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脾强力复方对实验性重症肌无力伴亚临床甲减大鼠的干预作用
1
作者 王强 李若照 +5 位作者 况时祥 赵海 钱忆家 雍波 郭菁 刘运权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06-1811,共6页
目的:探讨补脾强力复方对实验性重症肌无力伴亚临床甲减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胸腺(HPTT)轴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脾强力复方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组。模型大鼠通过乙酰胆碱受... 目的:探讨补脾强力复方对实验性重症肌无力伴亚临床甲减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胸腺(HPTT)轴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脾强力复方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组。模型大鼠通过乙酰胆碱受体α亚基97-116肽段免疫接种构建实验性重症肌无力模型后再通过甲巯咪唑制备实验性重症肌无力伴亚临床甲减模型。补脾强力复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4.57 g/kg、7.12 g/kg、9.49 g/kg补脾强力复方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灌胃4周。灌胃结束后,记录各组大鼠Lennon评分;检测HPTT轴相关病理及分子水平变化,其中通过HE染色检测胸腺及甲状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游离甲状腺素(FT4)及甲状腺素(T4)表达水平,qPCR检测下丘脑中TRH及垂体组织中TSH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胸腺中Cleaved 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及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肌无力症状明显,Lennon评分显著升高(P<0.05),胸腺及甲状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血清中FT4及T4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中AchRab、TSH及TRH表达显著增加(P<0.05),下丘脑中TRH及垂体中TSH表达显著增加(P<0.05),胸腺中Cleaved 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胸腺中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补脾强力复方高剂量组大鼠肌无力症状有所改善,Lennon评分显著降低(P<0.05),胸腺及甲状腺组织病理变化有所改善,血清中FT4及T4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中AchRab、TSH及TRH表达显著减少(P<0.05),下丘脑中TRH及垂体中TSH表达显著减少(P<0.05)、胸腺中Cleaved Caspase3及Bax表达显著增加(P<0.05)、胸腺中Bcl2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补脾强力复方可改善实验性重症肌无力伴亚临床甲减大鼠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HPTT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脾强力复方 实验性重症肌无力伴亚临床甲减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胸腺轴 半胱氨酸蛋白酶3剪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葛根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月 唐芳 +3 位作者 马武开 兰维娅 蒋总 金泽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1,共10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葛根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葛根素靶点,使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RA的疾病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葛根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葛根素靶点,使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RA的疾病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建立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Ⅱ型胶原乳剂复制RA大鼠-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模型,将4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组,CIA模型(CIA)组,低、中、高剂量葛根素(L-、M-、H-puerarin)组,甲氨蝶呤(MTX)组,雷公藤多苷片(TGT)组。除Con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成CIA大鼠模型后连续灌胃28 d。观察各组大鼠后肢关节红肿情况及踝关节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qPCR检测滑膜GSK-3β、β-catenin、c-Myc mRNA表达。结果获得134个葛根素作用靶点,RA疾病相关靶点基因5821个,葛根素与RA交集靶点基因102个,涉及JAK-STAT、NF-κB、Wnt等184条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表明,M-puerarin和MTX干预后大鼠后足红肿症状改善并且关节滑膜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软骨及骨组织破坏程度减轻。与CIA组相比,M-puerarin干预后的大鼠滑膜组织中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和GSK-3β、β-catenin、c-Myc mRNA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葛根素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协同治疗RA,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缓解CIA大鼠滑膜增生,减轻关节软骨侵蚀及骨破坏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类风湿关节炎 CIA大鼠 网络药理学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滑膜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对中性粒细胞功能及胞外诱捕网形成的影响及机制
3
