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研究——以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规模化养猪与猪病防治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志惠 李兴美 +1 位作者 陈利 蔡兴芳 《贵州畜牧兽医》 2019年第3期27-29,共3页
文章以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规模化养猪与猪病防治为例,探讨了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效果,针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畜牧兽医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对舞阳河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研究
2
作者 汪小冬 袁鸿 +3 位作者 李珊 王加品 陈以芳 陈敦学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通过构建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对舞阳河进行健康评估,提供科学的河道治理依据。于2023年丰水期开展舞阳河浮游生物调查,基于因子得分分析,对调查断面开展浮游生物生态完整性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共鉴定出舞阳河浮游植物107种,隶属8门73属... 通过构建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对舞阳河进行健康评估,提供科学的河道治理依据。于2023年丰水期开展舞阳河浮游生物调查,基于因子得分分析,对调查断面开展浮游生物生态完整性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共鉴定出舞阳河浮游植物107种,隶属8门73属,其平均丰度与生物量分别为1458 ind/L和28.80 mg/L;浮游动物50种,隶属4门39属,其平均丰度与生物量分别为20 ind/L和0.56 mg/L。采用因子得分分析筛选6个公因子(累积解释率为96.48%),总因子得分以2S得分最高(0.44),1S得分最低(-0.66),反映舞阳河急流处生态系统生物完整程度较低。从公因子得分角度反映各调查河段位置水生态状况的差异,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调查河段生态健康状况,采取关键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性指数 浮游生物 舞阳河 因子得分分析 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黔南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
3
作者 犹雯 刘艳冬 +3 位作者 唐晓宁 李沛丽 张中义 罗登荞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5期114-118,共5页
为了有效全面实现畜禽生态养殖,引导现代山地农业绿色健康发展,促进贵州山地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分析了黔南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体系建设情况。当前,黔南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处理工艺主要有3种,都能有效处理畜禽养殖粪污。现在,面临... 为了有效全面实现畜禽生态养殖,引导现代山地农业绿色健康发展,促进贵州山地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分析了黔南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体系建设情况。当前,黔南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处理工艺主要有3种,都能有效处理畜禽养殖粪污。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基础设施设备参差不齐,中小养殖场粪污处理工艺设计不合理、设备落后,改造缺口大,养殖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技术指导不足、监管不到位等。为此,要完善地方粪污排放标准,要强化因地制宜和科学运用,要严格督导,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行业执行标准等,要鼓励企业达标排放,要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企业等,从而推进黔南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污 资源化利用 生态养殖 山地养殖 黔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胸蛙Clock基因克隆及其转录表达分析
4
作者 袁鸿 汪小冬 +4 位作者 魏秀英 王加品 陈以芳 姚红艳 陈敦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1-212,共12页
生物钟在生物体内出现昼夜周期性震荡,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发育。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作为一种重要的两栖类动物,蝌蚪期主要在白天活动,而变态后则主要在夜间活动,出现相反的昼夜节律特征。目前关于棘胸蛙Clock基因的昼夜变化特征尚不... 生物钟在生物体内出现昼夜周期性震荡,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发育。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作为一种重要的两栖类动物,蝌蚪期主要在白天活动,而变态后则主要在夜间活动,出现相反的昼夜节律特征。目前关于棘胸蛙Clock基因的昼夜变化特征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克隆棘胸蛙的Clock基因,发现其蛋白序列含有1个HLH结构域、2个PAS结构域和1个PAC结构域,且这些结构域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进化分析表明,鱼类Clock基因可以分为2个不同的组:Clock A组和Clock B组,两栖类Clock基因不分亚型地聚在一起,其中棘胸蛙与高山倭蛙Clock基因紧密聚在一起。为了探索节律基因在棘胸蛙体内的转录特征,选择5个关键节律基因(Clock、Bmal1、Per2、Cry1和RoRα)研究它们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结果显示:Clock基因在所有组织和所有发育阶段中均存在本底表达,且在变态阶段的表达水平最高。节律表达谱显示Clock和Bmal1基因的表达较为一致,均在夜间观察到表达峰值,Per2和Cry1都在一天开始的时候出现表达高峰。但Per2和Cry1的表达模式具有组织特异性,Cry1基因在T4阶段的肌肉、脑、肝和心脏组织中呈现另一个短暂的表达峰,这可能与夜间褪黑素水平的增加或实验动物的行为模式有关。实验结果有助于深刻理解两栖类动物错综复杂的昼夜节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CLOCK基因 昼夜节律 进化 表达谱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霉菌的分离、鉴定及人工感染后加州鲈生化指标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变化
