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生态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齐新民 谢双喜 +3 位作者 喻理飞 徐来富 刘浪 黄永昌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8-151,共4页
在贵州现有粮食生产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随着制度和政策创新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要素后 ,农业科技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对粮食单产的提高贡献最大。要通过加大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来保证... 在贵州现有粮食生产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随着制度和政策创新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要素后 ,农业科技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对粮食单产的提高贡献最大。要通过加大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来保证粮食生产的安全。在对策建议中提出实施生态可持续发展应在思想上转变几个观念 ,并对实现贵州粮食安全的途径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提高人口总体素质是贵州粮食安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参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可持续发展 粮食安全 贵州 人口总体素质 制度创新 政策创新 投入 科技进步 耕地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马尾松人工林经营密度模型初探 被引量:21
2
作者 黄家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2-37,共6页
为探讨用模拟方法确定人工林的经营密度,本文以贵州马尾松人工林569块常规标准地资料为基础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标准地对目前贵州马尾松人工林具有充分代表性;立木密度对林分平均胸径的影响最为明显,对树高影响较小;林分断面积和蓄积随... 为探讨用模拟方法确定人工林的经营密度,本文以贵州马尾松人工林569块常规标准地资料为基础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标准地对目前贵州马尾松人工林具有充分代表性;立木密度对林分平均胸径的影响最为明显,对树高影响较小;林分断面积和蓄积随立木密度的增大而上升,但当立木密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它们都有下降的趋势.基于以上分析,用动态规划方法建立了可变间伐间隔期的林分经营密度模型.该模型既符合林分生长的一般规律,又得到实地试验结果的支持,因此建议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经营密度 林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石质山地月月青无性生殖生态研究Ⅰ根系形态、生物量分配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祝小科 朱守谦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0年第1期6-9,共4页
通过对喀斯特石质山地月月青无性系种群的根系形态和生物量分配特征的研究 ,结果表明 ,月月青无性系种群的根系极发达且不对称 ,根冠比大 ,根系穿透能力强。地下与地上部分生物量比值接近 1∶1,根系生物量中主根生物量所占比值最高 ,其... 通过对喀斯特石质山地月月青无性系种群的根系形态和生物量分配特征的研究 ,结果表明 ,月月青无性系种群的根系极发达且不对称 ,根冠比大 ,根系穿透能力强。地下与地上部分生物量比值接近 1∶1,根系生物量中主根生物量所占比值最高 ,其次为根蔸 ,侧根最小 ,此生物量分配特点是月月青长期适应喀斯特石质山地严酷生境的结果 ,对维持其无性生殖、种群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月青 营养繁殖 根系 生物量分配 喀斯特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马归燕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1999年第5期309-315,共7页
通过对贵州茂兰、雷公山、梵净山和宽阔水等四个自然保护区蝶类生态环境、组成状况和分布等问题的分析 ,表明 :不同生态环境的蝶种数量 ,以茂兰较多 ( 62种 ) ,宽阔水的最少 ( 19种 ) ,而雷公山和梵净山则介于二者之间 ( 38和 5 2种 ) ... 通过对贵州茂兰、雷公山、梵净山和宽阔水等四个自然保护区蝶类生态环境、组成状况和分布等问题的分析 ,表明 :不同生态环境的蝶种数量 ,以茂兰较多 ( 62种 ) ,宽阔水的最少 ( 19种 ) ,而雷公山和梵净山则介于二者之间 ( 38和 5 2种 ) ;蝶类由 9个科组成 ,含 5个蝶种上的优势科是蛱蝶科、凤蝶科、眼蝶科和粉蝶科 ;分布统计资料看出 ,共有蝶种 119个 ,其中优势种 2 7个、特有种 1个 ,以及少数农业、农林混合型种类 ;这些蝶类的地理分布 ,多数是东洋区 ,其次是东洋区和古北区兼有以及少数其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资源 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 组成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林固定样地信息处理系统(ESSSTS1.0)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协保 丁贵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1年第4期256-260,289,共6页
