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马克斯·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
1
作者 郭现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52,共5页
马克斯·韦伯提出,西方文明的产生与西方文化所独有的新教伦理和理性主义传统有着密切的因果关联。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源于入世禁欲的基督教新教伦理。新教伦理,即以加尔文教为主的基督教新教的"命定说"及其戒律,构成... 马克斯·韦伯提出,西方文明的产生与西方文化所独有的新教伦理和理性主义传统有着密切的因果关联。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源于入世禁欲的基督教新教伦理。新教伦理,即以加尔文教为主的基督教新教的"命定说"及其戒律,构成了资本主义日常经济行为准则。资本主义精神并不是单纯的营利欲,而是对人类普遍具有的营利欲进行伦理和理性的规制。就其思想本质来说,韦伯并不是唯心论者。韦伯明确指出,促使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除了精神因素,还有制度、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同时,韦伯对于资本主义精神的作用并没有夸大,他认为其作用仅限于资本主义发生发展之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 资本主义精神 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场域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被引量:15
2
作者 周耀宏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76,共5页
新媒体场域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深刻,文化交融势不可挡,信息传播渠道多样,使得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着新的时代境遇。科学分析和深入研判新媒体场域下舆论引导迟滞、信息传播失序和西方话语霸权侵蚀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新媒体场域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深刻,文化交融势不可挡,信息传播渠道多样,使得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着新的时代境遇。科学分析和深入研判新媒体场域下舆论引导迟滞、信息传播失序和西方话语霸权侵蚀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带来的严峻挑战,从而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时代转换、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场域 社会主义 主流意识形态 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融合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3
作者 安红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77-284,共8页
数实融合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动力。以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除西藏自治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省外)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实融合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数实融合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动力。以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除西藏自治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省外)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实融合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实融合对农业新质生产力存在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且该结论在通过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仍保持稳定。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实融合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在劳动资料维度显著,呈现出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的趋势;在区域层面,东部地区数实融合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最强,中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弱;同时,不同数实融合程度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数实融合程度较高的地区,其农业新质生产力受数实融合的推动作用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在数实融合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发挥了中介效应。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数实融合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协同推进区域均衡发展,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同时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支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并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融合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 中介效应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在河南省农村高素质农民培育中的角色和影响研究
4
作者 王永真 魏会廷 《当代农机》 2024年第1期57-59,共3页
分析了数字技术在河南省农村高素质农民培育中的角色以及数字技术对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影响,探讨了数字技术在农村高素质农民培育中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河南省农村 农民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安红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65,共3页
高校构建思政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是思政课改革所需,也是教师能力提升所需,更是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发展所需。高校思政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主体多元化、方法多样化、效果长远化等原则,建立... 高校构建思政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是思政课改革所需,也是教师能力提升所需,更是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发展所需。高校思政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主体多元化、方法多样化、效果长远化等原则,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立体化评价体系,开展全过程评价,并做好评价结果的运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思政课 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欣欣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6-58,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既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更是高校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强的现实可能性。多元文化影响、智能技术应用、教师使命担当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既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更是高校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强的现实可能性。多元文化影响、智能技术应用、教师使命担当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时代必要性。构建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打造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思政教育阵地、优化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实践教学方法、完善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思政课 文化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
7
作者 安红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8-296,共9页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对于应对农业发展中遇到的资源与环境挑战,构建农业强国至关重要。运用2011—2020年间中国30个省份(西藏、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通过定量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对于应对农业发展中遇到的资源与环境挑战,构建农业强国至关重要。运用2011—2020年间中国30个省份(西藏、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通过定量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空间外溢效应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尤其在技术进步层面表现突出,不过在提升技术效率方面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在地域和空间上存在差异,其中金融使用深度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多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最大,超过金融覆盖范围和普惠金融的数字化水平;同时,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对本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提振效果,还对邻近区域产生明显的正面溢出效应。为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并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差异 农业技术创新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商资本下乡经营农业: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31
