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感教育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丽英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3-185,共3页
伴随着情感进入人们的视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情感教育嵌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需要,是中国传统文化衍生的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客观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在重视情... 伴随着情感进入人们的视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情感教育嵌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需要,是中国传统文化衍生的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客观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在重视情感教育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要在情感激发和共鸣基础上引导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同和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障碍及对策 被引量:7
2
作者 师连枝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6-168,共3页
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意义重大,势在必行,但面临着法规政策体系不完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成本高、资金缺乏、产业化和商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为此,国家需重点采取以下对策:尽快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对整个能源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意义重大,势在必行,但面临着法规政策体系不完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成本高、资金缺乏、产业化和商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为此,国家需重点采取以下对策:尽快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对整个能源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建立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配套法规和政策体系;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大幅度降低可再生能源生产成本;加快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商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常规能源 能源结构 法规政策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教育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分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丽英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8-69,共2页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意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从课堂教学的情景化和课外情感交流的畅通化两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把情感教育嵌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意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从课堂教学的情景化和课外情感交流的畅通化两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把情感教育嵌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思路探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滕卫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744-22745,共2页
分析了河南省当前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做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市场主导、创新机制原则,通过加强农业科普宣传、建立技术员联系权制度、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构建农村科技培训信息化服务平台,... 分析了河南省当前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做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市场主导、创新机制原则,通过加强农业科普宣传、建立技术员联系权制度、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构建农村科技培训信息化服务平台,丰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新型农民 科技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4
5
作者 师连枝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81,共3页
农业生产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循环农业的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和适用性。循环农业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是契合的,我们应以发展循环农业为切入点... 农业生产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循环农业的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和适用性。循环农业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是契合的,我们应以发展循环农业为切入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 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高等教育精英化与大众化冲突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高军峰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4,共5页
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冲突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冲突开始初步显现。1958年,中共中央决定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高校招生制度来尝试解决这种冲突;"文革"期间,中共中央谋求... 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冲突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冲突开始初步显现。1958年,中共中央决定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高校招生制度来尝试解决这种冲突;"文革"期间,中共中央谋求通过政治化途径来解决这种冲突;新时期,国家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改革和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但是,由于高考与基础教育应试之间始终存在博弈,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的冲突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此,教育专家和学者提出高考改革的各种方案,以彰显社会公平和人才选拔的效率。回顾这一历程可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必须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体现国家选拔人才的效率和公平要求以及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高等教育 大众化与精英化的冲突 高考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新论 被引量:3
7
作者 周耀宏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5-7,共3页
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运用控制论、系统论、功能论、保障论对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进行理论归纳和总结,对于凝练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更好地指导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 职业教育思想 职业教百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机制创新 被引量:3
8
作者 沈春光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70-71,共2页
高职院校德育机制创新主要包括领导机制创新、目标机制创新、动力机制创新、运作机制创新、环境机制创新、信息反馈机制创新、制约机制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创新、队伍建设机制创新和投入保障机制创新等十大机制创新。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德育机制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模式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审视 被引量:2
9
作者 周银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4,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中国社会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有机统一。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现代化发展模式经历曲折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中国社会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有机统一。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现代化发展模式经历曲折甚至中断。改革开放后,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推进,作为一种现代化生活方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现端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其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在发展模式层面上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的深度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一种现代化生活方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深化,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和中国梦是实现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有机统一的典范。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实现的,这一道路应该是发展模式与生活方式的有机统一,其最终目标是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模式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凤云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6Z期61-62,共2页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这也是中部地区实现转型跨越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完成此重大任务,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这也是中部地区实现转型跨越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完成此重大任务,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实践过程,涉及农村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七届五中全会 中央一号文件 农业现代化 科技推广服务 生产经营自主权 基层农业 供给总量 经济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农场组织化经营主体生成的制度场域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军峰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0-96,共7页
