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技术创新视角看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被引量:10
1
作者 姚树洁 韩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共6页
二战以来,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在迈向高等收入国家的进程中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的难题,只有少数中等收入国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高收入国家。目前,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的中国面临着企业博而不精、科研活动述而不作和传统产业... 二战以来,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在迈向高等收入国家的进程中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的难题,只有少数中等收入国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高收入国家。目前,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的中国面临着企业博而不精、科研活动述而不作和传统产业大而不强等问题。通过对日韩成功跨越和拉美国家深陷困境的案例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是中国目前面对"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的着力点,而企业、科研活动以及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中介和客体应实现协同创新,将提高企业竞争力、重视基础科研活动、升级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并行,同时结合中国已经具备的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发展的社会基础,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国民收入 中等收入陷阱 技术创新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情景转变下中国创新政策主体合作结构演进实证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玉涛 曹聪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3-102,共10页
本研究通过1980—2005年颁布的287项政策及2006—2008年间为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中长期规划")制定的79项促进自主创新政策主体结构的分析,阐明在不同的战略情景下中国创新政策主... 本研究通过1980—2005年颁布的287项政策及2006—2008年间为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中长期规划")制定的79项促进自主创新政策主体结构的分析,阐明在不同的战略情景下中国创新政策主体合作结构的演进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创新战略的转变,中国创新政策主体正逐渐脱离单一机构制订模式,多机构合作出台政策的数量在显著增加,创新政策出台更具有系统性和一致性,组织机构之间的协调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情景 创新政策 主体合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个体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基于中国各地区经济普查数据视角 被引量:8
3
作者 康继军 张黎黎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6-91,共6页
本文基于省级经济普查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DSA),对中国大陆31个省域个体经济的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揭示出各省域个体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关联模式及其空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我国个体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 本文基于省级经济普查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DSA),对中国大陆31个省域个体经济的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揭示出各省域个体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关联模式及其空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我国个体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集聚效应显著,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域有明显的扩散-涓落效应,湖南、广东则存在明显的极化-回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经济 经济普查 EDSA模型 空间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海外资源寻求型并购——中铝并购力拓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姚树洁 刘贻佳 迪伦.萨瑟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49,共9页
尽管中铝收购力拓以失败告终,但中国寻找海外资源的战略并购仍旧热情不减。现有的交易理论或投资理论无法恰当地解释中国大型国企收购海外矿产公司的行为动机,而通过分析中铝收购力拓的案例可以得出:与跨国公司不同,中国大型企业"... 尽管中铝收购力拓以失败告终,但中国寻找海外资源的战略并购仍旧热情不减。现有的交易理论或投资理论无法恰当地解释中国大型国企收购海外矿产公司的行为动机,而通过分析中铝收购力拓的案例可以得出:与跨国公司不同,中国大型企业"走出去"是国家打造世界强国和实现全球化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由于软预算约束及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大型企业在风险承受和资金筹集方面具有的优势远远优于海外竞争对手;全球金融危机为中国大型企业的赶超战略提供了机遇,海外跨国公司应该认清其与中国大型企业的差别,以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并购 全球化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贫困地区的空巢村庄:陕北农村迁移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姚树洁 吴斌 宋林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73,共8页
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不平均加快了农村向城市的迁移速度,在偏远山村出现了很多空巢村庄。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农业统计调查中陕北两个农村地区的数据,分析了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人口迁移状况,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揭示... 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不平均加快了农村向城市的迁移速度,在偏远山村出现了很多空巢村庄。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农业统计调查中陕北两个农村地区的数据,分析了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人口迁移状况,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揭示了我国贫困地区人口迁移的模式、原因和迁移的后果。本文主要结论如下:在同一地区较贫困的家庭比其他地区的人更可能发生迁移;家庭的迁移行为与劳动力的迁移行为是截然不同的。根据分析本文提出了作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农村移民的国家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贫困地区 空巢村庄 农村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师的收入公平感研究——基于北京地区18所大学的调查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君甫 武斌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41,共4页
