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娱乐文化
1
作者
刘春香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4-269,共6页
饮食娱乐文化即饮食文化与娱乐文化的有机结合,或是宴饮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或是进行娱乐活动时增添某些饮食内容,从而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的需要,是一个时代生活方式的体现。魏晋南北朝是饮食娱乐文化的重要发展期,...
饮食娱乐文化即饮食文化与娱乐文化的有机结合,或是宴饮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或是进行娱乐活动时增添某些饮食内容,从而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的需要,是一个时代生活方式的体现。魏晋南北朝是饮食娱乐文化的重要发展期,从宫廷皇室和贵族之家的各种豪华宴飨活动,到民间不同阶层人们的宴饮聚会,都会伴有不同的音乐、歌唱、舞蹈、百戏、游戏、美女佐酒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饮食娱乐活动。饮食娱乐活动中的音乐要素、歌舞、百戏杂技等形态对后世其它新型艺术形式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乐舞
欢歌
百戏
饮食娱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节日礼仪食俗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春香
《农业考古》
2015年第4期195-200,共6页
节日饮食习俗,是华夏饮食文化中的一份宝贵遗产,它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劳动过程中,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而总结出来的,从习俗各异的节日食俗中可以寻觅到最为古老的文化遗存因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一些传统节日逐渐形成并日趋成熟...
节日饮食习俗,是华夏饮食文化中的一份宝贵遗产,它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劳动过程中,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而总结出来的,从习俗各异的节日食俗中可以寻觅到最为古老的文化遗存因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一些传统节日逐渐形成并日趋成熟,饮食几乎成了各种不同节日的体现和载体,并产生了一套与各节日相对应的礼仪食俗。这些节俗饮食反映了当时人的生活追求和文化心态,表达了人们对幸福安康生活的期望,映射出了时代文化的内容和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节日食俗
肴列辛盘
觞称椒酒
屠苏酒
寒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食物的加工与贮藏技术
3
作者
刘春香
《农业考古》
2015年第1期211-217,共7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食品品种和主副食结构的发展变化,食物的加工制作和贮藏技术也进入了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此时关于农副产品的加工、储存以及食物制作的信息极为丰富,诸如绿色环保的操作工具、纯朴无害的加工技术、自然天成的贮藏方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食品品种和主副食结构的发展变化,食物的加工制作和贮藏技术也进入了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此时关于农副产品的加工、储存以及食物制作的信息极为丰富,诸如绿色环保的操作工具、纯朴无害的加工技术、自然天成的贮藏方法,无不包含着天然绿色和环保的理念。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研究历史,研究历史上的食品问题,希冀能给今人以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食物加工
贮藏技术
劁法贮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军屯画面考释
4
作者
乔凤岐
《农业考古》
2016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中的军屯画面,直观地再现了河西地区戍守军队且耕且守的场景。军屯以营为单位,长官的大帐位于营垒中央,士兵的营帐分为数层环于周围,明光闪亮的兵仗甲盾遍布营区,整个营垒森严肃穆。屯营周围修建有坞壁,坞壁是一种比亭...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中的军屯画面,直观地再现了河西地区戍守军队且耕且守的场景。军屯以营为单位,长官的大帐位于营垒中央,士兵的营帐分为数层环于周围,明光闪亮的兵仗甲盾遍布营区,整个营垒森严肃穆。屯营周围修建有坞壁,坞壁是一种比亭、障小的城,是一种功能相当完备的防御性建筑,这些垦区成为后来各族人民的聚居区。军屯的生产与普通民众不同的地方,是耕作过程中出现了全副武装的军官和士兵,其他生产方式没有太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峪关
魏晋时期
军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彧“失语”与赤壁之败及曹操用人之变
被引量:
4
5
作者
乔凤岐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2-197,共6页
赤壁之战后,曹操觉察到谋士荀彧叔侄在战前不再献策而"失语"之因,在于他们忠于汉室而希望自己战败,在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后,他遂实施了"除旧布新"的用人新政:一方面逐步翦除集团中已显露出拥汉心理及可能存在...
