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罗甸水稻霜霉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建议 被引量:5
1
作者 桑维钧 陈婵 +3 位作者 宋正均 燕嗣皇 金星 李明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6年第3期268-270,共3页
关键词 水稻 霜霉病 发生特点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主要菜区小菜蛾抗药性调查 被引量:24
2
作者 陈之浩 刘传秀 +1 位作者 李凤良 韩招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2年第2期15-19,共5页
本文采用FAO推荐的小菜蛾抗药性测定方法,对贵阳、遵义、安顺、都匀、铜仁、毕节等贵州主要菜区的小菜蛾作抗药性调查,以武汉敏感种群为对照,结果表明:①有机磷杀虫剂:贵阳、遵义、安顺三种群对敌敌畏形成了1~3倍不明显的抗性;六个主... 本文采用FAO推荐的小菜蛾抗药性测定方法,对贵阳、遵义、安顺、都匀、铜仁、毕节等贵州主要菜区的小菜蛾作抗药性调查,以武汉敏感种群为对照,结果表明:①有机磷杀虫剂:贵阳、遵义、安顺三种群对敌敌畏形成了1~3倍不明显的抗性;六个主要菜区种群对马拉硫磷均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抗性;贵阳、遵义、安顺三种群对杀螟松形成了3~31倍的抗性;②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除铜仁、毕节两种群较敏感外,其余四个种群均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沙蚕毒素杀虫剂:六个主要菜区种群对杀虫双、杀螟丹(巴丹)、杀虫环(易卫杀)均有较高的敏感水平,还没有形成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杀虫剂 有机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余庆县稻田主要杂草的发生及化学防除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占祥 李照荣 李大庆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89年第3期25-30,共6页
余庆县水稻田本田主要杂草共14科29种,以阔叶杂草为优势种,占总发生量的87.5%,莎草科杂草11.9%,禾本科杂草0.6%。杂草的发生以水稻移栽后15~30天和25~50天先后出现两个高峰期。1株/m^2稗草,水稻减产2%,10株/m^2稗草,减产38%。5.... 余庆县水稻田本田主要杂草共14科29种,以阔叶杂草为优势种,占总发生量的87.5%,莎草科杂草11.9%,禾本科杂草0.6%。杂草的发生以水稻移栽后15~30天和25~50天先后出现两个高峰期。1株/m^2稗草,水稻减产2%,10株/m^2稗草,减产38%。5.3%去西合剂防除稻田多种一年生杂草效果达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 稻田 稗草 水稻 化学防除 移裁 发生量 余庆县 减产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稻瘟病菌(Pyricu Laria oryzae)生理小种种群变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裴桦 袁洁 +1 位作者 刘燕黔 金法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89年第4期1-6,共6页
1987~1988年应用全国统一的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对采自省内30个县(市)的145价标样的167个有效单孢分离菌进行测定,鉴定出包括过去尚未出现过的ZD群小种在内的7群36个生理小种。较1978~1982年多26个以籼型种群为主的新小种,分别是:ZA13、1... 1987~1988年应用全国统一的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对采自省内30个县(市)的145价标样的167个有效单孢分离菌进行测定,鉴定出包括过去尚未出现过的ZD群小种在内的7群36个生理小种。较1978~1982年多26个以籼型种群为主的新小种,分别是:ZA13、15、29、35、47、53、59、61,ZB1、7、11、13、15、17、19、21、25、27、ZC1、3、5、7、9、11,ZD1、7。省内籼型小种大量增加,其频率由1978~1982年的11.4%上升为38.91%。但优势小种仍为ZG1。各地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都发生了变化,均出现了新的致病性小种。一度为我省主栽品种的桂朝2号、汕优2号、威优2号等在生产上相继感病,据测定浸染菌系以籼型小种为主。威优481、D优63、汕优64等7个杂稻及育417、金麻粘的抗菌系谱测定结果表明,除威优481和D优63不受侵染外,其它品种都存在致病性不同、数量不等的侵染菌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鉴别品种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主要菜区菜青虫的抗药性调查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凤良 韩招久 +1 位作者 刘传秀 陈之浩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6期15-18,共4页
1990~1991年对贵阳、遵义、安顺、都匀、铜仁、毕节等5市1县甘蓝上的菜青虫进行了抗药性调查。用7种常用农药以点滴法测定菜青虫五龄幼虫的LD_(50)值,结果表明:各地菜青虫对敌敌畏和溴氰菊酯(敌杀死)已普遍产生抗药性。抗敌敌畏的菜青... 1990~1991年对贵阳、遵义、安顺、都匀、铜仁、毕节等5市1县甘蓝上的菜青虫进行了抗药性调查。用7种常用农药以点滴法测定菜青虫五龄幼虫的LD_(50)值,结果表明:各地菜青虫对敌敌畏和溴氰菊酯(敌杀死)已普遍产生抗药性。抗敌敌畏的菜青虫种群对有机磷农药(马拉硫磷、杀螟松)、菊酯农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和杀虫双有交互抗性;抗溴氰菊酯的菜青虫种群对菊酯农药(氯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有交互抗性。各地菜青虫对杀虫双仍有较高的敏感性,还没有明显的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青虫 抗药性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西部地区稻田主要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占祥 李照荣 +2 位作者 秦立新 李大庆 黄学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6期19-23,共5页
