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人类工程活动诱发黄土滑坡灾害特征与致灾机理 被引量:55
1
作者 彭建兵 吴迪 +6 位作者 段钊 唐东旗 成玉祥 车文越 黄伟亮 王启耀 庄建琦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1-980,共10页
为了揭示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黄土滑坡成灾机理,基于典型工程活动触发黄土滑坡案例分析,采用野外调查、物理模型试验和应力路径试验等方法,分析了堆载触发黄土滑坡剪切带形成过程、卸载触发黄土滑坡演化模式和灌溉诱发黄土滑坡的成灾过程... 为了揭示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黄土滑坡成灾机理,基于典型工程活动触发黄土滑坡案例分析,采用野外调查、物理模型试验和应力路径试验等方法,分析了堆载触发黄土滑坡剪切带形成过程、卸载触发黄土滑坡演化模式和灌溉诱发黄土滑坡的成灾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堆载和卸载触发的黄土滑坡,垂直节理易演化成裂缝带,剪应力作用下剪切蠕变带逐渐由坡脚向坡体内部扩展,直至发展成贯通的剪切带,坡体整体变形破坏,堆载触发黄土滑坡具有典型浅层、深层双滑带特征;灌溉诱发黄土滑坡主要发育在黄土塬边,长期农田灌溉导致地下水抬升,坡体内形成饱和带,重力荷载作用下发生蠕动剪切破坏,滑坡开始启动,大规模的快速覆盖加载导致坡体前部浅层黄土液化,最终触发黄土泥流远程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活动 黄土滑坡 堆载 卸载 灌溉 成灾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开挖尺度对黄土边坡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唐东旗 姚秀芳 +2 位作者 焦玲 高均昭 徐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1-1155,共5页
随着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场地问题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瓶颈,削坡造地成为必然,为此,引发了大量灾难性黄土滑坡。从坡体开挖造成边坡失稳的极限平衡理论出发,在不同开挖尺度下,分别从应力、应变和屈服区的变化特征等方面进行... 随着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场地问题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瓶颈,削坡造地成为必然,为此,引发了大量灾难性黄土滑坡。从坡体开挖造成边坡失稳的极限平衡理论出发,在不同开挖尺度下,分别从应力、应变和屈服区的变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开挖区域形成水平减载作用,坡顶易出现张拉裂缝,开挖加速形成上下贯通的屈服面,最后对不同开挖尺度下的坡体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黄土地区边坡开挖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体开挖 黄土滑坡 受力分析 Flac2D 变形特征 受力特征 边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设计龄期C40混凝土配合比试验与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俊 孔亚美 +1 位作者 郭鑫 吴泽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81,M0006,M0007,共9页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较多引起的水化热过大问题,研制了水泥用量相对少、设计龄期60 d、90 d的C40混凝土(下称“60 d、90 d强度混凝土”)配合比,通过试验验证了其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可行性。采用MIDAS-FEA有限元软件建立夏季施...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较多引起的水化热过大问题,研制了水泥用量相对少、设计龄期60 d、90 d的C40混凝土(下称“60 d、90 d强度混凝土”)配合比,通过试验验证了其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可行性。采用MIDAS-FEA有限元软件建立夏季施工的某2 m厚筏板基础计算模型,分别对28 d、60 d、90 d设计龄期C40强度混凝土浇筑后的温度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0 d、90 d强度混凝土可有效降低基础内部温度峰值,明显降低基础中上及中下里表温差。60 d、90 d强度混凝土较28 d强度混凝土亦有经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 d、90 d强度混凝土 配合比试验 大体积混凝土 MIDAS-FEA软件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3-2013年许昌市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歆 朱亚红 屈贵兰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2769-2773,共5页
利用1993、2004和2013年3期遥感影像,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对河南省许昌市21年间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3-2013年,林地、水域、未利用地、耕地面积都有所减少,分别减少了3 592.06、32... 利用1993、2004和2013年3期遥感影像,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对河南省许昌市21年间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3-2013年,林地、水域、未利用地、耕地面积都有所减少,分别减少了3 592.06、323.22、22 582.48、8 133.70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33 817.55 hm^2;土地利用变化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林地、水域、耕地,变化整体比较均匀,另外,根据土地利用程度计算结果,许昌市土地整体处于开发利用阶段。21年间许昌市各类型景观指数有升有降,状态比较复杂,其中斑块数量呈现出大幅度下降的趋势,而斑块形状指数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学 许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温泉分布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玲霞 路睿 +4 位作者 谢文苹 刘博 王亚茹 姚海慧 蔺文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195,共23页
