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rc_0038467通过靶向miR-940调控缺氧缺糖诱导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
1
作者 孔炫栋 周黎琴 +2 位作者 王宁 吴天涯 赵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7-893,共7页
目的探讨circ_0038467对缺氧缺糖(hypoxia-glucose deprivation,OGD)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皮质神经细胞,采用OGD诱导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si-NC、si-circ_0038467、miR-NC、miR... 目的探讨circ_0038467对缺氧缺糖(hypoxia-glucose deprivation,OGD)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皮质神经细胞,采用OGD诱导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si-NC、si-circ_0038467、miR-NC、miR-940 mimics分别转染至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后OGD处理6 h,si-circ_0038467和anti-miR-NC或anti-miR-940分别共转染至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后OGD处理6 h;qRT-PCR法检测circ_0038467、miR-940的表达量;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LDH法检测细胞损伤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用于靶向关系检测;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OGD诱导的神经细胞中circ_0038467上调且miR-940下调(P<0.01);转染si-circ_0038467或miR-940 mimics后,细胞存活率升高(P<0.01),而LDH释放率、凋亡率和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水平下降(P<0.01);circ_0038467可靶向结合miR-940;相对于OGD+si-circ_0038467+anti-miR-NC组,细胞存活率在OGD+si-circ_0038467+anti-miR-940中降低(P<0.01),而LDH释放率、凋亡率和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水平增加(P<0.01)。结论干扰circ_0038467可上调miR-940表达保护神经细胞免受OGD诱导的氧化应激以及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皮质神经细胞 circ_0038467 miR-940 细胞增殖 凋亡 氧糖剥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前瞻性临床多中心对照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江基尧 方乃成 +8 位作者 张建平 李维平 徐蔚 朱诚 许文辉 包映辉 王勇 邱永明 罗其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0-272,304,共4页
目的比较亚低温与常温治疗428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合并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高压病人的效果。方法6家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28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210)接受32~35℃低温治疗,常温组(n=218)维持在(37±0... 目的比较亚低温与常温治疗428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合并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高压病人的效果。方法6家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28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210)接受32~35℃低温治疗,常温组(n=218)维持在(37±0.5)℃,观察其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6年,亚低温组75例预后良好(35.7%)、32例中残(15.2%)、50例重残(238%)、7例植物生存(3.3%)、46例死亡(21.9%);常温组56例预后良好(25.7%)、中残25例(11.5%)、重残58例(26.6%)、植物生存8例(3.7%)、死亡71例(32.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亚低温组颅内压下降速度和程度优于常温组(P<0.05),其应激性溃疡和癫痫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温组(P<0.05)。两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和心律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高压病人的疗效优于常温组,而且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病人 脑挫裂伤 颅内高压 脑水肿 临床 伤病 前瞻性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和PCNA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明 张建民 +2 位作者 刘伟国 杨小锋 吴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7-227,共1页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白细胞介素-2 增殖细胞核抗原 侵袭性垂体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不同时机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刚 涂艳阳 +2 位作者 陈飞 邵高峰 裘互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38-234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佳时机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4月本院神经外科437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时机血管内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效果的...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佳时机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4月本院神经外科437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时机血管内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患者治疗后栓塞程度明显较间期、延期栓塞的完全栓塞程度高(P<0.01);间期组患者术后肢体活动障碍的发生率高于超早期、早期组及延期组(P<0.01);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是否为多发动脉瘤、Fisher分级及手术时机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或<0.01),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是影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超早期手术和早期手术可防止动脉瘤再出血,动脉瘤栓塞后可进行更积极的抗脑血管痉挛治疗,且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危险;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是影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脂肪酸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T细胞亚群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何玉领 邵高峰 +4 位作者 赵明飞 杨刚 何超 陈江利 陈飞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26-328,331,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中添加ω-3脂肪酸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根据病情需要,对病人行开颅手术治疗后,分别行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和早期常规肠内营养,进行等热量和等...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中添加ω-3脂肪酸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根据病情需要,对病人行开颅手术治疗后,分别行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和早期常规肠内营养,进行等热量和等氮量的营养支持。在手术前、术后第7和第15天测定T细胞亚群、淋巴细胞总数、血清清蛋白水平,并统计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第15天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术后3个月的预后(GOS)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试验组病人T细胞亚群和淋巴细胞总数明显回升,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术后第15天GCS评分增高(P<0.05)。试验组病人预后较好者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清蛋白水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ω-3脂肪酸免疫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免疫营养 Ω-3脂肪酸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