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烫处理对全麦生鲜面品质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金鹏 路琪帅 +5 位作者 李宏雁 孙纯锐 侯汉学 李曼 马萌 孙庆杰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8,共9页
为改善全麦制品的品质和贮藏稳定性,探究了不同温度瞬时热烫和面处理(60~90℃)对全麦生鲜面品质、微观特征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与空白(25℃)相比,经过热烫处理的全麦生鲜面蒸煮损失和吸水率显著降低,面片纵向拉伸强度提高;90℃处理组... 为改善全麦制品的品质和贮藏稳定性,探究了不同温度瞬时热烫和面处理(60~90℃)对全麦生鲜面品质、微观特征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与空白(25℃)相比,经过热烫处理的全麦生鲜面蒸煮损失和吸水率显著降低,面片纵向拉伸强度提高;90℃处理组的煮后硬度和咀嚼性增加。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热烫处理所制备的全麦生鲜面表面更加致密,随温度的升高面筋网络团聚现象更明显,与淀粉颗粒结合更加紧密;淀粉颗粒形态完整,未发生明显溶胀。热烫处理使全麦生鲜面中面筋蛋白聚合程度增加,谷蛋白-醇溶蛋白聚集体生成量随处理温度的上升显著提高;α-螺旋和无规则卷含量增加,β-转角的含量减少。此外,80℃以上热烫处理后全麦生鲜面初始菌落总数显著降低,货架期延长2倍以上,并一定程度上抑制生鲜面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麦生鲜面 热烫处理 品质特性 面筋蛋白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法制备硬脂酸蜡质玉米淀粉酯工艺及其乳化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邱立忠 卞希良 +2 位作者 孙纯锐 宋瑞江 夏凤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9-200,203,共3页
对硬脂酸蜡质玉米淀粉酯的半干法制备工艺及其乳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硬脂酸蜡质玉米淀粉酯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硬脂酸添加量为4%(干淀粉),反应温度为145℃,反应时间为4h,制得的淀粉酯取代度为0.0055,具有很好的乳化性能,其取代... 对硬脂酸蜡质玉米淀粉酯的半干法制备工艺及其乳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硬脂酸蜡质玉米淀粉酯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硬脂酸添加量为4%(干淀粉),反应温度为145℃,反应时间为4h,制得的淀粉酯取代度为0.0055,具有很好的乳化性能,其取代度和粘度对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蜡质玉米淀粉酯 半干法制备工艺 乳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剂和醚化剂添加量对改性蜡质玉米淀粉性质的影响
3
作者 赵海波 孙纯锐 +5 位作者 王金鹏 崔波 程云辉 陈玲 张桂明 徐宁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47,共6页
目的:为有效控制交联羟丙基淀粉制备过程中交联和醚化程度,改善产品性能。方法:以蜡质玉米淀粉(WCS)为原料,以三偏磷酸钠(STMP)为交联剂、环氧丙烷(PO)为醚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制备了复合变性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HDP),重点考察了S... 目的:为有效控制交联羟丙基淀粉制备过程中交联和醚化程度,改善产品性能。方法:以蜡质玉米淀粉(WCS)为原料,以三偏磷酸钠(STMP)为交联剂、环氧丙烷(PO)为醚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制备了复合变性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HDP),重点考察了STMP和PO添加量对蜡质玉米淀粉Brabender黏度曲线、透明度、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通过前期条件探索和研究优化,获得了兼具热稳定性和易糊化特性、冻融稳定性和透明度较单一交联或醚化改性WCS改善的HDP,具体制备条件为:STMP添加量0.30 g/100 g,交联反应时间45 min,PO添加量6 mL/100 g,醚化反应时间90 min。结论:经交联和醚化后的淀粉性能相比原淀粉有了明显的改善,糊化温度降低,冻融稳定性提高,热稳定性和凝胶性均有所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质玉米淀粉 交联 醚化 黏度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景圣 闵伟红 +8 位作者 王玉华 龚魁杰 刘晓兰 郑明珠 许秀颖 蔡丹 孙纯锐 武丽达 《中国畜牧业》 2020年第4期32-32,共1页
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景圣主持完成的“玉米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玉米精深加工在我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深加工高值化和功能化关键技术缺乏,产业链延伸不充分,制约... 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景圣主持完成的“玉米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玉米精深加工在我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深加工高值化和功能化关键技术缺乏,产业链延伸不充分,制约了玉米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该项目突破鲜食玉米供应链、玉米主食化加工与品质控制、玉米淀粉绿色生产及其深加工、玉米蛋白生物转化等关键技术,研制核心装备和质量控制平台,实现了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玉米主食工业化和资源高效利用,项目总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成果在14家大中型企业应用,近3年新增销售收入59.8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农业大学 鲜食玉米 生产自动化 产业经济发展 品质控制 资源高效利用 产业链延伸 副校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预处理工艺对制备高交联玉米淀粉的影响
5
作者 卞希良 邱立忠 +3 位作者 夏凤清 孙纯锐 许炳铭 黄亮亮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24,共3页
对制备高交联玉米淀粉的氧化预处理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次氯酸钠添加量为淀粉干基质量的0.8%,氧化反应时间为2 h,氧化反应温度为38℃,氧化反应pH值为9.3时,经过氧化预处理的玉米淀粉被高度交联后,沉降积最低,交联程度最高。
