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喀斯特地区蔷薇科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资源植物保护现状
1
作者 张亚平 邓飘云 +1 位作者 程婉莹 李世波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131-136,190,共7页
整理贵州蔷薇科及其资源植物名录,分析其物种多样性格局及热点地区,并评估其保护现状,为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通过收集整理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信息网以及《贵州植物志》等资料中关于蔷薇科的记录,建立了贵州蔷薇科植物名录(... 整理贵州蔷薇科及其资源植物名录,分析其物种多样性格局及热点地区,并评估其保护现状,为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通过收集整理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信息网以及《贵州植物志》等资料中关于蔷薇科的记录,建立了贵州蔷薇科植物名录(共523种),根据经济用途分别归类为园林、水果、食用与药用植物,并对每类资源建立了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和热点地区。最后将物种热点地区与自然保护区进行叠加分析,评估蔷薇科植物的保护现状。结果表明:贵州东北部的大娄山、武陵山(贵州部分),以及东南的苗岭地区是贵州蔷薇科植物的热点地区;江口县和荔波县蔷薇科资源植物丰富;食用植物资源保护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蔷薇科 植物多样性 资源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2
作者 张亚平 夏真贵 +2 位作者 李世波 程婉莹 邓飘云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56-68,共13页
利用NDVI、降水、温度和日照等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西南喀斯特地区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格局,并利用偏导数等方法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量化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贡献,并探讨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西南... 利用NDVI、降水、温度和日照等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西南喀斯特地区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格局,并利用偏导数等方法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量化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贡献,并探讨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覆盖度分布呈现出南部高北部低、山地高平原低的空间格局。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1年来高植被覆盖度从129.60万km^(2)增加至131.48万km^(2),增加了1.88万km^(2)。温度是推动植被覆盖度增长的主要因素,正相关性高达65.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特征 驱动因子 西南喀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种植管理中的土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罗晓燕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2期43-45,共3页
土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安全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土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土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安全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土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分析土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对农作物的影响与意义,对农作物种植管理中土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技术的应用进行概述,并提出一些优化对策,研究结果旨在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植管理 土壤养分平衡 肥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种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莉 赵丽丽 +3 位作者 钟华 何胜江 杨学东 吴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6期85-86,104,共3页
[目的]缓解多年生黑麦草的越夏问题,筛选优良的耐热品种。[方法]以多年生黑麦草3个牧用型品种麦迪、纽依和雅晴为研究对象,进行高温处理,通过测定其萌发与幼苗特性,研究高温胁迫对其种苗特性的影响。[结果]在高温胁迫下,各品种相对发芽... [目的]缓解多年生黑麦草的越夏问题,筛选优良的耐热品种。[方法]以多年生黑麦草3个牧用型品种麦迪、纽依和雅晴为研究对象,进行高温处理,通过测定其萌发与幼苗特性,研究高温胁迫对其种苗特性的影响。[结果]在高温胁迫下,各品种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相对根苗长等指标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结合各指标综合评定,3种多年生黑麦草在高温胁迫下的耐热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麦迪、纽依、雅晴。[结论]该研究可为获得高耐热性的多年生黑麦草品种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 高温胁迫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以畜牧兽医专业规模化养猪方向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蔡兴芳 钟华 +2 位作者 支锐 李静 侯江勇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0-133,共4页
