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
作者 卢露星 谢静 +4 位作者 向怡 郑玉华 巫廷春 吕大沩 许滔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041-304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完成颈动脉超声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的患者共153例,根据是否患有CAS,分为CAS组96例和非CAS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完成颈动脉超声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的患者共153例,根据是否患有CAS,分为CAS组96例和非CAS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S发生的影响因素,同时绘制ROC曲线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预测CAS的作用,并根据最大约登指数选取最佳截断值。结果CAS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非CA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黏度(OR=38.270,95%CI:1.206~1214.508)、年龄(OR=1.119,95%CI:1.065~1.176)是CA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黏度、年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3、0.728。结论发生CAS的患者在血浆黏度、年龄等方面均较无CAS患者高,血浆黏度水平升高、老龄化是CAS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浆黏度≥1.46 mPa·s和年龄超过56.5岁对预测CAS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液流变学 血浆黏度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验证银丹心脑通保护MIRI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徐启丽 邹常超 +2 位作者 莫丽莉 周海燕 刘兴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138,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YD)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和实验验证,为该药治疗MIRI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YD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G...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YD)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和实验验证,为该药治疗MIRI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YD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筛选MIRI疾病靶点,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关系,富集分析预测作用机制,并将排名前三的主要活性成分与PPI网络中排名前六的靶点进行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人心肌AC-16细胞进行低氧/复氧(H/R)模型构建,初步验证核心靶点。通过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探索最适药物浓度。光镜下观察银丹心脑通对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影响。LDH渗漏检测细胞膜完整性;Western blot检测STAT3、p-STAT3、PI3K、AKT1和p-AKT1的表达。结果共得到YD活性成分105个,药物靶点382个,MIRI疾病靶点1223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60个,关键靶点涉及AKT1、STAT3、VEGFA、TNF、MAPK8、PIK3CA等,GO析主要涉及细胞凋亡、脂溶反应、肌肉细胞增殖、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VEGFA、APP、PIK3CA与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都能较好的结合。细胞实验显示,200 mg/L的YD能显著地促进AC-16细胞增殖,减少LDH渗漏。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银丹心脑通能激活STAT3和PI3K-AKT1信号通路,保护心肌。结论YD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保护M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丹心脑通 MIRI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槲皮素 木犀草素 山柰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导致无创伤性脾出血一例
3
作者 谢静 彭立 +4 位作者 许滔 郭磊磊 王涛涛 杨成勇 陈云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5-656,共2页
脾出血或破裂常继发于外伤,相比之下,无创伤性或自发性脾出血(血肿或破裂)更是一种罕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可由恶性血液疾病、局部炎症、传染性病毒疾病等引起。本研究报道病例为老年亚洲男性,因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 脾出血或破裂常继发于外伤,相比之下,无创伤性或自发性脾出血(血肿或破裂)更是一种罕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可由恶性血液疾病、局部炎症、传染性病毒疾病等引起。本研究报道病例为老年亚洲男性,因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发生无创伤性脾出血,经保守治疗方案,患者贫血和脾出血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梗死 支架 出血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