青藏高原是我国地热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传统观点认为其东北部地区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块,地热赋存条件一般。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热资源种类齐全,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勘查程度较高或单个温泉温度较高的区域,而区内大部分地区研究程... 青藏高原是我国地热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传统观点认为其东北部地区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块,地热赋存条件一般。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热资源种类齐全,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勘查程度较高或单个温泉温度较高的区域,而区内大部分地区研究程度较低,地热资源整体分布特征和热源机制不清。本文依据主要控热活动断裂和温泉集中区将温泉自东北向西南划分为11个区,利用水文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分析手段对温泉的分布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温泉补给来源均为其附近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温泉水化学特征与热储的地层岩性相关,花岗岩热储中地热水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SO_(4)^(2-)和Cl^(-)为主;灰岩热储中地热水阳离子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以HCO_(3)^(-)为主;砂岩热储中地热水主要阳离子有Ca^(2+)、Na^(+)和Mg^(2+),主要阴离子有Cl^(-)、SO_(4)^(2-)和HCO_(3)^(-)。温泉主要沿活动断裂展布方向呈串珠状分布,且主要密集在不同构造体系的交接复合部位和同一构造体系的转折部位;分布于一、二级断裂结合部位的热储循环深度最大,径流路径最长、水岩反应较充分;而分布于被少量小规模断裂切割的三级断裂沿线的温泉循环深度相对较小,径流路径较短,水岩反应程度较低。热储温度从东北向西南整体呈现出中部和西南部高、南部和东北部低,中高温热储主要分布于共和、贵德、乌兰和唐古拉山一带,温度在89.0~139.0℃,平均117.7℃。温泉热源主要来自大地热流传导增热、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岩浆余热和活动断层摩擦生热,以及低速高导熔融体和地幔通道流传热等。此次主要聚焦于青海省水热型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地热成因等方面的研究,可为后期青海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部 水文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温标 硅焓图解 控热活动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梯度作用下非饱和土水分迁移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彦龙 王俊 王铁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39-2844,共6页
为了探明非饱和土中的水分在温度梯度作用下的迁移规律,开展了非饱和土在不同温度梯度作用下的气态水迁移试验和混合态水迁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土样内部的温度场在24 h内均能达到稳态且稳定后的温度场沿土样长度方向线性变化。气态水... 为了探明非饱和土中的水分在温度梯度作用下的迁移规律,开展了非饱和土在不同温度梯度作用下的气态水迁移试验和混合态水迁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土样内部的温度场在24 h内均能达到稳态且稳定后的温度场沿土样长度方向线性变化。气态水迁移量和液态水迁移量均随着温度梯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态水迁移量的增幅显著大于液态水迁移量的增幅。在气态水迁移中,温度效应随着土样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液态水迁移中,温度效应与土样初始含水率的关系不大。最后建立了非饱和土在不同温度梯度作用下,当其水分场接近稳态时,土样内部含水率梯度的表达式,该表达式包含温度梯度和初始含水率两个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温度梯度 水分迁移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坡体节理发育特征和空间分区与边坡稳定性 被引量:9
7
作者 唐东旗 姚秀芳 +2 位作者 彭建兵 徐进 高均昭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90,共5页
通过现场调查分析了黄土坡体节理发育特征,节理走向与边坡倾向呈大角度斜交,节理走向受边坡倾向的控制。根据对斜坡不同区域受力分析,台塬区土体主要受到湿陷拉张作用,在斜坡地带土体主要受水平卸荷所产生的推力作用,把斜坡区节理发育... 通过现场调查分析了黄土坡体节理发育特征,节理走向与边坡倾向呈大角度斜交,节理走向受边坡倾向的控制。根据对斜坡不同区域受力分析,台塬区土体主要受到湿陷拉张作用,在斜坡地带土体主要受水平卸荷所产生的推力作用,把斜坡区节理发育分为湿陷节理发育区、拉张节理发育区、挤压节理发育区和开挖卸荷节理发育区。最后,对有无节理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和理论分析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节理 卸荷 节理分区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板开洞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龙起 周东华 +2 位作者 廖文远 陈旭 姚凯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8-655,共8页