现代学徒制是现阶段职业教育倡导的一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的育人机制,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培养,对其技术技能的提高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探索现代学徒制是为了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通道,使现代学徒制成为现... 现代学徒制是现阶段职业教育倡导的一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的育人机制,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培养,对其技术技能的提高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探索现代学徒制是为了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通道,使现代学徒制成为现代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正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技术技能人才 产教融合 育人机制 校企合作 高职人才培养 畜牧兽医专业 规模化养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方式对古茶树鲜叶制备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夏长杙 冉乾松 +1 位作者 蒲璐璐 刘亚兵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7-135,共9页
以古茶树鲜叶为原料制备功夫红茶,采用感官评价、电子舌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变温发酵、恒温发酵和常温发酵)对功夫红茶感官品质、滋味、理化成分、汤色成分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和滋味活性... 以古茶树鲜叶为原料制备功夫红茶,采用感官评价、电子舌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变温发酵、恒温发酵和常温发酵)对功夫红茶感官品质、滋味、理化成分、汤色成分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和滋味活性值(TAV)分析不同发酵方式所制红茶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以变温发酵(30℃1 h+25℃2 h)制得红茶感官品质最优,具有滋味甜醇回甘、香气甜香带花香、汤色红亮、较好的甜味、鲜味感官特征。不同发酵方式制得红茶在滋味成分含量方面差异较大,变温发酵茶样中18种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红茶样。TAV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没食子儿茶素(GC)、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脯氨酸、茶黄素(TFs)、谷氨酸、茶氨酸、组氨酸和咖啡碱是红茶滋味品质的重要贡献化合物,其中TFs、谷氨酸、ECG、品质指数[(10TFs+TRs)/TB]和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是变温发酵茶样品质较优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 变温发酵 恒温发酵 常温发酵 工夫红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苣菌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莉 钟华 +2 位作者 杨学东 陶文广 秦雪 《耕作与栽培》 2019年第3期12-14,21,共4页
为探索巨菌草适宜施肥配方,为科学获得高产经济的菌材提供科学依据。以氮、磷、钾肥为变量因子,按照测土配方“3414”原则,每个肥力因子设4个施肥水平,共14个处理,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巨菌草株高、分蘖数、节数、茎叶比等农艺性状... 为探索巨菌草适宜施肥配方,为科学获得高产经济的菌材提供科学依据。以氮、磷、钾肥为变量因子,按照测土配方“3414”原则,每个肥力因子设4个施肥水平,共14个处理,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巨菌草株高、分蘖数、节数、茎叶比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施肥会抑制巨菌草的分蘖与生长,每公顷施300 kg N、100 kg P 2O 5和200 kg K 2O可刺激巨菌草单株生长,其株高、节数、茎叶比和单株干重均最重,但分蘖能力中等,产量中等。每公顷施300 kg N、100 kg P 2O 5和100 kg K 2O可刺激巨菌草分蘖,其分蘖数、节数和鲜草产量均最高,效益最好,可作为巨菌草最佳施肥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苣菌草 施肥 株高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水野生古茶树红茶加工工艺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艳丽 刘杨 +1 位作者 包福书 万俊杰 《农技服务》 2023年第1期32-34,共3页
为习水县古茶树红茶饮品品质提升提供参考,以贵州习水县野生古茶树春1芽2叶、1芽3叶鲜叶为原料,对野生古茶树红茶初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萎凋时间29 h,室外晒青4 h,轻摇青3次的茶样感官审评最优,该条件下加工的红茶条索紧结,蜜甜香... 为习水县古茶树红茶饮品品质提升提供参考,以贵州习水县野生古茶树春1芽2叶、1芽3叶鲜叶为原料,对野生古茶树红茶初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萎凋时间29 h,室外晒青4 h,轻摇青3次的茶样感官审评最优,该条件下加工的红茶条索紧结,蜜甜香,优雅细致持久,带花果香,充分体现出古树茶的特质与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红茶 加工工艺 长时间萎凋 摇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丽花原生质体PEG介导融合条件优化研究
9
作者 周静 杨冬 +5 位作者 葛思怡 周锦民 田震 魏怡 田洋波 吴学尉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8期15-22,共8页
以帝王大丽花(Dahlia imperialis)和皇家牛奶咖啡(Caféau Lait Royal)的叶片及花瓣为试材,系统优化PEG-高Ca^(2+)高pH法诱导的原生质体融合体系。结果表明:当原生质体密度调整为3.0×10^(5)个/mL时,叶片原生质体经30%PEG-4000... 以帝王大丽花(Dahlia imperialis)和皇家牛奶咖啡(Caféau Lait Royal)的叶片及花瓣为试材,系统优化PEG-高Ca^(2+)高pH法诱导的原生质体融合体系。结果表明:当原生质体密度调整为3.0×10^(5)个/mL时,叶片原生质体经30%PEG-4000处理、花瓣原生质体经20%PEG-6000处理,均处理25 min后,添加高Ca^(2+)高pH溶液,常温静置10 min,原生质体的平均融合率可达15.57%;不同来源原生质体的PEG融合结果显示,大丽花原生质体融合率可达到5.70%。研究结果首次揭示大丽花不同组织来源原生质体对PEG分子量及浓度存在特异性响应,建立的差异化参数体系可为异花授粉作物体细胞杂交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花 原生质体 PEG 体细胞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