贵州省西部地区稻田发生的杂草有27科61种,其中以稗草、鸭舌草、眼子菜为优势种,其次是慈菇和牛毛毡。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的发生分别在插秧后7~15天、15~20天、20~30天达到高峰。5.3%丁西颗粒剂对稻田杂草的群体防效... 贵州省西部地区稻田发生的杂草有27科61种,其中以稗草、鸭舌草、眼子菜为优势种,其次是慈菇和牛毛毡。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的发生分别在插秧后7~15天、15~20天、20~30天达到高峰。5.3%丁西颗粒剂对稻田杂草的群体防效在70%以上,其亩用药量为74克(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杂草 发生 防除 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稻飞虱天敌种群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惠长 陈明贵 +1 位作者 彭洪忠 胡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5年第1期35-39,共5页
通过1992~1993年在我省12个县14个点对稻飞虱天敌种群调查及作者多年对稻田捕食性天敌研究,初步鉴定出天敌122种,隶属于30科。天敌数量总是随着水稻的生长,稻飞虱的增加而增加,在稻田里起着长期捅食飞虱的作用。
关键词 稻飞虱 天敌 种群 捕食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春甘蓝菜青虫防治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赖仲廉 易翔 +1 位作者 吴金镐 罗泽文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5-45,共1页
贵州春甘蓝菜青虫防治技术赖仲廉易翔(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贵阳市550006)吴金镐罗泽文(贵阳市花溪农业技术学校)菜青虫是贵州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对春甘蓝的为害率可达100%,为害盛期百株虫量可高达1000~160... 贵州春甘蓝菜青虫防治技术赖仲廉易翔(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贵阳市550006)吴金镐罗泽文(贵阳市花溪农业技术学校)菜青虫是贵州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对春甘蓝的为害率可达100%,为害盛期百株虫量可高达1000~1600头,产量损失在20%左右,并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菜青虫 春甘蓝 药剂防治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西部马铃薯青枯菌菌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世怡 张佩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5年第2期25-25,28,共2页
贵州西部马铃薯青枯菌菌系的初步研究刘世怡,张佩(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贵阳550006)PRELIMINARYSTUDYONSTRAINSOFPSEUDOMONASSOLANACEARUMOFPOTATOINWESTER... 贵州西部马铃薯青枯菌菌系的初步研究刘世怡,张佩(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贵阳550006)PRELIMINARYSTUDYONSTRAINSOFPSEUDOMONASSOLANACEARUMOFPOTATOINWESTERNGUIZHOULiuShiyi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青枯病 青枯菌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双斑唇瓢虫对矢尖蚧的捕食作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任顺祥 郭振中 +1 位作者 熊继文 何永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602-1606,共5页
研究了二双斑唇瓢虫 (Chilocorusbijugus Mulsant)对矢尖蚧 (Unaspisyanonensis Kuwana)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 ,瓢虫雌成虫对矢尖蚧各虫态的功能反应呈 Holling II型。瓢虫对矢尖蚧的捕食效应随捕食者个体间干扰作用的增加而下降 ,捕食... 研究了二双斑唇瓢虫 (Chilocorusbijugus Mulsant)对矢尖蚧 (Unaspisyanonensis Kuwana)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 ,瓢虫雌成虫对矢尖蚧各虫态的功能反应呈 Holling II型。瓢虫对矢尖蚧的捕食效应随捕食者个体间干扰作用的增加而下降 ,捕食作用率 (E)随着瓢虫数增加呈幂函数下降曲线。温度对瓢虫的捕食效应具有显著的影响 ,寻找效率 (a)和处置时间 (Th)与温度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猎物密度对瓢虫生殖力的影响呈 logistic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双斑唇瓢虫 矢尖蚧 功能反应 干扰反应 数值反应 柑桔害虫 捕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果鸡血藤种子提取物对两种蔬菜害虫的毒力 被引量:7
11