作者 杨运 刘娅 +1 位作者 王翠 彭春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目的探究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对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功能及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并纯化NEU;将NEU与CGA共培养,通过CCK-8法筛选共培养适... 目的探究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对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功能及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并纯化NEU;将NEU与CGA共培养,通过CCK-8法筛选共培养适合的干预浓度;检测NEU迁移能力、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及脱颗粒弹性蛋白酶(N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观察CGA对NEU功能的影响;免疫荧光法观察NETs的主要结构组蛋白H3及DNA骨架,以及检测NEU释放的游离DNA(cf-DNA)含量,观察NETs的形成情况;检测NEU产生的活性氧(ROS)水平,以确定CGA是否影响NEU释放NETs过程中的ROS的生成。结果CGA在浓度为100、200、400μmol·L^(-1)时对NEU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与空白组(Blank)相比,CGA(100、200、400μmol·L^(-1))干预后,细胞迁移能力及MPO、NE、MMP-9分泌量增加(P<0.05),组蛋白H3及DNA骨架、cf-DNA的释放量明显增加(P<0.01),细胞产生的ROS也明显增加(P<0.01),上述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CGA能够增强NEU功能及促进NETs的形成,可能与促进细胞内ROS水平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中性粒细胞 胞外诱捕网 免疫 抗菌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调控HDAC3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HMGB1核转位的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晓龙 苟玮 +4 位作者 艾飞 刘霞 褚春薇 陈向云 郭俊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65-2273,共9页
为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istone deacetylase 3,HDAC3)对高迁移率组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表达和核移位的影响及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SFI)的... 为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istone deacetylase 3,HDAC3)对高迁移率组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表达和核移位的影响及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SFI)的干预作用。通过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损伤模型,分别用3、6、12μL/mL剂量SFI干预细胞24 h。实时荧光PCR法(RT-qPCR)检测细胞中HDAC3、HMGB1、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录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HMGB1和HDAC3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SFI对HMGB1亚细胞定位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HMGB1、IL-1β和TNF-α分泌水平;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靶向沉默RAW264.7细胞中HDAC3后,免疫荧光法观察SFI对HMGB1亚细胞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AW264.7细胞中HDAC3的转录和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HMGB1表达显著升高(P<0.01)且同时从核内向胞浆迁移;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HMGB1、IL-1β和TNF-α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SFI(6、12μL/mL剂量组)上调RAW264.7细胞中HDAC3的转录和表达水平,下调炎性因子HMGB1的转录、表达、核移位,抑制HMGB1、IL-1β和TNF-α的分泌;靶向沉默HDAC3后,大量HMGB1定位于胞浆,经LPS刺激后蛋白定位无明显变化,且SFI不能逆转HMGB1的异常定位。可见SFI可能通过上调HDAC3表达从而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HMGB1核外迁移,进而抑制了其下游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HMGB1 HDAC3 巨噬细胞 炎症 内毒素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5
作者 朱胜金 朱小灯 +2 位作者 李开楊 杨梅 吴娴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55-1661,共7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病机制复杂,而线粒体自噬参与了MAFLD的发生发展,在肝脏代谢途径和信号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线粒体自噬受多种途径的调控,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途径被认为是调节线粒体自...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病机制复杂,而线粒体自噬参与了MAFLD的发生发展,在肝脏代谢途径和信号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线粒体自噬受多种途径的调控,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途径被认为是调节线粒体自噬的主要途径,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可调节脂质代谢、炎症及纤维化,缓解MAFLD的进展。本文综述了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MAFLD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防治MAFLD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与血清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的因果关系:一项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6
作者 凌益 任妮娜 +2 位作者 王秋燚 姚血明 马武开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81-2086,共6页
目的:应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索41种血清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与血清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SNRA)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从8293例欧洲参与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获取41种血清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遗传工具变量。SNRA的汇总统计数据来自... 目的:应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索41种血清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与血清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SNRA)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从8293例欧洲参与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获取41种血清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遗传工具变量。SNRA的汇总统计数据来自芬兰数据库,包括3877例SNRA病例和285035例欧洲血统的对照。采用逆方差加权(IVW)方法作为主要分析,加权中位数法(WM)、MR-Egger回归共同进行MR分析。以异质性检验、水平多效性检验和留一法检验进行敏感性分析,判断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在IVW方法中,TNF-α[OR=1.470,95%CI(1.1331~1.910),P=0.004]、IP-10[OR=0.794,95%CI(0.660~0.955),P=0.015]和IL-2rα[OR=0.049,95%CI(0.856~0.999),P=0.049]。敏感度分析显示不存在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结论:TNF-α、IP-10和IL-2rα与SNRA存在因果关系。TNF-α增加SNRA发生的风险,IP-10和IL-2rα减少SNRA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细胞因子 血清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现状