关键词 玉米淀粉 氧化预处理 高交联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淀粉干法制备工艺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慧 侯汉学 +2 位作者 董海洲 邱立忠 王希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4,共5页
采用干法制备了羧甲基淀粉 ,研究了各反应因素对羧甲基淀粉取代度和CH2 ClCOOH反应效率的影响 ,并以取代度为指标 ,利用二次通用旋转试验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 ,确定了其最佳工艺参数为 :NaOH与CH2 ClCOOH摩尔比为 3 2 ,反应体系水的质... 采用干法制备了羧甲基淀粉 ,研究了各反应因素对羧甲基淀粉取代度和CH2 ClCOOH反应效率的影响 ,并以取代度为指标 ,利用二次通用旋转试验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 ,确定了其最佳工艺参数为 :NaOH与CH2 ClCOOH摩尔比为 3 2 ,反应体系水的质量分数为 2 0 % ,反应温度为 6 6℃ ,反应时间为 3 7h。当CH2 ClCOOH与淀粉摩尔比为 0 4时 ,取代度可达 0 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淀粉 干法制备 取代度 反应效率 最佳工艺参数 质量分数 反应体系 摩尔比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法制备氧化淀粉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冠军 董海洲 +2 位作者 侯汉学 邱立忠 王希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1-74,共4页
以H_2O_2为氧化剂,在碱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干法制备出氧化淀粉。并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体系水的质量分数、NaOH与淀粉的摩尔比和H_2O_2与淀粉的摩尔比对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固定反应时间3h,以及H_2O_2与淀粉... 以H_2O_2为氧化剂,在碱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干法制备出氧化淀粉。并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体系水的质量分数、NaOH与淀粉的摩尔比和H_2O_2与淀粉的摩尔比对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固定反应时间3h,以及H_2O_2与淀粉的摩尔比0.225的条件下,选择反应温度、反应体系水的含量、NaOH与淀粉的摩尔比为三因素,采用正交实验,确定出制备氧化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60℃、反应体系水的质量分数为26.5%、NaOH与淀粉的摩尔比为0.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淀粉 双氧水 羧基含量 干法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干法变性淀粉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侯汉学 张锦丽 +2 位作者 董海洲 邱立忠 王希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8-100,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干法变性淀粉制备的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和相关设备的研究,指出了干法生产变性淀粉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变性淀粉生产方法。
关键词 变性淀粉生产 粉制 干法生产 工艺参数 设备 工艺路线 国内外 制备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rulopsis sp.ERY237产赤藓糖醇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董海洲 叶娴 +2 位作者 侯汉学 邱立忠 王希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5-79,共5页
以Torulopsis sp.ERY237作为出发菌株,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类以及温度等因素对菌种产赤藓糖醇的影响,建立和优化了赤藓糖醇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发酵工艺条件,同时研究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生物量、pH值、产物浓度的动态变化。结... 以Torulopsis sp.ERY237作为出发菌株,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类以及温度等因素对菌种产赤藓糖醇的影响,建立和优化了赤藓糖醇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发酵工艺条件,同时研究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生物量、pH值、产物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菌株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g/L):葡萄糖300,玉米浆3.5,C_([Cu^(2+)])1.5,C_([Mn^(2+)])10;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自然,温度30℃,装液量50 mL/500 mL,转速200 r/min,在此条件下培养132 h赤藓糖醇产量达87.8 g/L,是优化前产量的1.9倍,发酵时间缩短了1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藓糖醇 发酵 Torulopsis sp.EYR2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制备两性淀粉干法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董海洲 王昭 +1 位作者 侯汉学 邱立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8-51,共4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利用干法生产工艺一步法制备出羧基型两性淀粉。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两性淀粉取代度及反应效率各因素的最佳值。通过L9(34)四因素三水平两性淀粉正交实验,确定出制备两性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阳离子化反应,体系...