从政府、制度和组织三个维度不仅可以解释我国农业发展的轨迹,还可以解释当前家庭农场组织化经营主体生成的内在逻辑。政府供给制度是基于实现政府收益最大化的现实需要,政府推进制度创新是基于保证政府实现增量收益最大化的内在要求,... 从政府、制度和组织三个维度不仅可以解释我国农业发展的轨迹,还可以解释当前家庭农场组织化经营主体生成的内在逻辑。政府供给制度是基于实现政府收益最大化的现实需要,政府推进制度创新是基于保证政府实现增量收益最大化的内在要求,通过制度创新,催生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不只是推进政府收益最大化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实现政府与社会收益的相互均衡,以保证制度生成并发挥应有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组织化经营 制度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跃进工作方法归谬 被引量:1
12
作者 师连枝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113,共3页
错误的工作方法是催生大跃进灾难性后果的重要因素,它们主要包括:“四大”开路与政治挂帅;计划层层加码两本账;简单评比与组织处理挂钩;只要高指标不要综合平衡;运用群众运动搞建设;一刀切、“刮大风”式的领导方法。
关键词 大跃进 工作方法 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政治文明素养培育的方法论意蕴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军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5-179,共5页
大学生政治文明素养培育本质内涵是实现德性与能力的内在统一。沟通大学生德性与能力、认知与实践内在统一因素是政治信仰支撑下的政治智慧,政治智慧体现为大学生知行层面合德性与合法则性统一自由选择。大学生德性层面的真和行为层面... 大学生政治文明素养培育本质内涵是实现德性与能力的内在统一。沟通大学生德性与能力、认知与实践内在统一因素是政治信仰支撑下的政治智慧,政治智慧体现为大学生知行层面合德性与合法则性统一自由选择。大学生德性层面的真和行为层面的善指向大学生道德信仰维度,作为德性主体和实践主体,知和行在现实情景中所展示的差异显示出主体精神境界不同。大学生德性和能力的实践展开,展示出大学生政治文明素养培育的方法论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文明素养教育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层次化教学中的高校德育内容 被引量:1
14
作者 樊蕾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07-108,共2页
增强德育教学的时代感、实效性与感染力是普通高校德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德育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承认和尊重大学生群体客观存在的差异,确立从保障个体成长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等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开展从生命教育、情感教育到科学... 增强德育教学的时代感、实效性与感染力是普通高校德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德育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承认和尊重大学生群体客观存在的差异,确立从保障个体成长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等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开展从生命教育、情感教育到科学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等多种内容的教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层次化 生命教育 情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耀宏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共6页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就是夯实基础、苦练内功、重拳出击、全面凝练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引导力。具体地讲就是:加强党自身建设以提高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力和感召力,坚持理论创新以增强...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就是夯实基础、苦练内功、重拳出击、全面凝练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引导力。具体地讲就是:加强党自身建设以提高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力和感召力,坚持理论创新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筑牢舆论阵地以加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支撑力和凝聚力,加强队伍建设以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斗力,批判错误思潮以积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力,关注民生问题以增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营造社会氛围以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繁荣先进文化以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十六大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核心引导力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大以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基本经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耀宏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23,共3页
思想理论创新是党的建设之根本。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其基本经验主要是:理论体系创新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动力源泉,教育模式创新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机制保障,理论研究与宣传实践创新是党的思想理论建... 思想理论创新是党的建设之根本。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其基本经验主要是:理论体系创新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动力源泉,教育模式创新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机制保障,理论研究与宣传实践创新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坚实基础,理论学习和培训制度创新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思想理论建设 历史经验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工哺农: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基本路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凤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054-15056,共3页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和方向,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业科学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农业区域化布局...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和方向,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业科学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农业区域化布局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然而农民整体素质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资源有限,农业科学技术投入不足等,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实施"工业反哺农业",通过资金反哺、政策引导,改革户籍制度,将零散土地连接成片,鼓励龙头企业到农村发展,建立农业合作组织,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推进农业发展,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工哺农 现代农业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践困境及其出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滕卫双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1-113,共3页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我国确立的最新的教育发展蓝图。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显著。因此,研究探讨我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践困境及其对策,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实现河南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城乡教育 一体化 学校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位与调适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银超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4-15,共2页
现代社会脱胎于传统的单质化社会,在单质化社会中,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是单一的,即政府供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单一的供给主体不能适应农村公共产品的供需,导致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处于低效率... 现代社会脱胎于传统的单质化社会,在单质化社会中,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是单一的,即政府供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单一的供给主体不能适应农村公共产品的供需,导致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处于低效率甚至无效率状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错位与失衡严重制约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加快推进供给主体多元化,同时不断完善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相关的法律制度,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调适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主体 错位 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视角下的文化建设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巴文泽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6期172-174,共3页
分析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 新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