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特征基因及其与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欣 黄聪 姚血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4-490,共7页
目的基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集结合LASSO逻辑回归、ssGSEA和WGCNA等生物信息学及统计学方法,筛选与特定免疫细胞浸润相关的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标志物,并分析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与其结合情况。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取正... 目的基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集结合LASSO逻辑回归、ssGSEA和WGCNA等生物信息学及统计学方法,筛选与特定免疫细胞浸润相关的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标志物,并分析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与其结合情况。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取正常对照组和RA组基因芯片。利用R 4.3.0“WGCNA”软件包对数据集进行整合分析,识别其中的共表达模块信息,筛选出与RA密切相关的关键模块。基于R软件中“glmnet”包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LASSO回归分析,筛选RA的特征基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用来评估特征基因对RA的诊断价值。通过R中的“GSVA”、“limma”和“GSEABase”程序包对正常对照组和RA组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量化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MS)技术鉴定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黄酮类化合物与特征基因的结合情况。结果LASSO回归算法共筛选出5个特征基因(载脂蛋白D,含锌指和BTB域16,趋化因子C-C亚族受体5,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冠蛋白1A),5个特征基因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5,特征基因与多种免疫细胞呈正相关。通过UHPLC-Q-Exactive/MS鉴定出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共20个,其中Mulberrin和Neobavaisoflavone化合物与5个免疫特征基因均有较好的结合。结论土茯苓黄酮类化合物与RA免疫特征基因有较好的结合,能够为RA免疫调节治疗和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土茯苓 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特征基因 分子对接 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葛根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高月 唐芳 +3 位作者 马武开 兰维娅 蒋总 金泽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1,共10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葛根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葛根素靶点,使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RA的疾病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葛根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葛根素靶点,使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RA的疾病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建立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Ⅱ型胶原乳剂复制RA大鼠-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模型,将4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组,CIA模型(CIA)组,低、中、高剂量葛根素(L-、M-、H-puerarin)组,甲氨蝶呤(MTX)组,雷公藤多苷片(TGT)组。除Con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成CIA大鼠模型后连续灌胃28 d。观察各组大鼠后肢关节红肿情况及踝关节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qPCR检测滑膜GSK-3β、β-catenin、c-Myc mRNA表达。结果获得134个葛根素作用靶点,RA疾病相关靶点基因5821个,葛根素与RA交集靶点基因102个,涉及JAK-STAT、NF-κB、Wnt等184条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表明,M-puerarin和MTX干预后大鼠后足红肿症状改善并且关节滑膜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软骨及骨组织破坏程度减轻。与CIA组相比,M-puerarin干预后的大鼠滑膜组织中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和GSK-3β、β-catenin、c-Myc mRNA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葛根素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协同治疗RA,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缓解CIA大鼠滑膜增生,减轻关节软骨侵蚀及骨破坏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类风湿关节炎 CIA大鼠 网络药理学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滑膜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ystem Xc-/GSH/GPX4铁死亡通路的表达及其对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灿 马武开 +3 位作者 陈昌明 安阳 蒋总 黄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胱氨酸/谷氨酸逆转运体(System Xc-)/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死亡通路中相关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及其对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纳入RA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各30例...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胱氨酸/谷氨酸逆转运体(System Xc-)/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死亡通路中相关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及其对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纳入RA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各30例,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将细胞分为健康对照、RA、铁死亡抑制剂、铁死亡诱导剂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FerroOrange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Fe 2+相对荧光强度、DHE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阳性细胞比例,蛋白免疫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Nrf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GPX4蛋白与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的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组PBMC内Fe 2+浓度和ROS水平升高,Nrf2、SLC7A11、GPX4蛋白和mRNA的表达降低,PBMC上清液中TNF-α、IL-1、IL-6的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RA组比较,铁死亡抑制剂组PBMC内Fe 2+浓度和ROS水平降低,SLC7A11、GPX4蛋白和mRNA的表达升高,Nrf2蛋白的表达升高,PBMC上清液中IL-6的含量降低、TNF-α的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RA组比较,铁死亡诱导剂组PBMC内ROS水平升高,SLC7A11蛋白和mRNA的表达降低,Nrf2蛋白的表达降低、GPX4蛋白的表达升高,PBMC上清液中TNF-α、IL-1的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铁死亡诱导剂组比较,RA患者PBMC细胞活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RA患者PBMC中存在铁死亡,抑制或诱导RA患者PBMC铁死亡,将抑制或促进炎性因子分泌。抑制RA患者PBMC铁死亡可能有助于治疗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铁死亡 System Xc-/GSH/GPX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探讨欧洲类风湿关节炎人群与缺铁性贫血的因果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勇 姚晓玲 +3 位作者 杨豫正 凌益 姚血明 马武开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1256,共6页