5
作者 李志惠 裴占阳 +1 位作者 李任军 张小洪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354,共11页
【目的】研究水霉菌对加州鲈血清、肾脏、头肾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相关病理学机制,为深入探究加州鲈对水霉菌的免疫防御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从贵州省息烽县某高位池养殖场采集患水霉病的加州鲈,经体表分离、培养得到需要鉴定的菌种,... 【目的】研究水霉菌对加州鲈血清、肾脏、头肾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相关病理学机制,为深入探究加州鲈对水霉菌的免疫防御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从贵州省息烽县某高位池养殖场采集患水霉病的加州鲈,经体表分离、培养得到需要鉴定的菌种,通过形态观察、18S rDNA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出水霉菌,同时对健康加州鲈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将加州鲈分成对照鱼及人工感染水霉菌的病鱼,观察两组鱼的临床症状和皮肤状态,测定两组鱼血清、肾脏、头肾中的各项生化指标,并对皮肤、肌肉、鳃、肝脏、头肾、肾脏、心脏、脾脏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水霉菌菌丝细长,呈长棒状,分支较少,中空管状无分隔,呈蔓延式生长及分散状分布。健康加州鲈人工感染水霉菌后,病鱼出现活动减少、食欲减退等状态;体表出现红斑和白色、淡黄色覆盖物;鱼鳞脱落,鳞片退化且排列紊乱,其边缘栉状刺大多消失;表皮脱落,真皮层胶原纤维大面积裸露。病鱼血清的尿酸浓度、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鱼,总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甘油三酯浓度、Ca^(2+)浓度、Cl^(-)浓度显著低于对照鱼,肌酐浓度、Na^(+)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鱼;病鱼血清的谷草转氨酶活性、乳酸脱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鱼,但头肾组织的这两种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鱼;病鱼肾脏组织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葡萄糖浓度、P^(+)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鱼。病鱼多个组织结构发生紊乱,血管淤血,细胞浸润、肿胀、坏死,并伴有炎症。【结论】患病加州鲈的病原为水霉菌,可引起加州鲈体表损伤,血清、肾脏、头肾的生化指标发生变化,体内多个组织发生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鲈 水霉菌 人工感染 生化指标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以畜牧兽医专业规模化养猪方向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蔡兴芳 钟华 +2 位作者 支锐 李静 侯江勇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0-133,共4页
现代学徒制是现阶段职业教育倡导的一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的育人机制,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培养,对其技术技能的提高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探索现代学徒制是为了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通道,使现代学徒制成为现... 现代学徒制是现阶段职业教育倡导的一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的育人机制,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培养,对其技术技能的提高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探索现代学徒制是为了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通道,使现代学徒制成为现代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正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技术技能人才 产教融合 育人机制 校企合作 高职人才培养 畜牧兽医专业 规模化养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凤冈县万佛山自然保护区鱼类调查与评价
7
作者 李珊 余科 +2 位作者 安苗 黄胜 罗传芳 《贵州畜牧兽医》 2020年第1期20-24,共5页
为配合凤冈县万佛山保护区建设,2018年6月底至12月初,采取实地采样和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万佛山自然保护区5条河流15个站点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通过初步调查和分类鉴定,共整理出鱼类52种,隶属于6目18科45属,其中纯淡水鱼类51种,降河洄游1... 为配合凤冈县万佛山保护区建设,2018年6月底至12月初,采取实地采样和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万佛山自然保护区5条河流15个站点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通过初步调查和分类鉴定,共整理出鱼类52种,隶属于6目18科45属,其中纯淡水鱼类51种,降河洄游1种(日本鳗鲡),原著鱼类47种,外来鱼类5种.鲤形目鱼类占总物种数的57.7%;其次是鲶形目、鲈形目,分别占19.2%、17.3%,老第三纪原始类群在鲤科鱼类中占优势,鱼类区系成分属华东区.52种鱼类中有养殖经济价值鱼类32种,胭脂鱼、长须拟鲿(长须鮠)为极危鱼类,其中胭脂鱼为二级保护动物,鲈鲤、日本鳗鲡为濒危鱼类,岩原鲤为易危鱼类,波纹鳜、中国少鳞鳜为近危鱼类,保护区鱼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保护价值.鱼类资源受人为干扰的因素影响较大,加强人们的保护意识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稳定,对于保护区河流生境和鱼类物种有进一步加强调查和保护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佛山自然保护区 鱼类资源 区系成分 分布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职畜牧兽医专门化班强化课的探索——以“禽病防治技术”为例