作者 姚松林 李凤良 王济虹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1-74,共4页
在室内用点滴法测定了厚果鸡血藤(Millettia pochycarpa)种子乙醇、甲 醇和丙酮浸提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四龄幼虫、菜青虫(Pieyis rapae) 四龄和五龄幼虫的毒力。... 在室内用点滴法测定了厚果鸡血藤(Millettia pochycarpa)种子乙醇、甲 醇和丙酮浸提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四龄幼虫、菜青虫(Pieyis rapae) 四龄和五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厚果鸡血藤种子浸提物对这两种害虫均有较高的 毒力,并且以乙醇浸提物的毒为最高,甲醇次之,丙酮较弱,这为今后开发利用这 一杀虫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果鸡血藤 小菜蛾 菜青虫 毒力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托布津在水稻上残留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志光 朱亚红 孙希文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0年第6期43-45,共3页
本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50%甲基托布津胶悬剂在水稻上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其结果:以每亩有效含量70~100克喷药2~3次,最后一次喷药距收期15天,在糙米中甲基托布津残留量均在0.045mg/kg以下,多菌灵均在0.05mg/kg以下,未超出FAO... 本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50%甲基托布津胶悬剂在水稻上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其结果:以每亩有效含量70~100克喷药2~3次,最后一次喷药距收期15天,在糙米中甲基托布津残留量均在0.045mg/kg以下,多菌灵均在0.05mg/kg以下,未超出FAO/WHO规定标准(1978年),即甲基托布津在原粮上最高残留限量为0.1mg/kg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托布津 水稻 残留 农药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盲蝽空间格局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顺祥 何永福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57-63,共7页
应用聚集度指标研究了烟草盲蝽的空间格局,烟草盲蝽若虫和成虫在烤烟田内均呈聚集分市。分析了聚集原因,若虫的聚集是由本身的习性和某些环境因素引起的;成虫的聚集是由某些环境因素引起的。同时,还利用空间格局参数α、β值确定了理论... 应用聚集度指标研究了烟草盲蝽的空间格局,烟草盲蝽若虫和成虫在烤烟田内均呈聚集分市。分析了聚集原因,若虫的聚集是由本身的习性和某些环境因素引起的;成虫的聚集是由某些环境因素引起的。同时,还利用空间格局参数α、β值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盲蜂 空间格局 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泽钝绥螨对柑桔全爪螨的捕食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永福 李德友 +1 位作者 李宏度 梁来荣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3年第3期37-40,共4页
间泽钝绥螨对柑桔全爪螨的捕食量雌螨大于雄螨,分别为11.1和6.4头;雌成螨、若螨对柑桔全爪螨各螨态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且对柑桔全爪螨幼若螨的捕食作用最大;田间控制效果显著,其线性方程为y=15.2482+0.9815x,r=0.8687。
关键词 间泽钝绥螨 柑桔全爪螨 捕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泽钝绥螨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永福 李德友 +1 位作者 李宏度 梁来荣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3年第4期11-14,共4页
间泽钝绥螨的田间分布呈聚集型,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疏松个体群,其聚集强度在树冠不同部位有差异,以南方、下段、外层最高,北方、内层、上段最低。
关键词 间泽钝绥螨 空间格局 柑桔类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继代繁殖大量饲养方法研究初报 被引量:34
16
作者 陈之浩 刘传秀 +1 位作者 李凤良 韩招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0年第4期52-53,共2页
小菜蛾(Plutella xyloslella L。)是世界性的蔬菜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据报导长江以南每年发生十代左右,世代重叠,产卵量大。适宜作农药筛选、抗药性研究等生物测定的材料。为了配合小菜蛾抗性形成及机理研究,需要继代提供大量发... 小菜蛾(Plutella xyloslella L。)是世界性的蔬菜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据报导长江以南每年发生十代左右,世代重叠,产卵量大。适宜作农药筛选、抗药性研究等生物测定的材料。为了配合小菜蛾抗性形成及机理研究,需要继代提供大量发育一致、虫龄整齐、健康的小菜蛾幼虫供试。能否连续逐代大量饲养小菜蛾,保证不断代是农药筛选、抗药性研究等课题的关键。为此,我们参照柯礼道等(1981)、方菊莲等(1988)和 FAO(1979)等的方法加以改进,结合我们的具体设备条件等情况,以(石至)石作载体,加营养液的萝卜苗饲养法培育的小菜蛾,能达到连续继代饲养,获得大量的合乎要求的供试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繁殖 继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花粉作饲料对间泽钝绥螨生殖力及存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永福 李德友 +1 位作者 李宏度 梁来荣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2年第4期180-181,共2页
