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髎穴治疗男科疾病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1
作者 张维维 晏明熙 +3 位作者 薛凯阳 崔瑾 闫安 车邦威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2-1037,共6页
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以及勃起功能障碍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男性生命质量的三大重要男科疾病。八髎穴位于人体骶部,络肾属膀胱,连通冲、任、督三脉,故八髎穴既能调节肾与膀胱二经,又可同时调节督、任、冲三脉气血,以治疗男性生殖系统... 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以及勃起功能障碍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男性生命质量的三大重要男科疾病。八髎穴位于人体骶部,络肾属膀胱,连通冲、任、督三脉,故八髎穴既能调节肾与膀胱二经,又可同时调节督、任、冲三脉气血,以治疗男性生殖系统疾病。针灸八髎穴可以明显改善男科疾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男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针刺八髎穴治疗男科疾病的研究,发现针灸八髎穴可能通过骶神经转导信号从而提高海绵体内压、收缩前列腺平滑肌以及兴奋骶髓排尿中枢,同时通过调节炎症介质、抑制免疫反应、激活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以及改善生殖系统血流变学等多途径达到治疗男科疾病的作用。尽管针灸八髎穴治疗男科疾病的临床和作用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针灸八髎穴治疗男科疾病的机制仍需深入探索,为寻找更为特异和有效的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从而推动八髎穴在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髎穴 针灸 男科疾病 骶神经 盆底肌痉挛 生殖微循环 临床应用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方法研究探讨苗医特色外治技术筛选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2
作者 付静 商洪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8-673,共6页
高效筛选是内容繁杂、精华与糟粕并存的苗医特色外治技术研究开发、推广运用的先决条件,其瓶颈是缺少筛选指标体系。本研究结合苗医特色外治技术自身特色及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混合方法研究中的探索性序列定性探索、工具研发、定量研究... 高效筛选是内容繁杂、精华与糟粕并存的苗医特色外治技术研究开发、推广运用的先决条件,其瓶颈是缺少筛选指标体系。本研究结合苗医特色外治技术自身特色及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混合方法研究中的探索性序列定性探索、工具研发、定量研究“三阶段”设计方案,系统整合运用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及资料数据,弥补单一研究范式数据不足以全面解决筛选指标体系构建中各种困境的缺陷,为苗医特色外治技术筛选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医药 特色外治技术 混合方法研究 指标体系 探索性序列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药竹技药灸疗法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3
作者 肖彩红 崔瑾 +3 位作者 全菲 晏明熙 卢春霞 陈迎龙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6期3300-3306,共7页
背景勃起功能障碍(ED)发病率高且危害大,苗药竹技药灸疗法属于传统“隔药物灸”,临床常用于治疗ED,但缺乏临床证据。目的探究苗药竹技药灸疗法治疗E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4年3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 背景勃起功能障碍(ED)发病率高且危害大,苗药竹技药灸疗法属于传统“隔药物灸”,临床常用于治疗ED,但缺乏临床证据。目的探究苗药竹技药灸疗法治疗E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4年3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泌尿外科接诊的60例ED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地那非组和苗药竹技药灸组,每组各30例。西地那非组于性活动前1 h口服50 mg枸橼酸西地那非片;苗药竹技药灸组予隔物灸法,穴取气海、关元、中极、大赫、曲骨穴;肾俞、次髎、白环俞、下髎、秩边穴,两组穴位交替治疗,隔日1次,40 min/次。两组均治疗30 d。治疗后评价两组疗效,并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清睾酮(T)及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期(治疗后2周)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结果苗药竹技药灸组2例患者退出试验,最终苗药竹技药灸组总有效率为85.71%(24/28),与西地那非组的86.67%(2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1,P=0.385)。组内比较:苗药竹技药灸组治疗前后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地那非组治疗后T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随访期IIEF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苗药竹技药灸组随访期IIEF评分较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地那非组随访期IIEF评分较治疗后降低(P<0.05);苗药竹技药灸组治疗后、随访期SAS、SDS、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西地那非组治疗后、随访期SAS、SDS、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苗药竹技药灸组随访期SAS、SDS、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后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西地那非组T、IIEF评分高于苗药竹技药灸组(P<0.05),治疗后苗药竹技药灸组SAS、SDS、中医证候评分较西地那非组降低(P<0.05);随访期苗药竹技药灸组SAS、SDS、中医证候评分较西地那非组降低(P<0.05);随访期两组受试者II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西地那非组2例出现口干、头痛、面部潮红症状,休息可缓解。