为了对林业科研中试验样地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 ,以中文可视化VisualFoxPro6.0作为开发语言 ,采用程序与数据相对独立的方法 ,开发了试验林固定样地信息处理系统 (ESSSTS1.0 )。该系统大量运用表单和表单中的各类控件 ,并与数据库有机结... 为了对林业科研中试验样地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 ,以中文可视化VisualFoxPro6.0作为开发语言 ,采用程序与数据相对独立的方法 ,开发了试验林固定样地信息处理系统 (ESSSTS1.0 )。该系统大量运用表单和表单中的各类控件 ,并与数据库有机结合 ,使得界面清晰 ,操作简单、灵活。系统具有建立样地数据库、数据录入、编辑、修改、统计分析、样地综合计算、立地评价和结果输出等功能。可用于各类试验林样地数据的汇总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林 固定样地 信息处理系统 表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蜜粉源植物的种类与分布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世秀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1年第3期164-169,共6页
通过对贵州省蜜粉源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发现贵州蜜粉源植物资源丰富 ,共有 92科、2 87属、512种、67个变种。其中 ,以蔷薇科、豆科、唇形科、菊科等科种类较多。蜜粉源植物在省内各地区间分布不均 ,以黔西南最为丰富 ,其植物资源的丰... 通过对贵州省蜜粉源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发现贵州蜜粉源植物资源丰富 ,共有 92科、2 87属、512种、67个变种。其中 ,以蔷薇科、豆科、唇形科、菊科等科种类较多。蜜粉源植物在省内各地区间分布不均 ,以黔西南最为丰富 ,其植物资源的丰富度指数最大 ,六盘水地区最为贫乏。黔西南和黔南自治州蜜粉源植物资源间的距离系数最小 ,二者最为相似 ,六盘水和黔西南自治州之间蜜粉源植物资源的相似性最小。贵州省春季蜜粉源植物 ( 2 4 4种 )和夏季蜜粉源植物 ( 2 2 1种 )丰富 ,秋季和冬季蜜粉源植物较少 ,分别为 79种和 3 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蜜粉源植物资源 距离系数 丰富度指数 种类 分布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植被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35
7
作者 周运超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1-16,共6页
对贵州喀斯特地貌上的30个植物进行营养成分研究,以Ca、Mg营养为依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类,结果表明:嗜钙型Ca+Mg在4.0%以上;喜钙型Ca+Mg在3.0%~4.0%之间;随遇型Ca+Mg1.4%~2... 对贵州喀斯特地貌上的30个植物进行营养成分研究,以Ca、Mg营养为依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类,结果表明:嗜钙型Ca+Mg在4.0%以上;喜钙型Ca+Mg在3.0%~4.0%之间;随遇型Ca+Mg1.4%~2.5%;厌钙型Ca十Wg1.3%以下。同时探讨了喀斯特地区植被人工恢复及演替的自身营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喀斯特植被 定量分类 营养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杨树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伍孝贤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9-23,共5页
通过省内杨树主产区的品种资源调查,获悉乡土杨树有响叶杨、山杨、滇杨、大叶杨四种及其变种或类型;引种品种有几十种,但投入生产的只有十多种。经统计分析,揭示了它们生长量的差异以及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子和抗虫性能。结合生产需... 通过省内杨树主产区的品种资源调查,获悉乡土杨树有响叶杨、山杨、滇杨、大叶杨四种及其变种或类型;引种品种有几十种,但投入生产的只有十多种。经统计分析,揭示了它们生长量的差异以及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子和抗虫性能。结合生产需要和地区生态特点选择了良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品种资源 调查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杉木人工林标准树高曲线模型 被引量:8
9
作者 丁贵杰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16-21,共6页
利用试验林和固定样地资料,分析了树高曲线与林龄、立地、密度的关系,得出树高曲线与林龄、立地关系密切,随林龄、立地指数的增大,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而与林分密度关系不大。分析了国内外在树高曲线模型方面研究情况。针对以往研究... 利用试验林和固定样地资料,分析了树高曲线与林龄、立地、密度的关系,得出树高曲线与林龄、立地关系密切,随林龄、立地指数的增大,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而与林分密度关系不大。分析了国内外在树高曲线模型方面研究情况。针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再次参数化方法,把立地指数、林龄引入树高曲线模型,创建了13个树高曲线模型。用245块标准地树高曲线资料,采用迭代法分别进行了拟合。经模型比较,选出具有生物学意义扩展后的Richards函数,建立了贵州省杉木人工林标准树高曲线方程(以林龄、立地指数和径阶中值为自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树高曲线 模型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措施 被引量:8
10
作者 丁贵杰 《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4-50,61,共8页