8
作者 李家祥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9-96,共8页
工商资本下乡经营农业作为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不仅存在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经营成本高、农业生产技术服务跟不上和对农产品市场信息把握不及时不全面等诸多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也存在着公司经... 工商资本下乡经营农业作为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不仅存在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经营成本高、农业生产技术服务跟不上和对农产品市场信息把握不及时不全面等诸多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也存在着公司经营不善、与当地农民发生利益冲突、某些工商资本借机炒作、突发灾害性天气和宏观经济下行影响等诸多潜在风险和问题。为此,要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和我国农业经营方式需要变革的实际出发,顺势而为,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通过多方协力配合,共同做好工商资本下乡经营农业这篇大文章,为解决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共享发展找到一条现实而有效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商资本 农业经营 工商资本下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用理性的表现及历史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现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3-97,共5页
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特质,本质上是一种经验理性,其形成取决于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历史文化背景。实用理性涵盖了国人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经验直觉的思维方式、重人事轻鬼神的人生信仰等。实用... 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特质,本质上是一种经验理性,其形成取决于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历史文化背景。实用理性涵盖了国人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经验直觉的思维方式、重人事轻鬼神的人生信仰等。实用理性精神对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民族精神的形成,对于中国文化多元化、连续性特征的形成,发挥了积极的精神动力作用;但也存在功利主义等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理性 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生成逻辑、战略架构与现实推进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清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8-11,共4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转型升级的实践诉求和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建设的时代诉求彰显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要以建设政治上更加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战略目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引领带动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转型升级的实践诉求和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建设的时代诉求彰显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要以建设政治上更加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战略目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引领带动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高为战略方针,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政治保障为战略要求,以培养造就新时代有政治担当的高质量党员队伍为战略关键,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战略核心,从党的政治建设的方向之基、价值取向、基础工程、基本方略、技术方法等方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党的政治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 政治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绘工程专业《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艳丽 腾卫双 徐永新 《绿色科技》 2022年第3期244-247,共4页
以测绘工程专业的地球科学概论课程为例,针对专业特征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践。设计出“四三式”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包括观念与情怀、专业思维与态度、个人素养三个维度的思政目标;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前沿知识、实践知识的思政内容... 以测绘工程专业的地球科学概论课程为例,针对专业特征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践。设计出“四三式”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包括观念与情怀、专业思维与态度、个人素养三个维度的思政目标;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前沿知识、实践知识的思政内容;“集体+自主+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成果+知识+表现”的评价方式。实践结果表明: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增强学习获得感,对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地球科学概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心隐与江西民间讲会聚合堂考释
12
作者 牛秋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46,共4页
何心隐是一位天生的组织者,他所建立的聚合堂,正是仿照其师颜钧萃和会的组织办法,以宗族为基地,推行他理想中的乡村建设模式。这种合族的共同体,族中的子弟共同教养,老人则共同抚养,青年婚嫁由族中经办,共同承担赋役。何心隐把山农的萃... 何心隐是一位天生的组织者,他所建立的聚合堂,正是仿照其师颜钧萃和会的组织办法,以宗族为基地,推行他理想中的乡村建设模式。这种合族的共同体,族中的子弟共同教养,老人则共同抚养,青年婚嫁由族中经办,共同承担赋役。何心隐把山农的萃和会进一步从教育推广到经济,以实现"齐家"的理想。江西宗族势力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宗族可以作为官方势力的补充,协助明朝政府对基层民众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作为另外一种权力实体,可以使得势力范围之内的民众免遭专制权力的过分欺压,何心隐的聚合堂实际上也是一种宗族组织。何心隐的民间传统的弘扬势必与专制统治的追求相矛盾。在专制制度的统治之下,强权比公理更为有效,辩论是没有丝毫用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心隐 民间宗教 聚合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下级“争风吃醋”现象的领导策略
13
作者 孙希芳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61-64,共4页
日常工作中,下级间常因社会比较而产生负面情绪,引发"争风吃醋"现象。对此,可运用社会比较理论寻找解决策略。一要引导下级采取积极应对策略,包括降低比较地位、降低维度水平、确定新的维度、设定极高目标、回避相互比较。二... 日常工作中,下级间常因社会比较而产生负面情绪,引发"争风吃醋"现象。对此,可运用社会比较理论寻找解决策略。一要引导下级采取积极应对策略,包括降低比较地位、降低维度水平、确定新的维度、设定极高目标、回避相互比较。二要创建一个公平正义的单位微环境,包括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推行详细清单机制、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完善用人考核机制、完善任职晋升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 下级 社会比较 人际关系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建设的百年历程及其经验
14