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利用干法生产工艺一步法制备出羧基型两性淀粉。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两性淀粉取代度及反应效率各因素的最佳值。通过L9(34)四因素三水平两性淀粉正交实验,确定出制备两性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阳离子化反应,体系含水量为20%,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3 h,NaOH与醚化剂摩尔比为3∶10。羧甲基化反应,反应温度70℃,体系含水量20%,反应时间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淀粉 一步法 干法 反应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方法对山药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杰 于滨 +3 位作者 朱洁 崔波 邱立忠 孙纯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66,113,共6页
通过真空干燥、冷冻真空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备山药生/熟粉,研究其流变特性、糊化特性和消化性质,初步探究其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山药生粉具有较高的成糊温度,山药熟粉中冷冻真空干燥山药熟粉的峰值黏度最高(3619.50 c P)。不同干燥方法干... 通过真空干燥、冷冻真空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备山药生/熟粉,研究其流变特性、糊化特性和消化性质,初步探究其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山药生粉具有较高的成糊温度,山药熟粉中冷冻真空干燥山药熟粉的峰值黏度最高(3619.50 c P)。不同干燥方法干燥的山药粉均呈非牛顿流体特性,冷冻真空干燥的山药熟粉的粘弹性最高;山药生粉呈现完整的淀粉颗粒形态,山药熟粉的颗粒形貌差异较大。熟化处理使山药粉抗性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5)。熟粉中真空干燥山药熟粉的抗性淀粉含量最高(56.11%)。三种干燥方法中,冷冻真空干燥能较好的保留山药粉的原有理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粉 流变特性 黏度特性 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改性淀粉颗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翟一潭 柏玉香 +4 位作者 李晓晓 王禹 邱立忠 卞希良 金征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19-328,共10页
酶法改性淀粉颗粒是在淀粉糊化温度以下修饰淀粉的一种改性方法。淀粉改性后,其颗粒形态、分子结构、晶型、结晶度、溶解度、糊化特性以及流变学性质等发生改变,可达到改善淀粉的加工特性并提高其应用价值的目的。本文通过综述淀粉颗粒... 酶法改性淀粉颗粒是在淀粉糊化温度以下修饰淀粉的一种改性方法。淀粉改性后,其颗粒形态、分子结构、晶型、结晶度、溶解度、糊化特性以及流变学性质等发生改变,可达到改善淀粉的加工特性并提高其应用价值的目的。本文通过综述淀粉颗粒酶法改性前后结构与性质的变化,以及改性所需的淀粉酶种类、方法等,以期为酶法改性淀粉颗粒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颗粒 淀粉改性 生物酶法 表征手段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烤糯米粉的关键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睿 胡冰 +2 位作者 麻荣荣 邱立忠 田耀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03-208,共6页
焙烤糯米粉是通过烤箱高温焙烤改善糯米粉风味性质的改性产品。以感官评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气相色谱-嗅觉测定法(GC-O)为表征手段,对糯米粉焙烤后的关键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焙烤后的米粉整体风味品质显著提高,共检... 焙烤糯米粉是通过烤箱高温焙烤改善糯米粉风味性质的改性产品。以感官评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气相色谱-嗅觉测定法(GC-O)为表征手段,对糯米粉焙烤后的关键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焙烤后的米粉整体风味品质显著提高,共检测出风味物质103种,相比较于焙烤前增加了33种,总质量浓度从7.49mg/L增加至94.12mg/L。种类和浓度增加较明显的为醛类、酮类和杂环化合物。其中关键的风味物质共10种,包括己醛、辛醛、壬醛、癸醛、反-2-癸烯醛、2,4-癸二烯醛、2-戊基呋喃、1-辛烯-3-醇、丁酸丁酯、2-叔丁基-3,4,5,6-四氢吡啶,这些关键风味物质可能产生于高温下的美拉德反应。综上,经过焙烤,米粉被赋予了更为浓郁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烤 糯米粉 关键风味物质 美拉德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β-葡聚糖的黄伞菌株分离、鉴定及其体外模拟消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宛芸 张长懿 +6 位作者 顾泽鹏 段小雨 孙庆杰 邱立忠 卞希良 邬应龙 刘韫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1-57,共7页
分离、纯化获得1株高产β-葡聚糖的黄伞菌株PA-008,为进一步提高该菌株中β-葡聚糖的产量和产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成分及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得到的发酵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浸出粉,发酵温度25℃,初始pH... 分离、纯化获得1株高产β-葡聚糖的黄伞菌株PA-008,为进一步提高该菌株中β-葡聚糖的产量和产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成分及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得到的发酵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浸出粉,发酵温度25℃,初始pH值6.0。同时,采用体外消化模型对黄伞菌丝体中主要营养物质(氨基酸、矿物质、β-葡聚糖)的生物可利用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伞菌丝体中的氨基酸及矿物质均有一定程度的释放,且重金属矿物质(Pb、Cd、As)经体外模拟消化后均低于安全值,消化液中β-葡聚糖含量为41.92 mg/g,生物可利用率达15.50%,实验所获数据为更科学和深入地评估黄伞菌株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伞菌株 Β-葡聚糖 液态发酵 体外模拟消化 生物可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对淀粉的影响及其复合体系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海波 孙纯锐 +3 位作者 邱洪伟 崔波 程云辉 陈玲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1-197,共7页
