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及对策——以诸暨市气象局为农服务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云 梁阿锋 楼金伟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第2期70-72,共3页
阐述了气象为农服务的内涵,分析了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列举了诸暨市气象局为农服务的若干实例,指出当前气象为农服务存在的问题与隐忧,提出新时期做好气象为农服务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新时期 气象 为农服务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路径研究——以诸暨市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王云 郭信红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1期114-117,共4页
从阐述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入手,在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现状的基础上,以浙江省诸暨市为例,着重对今后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路径进行了探索,包括农村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布设应"全覆盖",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从阐述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入手,在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现状的基础上,以浙江省诸暨市为例,着重对今后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路径进行了探索,包括农村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布设应"全覆盖",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应"精准快",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应"全方位",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推动应"政府化",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推进应"持续化"等5个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气象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暨市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保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云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6期141-142,145,共3页
诸暨市是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建立一套适合诸暨市实际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保障机制,能做到科学抗灾,高效抗灾,使抗灾救灾工作始终有条不紊的进行,从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该... 诸暨市是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建立一套适合诸暨市实际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保障机制,能做到科学抗灾,高效抗灾,使抗灾救灾工作始终有条不紊的进行,从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该文介绍了诸暨市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保障机制的构建、应急响应保障机制的运行,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为各地建立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保障机制,防御和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科学而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应急响应 保障机制 诸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暨市农村气象信息应用主要问题的探讨
4
作者 王云 赵学均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1933-1935,共3页
以诸暨市枫桥镇为调查对象,对当前农村气象信息应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制约农村气象信息应用的主要因素中,农民气象信息使用意识薄弱占35.42%,农民气象信息获取意愿不强占29.86%,年龄因素、气象预报准确率分别占18.75%和15.... 以诸暨市枫桥镇为调查对象,对当前农村气象信息应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制约农村气象信息应用的主要因素中,农民气象信息使用意识薄弱占35.42%,农民气象信息获取意愿不强占29.86%,年龄因素、气象预报准确率分别占18.75%和15.97%。要改善上述状况,建议加大开展农村气象信息应用的宣传力度,全力提升农村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意愿,提供精、细、准、专的气象信息,努力提高农村公众使用气象信息的意识,解破中青年群体制约农村气象信息应用的难题,为农村发布准确率更高的气象预报信息,从而全面增强农村气象信息应用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气象信息应用 现状 对策 诸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条件对诸暨香榧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周永忠 娄伟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340-6341,6366,共3页
根据香榧的生长特性和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结合诸暨气候特征,分析了影响诸暨香榧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并提出了发展香榧生产的对策。
关键词 香榧 气象条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弱天气背景下浙江局地暖区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沈晓玲 冯博 +1 位作者 李锋 徐一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80,共11页
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及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6月9日夜里浙江首场梅汛期局地暖区暴雨的降水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环流形势与典型梅雨完全不同,属于弱天气背景下的局地暖区暴雨;南海低压和... 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及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6月9日夜里浙江首场梅汛期局地暖区暴雨的降水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环流形势与典型梅雨完全不同,属于弱天气背景下的局地暖区暴雨;南海低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东南气流的维持,为暴雨区提供充沛的水汽来源,925 hPa超低空偏南风急流的加强有利于低层增温增湿,不稳定层结加剧,暴雨区位于急流轴左侧;整层高湿背景及较低的自由对流高度导致的弱抬升条件就能触发对流,中高层气旋性辐合旋转加强使暴雨加强,较厚的暖云层有利于提高降水效率;地面中尺度辐合带的生成激发了初始对流,其维持和加强不断激发对流云团生成,产生列车效应,导致暴雨形成。龙门山小尺度地形有利于东南气流在迎风坡强迫抬升,对流加强,且垂直速度的发展程度与地形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形高度越高,激发的垂直速度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 弱天气背景 超低空急流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经济林木精细化种植适宜性区划研究——以诸暨香榧为例
7