赤壁之战后,曹操觉察到谋士荀彧叔侄在战前不再献策而"失语"之因,在于他们忠于汉室而希望自己战败,在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后,他遂实施了"除旧布新"的用人新政:一方面逐步翦除集团中已显露出拥汉心理及可能存在拥汉心理者;另一方面,三下求才之令,重新构建忠于曹氏代汉的人才集团,侧重于任用寒人并限制性地任用士族。因此,赤壁之败是曹操用人方略的分水岭:此前,表面上还能依从汉朝以德为先的用人老路;而此后,就公开"唯才是举"了。其本质是唯拥护曹氏代汉之才是举,但曹丕即位后抛弃其父限制性使用士族的方略,遂为曹魏的败亡埋下了制度上的祸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彧
失语
赤壁之败
曹操
用人之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曹操父子与司马懿之关系及历史走向的黑暗化
被引量:
4
6
作者
付开镜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6-81,共6页
曹操猜忌司马懿,并警告曹丕小心司马懿坏了家事。司马懿投身曹丕阵营,为曹丕巩固太子地位出谋划策,得到了曹丕的高度信任,成为巩固太子地位智囊中的重要成员,从而躲过曹操猜忌之祸。曹丕不听从曹操的警告,重用司马懿,报恩心理起了重要...
曹操猜忌司马懿,并警告曹丕小心司马懿坏了家事。司马懿投身曹丕阵营,为曹丕巩固太子地位出谋划策,得到了曹丕的高度信任,成为巩固太子地位智囊中的重要成员,从而躲过曹操猜忌之祸。曹丕不听从曹操的警告,重用司马懿,报恩心理起了重要作用。曹睿继承了曹丕重用司马懿的方针,强化了司马懿的政治权势,为司马懿父子代魏奠定了政治基础。司马懿恩将仇报的政治行径导致其家族道德权威的丧失,并成为魏晋南北朝历史走向黑暗化的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猜忌与信任
恩将仇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东魏北齐定都邺城的地理因素
被引量:
2
7
作者
乔凤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华北南部的漳河流域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邺城一带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南北朝分裂割据的政治背景下,西魏、北周占据了古都长安,北魏的都城洛阳成了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对峙的前沿地带。相比而言,邺城...
华北南部的漳河流域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邺城一带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南北朝分裂割据的政治背景下,西魏、北周占据了古都长安,北魏的都城洛阳成了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对峙的前沿地带。相比而言,邺城基本处于东魏、北齐的疆域中心,符合古代建都的一般原则:居天下之中的区位原则、堪舆学的风水相宜原则、山川险固的国都安全原则、掌控全国的天下襟喉原则。同时又具备农业生产水土、气候条件和工商业繁荣的自然资源等经济地理因素。自商朝以后,邺城曾数次成为分裂割据背景下北方政治、军事中心,袁绍、曹操据此地以争天下,后赵、前燕先后于此地建都立国,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地理因素。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深厚人文地理环境,共同构成了东魏、北齐定都邺城的地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
北齐
邺城
自然环境
人文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朝太子谥号及其释义
被引量:
2
8
作者
乔凤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4-120,共7页
唐朝的太子谥是以儒家道德观念为评价标准的官方行为。太子死后能否获得谥号既与他们生前的品行有关,也存在在任皇帝对于他们的感情因素。谥号分三个类型,皇帝谥号者二人、太子谥号者五人,谥为王者二人。使用的谥号多为美谥或平谥,没有...
唐朝的太子谥是以儒家道德观念为评价标准的官方行为。太子死后能否获得谥号既与他们生前的品行有关,也存在在任皇帝对于他们的感情因素。谥号分三个类型,皇帝谥号者二人、太子谥号者五人,谥为王者二人。使用的谥号多为美谥或平谥,没有恶谥的情况,表达的是对这些太子的褒扬、哀思或怜悯之情。每个谥号的释义大致与受谥者的生平事迹相一致或略有溢美,这也是太子地位在古代国家政治活动中的一种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太子
谥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朝追赠之太子谥号及其释义
被引量:
1
9
作者
乔凤岐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0-76,共7页
唐朝有十三位皇族子弟生前没有被册立为皇太子,而在死后却获得了太子谥号。这些皇子被追谥为太子的情况比较复杂,有年少而亡者、英年早逝者、含冤而死者,也有处事谨慎而善始善终者,具体到每一个人通常又是多种因素共存,只是主要因素有...