8
作者 李任军 王海梅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5-117,共3页
“禽病防治技术”是本院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建立动物疫病防控专门化班的一门强化课之一。该强化课是为了使中职生能更好地适应养禽场等企业行业岗位,以及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解决中职生在养禽场顶岗实习和今后工作中存... “禽病防治技术”是本院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建立动物疫病防控专门化班的一门强化课之一。该强化课是为了使中职生能更好地适应养禽场等企业行业岗位,以及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解决中职生在养禽场顶岗实习和今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动物疫病防控专门化班,探索并实施了对“禽病防治技术”强化课的教学,特别是制订了本课程技术技能卡。经过我校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 技术技能型人才 养禽场 中职生 动物疫病防控 顶岗实习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梨渣对鲤鱼生长性能、肠道菌群结构及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冯轶 张晨旭 +7 位作者 杨芸芸 罗永荣 吴鹏 王艳 杨颖 陈江凤 姜海波 文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227-7235,共9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刺梨渣对鲤鱼生长性能、肠道菌群结构及抗病力的影响。选取180尾健康无病、初始体重为(25±1)g的鲤鱼,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刺梨渣组饲喂基础饲料+0.4%的刺梨渣。试...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刺梨渣对鲤鱼生长性能、肠道菌群结构及抗病力的影响。选取180尾健康无病、初始体重为(25±1)g的鲤鱼,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刺梨渣组饲喂基础饲料+0.4%的刺梨渣。试验期60 d。另外选取60尾健康无病、初始体重为(25±1)g的鲤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尾。对照组注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BS),试验组分别注射不同浓度(1×10^(6)、1×10^(7)、1×10^(8)、1×10^(9)、1×10^(10)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注射量为每尾0.2 mL。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刺梨渣组鲤鱼的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2)在门水平上,对照组和刺梨渣组的肠道主要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放线杆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与对照组相比,刺梨渣组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明显降低,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明显增加。在属水平上,对照组和刺梨渣组的肠道主要优势菌群为陶厄氏菌属(Thauera)、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ceae)、经黏液真杆菌属(Blautia)、链球菌(Streptococcus);与对照组相比,刺梨渣组的优势菌群相对丰度都有一定的降低,但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相对丰度明显增加。3)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对鲤鱼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1.35×10^(8)CFU/mL。与对照组相比,刺梨渣组的平均存活率明显提高,表明饲料添加刺梨渣能有效增强鲤鱼对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的抵抗力。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刺梨渣能提高鲤鱼的生长性能,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促进有益菌增殖,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来增强鲤鱼抗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渣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 抗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发酵红薯渣饲料对鲤鱼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晨旭 王微 +7 位作者 曾成容 刘馨 杨芸芸 冯轶 陈江凤 姜海波 杨颖 文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09-115,共7页