7
作者 汪倩 杨梅 +6 位作者 赵琦 黄敬 李开楊 李梅 罗梅 谢龙 吴小梅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9-213,I0017,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渐进性且不可逆的以肝细胞内脂质的异常累积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自噬等相关。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渐进性且不可逆的以肝细胞内脂质的异常累积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自噬等相关。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主要通路,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证实PI3K/AKT可通过调控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自噬、炎症反应等参与肝脏炎症修复,及脂质代谢的调解。中医药在治疗NAFLD过程中有明显的优势,而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是其防治NAFLD的作用机制之一,但目前国内外对该领域系统性回顾及总结较少。基于此,文章就近年来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NAFLD的调控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NAFLD的基础研究与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胰岛素抵抗 PI3K-AKT信号通路 调控机制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Smad信号通路调控Th17/Treg免疫平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机制及作用
8
作者 汪倩 李开楊 +4 位作者 杨梅 张航 朱胜金 赵琦 黄敬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2-947,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为病理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肝脂肪变性进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免疫稳态失衡与NASH的病理进程密切相关。其中,转化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为病理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肝脂肪变性进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免疫稳态失衡与NASH的病理进程密切相关。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为调控Th17/Treg分化与增殖的关键细胞因子,通过与其受体结合激活Smad信号通路,进而调控Th17/Treg免疫平衡,调节炎症因子表达,参与肝脏炎症修复过程。本文系统综述TGF-β1/Smad信号通路通过调控Th17/Treg免疫平衡影响NASH的分子机制,旨在为NASH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蛋白质类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9
作者 卢露星 谢静 +4 位作者 向怡 郑玉华 巫廷春 吕大沩 许滔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041-304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完成颈动脉超声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的患者共153例,根据是否患有CAS,分为CAS组96例和非CAS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完成颈动脉超声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的患者共153例,根据是否患有CAS,分为CAS组96例和非CAS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S发生的影响因素,同时绘制ROC曲线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预测CAS的作用,并根据最大约登指数选取最佳截断值。结果CAS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非CA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黏度(OR=38.270,95%CI:1.206~1214.508)、年龄(OR=1.119,95%CI:1.065~1.176)是CA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黏度、年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3、0.728。结论发生CAS的患者在血浆黏度、年龄等方面均较无CAS患者高,血浆黏度水平升高、老龄化是CAS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浆黏度≥1.46 mPa·s和年龄超过56.5岁对预测CAS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液流变学 血浆黏度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骨藤提取物调控软骨细胞增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
10
作者 蒋总 姚晓玲 +6 位作者 江瑶 杨豫正 兰维娅 周静 刘佳 马武开 唐芳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076-2082,共7页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人膝骨关节炎(KOA)软骨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黑骨藤乙醇提取物(PFE)分别进行干预,探讨黑骨藤调控Wnt相关因子治疗KOA的作用研究。方法:通过甲苯胺蓝和Ⅱ型胶原染色鉴定后建立人KOA软骨细胞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白细...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人膝骨关节炎(KOA)软骨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黑骨藤乙醇提取物(PFE)分别进行干预,探讨黑骨藤调控Wnt相关因子治疗KOA的作用研究。方法:通过甲苯胺蓝和Ⅱ型胶原染色鉴定后建立人KOA软骨细胞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模型组、IL-1β+PFE剂量组、IL-1β+PFE中剂量组、IL-1β+PFE高剂量组、IL-1β+双醋瑞因组。通过CCK-8法检测PFE对KOA软骨细胞的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B淋巴细胞瘤基因-2(Bcl-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IL-1β的表达,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软骨细胞中Wnt3a、beta-联蛋白(β-catenin)、BMP-2 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软骨细胞中Wnt3a、β-catenin、BMP-2蛋白水平。结果:经IL-1β诱导后,软骨细胞中BCL-2、BMP-2、IL-1β、Wnt3a、β-catenin、BMP2表达均增加(P<0.05)。经不同浓度PFE乙醇提取物和双醋瑞因干预后,软骨细胞中BCL-2、BMP-2、IL-1β、Wnt3a、β-catenin、BMP2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PFE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有效降低KOA软骨细胞内Wnt3a、β-catenin、BMP-2、Bcl-2、IL-1β表达水平,促进KOA软骨细胞增殖,可能对KOA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骨藤 膝骨关节炎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软骨细胞 炎症反应 细胞增殖 提取物 软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4