西地那非组及苗药竹技药灸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苗药竹技药灸与西地那非治疗ED疗效相当,苗药竹技药灸在改善ED患者远近期焦虑、抑郁症状及中医证候评分方面较西地那非更有优势,西地那非在改善ED患者T及近期勃起功能方面优于苗药竹技药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苗药竹技药灸 西地那非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弩药微乳多成分PK-PD结合模型的建立
4
作者 赵婵 谢欢 +4 位作者 徐剑 刘耀 杨芳芳 陈迎龙 张永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4-812,共9页
目的建立弩药微乳多成分(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杠柳毒苷、新绿原酸、香草酸、绿原酸)膝骨性关节炎(KOA)的药动学(PK)-药效学(PD)结合模型,阐明弩药微乳在KOA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及与药效消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目的建立弩药微乳多成分(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杠柳毒苷、新绿原酸、香草酸、绿原酸)膝骨性关节炎(KOA)的药动学(PK)-药效学(PD)结合模型,阐明弩药微乳在KOA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及与药效消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4%木瓜蛋白酶诱导建立KOA大鼠模型;经UPLC分析弩药微乳多成分在大鼠关节液中的PK过程,建立PK模型;经ELISA分析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KOA大鼠MMP-3、MMP-13、TNF-α及IL^(-1)β含量,建立PD模型;应用Phoenix WinNonlin软件拟合PK与PD数据得到PK-PD模型。结果PK结果显示弩药微乳多成分在关节腔内吸收缓慢,在3~5 h内逐步达到峰值,其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杠柳毒苷、新绿原酸、香草酸及绿原酸的C_(max)分别为1.23、1.48、1.62、4.67、0.93、1.25、2.35μg·mL^(-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11))分别为2.58、4.04、3.54、12.15、2.51、2.41、4.11 h·μg·mL^(-1)。PD结果显示给药不同时间点后,MMP-3、IL^(-1)β、TNF-α、MMP-13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MMP-3下降不明显,仅在6 h有显著性差异;其余IL^(-1)β、TNF-α、MMP-13含量均下降明显(P<0.05,P<0.01),并出现药效滞后现象;PK-PD结合模型显示,弩药微乳多成分药物浓度与其药效数据能较好地拟合。结论建立的PK-PD结合模型可对给药后的药效变化进行预估,为弩药微乳治疗KOA提供了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弩药微乳多成分 膝骨性关节炎 UPLC 药动学-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R5-肠道菌群途径探讨电针对营养型肥胖小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璐琪 司原成 +4 位作者 康朝霞 张二伟 李志菊 张丽娟 王显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27,共7页
目的基于TLR5-肠道菌群探讨电针对营养型肥胖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SPF级C57BL/6小鼠,其中10只空白鼠为正常组,另外50只通过高脂饮食诱导营养型肥胖模型,筛选得到营养型肥胖模型鼠20只,随机均分成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电针... 目的基于TLR5-肠道菌群探讨电针对营养型肥胖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SPF级C57BL/6小鼠,其中10只空白鼠为正常组,另外50只通过高脂饮食诱导营养型肥胖模型,筛选得到营养型肥胖模型鼠20只,随机均分成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电针组针刺中脘、天枢、关元、丰隆四穴,得气后接通电针仪,连续21 d进行电针处理。观察各组实验鼠一般指标(体重、Lee’s指数)、组织指标(肾周脂肪组织质量)、血清指标[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分子指标[瘦素(LEP)、脂联素(ADPN)、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和胆囊收缩素(CCK)]等差异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oll样受体5(TLR5)蛋白分布差异变化,使用RT-PCR法检测TLR5基因表达的差异变化;采用16S rDNA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变化。结果模型组的体重、Lee’s指数、肾脏周围脂肪质量、血清CHO、TG、HDL-C含量、脂肪细胞因子LEP及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肠黏膜组织中IL-6、IL-1β、TNF-α、LBP和CCK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脂肪细胞因子ADPN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经电针治疗后,均明显改善。