作者 寇鸿顺 申浩良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共7页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经典作家的民主理论和建党学说是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理论依据。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建设经历了引入与初创、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经典作家的民主理论和建党学说是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理论依据。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建设经历了引入与初创、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遭受挫折、深化发展和全面推进等若干阶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民主集中制建设的百年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是:正确认识与处理民主和集中的辩证关系,把握民主和集中的动态平衡;夯实党内民主,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推进民主集中制制度化、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主集中制 历史进程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领导职业发展面临的性别偏见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希芳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3-86,共4页
在职场中,女领导时常面临表现为歪曲女性的"贴标签"、打压女性的"职场PUA"、排斥女性的"厌女情结"的性别偏见。究其原因,包括两性在起点公平、角色期待、分工合作、权力分配方面的社会因素,思想传承、大... 在职场中,女领导时常面临表现为歪曲女性的"贴标签"、打压女性的"职场PUA"、排斥女性的"厌女情结"的性别偏见。究其原因,包括两性在起点公平、角色期待、分工合作、权力分配方面的社会因素,思想传承、大众传媒、形象固着方面的文化因素和生理特点、思维方式、心理误区、性格特点方面的个人因素。应对这种性别偏见,应从国家层面制定明确的推动女领导职业发展的公共政策,从社会层面营造宽松的利于女领导职业发展的软环境,从个人层面进行完善自身人格的自致性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领导 职业发展 性别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中国民生政治实践——以共建共治共享为视角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镭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64,共7页
民生政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当然内容。当前,由于市场与公益的冲突弱化民生政治建设的社会认同、民生供给失衡诱发人民群众的相对剥夺感、民生供给错配降低人民获得感等多种因素并存,导致人民群众低度获得感的难题产生,坚... 民生政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当然内容。当前,由于市场与公益的冲突弱化民生政治建设的社会认同、民生供给失衡诱发人民群众的相对剥夺感、民生供给错配降低人民获得感等多种因素并存,导致人民群众低度获得感的难题产生,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全民共享"是新时代民生政治实践的价值取向;经济基础、政治保障、社会福祉、文化境界与生态格局构成新时代民生政治实践的主要面向;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乡村振兴、民生供给侧改革构成新时代民生政治实践的重点任务,而人民获得感则是新时代民生政治实践的衡量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民生政治 共建共治共享 人民获得感 “以人民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安红霞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9期382-386,共5页
供给侧改革是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阶段而提出来的,核心思想是从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发展,要求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重视产品数量,更应该注重产品质量。我国在农业领域发展中,突出表现为农... 供给侧改革是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阶段而提出来的,核心思想是从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发展,要求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重视产品数量,更应该注重产品质量。我国在农业领域发展中,突出表现为农产品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与供需矛盾突出等,严重阻碍农业产业的发展和振兴。基于中国农业发展现实状况,在分析我国不同阶段农业结构调整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影响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最终提出河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具体思路与对策,以期为促进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振兴提供参考,助推河南省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和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农业产业结构 现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耕文化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明 郝田田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第18期51-53,共3页
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内核中包含着许多与劳动教育契合的内容,对于促进和优化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将农耕文化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既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为劳动教育的开... 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内核中包含着许多与劳动教育契合的内容,对于促进和优化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将农耕文化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既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构建了更融洽的载体,使劳动教育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本文着重探讨了农耕文化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和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农耕文化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以期对务实性推动劳动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 劳动教育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经验、实践的归纳法——中国传统归纳逻辑探赜
19
作者 黄海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71,共8页
中国古代的传统归纳推理与西方传统归纳推理相比具有不同的特质。一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归纳推理既有归纳也有演绎的成分,是一个复合的推理形式,这一点和中国古代连珠体的推理是一致的,也和印度古代的因明推理具有类似之处。二是中国传统... 中国古代的传统归纳推理与西方传统归纳推理相比具有不同的特质。一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归纳推理既有归纳也有演绎的成分,是一个复合的推理形式,这一点和中国古代连珠体的推理是一致的,也和印度古代的因明推理具有类似之处。二是中国传统归纳推理的目标是通过归纳到的一般性结论演绎生活中的经验准则,是作为经验存在的。三是有效性不是中国传统归纳推理的核心概念,所以也就不追求有效性,转而追求通过经验验证现实(实践)。因此,中国古代的归纳推理是实践的推理,不是理论的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归纳推理 复合推理 实践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民生情怀民生底线的辩证关系、历史特征与实践经验
20
作者 刘镭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49-51,共3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政治实践中体现为一贯的民生情怀民生底线思维与实践。民生情怀与民生底线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中的两个尺度,百年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套嵌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大历...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政治实践中体现为一贯的民生情怀民生底线思维与实践。民生情怀与民生底线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中的两个尺度,百年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套嵌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大历史主题之中,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特征,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生存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保障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改革开放时期的改善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共享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百年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的历史经验有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中把握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从中国发展的实际出发践行民生情怀民生底线、以制度体系建设保障民生情怀民生底线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情怀 民生底线 辩证关系 历史特征 实践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