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端粒酶在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程浩 夏阳 +1 位作者 刘敏 吴中耀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11-513,共3页
目的检测端粒酶在人眼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16例因患葡萄膜黑色素瘤而行眼球摘除术的患者,取其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采用PCR-ELISA及PCR-PAGE检测其端粒... 目的检测端粒酶在人眼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16例因患葡萄膜黑色素瘤而行眼球摘除术的患者,取其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采用PCR-ELISA及PCR-PAGE检测其端粒酶的含量及表达。结果16例患者中15例的端粒酶检测呈阳性表达,占93.8%。PCR-ELISA结果显示其活性绝大多数呈中度、高度表达,仅1例△A值<0.15。电泳结果显示为多少不等的梯形条带,其中15例显示为4条以上。结论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抑制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新型疗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葡萄膜黑色素瘤 表达 PCR-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_2-巨球蛋白联合氟哌酸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溃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刚 鲍玉洲 +1 位作者 陈勤 周金梅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45-47,共3页
局部应用α2-巨球蛋白(α2M)和氟哌酸滴眼液对家兔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萄)性角膜溃疡进行治疗。治疗前先做了α2M体外抑菌环实验。结果:α2M滴眼液体外对金葡菌可产生平均直径为1.25cm的抑菌环;用药第5d,α2M... 局部应用α2-巨球蛋白(α2M)和氟哌酸滴眼液对家兔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萄)性角膜溃疡进行治疗。治疗前先做了α2M体外抑菌环实验。结果:α2M滴眼液体外对金葡菌可产生平均直径为1.25cm的抑菌环;用药第5d,α2M实验组重度角膜混浊眼数少于对照组(P<0.01);用药的第1、第3和第5d,α2M实验组角膜培养细菌数较对照组少(P<0.05)。结果提示:α2M体外对金葡菌具有直接抑制作用。α2M与氟哌酸联合应用可增强抑菌作用,具有降低金葡菌致病性,减轻组织损伤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溃疡 金黄色葡萄球菌 a2-巨球蛋白 氟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C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俊岭 张有亭 李新会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8期624-625,共2页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的效果。方法对36例42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0.4g·L^-1。MMC,时间为4min,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滤过泡的形成以及术后1月、3月、6月的眼压变化情况。结果(1)并发症...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的效果。方法对36例42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0.4g·L^-1。MMC,时间为4min,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滤过泡的形成以及术后1月、3月、6月的眼压变化情况。结果(1)并发症:术后早期出现低眼压性浅前房(眼压≤5mmHg)4眼,薄壁滤过泡5眼,滤过泡渗漏2眼;角膜上皮点状或弥漫缺损3眼,均在3~7d内自行恢复;术后前房有少量出血者2例,3d内自行吸收。(2)滤过泡:Ⅰ、Ⅱ型滤过泡36眼;Ⅲ型滤过泡4眼;Ⅳ型滤过泡2眼。(3)眼压:术后1月42眼、术后3月38眼、术后6月34眼眼压均在10~20mmHg(1kPa=7.5mmHg)。需用一种降眼压滴眼液可控制在20mmHg以下有6眼,眼压控制不良再手术有2眼。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由于MMC应用不当而发生的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后果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周金梅 刘志根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308-308,共1页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139例236眼弱视儿童进行综合治疗,包括配戴合适眼镜、遮盖健眼或交替遮盖、精细眼力作业训练、多功能弱视矫治协调器的应用。结果基本治愈179眼,进步48眼,无效9眼。其中轻度弱视基本治愈98眼...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139例236眼弱视儿童进行综合治疗,包括配戴合适眼镜、遮盖健眼或交替遮盖、精细眼力作业训练、多功能弱视矫治协调器的应用。结果基本治愈179眼,进步48眼,无效9眼。其中轻度弱视基本治愈98眼,中度弱视基本治愈81眼,重度弱视进步9眼。结论弱视程度越轻效果越好;综合疗法优于任何单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弱视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针头破囊减压法在膨胀期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孙理彬 李玉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81-883,共3页
目的探索超声乳化针头在膨胀期白内障手术中对张力较大的前囊膜进行破囊减压后再行连续环形撕囊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规撕囊组33例33眼膨胀期白内障患者术中采用截囊针刺囊时的炸囊率、撕囊镊撕囊时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及超声乳... 目的探索超声乳化针头在膨胀期白内障手术中对张力较大的前囊膜进行破囊减压后再行连续环形撕囊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规撕囊组33例33眼膨胀期白内障患者术中采用截囊针刺囊时的炸囊率、撕囊镊撕囊时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及超声乳化完成率;前瞻性分析超声乳化针头破囊减压(phacoemulsification needle capsulotomy decompression,PNCD)组27例27眼膨胀期白内障患者术中应用针头破囊减压时的炸囊率、撕囊镊撕囊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及超声乳化完成率。对两组上述3项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撕囊组炸囊率为48.5%,其中28眼有明显皮质溢入前房内,导致视野模糊;PNCD组炸囊率3.7%,术野清晰,破囊减压的成功率为96.3%;常规撕囊组明显高于PNC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95,P=0.000)。常规撕囊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为39.4%,PNCD组为77.8%;常规撕囊组超声乳化完成率为45.5%,PNCD组为85.2%。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和超声乳化完成率PNCD组均高于常规撕囊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910,P=0.003;χ2=9.926,P=0.002)。常规撕囊组中有2眼发生后囊膜破裂,人工晶状体置于睫状沟;PNCD组无1例严重并发症,人工晶状体均置囊袋内。结论 PNCD法能显著提高膨胀期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针头破囊减压法 白内障 膨胀期 连续环形撕囊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弱视11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敏 曹慧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4期264-264,共1页
关键词 弱视 儿童 视功能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30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金梅 刘志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4-185,共2页
关键词 青光眼 手术并发症 浅前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敏 董保芳 彭林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9期718-719,共2页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迟发性葡萄膜炎 变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肿瘤手术治疗18例 被引量:1
9
作者 付红义 刘敏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9期680-680,共1页
关键词 眼眶肿瘤 摘除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00例中老年逆规则散光临床分析
10
作者 李新惠 张有亭 张峻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35-236,共2页
1600例中老年逆规则散光临床分析许昌市中心医院眼科李新惠,张有亭许昌市人民医院眼科张峻岭散光眼科多见.随年龄增长,规则散光逐渐减少.逆规则散光逐渐增加.逆规则散光是引起中老年人视力下降,视疲劳等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 1600例中老年逆规则散光临床分析许昌市中心医院眼科李新惠,张有亭许昌市人民医院眼科张峻岭散光眼科多见.随年龄增长,规则散光逐渐减少.逆规则散光逐渐增加.逆规则散光是引起中老年人视力下降,视疲劳等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患者多表现为眼痛、头痛及其它眼部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光 中老年 逆规则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平阳霉素治疗眼睑黄色瘤25例
11
作者 陈风月 高亚林 张峻岭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716-716,共1页
关键词 盐酸平阳霉素 眼睑 黄色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