为探究发酵红薯渣饲料对鲤鱼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本试验利用益生菌发酵红薯渣后,按照添加比例0%、10%、20%和30%配制饲料,即对照组、10%添加组、20%添加组和30%添加组,分别投喂初始体重为(408.36±26.12)g鲤鱼... 为探究发酵红薯渣饲料对鲤鱼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本试验利用益生菌发酵红薯渣后,按照添加比例0%、10%、20%和30%配制饲料,即对照组、10%添加组、20%添加组和30%添加组,分别投喂初始体重为(408.36±26.12)g鲤鱼,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试验期为42 d,测定试验鱼的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以及切片观察免疫器官与肠道结构形态。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比较,10%添加组和20%添加组鲤鱼特定增长率分别提高37.45%和40.17%(P <0.05)。(2)与对照组比较,10%添加组、20%添加组和30%添加组鲤鱼肠绒毛长度、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和肌层厚度均极显著增加(P <0.01)。(3)与对照组比较,20%添加组鲤鱼脾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显著增加27.99%(P <0.05),30%添加组鲤鱼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29.55%(P <0.05),10%添加组和30%添加组鲤鱼脾脏溶菌酶(LZM)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4)与对照组比较,20%添加组脾脏IFN-γ含量分别降低25.84%(P <0.05),30%添加组鲤鱼肾脏IL-1β含量显著提高27.84%(P <0.05)。上述结果表明,发酵红薯渣能改善鲤鱼肠道形态结构,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从而利于鲤鱼生长,其中添加20%的发酵红薯渣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发酵红薯渣 生长性能 肠道形态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肠炎病毒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共感染绿壳蛋鸭十二指肠代谢组学分析
11
作者 张晨旭 田琴 +3 位作者 毕文文 王开功 周碧君 文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30,共7页
旨在探究鸭肠炎病毒(DEV)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CpA)共感染绿壳蛋鸭114 h时十二指肠的差异代谢物变化。试验选取12只健康绿壳蛋鸭,随机分为对照组(CK)和共感染组(TCD)。通过临床观察、剖检病理观察以及PCR检测确定DEV和CpA共感染成功,再使... 旨在探究鸭肠炎病毒(DEV)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CpA)共感染绿壳蛋鸭114 h时十二指肠的差异代谢物变化。试验选取12只健康绿壳蛋鸭,随机分为对照组(CK)和共感染组(TCD)。通过临床观察、剖检病理观察以及PCR检测确定DEV和CpA共感染成功,再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检测CK组和TCD组感染114 h时鸭十二指肠的代谢物变化,筛选潜在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TCD组鸭十二指肠感染114 h时的总差异代谢物29种,主要有5′-s-甲基-5′-硫腺苷、胞苷、脱氧皮质酮21-葡萄糖苷、腐胺和2-氧吲哚、腐胺、柚皮素、2-氧吲哚、吲哚-3-乙醛等;差异代谢物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显著富集到22条代谢通路,主要有烟酸酯和烟酰胺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代谢、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其中与机体免疫和炎症相关的有腐胺、柚皮素、2-氧吲哚、吲哚-3-乙醛、5′-s-甲基-5′-硫腺苷、烟酸脂和半胱氨酸-蛋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和烟酰胺代谢等。综上所述,DEV和CpA共感染绿壳蛋鸭后,可能通过影响腐胺和柚皮素等代谢物以及色氨酸代谢和半胱氨酸-蛋氨酸代谢通路来影响绿壳蛋鸭十二指肠的炎症,为阐明DEV和CpA共感染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肠炎病毒 A型产气荚膜梭菌 代谢组学 十二指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蛋氨酸螯合铜对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生长性能及组织铜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志惠 曹娟 陈利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7-41,共5页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有机铜(羟基蛋氨酸铜)及不同铜源和添加水平对仔猪和育肥猪生长性能及组织铜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共分为3个试验,试验1评估日粮添加6和170 mg/kg硫酸铜及170 mg/kg羟基蛋氨酸铜对1~42 d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组织铜含量...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有机铜(羟基蛋氨酸铜)及不同铜源和添加水平对仔猪和育肥猪生长性能及组织铜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共分为3个试验,试验1评估日粮添加6和170 mg/kg硫酸铜及170 mg/kg羟基蛋氨酸铜对1~42 d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组织铜含量的影响。试验2评估日粮不同铜源对1~21 d仔猪生长性能和肝脏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3评估日粮不同铜源对育肥猪屠宰性能的影响。与对照组和硫酸铜组相比,羟基蛋氨酸铜组仔猪末重均提高6%(P<0.05)。与硫酸铜组相比,羟基蛋氨酸铜组1~14 d仔猪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22.9%和8.6%(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料比(P<0.05)。硫酸铜组肝脏铜含量较对照组提高了2.7倍(P<0.05),较羟基蛋氨酸铜组提高了4.5倍(P<0.05)。羟基蛋氨酸铜组较对照组和碱铜组显著提高了肝脏铜含量(P<0.05)。80 mg/kg羟基蛋氨酸铜组较对照组和160 mg/kg硫酸铜组显著提高了育肥猪屠体重(P<0.05)。80和160 mg/kg羟基蛋氨酸铜较160 mg/kg硫酸铜和对照组显著提高了眼肌深度(P<0.05)。综上所述,羟基蛋氨酸铜可以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和肝脏铜含量,但对仔猪促生长作用所需的添加量较硫酸铜小。80 mg/kg羟基蛋氨酸铜可以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和眼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 育肥猪 羟基蛋氨酸铜 生长性能 铜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DEV-gB基因重组质粒减毒沙门氏菌在鸭免疫器官中的表达动态