模型组肠黏膜上TLR5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经电针干预后明显下调。模型组肠道菌群的种类显著少于正常组,经电针干预后明显增加;模型组拟杆菌纲(Bacteroidia)、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迟缓埃格特菌科(Eggerthellacrae)、疣微菌科(Sutterellaceae)比例明显升高,芽孢杆菌纲(Bacilli)、梭菌纲(Clostridia)、梭菌科(Clostridiaceae)、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比例明显下降,经电针干预后明显改善。结论电针具有较好治疗营养型肥胖症的作用,通过平衡肠道菌群的结构,良性调节肠黏膜上TLR5蛋白的分布与表达,降低肠黏膜慢性炎症反应,促进机体脂质代谢,达到减肥降脂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营养型肥胖 TLR5 16S rD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肠道微生物源性细胞外囊泡角度探究电针对营养型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显云 司原成 +2 位作者 高璐琪 李志菊 康朝霞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2,共8页
目的:从肠道微生物源性的细胞外囊泡探讨电针对食源性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营养性肥胖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肥胖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0只,电针组针刺中脘、关元、天枢及足三里四个穴位。干预结束后取各组小鼠粪便... 目的:从肠道微生物源性的细胞外囊泡探讨电针对食源性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营养性肥胖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肥胖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0只,电针组针刺中脘、关元、天枢及足三里四个穴位。干预结束后取各组小鼠粪便,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外囊(EV)。透射电镜鉴定EV,提取EV中微生物DNA,通过16S rRNA的测序技术对其关联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结果:电针干预治疗后肥胖鼠体质量及Lee’s指数显著下降(P <0.01),透射电镜图显示粪便中提取的EV呈圆形或椭圆形双层膜的囊泡状结构,16S rRNA测序分析显示在门水平上,模型组变形菌门细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5),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丰度均明显降低(P <0.05)。在属水平上,模型组嗜冷杆菌属、游动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1),而土壤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乳杆菌属、农杆菌、肠杆菌属、短波单胞菌、丛毛单胞菌属细菌丰度均低于正常组(P <0.05)。电针干预后,实验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增加,菌群结构向正常小鼠靠拢。结论:营养性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伴随肠道微生物源性EV谱的变化,16S rRNA测序分析表明,肠道微生物源性EV中微生物DNA反映了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电针治疗肥胖不仅与调控肠道菌群有关,还与肠道微生物源性EV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肥胖 细胞外囊泡 肠道菌群 16S r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俞穴位埋线联合曲美他嗪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能量代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邰萱 黄小楼 +4 位作者 韦雪兰 穆泉洁 杨珣 张婷 吴高鑫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451-1458,共8页
目的:观察心俞穴位埋线联合曲美他嗪对大鼠心肌梗死(MI)后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以经典左前降支冠脉结扎术建立MI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埋线组、西药组、联合组,假手术组单开胸不结扎。术后第2天开始干预,并于术后... 目的:观察心俞穴位埋线联合曲美他嗪对大鼠心肌梗死(MI)后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以经典左前降支冠脉结扎术建立MI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埋线组、西药组、联合组,假手术组单开胸不结扎。术后第2天开始干预,并于术后7 d、28 d两个时间点观察。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生化检测测定心肌组织ATP含量和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AMPK、GLUT4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7 d、28 d的模型组心肌细胞肿胀、排列紊乱并可见明显点状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血清FFA浓度增大、心肌ATP含量和AMPK、GLUT4蛋白表达降低(P<0.05)。术后7 d和28 d时,与模型组比较,3个治疗组的心肌细胞形态、排列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血清FFA浓度均不同程度减小、心肌ATP含量和AMPK、GLUT4蛋白表达均不同程度增加(P<0.05),其中联合组疗效比埋线组和西药组更明显(P<0.05)。与术后7 d的各治疗组比较,术后28 d各治疗组心肌ATP含量和AMPK、GLUT4蛋白表达均增大(均P<0.05),其中联合组的改善效应最明显(P<0.05)。