唐朝有十三位皇族子弟生前没有被册立为皇太子,而在死后却获得了太子谥号。这些皇子被追谥为太子的情况比较复杂,有年少而亡者、英年早逝者、含冤而死者,也有处事谨慎而善始善终者,具体到每一个人通常又是多种因素共存,只是主要因素有所侧重。唐代前期追赠的太子谥号不多,皇室子弟对太子之位的争夺非常残酷,玄宗在位时先后赠予三个兄弟和两个儿子太子谥号,赠谥现象逐渐流行,此后的皇权争夺虽然存在,但大都是权臣、宦官等势力相互角逐引起的,皇族内部相互残杀的情况并不多见,这可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追谥太子等教育形式产生的影响。以宗法血缘而言,皇帝和追谥为太子者的关系比较复杂,不仅有父子关系、兄弟关系,也有叔侄关系甚至祖孙关系。皇族子弟能否被追谥为太子虽然以儒家的道德观念为评判标准,但也与在位皇帝有较大关系,通常又与诸多政治因素密不可分。对生前无缘太子之位的皇族子弟而言,太子谥号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也是对他们生前事迹和品德的褒扬和肯定,也是对宗室子弟的较为有效的一种教育手段,有利于引导他们和睦相处并遵守皇权至上的礼仪制度,具有惩恶劝善的社会功能。唐朝的追谥太子属于官谥,是太子谥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礼制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追谥太子
谥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朱的养生论美学
10
作者
石长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1,117,共5页
从美学维度来审视,杨朱的思想体系中包涵着厚重的美学意蕴,这一意蕴主要体现在其全生全身的理论核心上,它指向的是对生命美学、人生美学的追求。杨朱的养生美学以保全生命、延长生命时间、提升生命层次和价值为指向,通过养生实现了无痛...
从美学维度来审视,杨朱的思想体系中包涵着厚重的美学意蕴,这一意蕴主要体现在其全生全身的理论核心上,它指向的是对生命美学、人生美学的追求。杨朱的养生美学以保全生命、延长生命时间、提升生命层次和价值为指向,通过养生实现了无痛苦人生历程,进而完美生命境界,实现审美化的人生理想,进入到精神自由的追求中去。这一美学思想体现在养身、养心和养性三个层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朱
养生美学
养身
养心
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魏西晋管理东北地区体制之演变
11
作者
乔凤岐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7-191,共5页
汉魏西晋时,中原王朝管理东北地区的体制存在较大变化。两汉时期虽然沿袭了先秦时期的册封制度,但在少数民族管理上郡县体制承担着更大的责任。从东汉末年公孙度专制辽东时起,曹操于襄平(今辽宁辽阳)设置东夷校尉,以此作为管理少数民族...
汉魏西晋时,中原王朝管理东北地区的体制存在较大变化。两汉时期虽然沿袭了先秦时期的册封制度,但在少数民族管理上郡县体制承担着更大的责任。从东汉末年公孙度专制辽东时起,曹操于襄平(今辽宁辽阳)设置东夷校尉,以此作为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主管机构。东夷校尉设置之初,可能由公孙氏兼任,但此时期东夷校尉的作用并没有凸显出来。司马懿平定辽东后,辽东郡县归属幽州,东夷校尉衙署虽设在襄平,但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事务主要由州郡负责。西晋时,设平州于襄平,但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事务的管理则是以东夷校尉为主,由此形成了一种职责相对分明的二元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西晋
东北地区
二元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朝册命皇太子的礼仪
12
作者
乔凤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128,共8页
唐朝册命皇太子有两种形式:临轩册命皇太子在太极殿或宣政殿进行,皇帝亲临现场,典礼由侍中主持,中书令代表皇帝授予册书、玺绶;典礼结束后,太子到皇后宫中行拜谒之礼。内册皇太子的典礼在东宫明德殿举行,皇帝在太极殿或宣政殿临轩命使,...
