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钧瓷釉呈色的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立科 卫世乾 朱聪旭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5,共11页
系统阐述了钧瓷釉呈色的影响因素和机理。釉料组成和烧成工艺对钧瓷釉层的呈色均产生影响。呈色来源于物理色和化学色的共同耦合作用,而分相结构不仅产生结构色,而且通过改变着色离子的化学场来影响化学色。因此,工艺条件的优化对深入... 系统阐述了钧瓷釉呈色的影响因素和机理。釉料组成和烧成工艺对钧瓷釉层的呈色均产生影响。呈色来源于物理色和化学色的共同耦合作用,而分相结构不仅产生结构色,而且通过改变着色离子的化学场来影响化学色。因此,工艺条件的优化对深入研究钧瓷釉的呈色机理、提升钧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瓷釉 呈色 影响因素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掺杂(001)晶面暴露BiOCl纳米片降解芳香族化合物性能
2
作者 杨京明 王梓 +1 位作者 葛素香 李大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6,共9页
为研究In在提高(001)晶面暴露BiOCl纳米片光催化活性中的作用,该文探讨了In掺杂对BiOCl晶相结构、形貌、光吸收性能及能带结构等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In掺杂有利于BiOCl晶体生长,提升导带电位和增加表面羟基,促进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在... 为研究In在提高(001)晶面暴露BiOCl纳米片光催化活性中的作用,该文探讨了In掺杂对BiOCl晶相结构、形貌、光吸收性能及能带结构等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In掺杂有利于BiOCl晶体生长,提升导带电位和增加表面羟基,促进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在模拟太阳光下,In掺杂BiOCl在降解五氯酚钠(PCPNa)、水杨酸(SA)以及甲基橙(MO)等芳香族化合物中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活性.光催化机理研究证实,In掺杂不仅有利于电子活化氧气生成超氧负离子还能通过增加表面羟基促进羟基自由基的生成,这是In掺杂提高BiOCl光催化效率的根源.该研究为高效BiOCl基光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l In掺杂 光催化 芳香族化合物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分可调的PdRh双金属纳米酶用于亚硝酸盐精准高效比色传感
3
作者 唐玉玺 杨启 +7 位作者 直鑫鹏 陈梦媛 刘思源 李嘉昌 刘梓洋 贾会敏 仝玉萍 何伟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51,共9页
采用无模板一锅水热法,通过调控钯(Pd)与铑(Rh)摩尔比,制备了系列PdRh双金属纳米酶(Pd_(3)Rh,PdRh和PdRh_(3)),并研究了其类过氧化物酶(POD-like)及类氧化酶(OXD-like)活性.结果表明,双金属纳米酶的催化活性比单金属纳米酶(Pd和Rh)更高... 采用无模板一锅水热法,通过调控钯(Pd)与铑(Rh)摩尔比,制备了系列PdRh双金属纳米酶(Pd_(3)Rh,PdRh和PdRh_(3)),并研究了其类过氧化物酶(POD-like)及类氧化酶(OXD-like)活性.结果表明,双金属纳米酶的催化活性比单金属纳米酶(Pd和Rh)更高,且表现出明显的组分依赖性.其中,PdRh_(3)和PdRh分别表现出最强的POD-like和OXD-like活性.酶促动力学分析表明,PdRh_(3)纳米酶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H_(2)O_(2)为底物的米氏常数(K_(m))分别为15.65和381.99μmol/L,对应的最大反应速率(v_(max))分别为8.40×10^(-8)和11.01×10^(-8) mol/(L·s).此外,PdRh_(3)纳米酶的POD-like活性表现出pH依赖性,在pH=5时活性最佳.在此条件下,开发了基于PdRh_(3)纳米酶的比色传感体系,根据445和652 nm处吸光度比值(A_(445nm)/A_(652nm))与亚硝酸根离子(NO_(2)^(-))浓度的线性关系,实现了对溶液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快速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pH=5的缓冲溶液和纯水中,该体系检出限分别为0.467和30.523μmol/L,且在多种盐离子干扰下特异性良好,在生物传感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酶 组分调控 类酶活性 亚硝酸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合成氧化铁系颜料的结构与耐热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一婷 马敏智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7-894,共8页