为了了解高校收入分配状况和公平感,课题组对清华大学等北京地区18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文章考察了北京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程度,揭示了高校教师的不公平感和对分配公平的愿望,分析了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机制,讨论了高校收入分配... 为了了解高校收入分配状况和公平感,课题组对清华大学等北京地区18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文章考察了北京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程度,揭示了高校教师的不公平感和对分配公平的愿望,分析了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机制,讨论了高校收入分配不公对高等教育发展可能产生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收入分配 公平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的中国经济回顾与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姚树洁 韦开蕾 陈敏佳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共9页
本文结合近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数据,分析了十七大中的新经济政策在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并分析了2007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最后对这些新政策顺利实施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十七大 中国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投行:中国撼动世界地缘政治的里程碑 被引量:2
8
作者 姚树洁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5-57,共3页
亚投行的设立,打破了世界银行统治世界,亚洲开发银行影响亚洲分别长达70年和50年的传统格局。亚投行、"一带一路"等战略手段和措施,得到全世界的关注,并不是因为中国现在有什么太了不起的事情,而是,大家看好中国的未来发展和... 亚投行的设立,打破了世界银行统治世界,亚洲开发银行影响亚洲分别长达70年和50年的传统格局。亚投行、"一带一路"等战略手段和措施,得到全世界的关注,并不是因为中国现在有什么太了不起的事情,而是,大家看好中国的未来发展和信心。因此,亚投行的出现,是中国开始撼动世界现有地缘政治经济的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投行 全球金融格局 地缘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危机:2009年中国经济评述
9
作者 姚树洁 张德生 罗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20,57,共8页
2009年,世界经济在紧缩中走向复苏,而中国坚韧的经济展示出了强大的实力。主要经济大国都遭受了经济负增长,中国却实现了8.7%的增长,并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经济体。中资银行投资衍生工具业务的保守性、巨额的外汇储备、良... 2009年,世界经济在紧缩中走向复苏,而中国坚韧的经济展示出了强大的实力。主要经济大国都遭受了经济负增长,中国却实现了8.7%的增长,并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经济体。中资银行投资衍生工具业务的保守性、巨额的外汇储备、良好的财政状况以及中国政治体制应对危机的快速反应帮助中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危机为中国带来了机会,也使中国未来的发展在经济发展模式、对外贸易、环境、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面临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金融危机 贸易经济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中国突出特征与治理机制
10
作者 姚树洁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2-64,共3页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内容的最突出之处,就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心,而这种信心的最大特征,就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四中全会的《决定》,可以把它理顺为四个方面:一是为什么必须依法治国;二是依法治国要达到什...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内容的最突出之处,就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心,而这种信心的最大特征,就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四中全会的《决定》,可以把它理顺为四个方面:一是为什么必须依法治国;二是依法治国要达到什么目标;三是实施依法治国的任务;四是完成这个任务的战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中全会 党的领导 法治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魔咒-李克强达沃斯讲话解读
11
作者 姚树洁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3,共2页
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提出利用放开的市场和改良的政府,推动中国两个"中高"的实现:也就是经济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从低质量向中高质量的方向转变。如果这样,中国继续发展10年甚至20年,就可以规避"... 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提出利用放开的市场和改良的政府,推动中国两个"中高"的实现:也就是经济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从低质量向中高质量的方向转变。如果这样,中国继续发展10年甚至20年,就可以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从而实现中国的强国、富国之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沃斯 双引擎 双中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空巢村”:陕北农村案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欧璟华 姚树洁 武斌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80,126,共9页
过去30年间,中国地区间发展不均衡,收入差距拉大,导致城乡和地区间出现大规模人口迁移,贫困地区出现了许多"空巢村"现象。人口迁移已成为国家文化发展繁荣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了了解中国人口迁移现象的具体产生缘由及其影响,... 过去30年间,中国地区间发展不均衡,收入差距拉大,导致城乡和地区间出现大规模人口迁移,贫困地区出现了许多"空巢村"现象。人口迁移已成为国家文化发展繁荣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了了解中国人口迁移现象的具体产生缘由及其影响,本文针对陕北两个市的家庭移民及收入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所用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覆盖8914个村庄,110万个家庭,490万人口。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揭示了人口迁移的模式、起因和影响,结果显示,家庭贫困或经济困难的人们比其他人更有可能搬迁到其他地方。另外,举家搬迁和劳动力迁移是两种不同的人口迁移行为。我们的研究结果填补了一个重大学术空缺,对中国地区发展和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农村 移民 贫困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五”规划解读与展望 被引量:8
13
作者 姚树洁 张丛 李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共7页
以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约束状况的分析为基础,解读了中央政府的"十二五"规划,分析了其间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指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包容性"增长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让全国人民... 以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约束状况的分析为基础,解读了中央政府的"十二五"规划,分析了其间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指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包容性"增长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让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规划围绕着的主题;经济增长的成果必须由全国人民共同享有,才能在2020年之前建成"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同时,GDP增长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存度要不断下降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十二五”规划 经济结构 经济增长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以志丹县和子洲县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孟庆香 武斌 +2 位作者 贺鹏飞 朱槐文 郭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9-163,173,共6页