11
作者 肖政华 张璐姣 +1 位作者 石国凤 苏芬菊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872-2874,共3页
中医院校从2015年开始进行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如何构建一套既符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要求,又有中医特色优势的培养体系,一直是中医院校护理教育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临床实习、临床能力考核... 中医院校从2015年开始进行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如何构建一套既符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要求,又有中医特色优势的培养体系,一直是中医院校护理教育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临床实习、临床能力考核、导师指导等方面,对我校探索与实践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介绍,以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院校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电影艺术对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的意义
12
作者 欧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70-73,共4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在提升思想境界、加强政治素养、培养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开展思政工作形式化、单一现象,在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上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 政治素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境界 思政工作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不可替代 培养健全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妥珠单抗联合TP方案诱导化疗对EGFR阳性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娟 孙轶 +5 位作者 廖加群 何馨云 黄立敏 雷竹 李源丽 朱海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3-628,共6页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NTZ)联合TP方案诱导化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NTZ+多西他赛/白...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NTZ)联合TP方案诱导化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NTZ+多西他赛/白蛋白紫杉醇+顺铂(NTP)组(n=24)与多西他赛/白蛋白紫杉醇+顺铂(TP)组(n=24)。NTP组2或3个周期诱导治疗后序贯NTZ配合顺铂同步放化疗,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EGFR表达水平,探究NTP组患者EGFR表达强度和尼妥珠单抗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诱导治疗结束后的近期疗效、肿瘤退缩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NTP组EGFR阳性表达率为100%,EGFR表达强度与联合NTZ的诱导治疗疗效相关(P<0.05);诱导治疗结束后的两组疗效比较,NTP组颈部淋巴结的客观缓解率(ORR)明显高于TP组(75.0%vs.45.8%,P=0.039),两组肿瘤原发病灶及总体(肿瘤原发病灶和颈部淋巴结)O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NTP组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TP组(P<0.05),皮疹发生率高于TP组(P<0.05),两组肝功能异常、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中存在不同强度的EGFR表达,EGFR表达强度较高时,联合NTZ诱导治疗临床获益更明显;NTZ联合TP诱导方案治疗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颈部淋巴结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诱导化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尼妥珠单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程力 唐潇冉 +3 位作者 何成瑶 袁琴 赵超 胡成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8-1000,共13页
目的研究单味中药及复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对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寻找建库至2023年3月以来关于中药治疗SPID及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共纳入文献428... 目的研究单味中药及复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对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寻找建库至2023年3月以来关于中药治疗SPID及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共纳入文献428篇,从纳入文献中筛选出从调节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分泌水平、促进炎症细胞凋亡、抑制脂质过氧化、抑制组织纤维化、改善血液循环、调节代谢途径和细胞信号转导、调节免疫能力等方面报道单味中药及复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作用机制。