞,被DENV-2感染的巨噬细胞能增强被感染的HUVECs的细胞活化并增加其黏附分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人巨噬细胞 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靶向氧化应激对肝癌干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高兰 龙世棋 +1 位作者 陈博鑫 章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87-892,共6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干细胞性的作用。方法采用总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T-GSH/GSSG)测试盒检测细胞内T-GSH/GSSG水平;应用CCK-8实验评估细胞活力及干细胞培养基培养干...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干细胞性的作用。方法采用总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T-GSH/GSSG)测试盒检测细胞内T-GSH/GSSG水平;应用CCK-8实验评估细胞活力及干细胞培养基培养干细胞球(HCC sphere);运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CD133阳性细胞亚群比例。结果HCC细胞中内源性T-GSH/GSSG水平比正常细胞显著升高。外源性补充GSH减少胞内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并抑制HCC细胞活力及HCC sphere形成。进一步分析发现GSH显著降低CD133+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的亚群比例。结论HCC细胞中ROS水平及抗氧化防御能力增强。外源性GSH能够降低胞内的ROS水平,并抑制HCC细胞活力及干细胞性,降低LCSC在HCC细胞中的亚群比例。为靶向异常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及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治疗HCC提供了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肿瘤干细胞 还原型谷胱甘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TLR5和NLRC4通路的重组鞭毛素蛋白对4T1乳腺癌细胞及荷瘤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景 李荣辉 +3 位作者 罗力 卓召振 袁军 李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483-2487,共5页
目的:激活TLR5和NLRC4通路的重组鞭毛素蛋白对4T1乳腺癌细胞及荷瘤小鼠的影响。方法:表达和纯化重组鞭毛素蛋白即全长鞭毛素蛋白FliC(同时激活TLR5和NLRC4两条通路)、FliCΔ90-97(不能激活TLR5通路)、FliC-L3A(不能激活NLRC4通路)和FliC... 目的:激活TLR5和NLRC4通路的重组鞭毛素蛋白对4T1乳腺癌细胞及荷瘤小鼠的影响。方法:表达和纯化重组鞭毛素蛋白即全长鞭毛素蛋白FliC(同时激活TLR5和NLRC4两条通路)、FliCΔ90-97(不能激活TLR5通路)、FliC-L3A(不能激活NLRC4通路)和FliCΔ90-97:L3A(两条通路都不激活)。ELISA实验检测IL-8和IL-1β验证重组鞭毛素蛋白激活TLR5和NLRC4通路的生物学活性。MTT法检测鞭毛素蛋白对4T1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用4T1乳腺癌细胞建立BALB/c小鼠乳腺癌肿瘤模型,分别腹腔注射鞭毛素蛋白或生理盐水,并定期记录小鼠肿瘤大小、体重变化。结果:重组鞭毛素蛋白能够激活相应的信号通路,具有正常生物学活性。不同重组鞭毛素蛋白对4T1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重组鞭毛素蛋白对4T1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体内实验:FliC处理组的小鼠前3周平均体重显著下降,FliCΔ90-97:L3A组、FliCΔ90-97组和FliC-L3A组体重在整个实验期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FliCΔ90-97对小鼠肿瘤生长没有明显抑制作用,但FliC-L3A、FliCΔ90-97:L3A和FliC都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增殖。结论:重组鞭毛素蛋白体外抑制乳腺癌4T1细胞增殖与TLR5和NLRC4通路的激活无关,体内NLRC4通路的激活减弱了鞭毛素蛋白抑制肿瘤增殖的能力,TLR5通路的激活并不能显著增强鞭毛素蛋白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毛素蛋白 TLR5 NLRC4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xb4转基因斑马鱼造血发育中rap1b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冉冉 杨小燕 +4 位作者 姬牧远 吴西军 范安然 舒莉萍 何志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3-248,共6页
目的为了发现在早期造血发育中关键的调控因子,利用hoxb4转基因斑马鱼研究rap1b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以期明确hoxb4与rap1b在早期造血发育中的关系。方法选取过表达hoxb4的斑马鱼系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实验组(表达hoxb4-EGFP的斑马鱼),... 目的为了发现在早期造血发育中关键的调控因子,利用hoxb4转基因斑马鱼研究rap1b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以期明确hoxb4与rap1b在早期造血发育中的关系。方法选取过表达hoxb4的斑马鱼系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实验组(表达hoxb4-EGFP的斑马鱼),实验对照组(表达EGFP的斑马鱼),空白对照组(野生型斑马鱼)。通过流式分选技术将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18hpf(斑马鱼胚胎受精发育18 h)、24、30、36、48hpf胚胎中带有绿色荧光(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信号的细胞分选出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选出的细胞中的rap1b基因的表达变化;然后收集野生型斑马鱼多时相胚胎,制备rap1b基因的反义m RNA探针,通过胚胎原位杂交观察探针在3组斑马鱼胚胎18、24、30、36、48hpf杂交信号表达部位。结果 q 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30、36、48hpf的斑马鱼胚胎的rap1b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制备了rap1b基因的反义m RNA探针,胚胎整体原位杂交结果显示:rap1b基因在3组斑马鱼胚胎18~48hpf之间神经发育和造血发育部位都有表达。结论在过表达hoxb4转基因斑马鱼中rap1b基因表达有明显的升高趋势,提示rap1b基因与hoxb4基因可能共同参与调节早期造血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发育 HOXB4 rap1b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lmna基因对斑马鱼胚胎髓系和红系造血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候仕芳 王志华 +2 位作者 王珺 何志旭 舒莉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0-625,共6页
目的:探讨lmna基因下调对斑马鱼早期造血干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显微注射法将Imna基因mRNA的吗啉代反义寡核苷酸注入单细胞期斑马鱼胚胎(实验组),显微注射无意义的吗啉代寡核苷酸作为对照组。待胚胎发育至受精18、24、30、36hpf... 目的:探讨lmna基因下调对斑马鱼早期造血干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显微注射法将Imna基因mRNA的吗啉代反义寡核苷酸注入单细胞期斑马鱼胚胎(实验组),显微注射无意义的吗啉代寡核苷酸作为对照组。待胚胎发育至受精18、24、30、36hpf后收集胚胎进行实验。RT—PCR和全胚胎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斑马鱼髓系造血转录因子pu.1和红系造血转录因子gata1的变化。结果: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pu.1和gata1表达均较对照组下降(均P〈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实验组pu.1和gata1蓝黑色阳性杂交信号较对照组变浅。结论:lmna基因下调会阻碍斑马鱼髓系造血干细胞和红系造血干细胞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马鱼 核纤层蛋白A型 转录因子 基因 基因表达调控 造血干 细胞 寡核苷酸类 反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