以硫酸铝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羟基氧化铝(AlOOH)包覆氧化铁黄颜料,研究了AlOOH包覆量对氧化铁黄颜料晶格结构、红外光谱、微观形貌、反射率、热失重、Zeta电位以及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合成的是勃姆石型Al... 以硫酸铝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羟基氧化铝(AlOOH)包覆氧化铁黄颜料,研究了AlOOH包覆量对氧化铁黄颜料晶格结构、红外光谱、微观形貌、反射率、热失重、Zeta电位以及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合成的是勃姆石型AlOOH,尺寸为15~25 nm的球状颗粒,颗粒状的AlOOH包覆在板条状形貌的氧化铁黄颜料表面,减少了氧化铁黄颜料在高温下的直接受热和氧化,提高了颜料的热稳定性,15%AlOOH在800℃的失重为3.2%,热稳定性最佳。氧化铁黄颜料的Zeta电位随AlOOH包覆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大,20%AlOOH的Zeta电位为最大值26.8 mV。15%AlOOH颜料在可见光的反射率达到最大值49.3%,在240℃加热30 min后测试了不同AlOOH包覆量的氧化铁黄颜料的实物颜色变化及色差值变化情况,15%AlOOH颜料的色差值ΔE为最低值仅3.65,Δa最低为0.53,颜料的变红程度最小,热稳定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氧化铁黄 羟基氧化铝 颜料 包覆 耐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BiOIO_(3)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调控的研究
5
作者 李冰欣 赵志修 +5 位作者 梁建飞 王蓉 张华 刘伟宏 鲍永平 贾会敏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0-165,172,共7页
通过液相超声剥离法制备出超薄二维材料碘酸氧铋(BiOIO_(3)),使用超薄BiOIO_(3)对钙钛矿层和电子传输层之间的界面进行修饰。BiOIO_(3)晶格内电荷中心不重合,因此具有独特的自感应电场。这种特殊的自感应电场引入钙钛矿层和电子传输层... 通过液相超声剥离法制备出超薄二维材料碘酸氧铋(BiOIO_(3)),使用超薄BiOIO_(3)对钙钛矿层和电子传输层之间的界面进行修饰。BiOIO_(3)晶格内电荷中心不重合,因此具有独特的自感应电场。这种特殊的自感应电场引入钙钛矿层和电子传输层间有利于电子提取和减少积累,实现场效应钝化。此外,BiOIO_(3)具有高密度的带负电荷的氧原子与钙钛矿薄膜表面未配位的Pb^(2+)离子相互作用形成Pb—O键,有效钝化了钙钛矿表面Pb^(2+)缺陷。在场效应钝化和化学钝化的双重钝化作用下,电池开路电压显著提升,光电转化效率从20.54%提高到2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BiOIO_(3) 场效应钝化 界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钙合成新方法
6
作者 傅收 石艳彩 +2 位作者 贾玉香 尹亚军 鞠志宇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48,共6页
以([4-(4-氟苯基)-6-异丙基-2-(N-甲基-N-甲磺酰胺基)-5-嘧啶基])三苯基溴化膦为原料,经过缩合、水解、成钙盐等反应,合成瑞舒伐他汀钙。本文对合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此方法避免了水解过程中消旋反应的发生,提高了目标产物的纯度和... 以([4-(4-氟苯基)-6-异丙基-2-(N-甲基-N-甲磺酰胺基)-5-嘧啶基])三苯基溴化膦为原料,经过缩合、水解、成钙盐等反应,合成瑞舒伐他汀钙。本文对合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此方法避免了水解过程中消旋反应的发生,提高了目标产物的纯度和瑞舒伐他汀钙原料药的质量。新开发的合成工艺使瑞舒伐他汀钙盐的总收率达到80%以上,纯度达到99.5%以上,非对映异构体及其他单杂含量小于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钙 纯化 高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构筑溴氧化铋/聚吡咯复合材料用于光催化降解阴离子染料
7
作者 铁伟伟 郑朝 +3 位作者 何伟伟 朱聪旭 岳红伟 邱帅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49-1556,共8页
采用光化学反应法在稀酸条件下制备出薄片状溴氧化铋(BiOBr),将其分散于含有过硫酸铵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水溶液中,通过吡咯的一步聚合反应原位制备出聚吡咯(PPy)修饰的BiOBr复合材料(BiOBr/PPy)。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 采用光化学反应法在稀酸条件下制备出薄片状溴氧化铋(BiOBr),将其分散于含有过硫酸铵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水溶液中,通过吡咯的一步聚合反应原位制备出聚吡咯(PPy)修饰的BiOBr复合材料(BiOBr/PPy)。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光谱及荧光光谱等综合表征技术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特征和光电特性等进行测试。结果显示,PPy成功修饰到BiOBr薄片上,BiOBr与PPy接触紧密且相互作用强。与纯BiOBr相比,BiOBr/PPy复合材料具有更强的可见光吸收效率和增强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MO)染料活性。通过优化PPy和BiOBr的组合比例,当BiOBr质量分数约为7%时,BiOBr/PPy-2在50 min内对MO(30 mg·L^(-1))的降解率为87.3%;另外,循环光催化活性虽有降低但仍高于纯BiOBr和纯PPy(10.4%)。这表明BiOBr与PPy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和良好的界面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效率。反应体系中分离的光生空穴、衍生自由基在染料氧化降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氧化铋 聚吡咯 甲基橙 光催化 原位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荷衰减法的空间绝缘材料本征电导率测试条件及数据处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金晓 陈益峰 +5 位作者 柳青 孙勇 秦晓刚 杨生胜 李伟 谭文军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106,共6页