结论为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中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与实验验证苗药抑癌汤经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小细胞肺癌增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珊 李波 +4 位作者 葛正行 谭韬 张军 余梅 龚香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47-1861,共15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挖掘并预测苗药抑癌汤(Miao-Yi-Ai-Tang,MYAT)治疗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细胞及动物实验验证其作用机制,为基础实验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挖掘并预测苗药抑癌汤(Miao-Yi-Ai-Tang,MYAT)治疗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细胞及动物实验验证其作用机制,为基础实验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TCMSP数据库获取MYAT有效成分,并结合PubMed、Swiss Target Prediction及Uniprot数据库获取潜在靶点;通过DrugBank、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收集SCLC相关基因,通过Venny 2.1平台获取MYAT和SCLC的交集基因后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运用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预测MYAT治疗SCLC的直接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使用AutoDock Tools 1.5.7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细胞学实验验证,培养细胞加入MYAT处理并使用qPCR检测β-catenin、AXIN、c-myc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动物实验建立肺癌NCI-H446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MYAT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共获得MYAT有效成分65个,SCLC基因1368个,MYAT与SCLC交集基因260个,富集分析显示与癌症通路、PD-L1/PD-1通路、NF-κB通路、Wnt等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其有效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蛋白的结合能均<0 kJ·mol-1,说明蛋白可与活性成分自发结合且稳定性较好。细胞实验显示MYAT组β-catenin、c-myc及AXIN mRNA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5)。动物实验显示:MYAT能明显抑制肿瘤在体内的生长。结论苗药抑癌汤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小细胞肺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药抑癌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小细胞肺癌(SCLC) NCIH446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心动图参数和血清学指标构建预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风险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7
16
作者 邓昭美 邓志发 徐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7-1001,共5页
目的 构建并验证基于超声心动图参数和血清学指标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80例和验证组30例。根据... 目的 构建并验证基于超声心动图参数和血清学指标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80例和验证组30例。根据预后情况将建模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7例和预后不良组23例。收集超声心动图参数及血清学指标,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并验证风险列线图模型。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SD)、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ST2)、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DD、LVESD、LVEF、sST2、NT-proBNP、cTnT均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1)。基于以上影响因素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敏感性为83.61%、特异性为80.59%,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2)=4.115,P=0.894。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当阈概率为17%~96%时获益性较高,该模型可选择的阈概率范围较大。结论 LVEDD、LVESD、LVEF、sST2、NT-proBNP、cTnT均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基于以上因素所构建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鉴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描记术 列线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23/Th-17信号通路探讨运脾泻肺化痰汤对幼龄哮喘大鼠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文洲 高倩倩 陈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197,I0008,F0003,共7页
目的基于IL-23/Th-17信号通路探讨运脾泻肺化痰汤对幼龄哮喘大鼠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影响。方法将40只雌雄均等的幼龄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正常组(Normal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运脾泻肺化痰汤组(TCM group)和布地奈德组(Bbud... 目的基于IL-23/Th-17信号通路探讨运脾泻肺化痰汤对幼龄哮喘大鼠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影响。方法将40只雌雄均等的幼龄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正常组(Normal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运脾泻肺化痰汤组(TCM group)和布地奈德组(Bbudesonide group),每组10只。采用分段致敏及激发,实验第1、8天Medel group、TCM group及Bbudesonide group利用腹腔注射卵清白蛋白联合氢氧化铝凝胶致敏;实验第15天开始吸入1%卵清蛋白雾化激发,隔天1次,共7次。第16天开始造模并同时给药,正常组、模型组、运脾泻肺化痰汤灌胃量均为2 mL,前两组予以0.9%氯化钠,后者予运脾泻肺化痰汤。布地奈德组予0.01%布地奈德雾化吸入20 min,连续4周。末次激发后24 h内进行模型鉴定及取材。HE、PAS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炎症水平,WB检测肺组织MUC5AC蛋白含量,qPCR检测肺组织中的IL-17、IL-23及MUC5AC mRNA相对表达量。IHC测量肺部IL-17、IL-23水平。对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进行计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及肺泡灌洗IL-17、IL-23水平升高(P<0.001,P<0.0001),IL-17、IL-23免疫组化半定量及转录水平增加,MUC5A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运脾泻肺化痰汤组、布地奈德组较模型组下降(P<0.05),模型组BALF中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P<0.001,P<0.0001),各治疗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脾泻肺化痰汤降低血清及肺泡灌洗中IL-23、IL-17水平,减少炎细胞迁移、气道炎性浸润及杯状细胞增生从而抑制MUC5AC过表达,减轻气道黏液高分泌及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运脾泻肺化痰汤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黏蛋白5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膜液中PI3K/AKT/mTOR信号轴介导巨噬细胞极化对膝骨关节炎促炎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总 郭腾逊 +4 位作者 姚晓玲 兰维娅 唐芳 马武开 刘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7-383,共7页