为研究腹板开洞连续组合梁的受剪性能,以配筋率和混凝土板厚为变量参数,对5根腹板开洞连续组合梁进行了两点单调对称集中加载试验,采用剪力分离方法对应变试验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组合梁钢梁和混凝土板承担的剪力.试验结果表明:腹板开洞... 为研究腹板开洞连续组合梁的受剪性能,以配筋率和混凝土板厚为变量参数,对5根腹板开洞连续组合梁进行了两点单调对称集中加载试验,采用剪力分离方法对应变试验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组合梁钢梁和混凝土板承担的剪力.试验结果表明:腹板开洞不仅降低了连续组合梁的刚度和承载能力,而且引起洞口区域混凝土板和钢梁截面的竖向剪力重分布,剪力主要通过洞口上方的混凝土板来承担,占到总剪力的85%~90%;洞口区域不再符合平截面假定,最终连续组合梁洞口发生剪切破坏,组合梁丧失承载能力;增加混凝土板厚度和截面配筋率可以提高连续组合梁的承载和变形能力,并可以用来进行洞口区域的补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组合梁 腹板开洞 受剪性能 承载力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长期变形试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俊 尚世宇 刘立新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0-113,共4页
通过对两根置于室内近似标准环境、一根置于室外自然环境中的长7.5 m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长期加载,对跨中挠度进行了600 d的量测,绘制了跨中长期挠度及长期挠度系数时程曲线,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Datafit软件对长期挠度系数... 通过对两根置于室内近似标准环境、一根置于室外自然环境中的长7.5 m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长期加载,对跨中挠度进行了600 d的量测,绘制了跨中长期挠度及长期挠度系数时程曲线,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Datafit软件对长期挠度系数时程规律进行了数值分析,建立了以混凝土徐变"先天理论"为基础的长期挠度系数工程实用表达式。对该公式进行了精度分析表明误差在±10%以内,并指出了其该类梁长期挠度增大系数终值ηθ可取为2.15,可供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长期挠度预测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 长期挠度系数 先天理论 实用表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应变能变化率法的Euler-Bernoulli功能梯度梁的损伤识别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立新 杨真真 赵文举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17,共4页
基于模态应变能,本文提出Euler-Bernoulli功能梯度梁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Euler-Bernoulli功能梯度梁的单元刚度矩阵和振型模态参数,然后计算单元刚度矩阵与振型的二次积,即得单元模态应变能。在此基础上,根据单元模... 基于模态应变能,本文提出Euler-Bernoulli功能梯度梁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Euler-Bernoulli功能梯度梁的单元刚度矩阵和振型模态参数,然后计算单元刚度矩阵与振型的二次积,即得单元模态应变能。在此基础上,根据单元模态应变能损伤前后的变化,给出Euler-Bernoulli功能梯度梁的损伤指标。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Euler-Bernoulli功能梯度梁的损伤识别方法的有效性。数值结果表明,提出的损伤指标能够很好地识别出梁的损伤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ler-Bernoulli功能梯度梁 模态应变能 损伤识别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梯度经典梁损伤识别模态应变能变化率法的抗噪音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立新 岳世燕 +1 位作者 胡中明 杨真真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39,共5页
针对功能梯度经典梁,研究损伤识别的模态应变能变化率方法的抗噪音性能。基于有限元商用软件ABAQUS计算平台,计算功能梯度经典梁自由振动模态参数,并加入一定水平的噪音。用这些含噪音的模态参数仿真实际测量值。模态参数测量噪音模型... 针对功能梯度经典梁,研究损伤识别的模态应变能变化率方法的抗噪音性能。基于有限元商用软件ABAQUS计算平台,计算功能梯度经典梁自由振动模态参数,并加入一定水平的噪音。用这些含噪音的模态参数仿真实际测量值。模态参数测量噪音模型采用高斯分布模型,并比较了计算噪音水平的三种计算方法。通过数值算例,分析测量噪音对功能梯度经典梁损伤识别的影响。从损伤识别结果可以发现,在1%、2%和5%的噪音水平情况下,均能很好地识别出梁的损伤单元。这表明功能梯度经典梁损伤识别的模态应变能变化率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噪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经典梁 模态应变能变化率 损伤识别 抗噪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度对梁徐变系数与徐变挠度系数数值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俊 赵静超 刘立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30,共5页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挠度是其长期挠度主要组成部分,搞清梁的徐变系数与徐变挠度系数间数值关系对准确预估其长期挠度十分关键.