阐述了贵州省生态环境的研究现状 ,分析归纳了当前的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造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有 :(1)生态环境脆弱 ,人地矛盾突出 ;(2 )决策失误和管理失控 ;(3)经济落后和贫困 ;(4)过份强调“以粮为纲”的发展模... 阐述了贵州省生态环境的研究现状 ,分析归纳了当前的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造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有 :(1)生态环境脆弱 ,人地矛盾突出 ;(2 )决策失误和管理失控 ;(3)经济落后和贫困 ;(4)过份强调“以粮为纲”的发展模式 ;(5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差 ,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 ;(6 )投入不足 ,科技支撑力度不够。明确了当前生态环境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其解决的主要对策和措施是 :加强立法和执法 ;开展典型示范工程 ;严格控制人口快速增长 ;杜绝对林业资源的破坏和不合理利用 ;改革税费体制 ,建立补偿机制和环境收费制度 ;加强生态环境和林业资源的保护 ;大力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及草地 ;合理控制林种比例 ,防止新一轮水土流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生态环境 治理措施 环境恶化 原因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龙里猴子沟森林土壤与地质地貌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运超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6-19,共4页
位于贵州中部龙里县城西南约10km处的猴子沟,面积仅25km2,但却分布着5个大类的土壤。这些土壤在形成、分布、性质、利用、改良等方面均与区域内的地质地貌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 龙里猴子沟 森林土壤 地质地貌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松无性系高生长的数学模式
12
作者 伍贤孝 李大敏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1989年第2期79-83,共5页
采用Logistic曲线方程、线性回归分析和灰色系统理论来研究华山松无性系生长规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均能客观地反映林木的生长规律。
关键词 华山松 无性系 生长量 相关分析(教学) 数学模型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叶杨群落结构与改良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伍孝贤 熊忠华 朱忠荣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45-150,共6页
在响叶杨次生林中,当树龄达到15a以上时,可采用优势木对比法和绝对值生长量法选择优树。其无性繁殖,可采用埋根促萌、嫁接复壮、组织培养等方法幼化处理后的嫩枝扦插,生根率达80%。
关键词 杨树 响叶杨 优树 选择育种 营养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净光合速率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纪星 朱守谦 甘月红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本文研究了马尾松一年生苗的鳞叶及幼树1、2年生针叶的月龄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马尾松天然更新树团的生境,生产结构,净光合速率及净生产力的变化。进一步论述了马尾松的光合生态特性,并据此对马尾松育苗,培育过程中抚育管理... 本文研究了马尾松一年生苗的鳞叶及幼树1、2年生针叶的月龄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马尾松天然更新树团的生境,生产结构,净光合速率及净生产力的变化。进一步论述了马尾松的光合生态特性,并据此对马尾松育苗,培育过程中抚育管理措施制订及实施的最佳时段进行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叶龄 净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水分亏缺补偿与超补偿效应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8
15
作者 施积炎 袁小凤 丁贵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0年第3期226-233,共8页
回顾和总结了植物补偿与超补偿定义的提出与解释 ,并且根据前人对作物水分亏缺补偿与超补偿效应的研究 ,从理想生态位与现实生态位的角度探讨了其生态学机制 ,从作物对水分胁迫的适应、光合作用、氮代谢、内源激素和植物同化产物运集中... 回顾和总结了植物补偿与超补偿定义的提出与解释 ,并且根据前人对作物水分亏缺补偿与超补偿效应的研究 ,从理想生态位与现实生态位的角度探讨了其生态学机制 ,从作物对水分胁迫的适应、光合作用、氮代谢、内源激素和植物同化产物运集中心的改变等方面总结探讨其生理学机制 ,用生长冗余理论揭示了补偿与超补偿的本质。阐述了水分亏缺补偿与超补偿效应同农业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水分亏缺 补偿 生长冗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不同种源马尾松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66
16
作者 施积炎 丁贵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0年第5期332-337,共6页
用不同浓度的PEG对不同种源马尾松种子萌发进行人工水分胁迫处理 ,结果表明 ,随着水势的下降 ,除少数种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在轻度胁迫下有所上升外 ,总体呈下降趋势 ;发芽速度、胚轴长下降 ;胚根长先上升后下降 ;不同种源间... 用不同浓度的PEG对不同种源马尾松种子萌发进行人工水分胁迫处理 ,结果表明 ,随着水势的下降 ,除少数种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在轻度胁迫下有所上升外 ,总体呈下降趋势 ;发芽速度、胚轴长下降 ;胚根长先上升后下降 ;不同种源间的变化趋势相似 ,但变化幅度有明显差异。综合评价初步认为 ,广西古蓬种源耐旱性最强 ,贵州都匀、浙江淳安、广东高州、广西云开大山种源耐旱性较强 ,广东信宜、福建武平种源耐旱性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水分胁迫 耐旱性 种子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林首次间伐时间确定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3