针对电荷衰减法本征电导率测试中辐照电子能量选取问题,测试了5~20 keV电子辐照下聚酰亚胺材料的本征电导率,研究了辐照电子能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并提出极化衰减时间常数,改进了表面电位衰减数据处理方法。结果表明:能量越大的电... 针对电荷衰减法本征电导率测试中辐照电子能量选取问题,测试了5~20 keV电子辐照下聚酰亚胺材料的本征电导率,研究了辐照电子能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并提出极化衰减时间常数,改进了表面电位衰减数据处理方法。结果表明:能量越大的电子辐照会在绝缘材料表面产生幅值越高的充电平衡电位,导致材料内部发生更为严重的极化现象,影响了本征电导率的测试分析结果。而改进后的处理方法能够很好地拟合和解释表面电位衰减数据,为辐照电子能量的选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衰减法 本征电导率 辐照电子能量 极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二次表面镜薄膜材料带电环境与充放电特性 被引量:8
9
作者 陈益峰 冯娜 +3 位作者 季启政 张翼东 李伟 王金晓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409-2415,共7页
随着大量新型功能薄膜材料的空间应用,其功能的稳定性和空间电磁环境的适应性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此针对典型薄膜材料柔性二次表面镜的结构特点,基于蒙特卡洛方法仿真分析空间电子在薄膜材料内的输运与沉积过程,并结合目前较为成熟的... 随着大量新型功能薄膜材料的空间应用,其功能的稳定性和空间电磁环境的适应性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此针对典型薄膜材料柔性二次表面镜的结构特点,基于蒙特卡洛方法仿真分析空间电子在薄膜材料内的输运与沉积过程,并结合目前较为成熟的充放电效应环境模型数据,建立了多层薄膜材料带电环境模型。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不同带电环境模型下的柔性二次表面镜薄膜材料充放电特性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的带电环境模型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空间真实环境下柔性二次表面镜薄膜材料的充放电特性,更适用于多层薄膜类材料的充放电效应分析,对新型薄膜功能材料的空间电磁环境适用性评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功能材料 空间电磁环境 充放电效应 带电环境 充电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In_(2)S_(4)光电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10
作者 李格格 杜文静 +1 位作者 贾会敏 郑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114,126,共6页
以氯化镉(CdCl_(2)·2.5H_(2)O)、氯化铟(InCl_(3)·4H_(2)O)和硫代乙酰胺(TAA)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在FTO导电基底上制备CdIn_(2)S_(4)薄膜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以氯化镉(CdCl_(2)·2.5H_(2)O)、氯化铟(InCl_(3)·4H_(2)O)和硫代乙酰胺(TAA)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在FTO导电基底上制备CdIn_(2)S_(4)薄膜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等手段对所得薄膜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成分及光吸收性能等进行表征。借助瞬态表面光电压(TSPV)技术探究CdIn_(2)S_(4)薄膜的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传输及复合过程。结果表明:制备的CdIn_(2)S_(4)薄膜结晶良好、表面均匀平整且具有良好的光吸收性能和光电响应。构建了以CdIn_(2)S_(4)和P3HT为吸收层、TiO_(2)为电子传输层的异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FTO/TiO_(2)/CdIn_(2)S_(4)/P3HT/Au)。目前其光电转化效率最高为0.022%,光电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In2S4 水热法 异质结 薄膜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氟化锐钛矿与金红石/锐钛矿混合晶相TiO_(2)光催化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梓 陈宏标 +2 位作者 王慧 马军涛 葛素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197,共6页