对长期加载的预应力梁徐变变形运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分析,讨论了预应力度值对预应力梁徐变系数与徐变挠度...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挠度是其长期挠度主要组成部分,搞清梁的徐变系数与徐变挠度系数间数值关系对准确预估其长期挠度十分关键.对长期加载的预应力梁徐变变形运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分析,讨论了预应力度值对预应力梁徐变系数与徐变挠度系数数值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全预应力梁,徐变挠度系数大于徐变系数;对部分预应力梁,徐变挠度系数小于徐变系数.与文献[1]中对预应力梁徐变应变几何模型的解析法分析结果一致.研究结论可为工程中建立精确的预应力混凝土梁长期挠度计算模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梁 预应力度 徐变系数 徐变挠度系数 数值关系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长期挠度实用计算公式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俊 孔亚美 刘立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51,93,共6页
精确的长期挠度计算方法是折线先张梁推广应用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对放置于不同工作环境中的三根折线先张梁长期加载,研究了跨中挠度及跨中截面徐变应变,结合前期建立的梁挠曲徐变系数与其徐变挠度系数两系数间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分析了... 精确的长期挠度计算方法是折线先张梁推广应用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对放置于不同工作环境中的三根折线先张梁长期加载,研究了跨中挠度及跨中截面徐变应变,结合前期建立的梁挠曲徐变系数与其徐变挠度系数两系数间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折线先张梁的长期挠度系数、挠曲徐变应变系数及徐变挠度系数三系数间的数值关系.结果表明:折线先张梁长期挠度系数约为其徐变挠度系数的1.1倍,建立了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梁的预应力度值、预应力产生的轴力值、预应力产生的弯矩值、构件换算截面面积及构件截面抗弯模量等多因素共同影响的折线先张梁长期挠度实用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线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梁 长期挠度 徐变系数 徐变挠度系数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板开洞连续组合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龙起 廖文远 姚凯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97-101,共5页
为研究腹板开洞连续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对6根组合梁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其中5根为腹板开洞梁,1根为腹板无洞梁。研究内容为组合梁极限承载力、混凝土板和钢梁受力全过程的截面剪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与腹板无洞组合梁相比,... 为研究腹板开洞连续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对6根组合梁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其中5根为腹板开洞梁,1根为腹板无洞梁。研究内容为组合梁极限承载力、混凝土板和钢梁受力全过程的截面剪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与腹板无洞组合梁相比,腹板开洞使组合梁的极限承载力得到明显削弱;洞口范围内混凝土板截面承担的剪力随着荷载的增加而不断增大;而在无洞梁段,钢梁承担的剪力比混凝土板承担的剪力要大,说明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有关组合梁抗剪计算的相关条文已不适应于腹板开洞组合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梁 腹板开洞 承载力 剪力分布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地区混凝土集料碱-硅酸反应及抑制试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俊 苏聪聪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4-538,共5页
为有效防止混凝土结构中的碱-硅酸反应,按照河南地区的山系和水系分布,依据规范JGJ52—2006,在砂、石砂资源丰富的地区,对混凝土用砂、石取样,采用快速碱活性试验法和砂浆长度法,对砂石集料进行碱活性测试.试验表明,这些地区的石子碱活... 为有效防止混凝土结构中的碱-硅酸反应,按照河南地区的山系和水系分布,依据规范JGJ52—2006,在砂、石砂资源丰富的地区,对混凝土用砂、石取样,采用快速碱活性试验法和砂浆长度法,对砂石集料进行碱活性测试.试验表明,这些地区的石子碱活性基本合格;大多地区砂的碱活性检验合格,少数地区的砂有潜在的碱活性.采用掺加粉煤灰的方法对有潜在碱活性的砂进行碱活性抑制试验,指出了粉煤灰掺量对砂的碱活性有抑制作用,当掺量为30%时效果最佳,并提出了工程应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地区 混凝土集料 碱-硅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夯土建筑低碳技术及CO_2排放分析——以安吉生态屋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书廷 马金柱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3-146,共4页