目的通过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法探讨欧洲类风湿关节炎(RA)人群与缺铁性贫血(IDA)的因果关系。方法RA与ID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均使用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使用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评估RA对ID... 目的通过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法探讨欧洲类风湿关节炎(RA)人群与缺铁性贫血(IDA)的因果关系。方法RA与ID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均使用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使用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评估RA对IDA的因果效应。以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WM)、加权模式和简单模式作为回归补充说明,进而评估敏感性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用Heterogeneity函数计算P值检验异质性、用截距项Intercept检验水平多效性。结果在全基因组水平FINNGEN数据库中选择出了经孟德尔随机分析去除连锁不平衡且满足P<5.0×10^(-8)的强相关SNPs,整合暴露与结局数据后获得31个SNPs作为最终的有效工具变量。IVW法显示RA是IDA的风险因素(在RA的患病人群中,发生IDA的风险是无RA人群的1.064倍,OR=1.064,95%CI:1.028~1.103);WM和MR-Egger回归结果支持RA对IDA存在正向关联;截距项数值趋近于0,表明暴露与结局不存在水平多效性;Heterogeneity函数P<0.05,表明暴露与结局存在异质性,但经随机效应模型检验,P<0.05,表明因果关系即使存在异质性,但总体趋于稳健。结论RA是IDA的危险因素,RA与IDA存在正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缺铁性贫血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艺 高雪琴 +3 位作者 徐婉 杨绍锡 李太恒(综述) 黄颖(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76,共5页
铁死亡主要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积累所驱动,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坏死、凋亡、自噬、焦亡的细胞死亡方式,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RA当前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RA... 铁死亡主要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积累所驱动,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坏死、凋亡、自噬、焦亡的细胞死亡方式,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RA当前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RA的发病机制中,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过度增殖是RA发病过程中重要的病理改变,软骨破坏是RA患者关节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该综述探讨铁死亡对RA FLS及软骨细胞的影响,对于RA的发病机制研究及新的潜在治疗靶点的发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铁死亡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软骨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黄素调控焦亡相关蛋白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及周期阻滞影响
6
作者 李浩 姚血明 +3 位作者 姚晓玲 娄华勇 潘卫东 马武开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7-1944,共8页
目的 探讨漆黄素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human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HFLS-RA)增殖、迁移、周期阻滞及焦亡相关炎症因子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迁移及侵袭实验研究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流... 目的 探讨漆黄素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human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HFLS-RA)增殖、迁移、周期阻滞及焦亡相关炎症因子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迁移及侵袭实验研究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ELISA法、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焦亡相关炎症因子IL-1β、IL-18、caspase-1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迁移与侵袭实验表明,漆黄素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增殖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在G_(0)/G_(1)期,漆黄素中、高剂量组DNA表达量升高(P<0.05),G_(2)、S期,漆黄素中、高剂量组DNA表达量降低(P<0.05)。ELISA、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IL-1β+caspase-3抑制剂组比较,漆黄素低、中、高剂量组IL-1β、IL-18、caspase-1、caspase-3表达降低(P<0.05)。结论 漆黄素能够抑制HFLS-RA增殖,在G_(1)期发挥明显阻滞作用,其通过调控caspase-1/IL-1β焦亡通路,抑制caspase-1活化,从而减少通路下游IL-1β、IL-18等炎症因子的生成与释放,这可能是漆黄素治疗RA潜在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黄素 类风湿关节炎 细胞周期 炎性细胞因子 焦亡机制 民族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氟米特调控HIF-1α信号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自噬的影响
7
作者 兰维娅 马武开 +4 位作者 姚血明 蒋总 熊浪 杨淑芬 唐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3-1828,共6页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调控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相关自噬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代RA滑膜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LEF组、雷公藤多苷组,空白对照组加入等体积DMEM培养液,药物组分别加入LEF(浓...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调控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相关自噬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代RA滑膜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LEF组、雷公藤多苷组,空白对照组加入等体积DMEM培养液,药物组分别加入LEF(浓度0.2 mg/ml)、雷公藤多苷(浓度0.03 mg/ml),干预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滑膜细胞增殖及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PTL-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qRT-PCR检测HIF-1α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IF-1α、Beclin-1、BCL2相互作用蛋白3样(BNIP3)蛋白表达。