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6岁发育迟缓与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比较
1
作者 金梦轲 尹梦雅 +4 位作者 马扬 史泱 梁爱民 陈傲 曲春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3~6岁发育迟缓(developmental delay,DD)和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语言能力的差异,为临床鉴别诊断及后续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性别、年龄、发育商相匹配的3~6岁DD儿童和ASD儿童各61例,采用《... 目的分析3~6岁发育迟缓(developmental delay,DD)和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语言能力的差异,为临床鉴别诊断及后续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性别、年龄、发育商相匹配的3~6岁DD儿童和ASD儿童各61例,采用《听力障碍儿童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对两组患儿语言能力进行评估,包括语法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以四项得分的整数平均值作为其整体语言能力,比较两组结果。结果DD儿童语言的理解能力和交往能力较好,语法和表达能力较弱;ASD儿童的各个语言能区水平普遍较低。两组儿童间整体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ASD组的语言理解能力和交往能力显著低于DD组(P<0.05),语法能力高于DD组(P<0.05)。结论DD与ASD儿童不同语言能区的水平差异较大,语言能力测试有助于辅助鉴别诊断DD和ASD儿童,并为其语言康复训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迟缓 孤独症谱系障碍 语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型和长度对第二语言口语流利度的交互影响
2
作者 陈梦恬 王建勤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4-363,共10页
为探究第二语言口语组词断句的认知机制,研究考查了不同复杂度的句型及长度对学习者在组块加工作用下汉语口语流利度的影响。研究对象是英语为母语的低水平学习者、高水平学习者和汉语母语者各15人。流利度测量指标是看后复述句子的停... 为探究第二语言口语组词断句的认知机制,研究考查了不同复杂度的句型及长度对学习者在组块加工作用下汉语口语流利度的影响。研究对象是英语为母语的低水平学习者、高水平学习者和汉语母语者各15人。流利度测量指标是看后复述句子的停顿率和语流长度。结果显示,相较于长度,句型复杂度对学习者汉语口语流利度的负面影响更大。句型越复杂,学习者的停顿率就越高。句子长度对高水平学习者的语流长度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其产出的语流长度会随着其所复述的句子长度的增加而增加。这种正面影响会随着句子认知加工难度的增大,即句型复杂度的增加而增强。低水平学习者需和高水平学习者一样,习得母语者的压缩组块策略,根据句法结构及其长度,来伸缩调整口语产出的组块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流利度 组块加工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句法结构 句子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语学习者动宾搭配“伪语义违反”的认知加工机制
3
作者 梁牧寒 王建勤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4,共11页
汉语“打酱油”类动宾搭配是母语者经常使用的转喻或隐喻现象,而低水平汉语二语者往往认为这种动宾搭配是违反语义关系的。相对于ERP研究中的真实“语义违反”范式,我们将二语者对这种语义关系的认知称作“伪语义违反”。目的是通过这... 汉语“打酱油”类动宾搭配是母语者经常使用的转喻或隐喻现象,而低水平汉语二语者往往认为这种动宾搭配是违反语义关系的。相对于ERP研究中的真实“语义违反”范式,我们将二语者对这种语义关系的认知称作“伪语义违反”。目的是通过这种实验范式考察汉语二语学习者对“打酱油”类动词喻指化现象加工的认知机制及其与汉语母语者的差异。研究发现:第一,汉语母语者对动词喻指化现象的加工符合直接通达理论,在无语境条件下仍然可以直接加工其喻指义。第二,不同水平二语学习者对汉语动词喻指化现象的加工机制存在本质区别。低水平二语学习者汉语动词喻指化加工经由字面义,再通达其喻指义,支持间接通达理论;高水平二语学习者则可以和母语者一样直接通达其喻指义。加工机制的不同导致了学习者理解能力的差异。第三,二语学习者对汉语动词喻指化现象的加工机制存在动态变化,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对喻指意义的加工会逐渐由间接通达转向直接通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喻指化 汉语二语学习者 加工机制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