以浙江安吉生态屋中的夯土住宅为例,从全寿命周期角度分析其在材料选择、施工方式、构造做法、拆除方式等方面的低碳技术,测算其全寿命周期CO2排放量。结果发现,夯土住宅单位建筑面积年CO2排放量为17.37kg/m2 a,远低于普通砖混结构住宅... 以浙江安吉生态屋中的夯土住宅为例,从全寿命周期角度分析其在材料选择、施工方式、构造做法、拆除方式等方面的低碳技术,测算其全寿命周期CO2排放量。结果发现,夯土住宅单位建筑面积年CO2排放量为17.37kg/m2 a,远低于普通砖混结构住宅,在建材生产、建材准备、建筑施工阶段尤为明显。夯土住宅在建材选择、施工、拆除方面的低碳技术,值得新农村住宅建设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土建筑 低碳技术 CO2排放 夯土住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梁长期变形表征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俊 黄春水 苏聪聪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1-1018,共8页
阐明预应力混凝土梁长期变形表征参数间的数值关系,对规范并构建梁长期挠度计算模式是必要的。对4根7.5 m跨预应力混凝土梁长期变形试验,对跨中截面不同高度处徐变应变和跨中长期挠度定时监测,依据试验结果并结合有限元分析,探讨预应力... 阐明预应力混凝土梁长期变形表征参数间的数值关系,对规范并构建梁长期挠度计算模式是必要的。对4根7.5 m跨预应力混凝土梁长期变形试验,对跨中截面不同高度处徐变应变和跨中长期挠度定时监测,依据试验结果并结合有限元分析,探讨预应力混凝土梁长期变形的表征参数如长期挠度系数、徐变挠度系数和徐变系数3个参数的差异性及其间的数值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挠度系数与徐变系数时程规律有差异且数值不等同;徐变挠度占预应力混凝土梁长期挠度增量的90%以上,长期挠度系数约为徐变挠度系数的1.1倍;徐变挠度系数与徐变系数数值并不相等,其间数值关系受梁预应力水平的影响,对部分预应力梁,徐变系数大于徐变挠度系数,而对全预应力梁,徐变系数小于徐变挠度系数。进一步建立了长期挠度系数与徐变系数间的数值关系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梁 长期变形表征参数 长期挠度系数 徐变挠度系数 徐变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吉夯土房室内热环境现场测试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金柱 高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8期4694-4699,共6页
对夯土建筑的隔热、保温性能进行科学评价可为其维持建筑内部热环境的优越性提供有效证明。以浙江安吉生态旅馆为测试研究对象,设置测试点33个,并于2007年1月27日~2月2日利用数据采集仪、温度传感器等设备测量并记录生态旅馆室内、室... 对夯土建筑的隔热、保温性能进行科学评价可为其维持建筑内部热环境的优越性提供有效证明。以浙江安吉生态旅馆为测试研究对象,设置测试点33个,并于2007年1月27日~2月2日利用数据采集仪、温度传感器等设备测量并记录生态旅馆室内、室外的空气温度以及围护结构的表面温度,选取其中一段时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得知:在实地测试的1月份,安吉当地昼夜温差较大,在生态旅馆未采用特别的保温措施和设备的前提下,其室内温度波动不大,全天温度变化幅度非常小,说明夯土建筑墙体具有显著的保温、隔热性能,且热稳定性显著,能够保证建筑优良的室内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土建筑 室内热环境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超薄磨耗层配合比设计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丽慧 樊凯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9-142,共4页
参照高等级路面的要求,对冷拌冷铺超薄磨耗层的配合比进行试验研究.用改性乳化沥青配制几种AC-13Ⅰ冷拌冷铺混合料,并进行配合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与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性能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采用适当的原... 参照高等级路面的要求,对冷拌冷铺超薄磨耗层的配合比进行试验研究.用改性乳化沥青配制几种AC-13Ⅰ冷拌冷铺混合料,并进行配合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与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性能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采用适当的原材料和适当的配合比设计,冷拌冷铺超薄磨耗层采用5%的油石比和5.5%的总拌合用水量,可以达到高等级路面马歇尔稳定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磨耗层 冷拌冷铺 配合比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院校风景园林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杜书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20646-20648,共3页
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从办学实力、专业水平、学生潜质、学生就业、人才需求等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新建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应以培养多类型人才为目标。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提出"1+2+3"人才培养模式,并对"1+2+... 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从办学实力、专业水平、学生潜质、学生就业、人才需求等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新建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应以培养多类型人才为目标。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提出"1+2+3"人才培养模式,并对"1+2+3"培养模式的内涵、实施、课程设置及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风景园林专业 “1+2+3”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