唐朝册命皇太子有两种形式:临轩册命皇太子在太极殿或宣政殿进行,皇帝亲临现场,典礼由侍中主持,中书令代表皇帝授予册书、玺绶;典礼结束后,太子到皇后宫中行拜谒之礼。内册皇太子的典礼在东宫明德殿举行,皇帝在太极殿或宣政殿临轩命使,典礼由左庶子主持,太尉、司徒代表皇上授予太子册书、玺绶;典礼结束后,太子先到皇帝所在宫殿拜谒皇帝,再到皇后所在宫殿拜谒皇后。拜谒皇后以后,太子在东宫官员的扈从下再到太庙行拜谒之礼,此项礼仪由率更令主持、在三师三少的导从下进行。册命皇太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受册之后谒太庙也是储君之位受于祖宗的体现,在唐代倡导以孝治天下和教化民众中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册命皇太子
礼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禹都阳城地望再论
13
作者
乔凤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9-124,共6页
最早提出禹都地望者可能是东汉的班固,汉代学者将禹都阳城定在颍川的说法得到了近现代较多学者的认可。登封王城岗遗址中遗物碳-14测年数据,说明大城城墙修筑的年代与大禹时期相吻合。王城岗及其周边地区由许多龙山文化遗址构成了一个...
最早提出禹都地望者可能是东汉的班固,汉代学者将禹都阳城定在颍川的说法得到了近现代较多学者的认可。登封王城岗遗址中遗物碳-14测年数据,说明大城城墙修筑的年代与大禹时期相吻合。王城岗及其周边地区由许多龙山文化遗址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聚落遗址群,城池规模大于周边其他城池遗址,修筑如此庞大的城池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通过政治权势征调其他聚落居民参与筑城。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述和考古资料的佐证,禹都阳城应该在登封王城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都
阳城
王城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国时期“借荆州”事件中的权势制衡探析
14
作者
乔凤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3-130,共8页
赤壁之战以后,荆州的归属成为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孙权将荆州部分土地借与刘备,刘备得以在荆州南部立足,为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借荆州"的历史公案,千百年来多有争论。事实上,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只是"借&qu...
赤壁之战以后,荆州的归属成为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孙权将荆州部分土地借与刘备,刘备得以在荆州南部立足,为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借荆州"的历史公案,千百年来多有争论。事实上,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只是"借"了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及其附近的城池而已,并非"借"下整个荆州。刘备通过借荆州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暂时遏制住了孙权在荆襄一带的发展,二是建立了北进中原和西图川蜀的基地。孙权"借荆州"给刘备虽属无奈之举,但也实现了制衡内外的两大目的,一是维持了孙刘联盟,把长江中游防卫曹操的重担转嫁于刘备,自己全力以赴抵抗曹操在东线的进攻;二是假刘备之势遏制了周瑜势力的发展,实现了其控制内部文臣武将的目的。曹操通过撤出荆州实施了渔翁之计,借刘备与孙权自相攻伐之际巩固了其在北方的统治。"借荆州"是三国鼎立过程中的谋略博弈,也是刘备、孙权、曹操实施权势制衡的政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时期
权势制衡
借荆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隋唐时期的太子册立及制约因素
15
作者
乔凤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5-130,共6页
隋唐时期,太子册立主要依据的是西周以来的立嫡以长制度,太子废立的决定权大多时候掌握在皇帝手中,虽然有时受到大臣的支持或反对,但皇帝的意志仍占主导地位。而在隋朝和唐朝前期,对太子人选影响较大的是独孤皇后以及唐高宗时的则天皇...