结果与雷公藤多苷组比较,LEF组滑膜细胞上清液IL-1α、TNF-α、ANGPTL-4、VEGF的表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EF组、雷公藤多苷组的滑膜细胞HIF-1αmRNA表达均降低,LEF组作用最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EF组、雷公藤多苷组的滑膜细胞HIF-1α、Beclin-1、BNIP3蛋白表达均降低,LEF组作用最明显。结论LEF能抑制RA滑膜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抑制HIF-1α信号通路,并抑制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BNIP3的表达,改善滑膜炎症的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来氟米特 HIF-1α信号通路 自噬 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组学联合代谢组学揭示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积液微生物和代谢谱的变化
8
作者 易寒知 马武开 +10 位作者 王敏慧 黄春霞 顾光照 朱丹 李湖帆 刘灿 唐芳 姚血明 孙李萍 王楠 陈昌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37-2245,共9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骨关节炎(OA)及痛风性关节炎(UA)患者关节腔积液微生物和代谢物的变化,以期为菌群影响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RA、OA、UA患者关节腔积液各20例。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和非靶向超高效液相色...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骨关节炎(OA)及痛风性关节炎(UA)患者关节腔积液微生物和代谢物的变化,以期为菌群影响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RA、OA、UA患者关节腔积液各20例。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和非靶向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探讨3组患者微生物、代谢物之间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关节积液微生物群与代谢物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关节积液微生物多样性、菌群组成存在差异,以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PLS-DA)的变量权重值VIP>1和P<0.05为标准,两两比较共鉴定出45种差异代谢物(RA与OA组)、38种差异代谢物(UA与OA组)和16种差异代谢物(RA与UA组)。GO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显示3组之间差异代谢途径主要集中在柠檬酸循环、核苷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糖酵解通路。关节腔积液微生物群和代谢物的相关性分析提示,富集在3组关节腔积液中的细菌如普氏菌属、瘤胃梭菌、Prevotellaceae_UCG-001等与许多关键代谢物如溶菌酶、尿酸、葡萄糖、L-谷氨酰胺存在相关性。结论研究发现RA、OA、UA患者关节腔积液中存在多种菌群,其产生的差异代谢物通过影响多种代谢途径参与3类关节炎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 关节腔积液 微生物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抑制剂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蒋总 姚晓玲 +5 位作者 唐芳 马武开 兰维娅 姚血明 安阳 刘正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9-823,共5页
目的观察托法替布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对间质性肺病(ILD)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ILD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托法替布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予3 mg/ml博莱霉素溶液进行造模。灌胃干预28 d后收集所有大鼠肺组织行H... 目的观察托法替布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对间质性肺病(ILD)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ILD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托法替布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予3 mg/ml博莱霉素溶液进行造模。灌胃干预28 d后收集所有大鼠肺组织行HE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JAK1、STAT1蛋白含量;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β水平。结果ILD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托法替布组肺组织HE染色均可见肺泡组织增厚,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支气管管腔上皮细胞脱落、炎性细胞渗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LD模型组JAK1和STAT1均升高;与ILD模型组比较,托法替布组、醋酸泼尼松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ELISA结果显示ILD模型组血清TNF-α、IL-6、IL-1β表达较正常组升高(P<0.01);与ILD模型组比较,托法替布组、醋酸泼尼松组表达均下降(P<0.05),IL-10表达与之相反。结论托法替布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并下调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及上调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减轻肺组织损伤,减轻炎症反应,治疗I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STAT 托法替布 类风湿关节炎 间质性肺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姜黄-白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协同机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凌益 徐晖 +5 位作者 黄颖 任妮娜 唐芳 姚血明 陆道敏 马武开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94-1100,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姜黄-白芍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协同机制。方法通过TCMSP平台和文献资料筛选姜黄-白芍药活性成分及对应的靶点蛋白,应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在GeneCards、OMIM、CTD数据库中...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姜黄-白芍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协同机制。方法通过TCMSP平台和文献资料筛选姜黄-白芍药活性成分及对应的靶点蛋白,应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在GeneCards、OMIM、CTD数据库中检索“Rheumatoid Arthritis”,获取RA疾病靶点。对药对和RA共同靶点进行PPI网络分析,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获取药对13种活性成分及445个潜在靶点,RA疾病2060个相关靶点,得到姜黄、白芍、RA三者共同靶点53个,PPI网络中根据自由度(degree)靠前的3个靶点基因为AKT1、TNF、PTGS2,GO富集结果为225个,姜黄与RA相关通路28条,白芍与相关通路74条,其中24条信号通路重合。结论姜黄-白芍药对可能通过调节AKT1、TNF、PTGS2等靶点,发挥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及调控细胞凋亡等功能协同防治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姜黄-白芍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前后的肠道菌群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昌明 黄钊炜 +4 位作者 曾苹 姚血明 刘灿 王莹 马武开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0-315,共6页