13
作者 刘妍罕 王相金 +5 位作者 胡安东 曾茂芹 杨颖 温贵兰 程振涛 文明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1年第6期37-43,共7页
为明确含DEV-gB基因重组减毒沙门氏菌在鸭免疫器官中的分布动态,本研究将重组减毒沙门氏菌口服接种鸭(即重组细菌组),同时设立重组质粒组、弱毒疫苗组和空白对照组,于免疫后第7、14、21、28、35、42和49天时,捕杀试验鸭,采集鸭脾脏、胸... 为明确含DEV-gB基因重组减毒沙门氏菌在鸭免疫器官中的分布动态,本研究将重组减毒沙门氏菌口服接种鸭(即重组细菌组),同时设立重组质粒组、弱毒疫苗组和空白对照组,于免疫后第7、14、21、28、35、42和49天时,捕杀试验鸭,采集鸭脾脏、胸腺、法氏囊和哈德氏腺等免疫器官,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DEV-gB抗原检测观察,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鸭免疫器官在7个时间点均未检测到DEV-gB抗原信号;免疫后,重组细菌组、弱毒疫苗组和重组质粒组鸭免疫器官均能检测到DEV抗原阳性信号,但含DEV抗原阳性信号细胞数量从多到少的组别顺序是弱毒疫苗组、重组细菌组和重组质粒组,且重组细菌组与弱毒疫苗组差异不显著(P>0.05);检出含DEV抗原阳性信号的免疫器官先后顺序是脾脏、法氏囊、哈德氏腺和胸腺,而含DEV抗原阳性信号细胞数量从多到少的免疫器官顺序是脾脏、法氏囊、胸腺和哈德氏腺。由此可见,本研究构建的携带DEV-gB基因重组减毒沙门氏菌能在鸭免疫器官中得到良好的表达,为该重组细菌疫苗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 重组减毒沙门氏菌 表达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兴义鸭的遗传多样性
14
作者 李志惠 李杰章 张依裕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9-32,共4页
文章旨在阐明兴义鸭的遗传多样性,为其保种与开发利0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20对引物扩增兴义鸭的微卫星片段和判型,计算每个微卫星座位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等位基因频率(P)、基因杂合度(H)及多态信息含量(PIC)。结果显示:20对微卫星... 文章旨在阐明兴义鸭的遗传多样性,为其保种与开发利0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20对引物扩增兴义鸭的微卫星片段和判型,计算每个微卫星座位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等位基因频率(P)、基因杂合度(H)及多态信息含量(PIC)。结果显示:20对微卫星引物在兴义鸭群体中均检测到多态,共检测到8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微卫星基因座等位基因数4.2500个,群体平均杂合度H=0.6850,平均多态含量PIC=0.628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3.4449个,其中AJ272578、AJ515883、AJ515889、AJ515895、AJ515897、AJ515900表现为中度多态,剩下的14个位点均表现出高度多态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兴义鸭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保种价值和选育开发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义鸭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胃腺癌回顾性病例报告
15
作者 范雅芬 王相金 +1 位作者 罗明星 倪兴维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9-122,共4页
犬胃肠道生理特点决定其易受多种致病因素影响,因此胃肠道疾病是犬的常见病。胃肠道疾病表现特异性较小,引发原因较多,临床诊断难度较大。本病例为4.5岁未去势公斗牛犬,以间歇性呕吐、多饮多尿和渐进性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根据病史、临... 犬胃肠道生理特点决定其易受多种致病因素影响,因此胃肠道疾病是犬的常见病。胃肠道疾病表现特异性较小,引发原因较多,临床诊断难度较大。本病例为4.5岁未去势公斗牛犬,以间歇性呕吐、多饮多尿和渐进性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检查,较全面地应用了鉴别诊断思路,结合血液学和影像学等检查方式,最终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腺癌,本文对整个疾病诊疗过程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疾病 渐进性消瘦 病例报告 病理学检查 临床诊断 胃腺癌 疾病诊疗 引发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职专门化《家畜人工授精技术》课程技能卡的教学探索
16
作者 李志惠 《贵州畜牧兽医》 2019年第2期62-64,共3页
《家畜人工授精技术》是一门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核心课程。为了使学生在就业时能有更专业、更成熟、更精益求精的技能,我校畜牧兽医专业进行了课程改革,建立畜禽生产专门化班并设置《家畜人工授精技术》课程,制订《家畜人工授精技术》技... 《家畜人工授精技术》是一门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核心课程。为了使学生在就业时能有更专业、更成熟、更精益求精的技能,我校畜牧兽医专业进行了课程改革,建立畜禽生产专门化班并设置《家畜人工授精技术》课程,制订《家畜人工授精技术》技能卡进行探索教学并实施,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授精技术 核心课程 家畜 教学 畜牧兽医专业 中职 课程改革 畜禽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职校学生管理的探索
17
作者 李静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第5期6-7,共2页
针对当前中职校学生管理的某些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谈谈本人当班主任以来在管理学生方面一些体会和经验。并主要从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重视班委的建设和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三个方面,对中职校学生教育和管理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中职校 学生 管理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