间泽钝绥螨(Amblyseius aizawai)是近年出现在贵州中部地区柑桔园内的一种捕食性天敌,1987年观察的结果表明,该螨在不施任何化学农药的柑桔园内能将桔生爪螨(Pano-nychus citri)种群密度控制在1头/叶以下,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捕食螨。... 间泽钝绥螨(Amblyseius aizawai)是近年出现在贵州中部地区柑桔园内的一种捕食性天敌,1987年观察的结果表明,该螨在不施任何化学农药的柑桔园内能将桔生爪螨(Pano-nychus citri)种群密度控制在1头/叶以下,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捕食螨。本文利用生命表分析研究不同植物花粉对间泽钝绥螨的生殖力及存活力的影响,以筛选出有利于该螨生长发育、提高生殖力的花粉饲料,为室内大量繁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泽钝绥螨 饲料 生殖力 存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白绢病菌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燕嗣皇 陆德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62-69,共8页
在PDA上和上壤中的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的分离物 Scr_4的最适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35℃和30~35℃,生长的上下限温度为10℃和42℃,在45℃下处理24小时后转到30℃下,菌核萌发率仍为100%,菌丝能... 在PDA上和上壤中的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的分离物 Scr_4的最适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35℃和30~35℃,生长的上下限温度为10℃和42℃,在45℃下处理24小时后转到30℃下,菌核萌发率仍为100%,菌丝能恢复生长。在30℃下2天,菌核在pH为4.0~7.2时萌发最多,萌发率为99.33~10O%,以pH4.0~6.4萌发最快,24小时萌发率为91.34~1O0%;pH4.8~7.2时菌落直径最大,为61.67~65.67mm。在酸性(pH5.46)和碱性(pH8.46)的土壤中菌核萌发率较高,分别为30.67%和30.00%。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最适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0~40%和50~60%,土壤含水量为35%死苗率最高。菌核萌发率和病害发生程度因土质而异,在C/N较高的粘壤土中,菌核萌发率和死苗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绢病菌 菌核萌发 辣椒 菌丝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初探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郭世平 曾德联 李德友 《中国油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1-64,共4页
从生态学角度探讨了油菜菌核病发生危害规律。研究表明,带菌病残体、土壤和种子中的菌核数量是决定子囊盘数量的主要因素,花期低温多雨则是影响花朵带菌率和发病程度的关键.实行宽窄行种植,可以减轻病害危害,并有利于施药和中耕.田间调... 从生态学角度探讨了油菜菌核病发生危害规律。研究表明,带菌病残体、土壤和种子中的菌核数量是决定子囊盘数量的主要因素,花期低温多雨则是影响花朵带菌率和发病程度的关键.实行宽窄行种植,可以减轻病害危害,并有利于施药和中耕.田间调查结果,病情指数和茎发病株率呈显著直线相关,茎发病株率、叶发病株率的发展在时间序列上呈线性(直线或曲线)增长规律.从种群生态学角度,提出和初探了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的环境饱和容量K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发病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唑酮对木霉防治辣椒白绢病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燕嗣皇 陆德清 杨雨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01-105,共5页
三唑酮对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num)防治辣椒白绢病有协同作用。盆栽试验每盆用3.6g木霉菌剂(鲜重)拌土和用浓度为4×10-3倍三唑酮药液180ml灌根的防效分别为82.56%和100%;菌... 三唑酮对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num)防治辣椒白绢病有协同作用。盆栽试验每盆用3.6g木霉菌剂(鲜重)拌土和用浓度为4×10-3倍三唑酮药液180ml灌根的防效分别为82.56%和100%;菌加药处理的防效为95.56%,较单独用菌进一步压低土壤残留菌核量、降低菌核萌发率,并抑制土表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小区试验每穴施用0.6%的菌土50g并用4×10-3三唑酮药液350ml灌根的防效分别为97.14%;菌和药剂处理的防效为68.57%和51.43%。此外,讨论了不同土壤带菌量及木霉菌剂用量下,不同三唑酮浓度对木霉防治辣椒白绢病效果和土壤残留菌核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三唑酮 协同作用 辣椒白绢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