目的已知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膝骨关节炎(KOA)的进展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PI3K/AKT/mTOR信号轴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诱导是否是KOA进展的原因。方法收集KOA KL-Ⅱ与KL-Ⅲ级患者与正常人的滑膜液,检测滑膜液中M1巨噬细胞(CD80、CD86)与M... 目的已知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膝骨关节炎(KOA)的进展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PI3K/AKT/mTOR信号轴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诱导是否是KOA进展的原因。方法收集KOA KL-Ⅱ与KL-Ⅲ级患者与正常人的滑膜液,检测滑膜液中M1巨噬细胞(CD80、CD86)与M2巨噬细胞(CD163、CD206)百分比(M1/M2比值),评估巨噬细胞极化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在KOA滑膜液中的表达,并对KOA滑膜液中PI3K/AKT/mTOR信号轴关键分子PI3K、AKT3、mTORC1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ONS)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的滑膜液相比,KOA患者中M1型巨噬细胞(CD80、CD86)百分比增加(P<0.01),M1/M2比值升高(P<0.001);KOA组滑膜液中IL-1、IL-6、TNF-α表达也高于对照组(P<0.01),KOA组IL-10、TGF-β表达明显减少(P<0.01);KOA组滑膜液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PI3K、AKT3、mTORC1及下游炎症因子(iONS)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KOA滑膜液中,M1型巨噬细胞极化占据主要地位,M1巨噬细胞极化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是滑膜炎产生的原因,同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能介导M1型巨噬细胞极化参与KOA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巨噬细胞极化 M1/M2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滑膜液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黄素调控焦亡相关蛋白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及周期阻滞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浩 姚血明 +3 位作者 姚晓玲 娄华勇 潘卫东 马武开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7-1944,共8页
目的 探讨漆黄素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human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HFLS-RA)增殖、迁移、周期阻滞及焦亡相关炎症因子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迁移及侵袭实验研究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流... 目的 探讨漆黄素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human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HFLS-RA)增殖、迁移、周期阻滞及焦亡相关炎症因子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迁移及侵袭实验研究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ELISA法、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焦亡相关炎症因子IL-1β、IL-18、caspase-1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迁移与侵袭实验表明,漆黄素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增殖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在G_(0)/G_(1)期,漆黄素中、高剂量组DNA表达量升高(P<0.05),G_(2)、S期,漆黄素中、高剂量组DNA表达量降低(P<0.05)。ELISA、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IL-1β+caspase-3抑制剂组比较,漆黄素低、中、高剂量组IL-1β、IL-18、caspase-1、caspase-3表达降低(P<0.05)。结论 漆黄素能够抑制HFLS-RA增殖,在G_(1)期发挥明显阻滞作用,其通过调控caspase-1/IL-1β焦亡通路,抑制caspase-1活化,从而减少通路下游IL-1β、IL-18等炎症因子的生成与释放,这可能是漆黄素治疗RA潜在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黄素 类风湿关节炎 细胞周期 炎性细胞因子 焦亡机制 民族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艺 高雪琴 +3 位作者 徐婉 杨绍锡 李太恒(综述) 黄颖(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76,共5页
铁死亡主要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积累所驱动,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坏死、凋亡、自噬、焦亡的细胞死亡方式,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RA当前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RA... 铁死亡主要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积累所驱动,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坏死、凋亡、自噬、焦亡的细胞死亡方式,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RA当前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RA的发病机制中,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过度增殖是RA发病过程中重要的病理改变,软骨破坏是RA患者关节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该综述探讨铁死亡对RA FLS及软骨细胞的影响,对于RA的发病机制研究及新的潜在治疗靶点的发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铁死亡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软骨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