淀粉和蛋白质是食品体系中两种重要的组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淀粉的结构、理化性质及淀粉基食品的质构特性和消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关于外源蛋白质对混合体系中淀粉—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其应用研究成为食品领域的研究热... 淀粉和蛋白质是食品体系中两种重要的组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淀粉的结构、理化性质及淀粉基食品的质构特性和消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关于外源蛋白质对混合体系中淀粉—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其应用研究成为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淀粉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蛋白质对淀粉理化性质(糊化特性、回生特性、流变学特性、热力学特性和质构特性)及淀粉—蛋白质混合体系微观结构的影响,总结了蛋白质对混合体系中淀粉体外消化性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综述了该体系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蛋白质 相互作用 理化性质 消化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链长直链糊精-维生素E复合物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馨甜 邱洪伟 +2 位作者 卢浩 卢晓雪 田耀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19-125,共7页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普鲁兰酶脱支结合乙醇梯度溶解法制备平均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分别为14.53、16.20和25.25不同链长的直链糊精,采用共沉淀法与维生素E进行络合,制备直链糊精-维生素E复合物。结果显示,随着直...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普鲁兰酶脱支结合乙醇梯度溶解法制备平均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分别为14.53、16.20和25.25不同链长的直链糊精,采用共沉淀法与维生素E进行络合,制备直链糊精-维生素E复合物。结果显示,随着直链糊精链长增加,其对维生素E负载率由45.97μg/mg提高至62.71μg/mg,包埋率从39.07%增加至59.57%。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证明,不同链长直链糊精与维生素E主要通过氢键形成复合物。热重和光稳定性分析证实,复合物的形成提高了维生素E耐热稳定性以及耐光稳定性,经过48 h紫外灯照射,长链直链糊精对维生素E保留率高达89.19%,而游离维生素E保留率仅为59.52%。结果表明,直链糊精链长增加,其与维生素E复合物耐热、耐光稳定性更强,对维生素E的保护效果更佳。研究为不同链长直链糊精在疏水性客体分子包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质玉米淀粉 直链糊精 平均聚合度 维生素E 复合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型晶种对大米淀粉回生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冰 徐睿 +1 位作者 邱立忠 田耀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2-66,共5页
通过在淀粉体系引入脂类构建V-型晶种,将其加入大米淀粉回生体系,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表征晶种晶体特征及其对淀粉回生的影响规律,实现从晶体结构转化的角度解析脂类抗回生的共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V-型晶种的正交晶胞... 通过在淀粉体系引入脂类构建V-型晶种,将其加入大米淀粉回生体系,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表征晶种晶体特征及其对淀粉回生的影响规律,实现从晶体结构转化的角度解析脂类抗回生的共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V-型晶种的正交晶胞具有c轴明显长于a、b晶轴的特点。4℃储藏条件下,部分晶种在淀粉体系中起到加速淀粉回生的晶核作用,显著提升淀粉重结晶速率;晶种生长面上的分子链段会影响向其靠近的淀粉分子链段的排列,进而使诱导形成的淀粉晶胞分子链排列更紧密,更趋于V-型晶种晶胞,且晶体生长更快,形成的晶粒更大。这些晶体变化规律的揭示,对淀粉-脂类复合物的抗酶解特性做出新的解释,并为脂类在慢消化类营养功能淀粉创制方面的应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晶种 大米淀粉 回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合成糖原状α-葡聚糖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佳林 柏玉香 +4 位作者 李晓晓 孙纯锐 邱洪伟 干福良 金征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99-306,共8页
糖原是一种天然的纳米级树状葡聚糖,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其表面和内部进行修饰,从而获得功能性衍生物。但糖原的体内合成环境复杂,体外制备时提取工艺要求严苛,限制了糖原作为功能性成分或纳米载体在食品及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因... 糖原是一种天然的纳米级树状葡聚糖,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其表面和内部进行修饰,从而获得功能性衍生物。但糖原的体内合成环境复杂,体外制备时提取工艺要求严苛,限制了糖原作为功能性成分或纳米载体在食品及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因此,通过体外酶促合成的具有类似糖原结构和性质的糖原状α-葡聚糖成为天然糖原的良好工业替代品。本文综述了4种体外酶促合成糖原状α-葡聚糖的方法,并比较了不同方法获得的α-葡聚糖结构及理化性质。此外对控制其精细结构的可能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讨论,为体外合成的糖原状α-葡聚糖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 酶促合成 α-葡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