结论:心俞穴位埋线联合曲美他嗪可进一步发挥对MI后心肌的保护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心肌组织AMPK和GLUT4蛋白的表达,可降低血清FFA浓度和增加心肌ATP含量来改善MI后心肌能量代谢紊乱,进而改善心肌细胞肥大,促进心肌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俞穴位埋线 曲美他嗪 联合应用 心肌梗死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透析结合UPLC的弩药微乳经皮给药后多成分皮肤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欢 宋选飞 +5 位作者 周斌 刘耀 杨芳芳 陈迎龙 朱艳 张永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考察弩药微乳多成分在自制探针上的回收率与温度、灌流速度、浓度的关系,研究弩药微乳多成分在家兔皮肤组织中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UPLC测定绿原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杠柳毒苷、新乌头碱质量浓度;采用增量法与减量法探究温度、... 目的考察弩药微乳多成分在自制探针上的回收率与温度、灌流速度、浓度的关系,研究弩药微乳多成分在家兔皮肤组织中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UPLC测定绿原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杠柳毒苷、新乌头碱质量浓度;采用增量法与减量法探究温度、灌流速度、质量浓度对探针回收率的影响,UPLC测定弩药微乳经皮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透析液中多成分含量变化,并用DAS2.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升高温度,各成分探针回收率逐渐提高;流速越大,药物回收率越低,且回收率与探针周围药物质量浓度关系不大。弩药微乳中绿原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杠柳毒苷、新乌头碱在皮下组织中的药动学参数C max分别为(3.24±0.36)(1.04±0.29)(4.78±2.15)(2.86±0.55)μg·mL^(-1);AUC 0-∞分别为(52.42±30.84)(7.70±3.73)(42.23±13.93)(22.68±12.51)h·μg·mL^(-1)。结论首次采用微透析在体实时取样技术,建立UPLC检测方法,对弩药微乳经皮给药后多成分皮肤药动学进行研究,为弩药微乳后续的考察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弩药微乳 微透析 UPLC 皮肤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氏侗药烧伤油的药效学研究
9
作者 李虹莹 兰岚 崔瑾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741-3747,共7页
目的:评估吴氏侗药烧伤油治疗皮肤烧伤创面的药效和抗炎、镇痛以及抑菌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48只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吴氏侗药烧伤油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构建背... 目的:评估吴氏侗药烧伤油治疗皮肤烧伤创面的药效和抗炎、镇痛以及抑菌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48只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吴氏侗药烧伤油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构建背部Ⅱ度烧伤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湿润烧伤膏(MEBO)以及吴氏侗药烧伤油外涂。干预21 d后检测各组烧伤创面愈合率、病理形态、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肝肾功能。60只KM小鼠和30只SD大鼠分层随机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以及吴氏侗药烧伤油组,雌雄各半,通过耳、足趾肿胀和醋酸扭体实验评价抗炎镇痛作用;抑菌实验评价抑菌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吴氏侗药烧伤油治疗后能促进烧伤创面愈合(P<0.01,P<0.001),改善创面组织病理形态,降低血清IL-6和TNF-α水平(P<0.05,P<0.01,P<0.001),并对肝肾功能无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吴氏侗药烧伤油能显著抑制耳、足趾肿胀(P<0.05,P<0.001),降低扭体次数(P<0.001),提高镇痛率(P<0.01)和延长潜伏时间(P<0.05);吴氏侗药烧伤油对铜绿假单胞菌(PAE)、表皮葡萄球菌(SEP)具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无效。结论:吴氏侗药烧伤油具有促进烧伤创面愈合和抗炎、镇痛以及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医学 吴氏侗药烧伤油 药效学 烧伤 镇痛 抗炎 抑菌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穴位体表温度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蔺伟 刘晓佳 +9 位作者 周玉梅 罗廖君 郑晖 赵凌 杨春霞 常小荣 冀来喜 王瑞辉 崔瑾 梁繁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84-1489,共6页