作者 吴良俊 石见 +4 位作者 包润年 许金凤 郦禹西 滕月 朱晓晨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特色经济林木的引入和扩种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引入和扩种,以诸暨香榧为例,开展了基于气候、地形和土壤的种植适宜性区划研究。使用诸暨市48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以及诸暨市地形、土壤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特色经济林木的引入和扩种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引入和扩种,以诸暨香榧为例,开展了基于气候、地形和土壤的种植适宜性区划研究。使用诸暨市48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以及诸暨市地形、土壤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空间插值法和综合适宜度评价方法,计算香榧种植生境适宜度的空间分布,以进行种植区划。结果表明:诸暨市适宜种植香榧面积有624 km^(2),占诸暨总面积的27%;较适宜种植香榧面积有416 km^(2),占诸暨总面积的18%;不适宜种植香榧的面积有1271 km^(2),占诸暨总面积的55%。香榧适宜与较适宜种植的区域主要在诸暨市的西部、南部和东部,主要可扩种乡镇为东白湖镇、璜山镇和马剑镇;香榧不适宜种植在诸暨市中部盆地。相较于气候因素,土壤和地形因素更大程度上限制了香榧的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适宜性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GIS) 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枫桥香榧(细榧)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何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231-7232,7237,共3页
[目的]合理利用气象条件,提高香榧产量。[方法]通过了解枫桥香榧(细榧)产量的年际变化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气象因子与香榧产量的关系。[结果]枫桥香榧(细榧)产量年际波动大,关键是主要生育物候期的气象因子,本真阶段:2~3月寒潮及临界低... [目的]合理利用气象条件,提高香榧产量。[方法]通过了解枫桥香榧(细榧)产量的年际变化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气象因子与香榧产量的关系。[结果]枫桥香榧(细榧)产量年际波动大,关键是主要生育物候期的气象因子,本真阶段:2~3月寒潮及临界低温-7℃,盛夏临界高温天数20d和临界雨日12d;假真阶段:临界日平均气温15℃,中下旬低温和连阴雨临界累计日数8d,中旬低温和连阴雨临界累计日数5d;实真阶段:5~6月临界日照时数300h和临界降水日30d。[结论]开花前(本真阶段)雨水调匀、温度适宜,花期(假真阶段)和落花落果期(实真阶段)少雨多照和多雨凉夏的气候有利于香榧丰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产量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公众使用气象信息的现状及建议
9
作者 王云 赵学均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7期266-267,共2页
阐述了农村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途径,分析了农村公众应用气象信息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充分利用气象信息为农村防灾减灾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公众 气象信息 防灾减灾 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PM2.5两种污染来源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贺瑶 朱彬 +2 位作者 李锋 康汉青 高晋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13-1222,共10页
应用Model-3/CMAQ模式,结合观测资料和后向轨迹,分析了2015年1月21日~24日长江三角洲地区PM_(2.5)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区域输送过程.重点对比了2种不同类型的污染过程(大风外源输入污染21日12:00~23:00和静稳本地积累污染22日~24日12:... 应用Model-3/CMAQ模式,结合观测资料和后向轨迹,分析了2015年1月21日~24日长江三角洲地区PM_(2.5)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区域输送过程.重点对比了2种不同类型的污染过程(大风外源输入污染21日12:00~23:00和静稳本地积累污染22日~24日12:00)中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对边界层内PM_(2.5)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模式能合理再现这一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PM_(2.5)浓度的时空变化和分布.21日午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偏北风,风速较大,是短时大风北方输入污染.短时大风污染时段输送通量大,边界层中上部污染水平输入,再垂直下传.22~24日,地面小风,存在逆温,大气静稳,是本地积累污染.对比大风外源输入时段与静稳本地积累时段的过程分析发现,大风污染时段PM25的主要正贡献过程依次为局地源排放(35.0%)、水平平流(27.1%)、气溶胶化学生成(20.9%)、垂直平流(14.1%);本地积累时段PM_(2.5)的主要正贡献过程依次为局地源排放(50.1%)、气溶胶化学生成(27.1%)、垂直平流(17.4%).其中水平平流、源排放、气溶胶化学过程在2类污染时段中所占贡献率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外源输入 通量 过程分析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路径相似台风暴雨过程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建海 于忠凯 何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2-400,共9页
以两个路径相似的台风"海棠"和"凤凰"为研究对象,利用MM5模式对其二次登陆过程进行模拟并通过与实况的对比表明,模式对台风路径和暴雨的模拟是成功的。利用模式输出从动力、水汽、不稳定层结和地形等四方面对暴雨... 以两个路径相似的台风"海棠"和"凤凰"为研究对象,利用MM5模式对其二次登陆过程进行模拟并通过与实况的对比表明,模式对台风路径和暴雨的模拟是成功的。利用模式输出从动力、水汽、不稳定层结和地形等四方面对暴雨落区和强度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低层螺旋度正值区与未来12 h暴雨落区有良好对应关系,高层螺旋度负值区偏离暴雨区,螺旋度高低层耦合产生的倾斜上升气流是触发和维持台风暴雨的动力机制。在台风登陆过程中,浙南闽北一直有源源不断的水汽输入,登陆点北侧水汽输送大于南侧是造成台风降水非对称分布的重要原因。台风由暖洋面移入大陆"冷场"加强了不稳定层结,在"海棠"台风暴雨过程中,弱冷空气侵入台风环流,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在暴雨增幅中起了重要作用,暴雨出现在相当位温等值线密集的向北倾斜锋区。地形对暴雨的增幅作用十分显著,迎风坡由于地形动力抬升有利于上升运动加强,使得对流发展旺盛,降水增加,形成暴雨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数值模拟 螺旋度 冷空气 地形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烟花”浙江极端降水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沈晓玲 李锋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47,共11页
利用浙江省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0.25°×0.25°)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2106号台风“烟花”在浙北东部沿海和浙西北山区产生极端降水的原因。结果表明:台风“烟花”引导气流弱,移动速度慢,其螺旋云带和... 利用浙江省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0.25°×0.25°)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2106号台风“烟花”在浙北东部沿海和浙西北山区产生极端降水的原因。结果表明:台风“烟花”引导气流弱,移动速度慢,其螺旋云带和本体云系范围广,台风强度维持时间长,影响浙江时间长达7 d,是造成此次极端降水的主要原因,但降水效率不高。西南急流和偏东急流为台风提供持续强盛的水汽输送,925 hPa水汽通量辐合区对未来6 h强降水落区和降水强度有一定指示意义。浙北东部沿海四明山一带和浙西北山区有中尺度辐合带长时间维持,导致中尺度对流系统不断发展,“列车效应”是造成极端降水的重要原因。此次降水地形增幅作用明显,山脉迎风坡地形使水汽辐合抬升,对流和锋生加剧,降水系统移速减慢,持续时间变长,降水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急流 中尺度辐合带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农村小企业防雷现状
13
作者 梁阿锋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6期232-232,共1页
本文在对大唐镇一小型纺织企业厂房进行雷灾调查及雷击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雷击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气象主管部门防雷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今后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对策。
关键词 雷击 火灾 农村防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