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补阴丸加减方治疗肾阴虚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晓 薛凯阳 +7 位作者 周意园 赵轩胤 王文洲 高强 李燕 杨惠 李燕 周中月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04-2807,2812,共5页
目的:探讨大补阴丸加减方对肾阴虚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就诊的肾阴虚型POI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 目的:探讨大补阴丸加减方对肾阴虚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就诊的肾阴虚型POI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激素人工周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大补阴丸加减方治疗,分别干预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后卵巢功能变化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在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抗米勒管激素(AMH)、窦卵泡计数(AFC)、卵巢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在FSH、LH、RI、PI水平、中医证候方面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E2、AMH、AFC、PSV水平均明显上升(P<0.01),且观察组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无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大补阴丸加减方可通过改善肾阴虚型POI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卵巢血供促进卵巢功能恢复,并明显缓解其中医证候,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补阴丸 肾阴虚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克龄蒙 @刘尚义 滋阴补肾 中医证候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及民族分布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芳 张汝益 +3 位作者 邓东阳 徐迪 邹严 周意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87-1891,共5页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和民族分布特点。方法:对2019年1-11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体检、产检、孕前检查的贵阳地区人群,采用RDB-PCR方法检测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结果:4 572例送检样本中,共...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和民族分布特点。方法:对2019年1-11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体检、产检、孕前检查的贵阳地区人群,采用RDB-PCR方法检测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结果:4 572例送检样本中,共检出阳性样本346例,地中海贫血基因总携带率为7.57%,其中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为5.42%(248例),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为1.99%(91例),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为0.15%(7例)。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以右侧缺失-α;/αα(52.82%)为主,其次是-;/αα(25.00%)和-α;/αα(10.48%);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以CD17(A→T)(51.65%)为主,其次为CD41-42(-TCTT)(25.27%)和IVS-2-654(C→T)(12.09%)。检出1例αα/ααα;和1例HBB:c.-153C>A(-103 C>A)罕见突变。346例阳性样本中,汉族有264例,少数民族有82例,其中以布依族检出最多,占受检布依族人数的35.80%,其次是苗族(20.54%)。结论:贵阳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复杂多样,α-地中海贫血以-α3.7/αα最常见,β-地中海贫血以CD17(A→T)最常见。地中海贫血基因在布依族中携带率高于其他民族,有必要进行定期监测和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少数民族 贵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联合机器学习探究主动脉瓣膜钙化潜在的诊断标志物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汝益 杨芳 +1 位作者 管尤涛 严树涓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93-1500,共8页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方式从免疫、干细胞、成骨3个层面寻找主动脉瓣膜钙化潜在的诊断标志物。方法:利用R语言将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GSE51472、GSE12644和GSE554923个数据集的数据进行均一化后合并分析,...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方式从免疫、干细胞、成骨3个层面寻找主动脉瓣膜钙化潜在的诊断标志物。方法:利用R语言将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GSE51472、GSE12644和GSE554923个数据集的数据进行均一化后合并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从Amigo数据库下载免疫、干细胞、成骨相关基因集分别与差异基因取交集,得到钙化瓣膜组织中异常表达的免疫、干细胞、成骨相关基因。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差异基因进行深度学习,寻找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进行基因富集(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分析。临床标本结合细胞学实验验证诊断标志物的应用价值。结果:3个数据集合并分析得到102个差异基因,与免疫相关的有51个,与干细胞相关的有1个,与成骨相关的有2个。GSEA分析显示无论是免疫相关基因还是干细胞、成骨相关基因均涉及免疫调控通路。多种机器学习合并分析结果显示白介素受体7(interleu-kin 7 receptor,IL7R)最具有诊断钙化性主动脉瓣病的价值,但临床标本并不支持生物信息分析结果。细胞实验显示IL7R可以促进瓣膜间质细胞增殖、成骨钙化。结论:IL7R可能不是外周血诊断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CAVD)的标志物,但是它在CAVD疾病演变过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因此进一步探究IL7R在CAVD中的作用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疾病 机器学习 生物标志物 生物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