目的探讨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99)Tc-MD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前后的肠道菌群变化。方法采集RA患者在应用^(99)Tc-MDP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新鲜粪便样本各32例,提取粪便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样本16S r... 目的探讨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99)Tc-MD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前后的肠道菌群变化。方法采集RA患者在应用^(99)Tc-MDP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新鲜粪便样本各32例,提取粪便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样本16S rRNA V3-V4区域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中,两组样本间Chao、observed species、Shannon及Simps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组均大于治疗前组。肠道菌群组成及结构差异分析显示门水平上两组所含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软壁菌门(Tenericutes)的相对丰度在经治疗后降低(P<0.05)。属水平上,治疗后组的瘤胃菌属、丁酸菌、克里斯滕森菌属_R-7_group、霍尔德曼氏菌属等菌属的相对丰度减少(P<0.05),而巴氏杆菌属、毛绒厌氧杆菌属及口腔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P<0.05)。结论RA患者经^(99)Tc-MDP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出现一定差异,且多样性有一定程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肠道菌群 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Shh因子补充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小鼠骨吸收和骨形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华 崔静 +5 位作者 曾进海 王荣 彭瀚元 张涛 王璐 曹跃朋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351,共8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音猬(Sonic Hedgehog,Shh)因子补充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小鼠骨吸收和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雌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Shh组,建模和干预后最终分别入组16、8、7只。模型组、Shh组小鼠采取手术切除双... 目的探讨外源性音猬(Sonic Hedgehog,Shh)因子补充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小鼠骨吸收和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雌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Shh组,建模和干预后最终分别入组16、8、7只。模型组、Shh组小鼠采取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构建骨质疏松症模型,Shh组小鼠尾静脉注射2μL Shh液,空白组及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三组均持续干预7 d。观察小鼠组织病理学,比较骨密度值、Shh基因水平、雌二醇(estradiol,E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Ⅰ)、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PACP5b)、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terminal mid-fragment of osteocalcin,N-MID)水平]、骨形成能力[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appaB ligand,RANKL)]、自噬相关蛋白1(autophagy related protein 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ubule associated-protein 1 light chain 3-Ⅱ,LC3-Ⅱ)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见大量脂肪细胞增生,部分胞核消失或破碎或空骨陷窝;空白对照组髓腔脂肪细胞结构完整、大小及形态均匀;Shh组脂肪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构完整。空白对照组、Shh组、模型组Shh因子、骨密度值、E2、N-MID、BV/TV、Tb.Th、Tb.N依次明显降低,ALP、CTX-Ⅰ、TPACP5b、Tb.Sp依次明显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OPG、BGP、BALP较空白对照组、Shh组明显低,Shh组也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RANKL、Beclin-1、LC3-Ⅱ蛋白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Shh组明显高,Shh组也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Shh因子的补充可减弱去势对小鼠骨密度、骨吸收和骨形成能力等的影响,有效调控RANKL、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促进骨质疏松症小鼠骨形态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h因子 骨质疏松症 小鼠 骨吸收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膜液中PI3K/AKT/mTOR信号轴介导巨噬细胞极化对膝骨关节炎促炎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总 郭腾逊 +4 位作者 姚晓玲 兰维娅 唐芳 马武开 刘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7-383,共7页
目的已知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膝骨关节炎(KOA)的进展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PI3K/AKT/mTOR信号轴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诱导是否是KOA进展的原因。方法收集KOA KL-Ⅱ与KL-Ⅲ级患者与正常人的滑膜液,检测滑膜液中M1巨噬细胞(CD80、CD86)与M... 目的已知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膝骨关节炎(KOA)的进展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PI3K/AKT/mTOR信号轴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诱导是否是KOA进展的原因。方法收集KOA KL-Ⅱ与KL-Ⅲ级患者与正常人的滑膜液,检测滑膜液中M1巨噬细胞(CD80、CD86)与M2巨噬细胞(CD163、CD206)百分比(M1/M2比值),评估巨噬细胞极化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在KOA滑膜液中的表达,并对KOA滑膜液中PI3K/AKT/mTOR信号轴关键分子PI3K、AKT3、mTORC1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ONS)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的滑膜液相比,KOA患者中M1型巨噬细胞(CD80、CD86)百分比增加(P<0.01),M1/M2比值升高(P<0.001);KOA组滑膜液中IL-1、IL-6、TNF-α表达也高于对照组(P<0.01),KOA组IL-10、TGF-β表达明显减少(P<0.01);KOA组滑膜液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PI3K、AKT3、mTORC1及下游炎症因子(iONS)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KOA滑膜液中,M1型巨噬细胞极化占据主要地位,M1巨噬细胞极化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是滑膜炎产生的原因,同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能介导M1型巨噬细胞极化参与KOA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巨噬细胞极化 M1/M2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滑膜液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