目的观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穴位体表温度分布规律。方法以25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和256例健康受试者为观察对象。使用Fotric 226红外热像仪检测患者和健康受试者腧穴的温度值,每名患者每周固定时间检测1次,共检测4次,健康人检测1次,比较... 目的观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穴位体表温度分布规律。方法以25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和256例健康受试者为观察对象。使用Fotric 226红外热像仪检测患者和健康受试者腧穴的温度值,每名患者每周固定时间检测1次,共检测4次,健康人检测1次,比较患者组与健康受试者组穴位温度值的差异,比较不同时间点不同部位、经脉温度值的差异。结果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海穴、鹤顶穴、梁丘穴、曲泉穴、内膝眼穴、犊鼻穴、委阳穴、阴陵泉穴、膝关穴、阳陵泉穴、大杼穴、悬钟穴、足三里穴、命门穴、腰阳关穴温度值高于健康受试者(P <0.05);患者组胃经的4次皮温均较高(P <0.05),腰背部的4次皮温均较高(P <0.05);KOA相关腧穴4次温度值变化趋势不显著(P> 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部分腧穴皮温升高;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穴位升温现象具有规律性,与经络、部位相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穴位升温效应具有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温度 膝骨性关节炎 腧穴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短链脂肪酸与单纯性肥胖症形成的关系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司原成 任晨晨 +3 位作者 康朝霞 张二伟 莫曦雅 陈波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前,单纯性肥胖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是社会重大健康问题之一。最新研究表明单纯性肥胖症的形成发展与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合成及代谢密切相关。肠道短链脂肪酸由肠道菌群代谢合成,参与宿主能量代谢、肠黏膜免疫应答等环节,是机体糖... 目前,单纯性肥胖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是社会重大健康问题之一。最新研究表明单纯性肥胖症的形成发展与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合成及代谢密切相关。肠道短链脂肪酸由肠道菌群代谢合成,参与宿主能量代谢、肠黏膜免疫应答等环节,是机体糖脂代谢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从短链脂肪酸(SCFAs)与单纯性肥胖的概述、SCFAs作用的靶点与受体、SCFAs调整单纯性肥胖症的作用机制、益生元/益生菌调整SCFAs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等方面展开论述,为临床攻克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肠道菌群 单纯性肥胖症 “脑-肠-菌”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屏风散对肺气虚证大鼠JAK1/STAT3通路及炎性反应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孝政 黄高 +3 位作者 刘杨 陆丽青 蒲水莉 陈云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72,I0020,I0021,共9页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对肺气虚模型大鼠Janus激酶1/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janus kinase 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1/STAT3)信号通路及其上下游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玉屏风散改善肺气虚证的作用机制。方...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对肺气虚模型大鼠Janus激酶1/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janus kinase 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1/STAT3)信号通路及其上下游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玉屏风散改善肺气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玉屏风散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烟熏加脂多糖气管滴入方法建立肺气虚模型,造模开始灌胃给药,玉屏风散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玉屏风散汤液[浓度分别为24、12、6 g/(kg·d)],阳性对照组予地塞米松[0.2 mg/(kg/d)],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0 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大鼠症状和体征,肺组织形态学,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含量和肺组织中JAK1、STAT3、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phosphorylation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症状、体征和肺组织损伤状态严重,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肺组织中JAK1、STAT3、p-STAT3、MMP-9平均光密度值(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P<0.01)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TIMP1平均光密度值(P<0.01)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药物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玉屏风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症状、体征和肺组织损伤状态明显减轻,血清中TNF-α、IL-6、IL-8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中JAK1、STAT3、p-STAT3、MMP-9平均光密度值(P<0.01或P<0.05)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或P<0.05),