隋唐时期,太子册立主要依据的是西周以来的立嫡以长制度,太子废立的决定权大多时候掌握在皇帝手中,虽然有时受到大臣的支持或反对,但皇帝的意志仍占主导地位。而在隋朝和唐朝前期,对太子人选影响较大的是独孤皇后以及唐高宗时的则天皇后和唐中宗时的韦皇后,唐朝中后期,由于皇权的衰落,太子废立则主要被宦官控制。但这几种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通常是多种因素同时影响着太子的册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时期
太子册立
东宫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娱乐文化
1
作者
刘春香
机构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4-269,共6页
基金
2014年河南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42400410643)
文摘
饮食娱乐文化即饮食文化与娱乐文化的有机结合,或是宴饮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或是进行娱乐活动时增添某些饮食内容,从而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的需要,是一个时代生活方式的体现。魏晋南北朝是饮食娱乐文化的重要发展期,从宫廷皇室和贵族之家的各种豪华宴飨活动,到民间不同阶层人们的宴饮聚会,都会伴有不同的音乐、歌唱、舞蹈、百戏、游戏、美女佐酒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饮食娱乐活动。饮食娱乐活动中的音乐要素、歌舞、百戏杂技等形态对后世其它新型艺术形式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乐舞
欢歌
百戏
饮食娱乐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节日礼仪食俗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春香
机构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农业考古》
2015年第4期195-200,共6页
基金
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鸿都门学研究"(项目编号:14BZS097)
文摘
节日饮食习俗,是华夏饮食文化中的一份宝贵遗产,它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劳动过程中,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而总结出来的,从习俗各异的节日食俗中可以寻觅到最为古老的文化遗存因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一些传统节日逐渐形成并日趋成熟,饮食几乎成了各种不同节日的体现和载体,并产生了一套与各节日相对应的礼仪食俗。这些节俗饮食反映了当时人的生活追求和文化心态,表达了人们对幸福安康生活的期望,映射出了时代文化的内容和色彩。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节日食俗
肴列辛盘
觞称椒酒
屠苏酒
寒具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晋南北朝时期食物的加工与贮藏技术
3
作者
刘春香
机构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农业考古》
2015年第1期211-217,共7页
基金
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鸿都门学研究
(项目编号:14BZS097)
文摘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食品品种和主副食结构的发展变化,食物的加工制作和贮藏技术也进入了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此时关于农副产品的加工、储存以及食物制作的信息极为丰富,诸如绿色环保的操作工具、纯朴无害的加工技术、自然天成的贮藏方法,无不包含着天然绿色和环保的理念。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研究历史,研究历史上的食品问题,希冀能给今人以启迪。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食物加工
贮藏技术
劁法贮谷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军屯画面考释
4
作者
乔凤岐
机构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农业考古》
2016年第3期121-124,共4页
文摘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中的军屯画面,直观地再现了河西地区戍守军队且耕且守的场景。军屯以营为单位,长官的大帐位于营垒中央,士兵的营帐分为数层环于周围,明光闪亮的兵仗甲盾遍布营区,整个营垒森严肃穆。屯营周围修建有坞壁,坞壁是一种比亭、障小的城,是一种功能相当完备的防御性建筑,这些垦区成为后来各族人民的聚居区。军屯的生产与普通民众不同的地方,是耕作过程中出现了全副武装的军官和士兵,其他生产方式没有太大的变化。
关键词
嘉峪关
魏晋时期
军屯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彧“失语”与赤壁之败及曹操用人之变
被引量:
4
5
作者
乔凤岐
机构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2-197,共6页
基金
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魏晋隋唐东宫制度研究>(2016-23)
2014年度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项目<三国时期天下人才的理想追求研究>(2014-WJYB-04)
文摘