退耕还林草工程是我国投资规模最大的生态工程,给退耕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对陕北地区的志丹县和子洲县进行了退耕前后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研究了退耕对粮食产量、农业产值、林业产值,农、林、牧产值及构成比,人均收入... 退耕还林草工程是我国投资规模最大的生态工程,给退耕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对陕北地区的志丹县和子洲县进行了退耕前后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研究了退耕对粮食产量、农业产值、林业产值,农、林、牧产值及构成比,人均收入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从劳动力转移和农户年度家庭生活消费支出方面做社会效益对比分析,对两县退耕还林成果的保持与区域发展提出建议,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陕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生育、城市化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雄军 姚树洁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7,126-127,共4页
计划生育由于影响人口的增长与人口结构的变化从而在一定时期推高房地产需求,但长期将缩减房地产需求;城市化由于影响人口的迁移从而长期地推高房地产需求,但其边际效应也将趋于递减。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向供过... 计划生育由于影响人口的增长与人口结构的变化从而在一定时期推高房地产需求,但长期将缩减房地产需求;城市化由于影响人口的迁移从而长期地推高房地产需求,但其边际效应也将趋于递减。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向供过于求转变。而目前存在两个重要的加大房地产市场杠杆的因素:"打捆贷款"与"预售制",他们在供不应求的时候通过加速供给的形成而使各方皆大欢喜,在供过于求时却放大了房地产市场的金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 城市化 房地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地产资产财富效应的区域效应与时序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估计 被引量:9
16
作者 姚树洁 戴颖杰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97,125,共10页
本文以1997-2010年我国31个省市的房地产价格和居民消费等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利用标准理论模型和拓展理论模型建立研究房地产资产财富效应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模型,并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来测度中国房地产资产的财富效应。结果显示,我国... 本文以1997-2010年我国31个省市的房地产价格和居民消费等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利用标准理论模型和拓展理论模型建立研究房地产资产财富效应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模型,并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来测度中国房地产资产的财富效应。结果显示,我国房地产资产价格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即房地产资产具有财富效应,但是中部和东部的财富效应高于西部地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房地产财富效应呈减弱趋势,2004-2010年的房地产资产对居民消费的长期弹性系数值显著小于1997-2003年的该值水平,下降达到48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 财富效应 系统G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民工城市化问题阐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宋林 姚树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73,共6页
随着中央政府对农民工城市化在整体上由限制转入鼓励以来,各地方政府竞相推出了促进农民工城市化的个性方案。通过对农民工城市化宏观层面上整体判断,中观层面上体制制约因素,微观层面上农民工成本支付能力,以及地方政府激励相容性的阐... 随着中央政府对农民工城市化在整体上由限制转入鼓励以来,各地方政府竞相推出了促进农民工城市化的个性方案。通过对农民工城市化宏观层面上整体判断,中观层面上体制制约因素,微观层面上农民工成本支付能力,以及地方政府激励相容性的阐析得出:成本支付是农民工城市化问题的核心,而在城乡统筹前提下的农民工自由选择权是关键。在农民工城市化的过程中,政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不应该制定功利性的目标和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化 次级劳动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ECD国家卫生保健系统技术效率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姚树洁 刘贻佳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57,126,共7页
本文利用2000-2007年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量13个OECD国家卫生保健系统技术效率,发现有政府参与的医疗卫生体制要优于市场主导型的医疗卫生体制。同时,本文还简要介绍当前几种比较典型的卫生医疗体制,试图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提... 本文利用2000-2007年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量13个OECD国家卫生保健系统技术效率,发现有政府参与的医疗卫生体制要优于市场主导型的医疗卫生体制。同时,本文还简要介绍当前几种比较典型的卫生医疗体制,试图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提出一些可借鉴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保健系统 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政府出资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制度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姚树洁 戴颖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40,共5页
分析了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经验,认为目前中国有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缺失,未能突出国家责任,并且不符合社会保险的社会性特征,论证了中国农村社会筹集养老保险基金的原则,指出政府出资是责任政府和社会公平的内在要求,... 分析了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经验,认为目前中国有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缺失,未能突出国家责任,并且不符合社会保险的社会性特征,论证了中国农村社会筹集养老保险基金的原则,指出政府出资是责任政府和社会公平的内在要求,而政府出资的主要方式一是国家配套出资,二是特定补贴责任;进而对政府出资行为的性质及其制度设计进行了分析,以取得法律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 政府出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及经济复苏的经济理论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树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11,共5页
提出一种新的经济理论来解释危机的形成和一个重大危机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的根本原因。市场参与者对收益和损失的不对称的心理反应是造成危机和危机恢复时间慢长而痛苦的主要原因。对经济恢复的三种不同形状:V、U和L进行了定义和... 提出一种新的经济理论来解释危机的形成和一个重大危机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的根本原因。市场参与者对收益和损失的不对称的心理反应是造成危机和危机恢复时间慢长而痛苦的主要原因。对经济恢复的三种不同形状:V、U和L进行了定义和解释。在当前的金融危机形势下,一些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可能会经历一个V型复苏,而英、美等国则可能是U形复苏。同时,本文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反周期性的经济政策,以期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以及危机发生后所造成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危机 对得失的不对称反应 经济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