TIMP1平均光密度值(P<0.01)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玉屏风中剂量组症状、体征和肺组织损伤状态减轻,血清TNF-α、IL-6、IL-8降低(P<0.01或P<0.05),肺组织中JAK1、STAT3、p-STAT3、MMP-9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降低(P<0.01),STAT3、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TIMP1平均光密度值(P<0.01)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玉屏风低剂量组症状、体征和肺组织损伤状态有所减轻,肺组织中STAT3、p-STAT3、MMP-9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1或P<0.05),STAT3、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5),TIMP1平均光密度值(P<0.01)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总体上玉屏风散高剂量组疗效优于玉屏风散中剂量组和玉屏风散低剂量组,并与阳性对照组疗效持平。结论玉屏风散通过降低TNF-α、IL-6水平来调控JAK1/STAT3的信号转导,从而减少IL-8的产生,纠正MMP-9/TIMP-1平衡状态,达到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和气道重塑的目的,从而改善肺气虚证的症状、体征和肺组织损伤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肺气虚 Janus激酶1 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腧穴针刺联合益肾通络方加减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3
作者 肖彩红 崔瑾 +2 位作者 全菲 卢春霞 庄田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52-1156,共5页
目的在益肾通络方加减治疗的基础上,研究以腰骶部和腹部为主的局部腧穴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ED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针药组各32例。中药组予内服益肾通络方加减,颗粒剂水冲服,日一剂,连服3... 目的在益肾通络方加减治疗的基础上,研究以腰骶部和腹部为主的局部腧穴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ED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针药组各32例。中药组予内服益肾通络方加减,颗粒剂水冲服,日一剂,连服30 d。针药组在中药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局部腧穴针刺,穴组一(中极、关元、气海、大赫、曲骨)和穴组二(肾俞、次髎、白环俞、秩边、下髎)交替使用,隔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5次,治疗周期为30 d。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贝克抑郁量表(BDI)、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分值变化。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优于中药组(93.30%vs.86.60%,P<0.05)。针药组治疗前后IIEF评分、B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IIEF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IEF评分、BDI评分、SAI评分、TA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IIEF评分高于中药组(P<0.05),针药组BDI评分改善优于中药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局部腧穴针刺联合益肾通络方加减与益肾通络方加减治疗均能够有效改善ED患者的勃起功能,且加用局部腧穴针刺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益肾通络方加减 局部腧穴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肠道代谢物角度探析单纯性肥胖症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志菊 高璐琪 +1 位作者 司原成 陈波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0,共6页
肥胖已经成为本世纪最流行的疾病之一,其中单纯性肥胖症占主体地位。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约有20亿人超重或肥胖,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超重和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肥胖不仅严重危害病人身体健康,并且给社会、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单纯... 肥胖已经成为本世纪最流行的疾病之一,其中单纯性肥胖症占主体地位。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约有20亿人超重或肥胖,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超重和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肥胖不仅严重危害病人身体健康,并且给社会、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单纯性肥胖症高发原因,主要与遗传、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分不开。同时,其形成与发病进展与肠道代谢物的种类及功能调节密切相关。因此,本文重点从肠道代谢物的角度,探析肠道代谢产物与单纯性肥胖症之间的作用机制,寻找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新靶点和方法,为预防和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代谢物 单纯性肥胖症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