赤壁之战后,曹操觉察到谋士荀彧叔侄在战前不再献策而"失语"之因,在于他们忠于汉室而希望自己战败,在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后,他遂实施了"除旧布新"的用人新政:一方面逐步翦除集团中已显露出拥汉心理及可能存在拥汉心理者;另一方面,三下求才之令,重新构建忠于曹氏代汉的人才集团,侧重于任用寒人并限制性地任用士族。因此,赤壁之败是曹操用人方略的分水岭:此前,表面上还能依从汉朝以德为先的用人老路;而此后,就公开"唯才是举"了。其本质是唯拥护曹氏代汉之才是举,但曹丕即位后抛弃其父限制性使用士族的方略,遂为曹魏的败亡埋下了制度上的祸根。
关键词
荀彧
失语
赤壁之败
曹操
用人之变
Keywords
Xun Yu
aphasia
Chibi's defeat
Cao Cao
change of using talents
分类号
K23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曹操父子与司马懿之关系及历史走向的黑暗化
被引量:
4
6
作者
付开镜
机构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6-81,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鸿都门学研究"(14BZS097)
文摘
曹操猜忌司马懿,并警告曹丕小心司马懿坏了家事。司马懿投身曹丕阵营,为曹丕巩固太子地位出谋划策,得到了曹丕的高度信任,成为巩固太子地位智囊中的重要成员,从而躲过曹操猜忌之祸。曹丕不听从曹操的警告,重用司马懿,报恩心理起了重要作用。曹睿继承了曹丕重用司马懿的方针,强化了司马懿的政治权势,为司马懿父子代魏奠定了政治基础。司马懿恩将仇报的政治行径导致其家族道德权威的丧失,并成为魏晋南北朝历史走向黑暗化的先导。
关键词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猜忌与信任
恩将仇报
分类号
K23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东魏北齐定都邺城的地理因素
被引量:
2
7
作者
乔凤岐
机构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16-23)
文摘
华北南部的漳河流域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邺城一带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南北朝分裂割据的政治背景下,西魏、北周占据了古都长安,北魏的都城洛阳成了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对峙的前沿地带。相比而言,邺城基本处于东魏、北齐的疆域中心,符合古代建都的一般原则:居天下之中的区位原则、堪舆学的风水相宜原则、山川险固的国都安全原则、掌控全国的天下襟喉原则。同时又具备农业生产水土、气候条件和工商业繁荣的自然资源等经济地理因素。自商朝以后,邺城曾数次成为分裂割据背景下北方政治、军事中心,袁绍、曹操据此地以争天下,后赵、前燕先后于此地建都立国,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地理因素。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深厚人文地理环境,共同构成了东魏、北齐定都邺城的地理因素。
关键词
东魏
北齐
邺城
自然环境
人文地理
Keywords
Dongwei and Beiqi dynasties
Yeehe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human geography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朝太子谥号及其释义
被引量:
2
8
作者
乔凤岐
机构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
许昌
颍川
文化
研究
中心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4-120,共7页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隋唐东宫制度研究"(2016BLS019)
文摘
唐朝的太子谥是以儒家道德观念为评价标准的官方行为。太子死后能否获得谥号既与他们生前的品行有关,也存在在任皇帝对于他们的感情因素。谥号分三个类型,皇帝谥号者二人、太子谥号者五人,谥为王者二人。使用的谥号多为美谥或平谥,没有恶谥的情况,表达的是对这些太子的褒扬、哀思或怜悯之情。每个谥号的释义大致与受谥者的生平事迹相一致或略有溢美,这也是太子地位在古代国家政治活动中的一种体现。
关键词
唐代
太子
谥号
Keywords
Tang Dynasty
crown prince
posthumous title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朝追赠之太子谥号及其释义
被引量:
1
9
作者
乔凤岐
机构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
许昌
颍川
文化
研究
中心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0-76,共7页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隋唐东宫制度研究”(2016BLS019)
文摘
唐朝有十三位皇族子弟生前没有被册立为皇太子,而在死后却获得了太子谥号。这些皇子被追谥为太子的情况比较复杂,有年少而亡者、英年早逝者、含冤而死者,也有处事谨慎而善始善终者,具体到每一个人通常又是多种因素共存,只是主要因素有所侧重。唐代前期追赠的太子谥号不多,皇室子弟对太子之位的争夺非常残酷,玄宗在位时先后赠予三个兄弟和两个儿子太子谥号,赠谥现象逐渐流行,此后的皇权争夺虽然存在,但大都是权臣、宦官等势力相互角逐引起的,皇族内部相互残杀的情况并不多见,这可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追谥太子等教育形式产生的影响。以宗法血缘而言,皇帝和追谥为太子者的关系比较复杂,不仅有父子关系、兄弟关系,也有叔侄关系甚至祖孙关系。皇族子弟能否被追谥为太子虽然以儒家的道德观念为评判标准,但也与在位皇帝有较大关系,通常又与诸多政治因素密不可分。对生前无缘太子之位的皇族子弟而言,太子谥号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也是对他们生前事迹和品德的褒扬和肯定,也是对宗室子弟的较为有效的一种教育手段,有利于引导他们和睦相处并遵守皇权至上的礼仪制度,具有惩恶劝善的社会功能。唐朝的追谥太子属于官谥,是太子谥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礼制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