以四氯化钛为钛源,通过改变氢氟酸(HF)用量、水热反应温度和时间调控TiO_(2)的晶相组成,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子顺磁共振(ESR)、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等手段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型污染物,对... 以四氯化钛为钛源,通过改变氢氟酸(HF)用量、水热反应温度和时间调控TiO_(2)的晶相组成,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子顺磁共振(ESR)、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等手段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型污染物,对比研究了表面氟化锐钛矿TiO_(2)与金红石/锐钛矿混合晶相TiO_(2)光催化性能及反应机制。结果表明:混合晶相有利于电子和空穴共同参与光催化反应,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光催化性能;表面氟化锐钛矿TiO_(2)能抑制电子的作用,导致其催化活性弱于混合相TiO_(2)。这为高活性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表面氟化 混合晶相 罗丹明B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铁调控钧瓷釉层显微结构及呈色分析
12
作者 李旭 朱聪旭 +5 位作者 法文君 张艳鸽 冯铭华 郭志勇 孔春生 郑直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9-2286,共8页
本文在钧瓷釉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氧化铁,分析在还原气氛(96%Ar/4%H_(2))与氧化气氛(空气)烧制后钧瓷呈色及釉面显微结构的变化,采用分光测色计研究了颜色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研究了钧瓷物相成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本文在钧瓷釉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氧化铁,分析在还原气氛(96%Ar/4%H_(2))与氧化气氛(空气)烧制后钧瓷呈色及釉面显微结构的变化,采用分光测色计研究了颜色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研究了钧瓷物相成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釉层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氧化铁含量梯度增加,还原气氛下钧瓷试片从淡青色变为蓝色再变为青灰色,氧化气氛下从白色变为黄色再变为酱黑色。当釉层中纳米氧化铁含量达到3.0%(质量分数)时,釉面SiO_(2)晶相完全消失,呈非晶态。随着纳米氧化铁含量的增加,釉面呈液-液分相结构,还原气氛下显微结构尺寸从85 nm增加至150 nm,且Fe^(2+)相对含量上升。氧化气氛下,当釉面达到玻璃化后,分相结构尺寸从217 nm增加到307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瓷 纳米氧化铁 显微结构 结构色 釉层 呈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釉烧温度对铁系钧瓷釉呈色影响及显微分析
13
作者 李旭 朱聪旭 +6 位作者 法文君 张艳鸽 郭志勇 刘琳 冯铭华 孔春生 郑直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61,共6页
采用纳米氧化铁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调控釉烧温度条件,探究烧制温度对铁系钧瓷釉呈色与显微结构的影响。通过分光测色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STA热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表征手段研究了釉烧温度改变对钧瓷釉面呈色及显微结... 采用纳米氧化铁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调控釉烧温度条件,探究烧制温度对铁系钧瓷釉呈色与显微结构的影响。通过分光测色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STA热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表征手段研究了釉烧温度改变对钧瓷釉面呈色及显微结构影响。结果表明:烧制温度由1260℃升高到1300℃时,釉面蓝色区域显著增加;烧制温度在1260~1300℃范围内,釉层表面具有明显的二氧化硅晶体衍射峰,而当烧制温度为1320℃时,二氧化硅晶相消失,釉面呈现玻璃态;伴随温度的升高,釉层表面分相液滴尺寸减小;钧瓷中心与边缘呈色差异可能是由于中心显微结构尺寸大于边缘显微结构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瓷 温度 呈色 显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3+)取代的纳米尺寸砷钨氧簇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光催化性质研究
14
作者 杨玲 苏斌斌 +3 位作者 王宏胜 李金钊 李叶盛 陈睿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1-1598,共8页
本文基于自组装原理,以Na_(2)WO_(4)·2H_(2)O、亚砷酸钠和LaCl_(3)·6H_(2)O为主要原料,采用一锅法将稀土金属La~Ⅲ与缺位结构的多钨氧簇构筑单元结合得到了一例新型稀土基砷钨氧簇合物,并借助单晶X射线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PX... 本文基于自组装原理,以Na_(2)WO_(4)·2H_(2)O、亚砷酸钠和LaCl_(3)·6H_(2)O为主要原料,采用一锅法将稀土金属La~Ⅲ与缺位结构的多钨氧簇构筑单元结合得到了一例新型稀土基砷钨氧簇合物,并借助单晶X射线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PXRD)、傅里叶红外光谱(IR)等手段确认了其结构和组成。