17
作者 黄家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5-79,共5页
该文根据林分断面积连年生长量曲线的几何特征,提出以林分断面积连年生长量曲线的下降速度与过峰点和右拐点的直线斜率相等的点作为间伐起始点,以右拐点作为间伐终点,据此,在推导了确定间伐时间的一般方法的同时,具体给出了以Ri... 该文根据林分断面积连年生长量曲线的几何特征,提出以林分断面积连年生长量曲线的下降速度与过峰点和右拐点的直线斜率相等的点作为间伐起始点,以右拐点作为间伐终点,据此,在推导了确定间伐时间的一般方法的同时,具体给出了以Richards生长函数为基础的间伐时间确定方法。最后,以贵州农学院林学系在贵州马尾松分布区内收集的569块马尾松人工林常规标准地资料为基础,对以上方法进行了试用。并将试用结果与间伐、密度试验的研究结果对比,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断面积 生长量 间伐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标准树高曲线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丁贵杰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25-230,共6页
为准确预测林分各径阶高,用试验林和固定样地资料,分析了树高曲线与林龄、立地和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树高曲线随林龄、立地指数的增大,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而与林分密度无关。分析了国内外树高曲线模型研究状况,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 为准确预测林分各径阶高,用试验林和固定样地资料,分析了树高曲线与林龄、立地和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树高曲线随林龄、立地指数的增大,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而与林分密度无关。分析了国内外树高曲线模型研究状况,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再次参数化方法,把立地指数、林龄引入树高曲线模型,创建13个新模型。用200块标准地树高曲线资料,采用迭代法分别进行了拟合。经比较,选出有生物学意义扩展后Richards函数,建立了贵州省马尾松人工林标准树高曲线模型(以林龄、立地指数和胸径为自变量)。经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树高曲线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林措施对马尾松针叶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运超 王德炉 湛红辉 《浙江林业科技》 2001年第1期5-8,共4页
对设置在贵州龙里、台江以及广西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不同施肥、不同密度、不同抚育措施、不同整地方式和不同种源马尾松人工林试验样地内针叶样品的N、P、K、Ca、Mg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广西施肥5年后,不同处理间针... 对设置在贵州龙里、台江以及广西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不同施肥、不同密度、不同抚育措施、不同整地方式和不同种源马尾松人工林试验样地内针叶样品的N、P、K、Ca、Mg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广西施肥5年后,不同处理间针叶N、Mg两元素含量具有极显著差异外,其余措施对马尾松针叶养分含量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因此,施肥具有调节马尾松针叶养分含量的作用;而不同造林密度林地内马尾松个体吸收养分的能力相同,则高密度易造成地力的快速衰退,对长期高密度造林的林地,应加以施肥,以维护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抚育措施并不影响林木养分的吸收;整地也未对马尾松吸收养分有多大影响;不同种源吸收养分的特点差异不大,因而优良种源会加速林地地力的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针叶养分 营林措施 施肥 造林密度 抚育 整地 种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退化喀斯特森林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援越 朱守谦 祝小科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0年第2期97-98,共2页
根据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 ,喀斯特森林受人为活动影响多处于退化状态的实际 ,选择退化喀斯特森林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 ,并采用主分量分析及系统聚类方法 ,将 71个退化喀斯特群落调查样地分列 6个集团 :草本群落为第Ⅰ集团 ;灌木群落... 根据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 ,喀斯特森林受人为活动影响多处于退化状态的实际 ,选择退化喀斯特森林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 ,并采用主分量分析及系统聚类方法 ,将 71个退化喀斯特群落调查样地分列 6个集团 :草本群落为第Ⅰ集团 ;灌木群落为第Ⅱ、Ⅲ、Ⅳ集团 ;乔木群落为Ⅴ、Ⅵ集团 ;进一步将 6个集团划分为 16个不同群落类型。并分析两种不同生境对划分结果的影响 :中性至微碱性的土壤上生长的群落聚团为Ⅰ、Ⅲ、Ⅳ、Ⅵ ;微酸性覆盖层上的群落聚团为Ⅱ和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森林 植物群落 群落类型 主分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