唐代
追谥太子
谥号
分类号
K249/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朱的养生论美学
10
作者
石长平
机构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1,117,共5页
基金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列子>美学思想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从美学维度来审视,杨朱的思想体系中包涵着厚重的美学意蕴,这一意蕴主要体现在其全生全身的理论核心上,它指向的是对生命美学、人生美学的追求。杨朱的养生美学以保全生命、延长生命时间、提升生命层次和价值为指向,通过养生实现了无痛苦人生历程,进而完美生命境界,实现审美化的人生理想,进入到精神自由的追求中去。这一美学思想体现在养身、养心和养性三个层阶上。
关键词
杨朱
养生美学
养身
养心
养性
Keywords
Yang Zhu
health aesthetics
nourishing the body
nourishing the heart
nourishing the nature
分类号
I0-02 [文学—文学理论]
B83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魏西晋管理东北地区体制之演变
11
作者
乔凤岐
机构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7-191,共5页
基金
2014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许昌学院魏晋隋唐历史文化研究重点项目(2014-WJ-04)
文摘
汉魏西晋时,中原王朝管理东北地区的体制存在较大变化。两汉时期虽然沿袭了先秦时期的册封制度,但在少数民族管理上郡县体制承担着更大的责任。从东汉末年公孙度专制辽东时起,曹操于襄平(今辽宁辽阳)设置东夷校尉,以此作为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主管机构。东夷校尉设置之初,可能由公孙氏兼任,但此时期东夷校尉的作用并没有凸显出来。司马懿平定辽东后,辽东郡县归属幽州,东夷校尉衙署虽设在襄平,但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事务主要由州郡负责。西晋时,设平州于襄平,但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事务的管理则是以东夷校尉为主,由此形成了一种职责相对分明的二元管理体制。
关键词
汉魏西晋
东北地区
二元管理体制
Keywords
Han,Wei,East and West Jin dynasties
northeastern areas
two systems of administration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朝册命皇太子的礼仪
12
作者
乔凤岐
机构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
许昌
颍川
文化
研究
中心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128,共8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隋唐太子礼仪制度及其演变研究”(2021-ZZJH-355)。
文摘
唐朝册命皇太子有两种形式:临轩册命皇太子在太极殿或宣政殿进行,皇帝亲临现场,典礼由侍中主持,中书令代表皇帝授予册书、玺绶;典礼结束后,太子到皇后宫中行拜谒之礼。内册皇太子的典礼在东宫明德殿举行,皇帝在太极殿或宣政殿临轩命使,典礼由左庶子主持,太尉、司徒代表皇上授予太子册书、玺绶;典礼结束后,太子先到皇帝所在宫殿拜谒皇帝,再到皇后所在宫殿拜谒皇后。拜谒皇后以后,太子在东宫官员的扈从下再到太庙行拜谒之礼,此项礼仪由率更令主持、在三师三少的导从下进行。册命皇太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受册之后谒太庙也是储君之位受于祖宗的体现,在唐代倡导以孝治天下和教化民众中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功能。
关键词
唐朝
册命皇太子
礼仪
Keywords
Tang Dynasty
crown prince
etiquette accordance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禹都阳城地望再论
13
作者
乔凤岐
机构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
许昌
颍川
文化
研究
中心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9-124,共6页
基金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汉唐石刻文献中颍川村落地名资料整理研究”(2021-JCZD-19)。
文摘
最早提出禹都地望者可能是东汉的班固,汉代学者将禹都阳城定在颍川的说法得到了近现代较多学者的认可。登封王城岗遗址中遗物碳-14测年数据,说明大城城墙修筑的年代与大禹时期相吻合。王城岗及其周边地区由许多龙山文化遗址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聚落遗址群,城池规模大于周边其他城池遗址,修筑如此庞大的城池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通过政治权势征调其他聚落居民参与筑城。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述和考古资料的佐证,禹都阳城应该在登封王城岗。
关键词
禹都
阳城
王城岗
Keywords
the capital of Dayu
Yangcheng
Wangchenggang
分类号
K2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国时期“借荆州”事件中的权势制衡探析
14
作者
乔凤岐
机构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
许昌
学院
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
中心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3-130,共8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201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魏晋隋唐东宫制度研究"(2016-23)
许昌学院2016年度科研重点项目"魏晋隋唐东宫属官研究"(2016092)
文摘
赤壁之战以后,荆州的归属成为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孙权将荆州部分土地借与刘备,刘备得以在荆州南部立足,为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借荆州"的历史公案,千百年来多有争论。事实上,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只是"借"了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及其附近的城池而已,并非"借"下整个荆州。刘备通过借荆州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暂时遏制住了孙权在荆襄一带的发展,二是建立了北进中原和西图川蜀的基地。孙权"借荆州"给刘备虽属无奈之举,但也实现了制衡内外的两大目的,一是维持了孙刘联盟,把长江中游防卫曹操的重担转嫁于刘备,自己全力以赴抵抗曹操在东线的进攻;二是假刘备之势遏制了周瑜势力的发展,实现了其控制内部文臣武将的目的。曹操通过撤出荆州实施了渔翁之计,借刘备与孙权自相攻伐之际巩固了其在北方的统治。"借荆州"是三国鼎立过程中的谋略博弈,也是刘备、孙权、曹操实施权势制衡的政治手段。
关键词
三国时期
权势制衡
借荆州
Keywords
Three Kingdoms Period
power balance
Jingzhou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隋唐时期的太子册立及制约因素
15
作者
乔凤岐
机构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
许昌
学院
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
中心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5-130,共6页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隋唐东宫制度研究”(2016BLS019)
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魏晋隋唐东宫制度研究”(2016-23)
文摘
隋唐时期,太子册立主要依据的是西周以来的立嫡以长制度,太子废立的决定权大多时候掌握在皇帝手中,虽然有时受到大臣的支持或反对,但皇帝的意志仍占主导地位。而在隋朝和唐朝前期,对太子人选影响较大的是独孤皇后以及唐高宗时的则天皇后和唐中宗时的韦皇后,唐朝中后期,由于皇权的衰落,太子废立则主要被宦官控制。但这几种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通常是多种因素同时影响着太子的册立。
关键词
隋唐时期
太子册立
东宫制度
Keywords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he selection about Crown Prince
the System of the Eastern Palace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娱乐文化
刘春香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节日礼仪食俗
刘春香
《农业考古》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食物的加工与贮藏技术
刘春香
《农业考古》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军屯画面考释
乔凤岐
《农业考古》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荀彧“失语”与赤壁之败及曹操用人之变
乔凤岐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曹操父子与司马懿之关系及历史走向的黑暗化
付开镜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东魏北齐定都邺城的地理因素
乔凤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唐朝太子谥号及其释义
乔凤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唐朝追赠之太子谥号及其释义
乔凤岐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杨朱的养生论美学
石长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汉魏西晋管理东北地区体制之演变
乔凤岐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唐朝册命皇太子的礼仪
乔凤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禹都阳城地望再论
乔凤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三国时期“借荆州”事件中的权势制衡探析
乔凤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隋唐时期的太子册立及制约因素
乔凤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