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3.59556(14)nm,b=1.22248(4)nm,c=2.24734(9)nm,β=117.1170(10)°,V=8.7923(6)nm^(3),Z=4,其分子式为[(CH_(3))_(2)NH_(2)]_(8)H_(3.56)[{LaO(H_(2)O)_(2)}{WO(H_(2)O)}{W_(0.24)(H_(2)O)_(2)}{AsW_9O_(33)}_(2)]。在该化合物中,聚阴离子簇[{LaO(H_(2)O)_(2)}{WO(H_(2)O)}{W_(0.24)(H_(2)O)_(2)}{AsW_9O_(33)}_(2)]~(11.56-)具有三明治结构,可以看作是由两个{AsW_(9)O_(33)}单元夹心1个{LaO(H_(2)O)_(2)}片段、1个{WO(H_(2)O)}组分和1个{W_(0.24)(H_(2)O)_(2)}片段组成。本文进一步探究了该化合物对于罗丹明-B的催化降解性质,结果表明,在300 W的汞灯照射条件下,该化合物表现出了良好的光催化活性,降解效率为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砷钨氧酸盐 一锅法 镧配合物 晶体结构 有机染料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下离子液体合成BiOX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丽丽 陈新华 +3 位作者 陈港 仝召见 赵梓良 赵春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0-194,共5页
以离子液体为卤源,以五水硝酸铋[Bi(NO_(3))_(3)·5H2O]为铋源,以水为溶剂,室温下合成BiOX。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手段对得到的BiOX进行表征。最后以罗丹明B为模型污染... 以离子液体为卤源,以五水硝酸铋[Bi(NO_(3))_(3)·5H2O]为铋源,以水为溶剂,室温下合成BiOX。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手段对得到的BiOX进行表征。最后以罗丹明B为模型污染物,考察BiOX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20℃下恒温8h,用1-丁基-3-甲基咪唑溴盐[C_(4)mim]Br得到的BiOBr形貌为花状,属于四方晶系结构。BiOBr对罗丹明B的降解效果相当明显,模拟太阳光照射2h后,BiOBr对罗丹明B水溶液的光降解率达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X 罗丹明B 光催化 离子液体 室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Cl和BiOBr两种微球的溶剂热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国富 葛素香 李大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1-175,共5页
选用硝酸铋、氯化钾、溴化钠为反应原料,乙二醇为反应媒介,经溶剂热反应制备了花簇结构的BiOCl和BiOBr微球。反应体系引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后可明显改变BiOBr微球的表面形貌和直径尺寸,生成了核桃球状的BiOBr微球。通过X射线粉末衍... 选用硝酸铋、氯化钾、溴化钠为反应原料,乙二醇为反应媒介,经溶剂热反应制备了花簇结构的BiOCl和BiOBr微球。反应体系引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后可明显改变BiOBr微球的表面形貌和直径尺寸,生成了核桃球状的BiOBr微球。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技术对所制备材料进行了表征,并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对上述不同表面形貌的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BiOCl和BiOBr微球的光催化性能接近,PVP促进了BiOBr纳米片的紧密排列并充分利用了可见光,提升了光催化活性,有利于罗丹明B产生快速的光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氧铋 氯氧铋 溶剂热 光催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法制备金属酞菁晶体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大鹏 孙国富 葛素香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8-687,共10页
金属酞菁是一类以异吲哚为组成单元的人工合成的平面大环配合物,它们不仅是高品质的颜料和染料,也是太阳能电池、液晶材料、信息存储、环境催化等领域的新兴材料。传统的金属酞菁制备往往需要高沸点溶剂的回流反应以及使用浓硫酸纯化产... 金属酞菁是一类以异吲哚为组成单元的人工合成的平面大环配合物,它们不仅是高品质的颜料和染料,也是太阳能电池、液晶材料、信息存储、环境催化等领域的新兴材料。传统的金属酞菁制备往往需要高沸点溶剂的回流反应以及使用浓硫酸纯化产物,普遍存在毒性高、效率低、耗时长等缺点。从绿色化学的发展和新型金属酞菁材料的制备要求来看,采用环境友好、成本低廉、易于操作的新方法制备与纯化金属酞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综述了溶剂热法一步制备金属酞菁晶体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能够通过该方法制备的金属酞菁晶体种类及其相应的反应条件和产物结构,综合评价了该方法的技术优势,并对应用溶剂热法制备的金属酞菁晶体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酞菁 晶体材料 平面大环配合物 晶体生长 溶剂热法 绿色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氮化物涂层的高温摩擦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赖振国 贾倩 +2 位作者 唐诗琪 高凯雄 张斌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63,共16页
高温润滑是核工业、航空、船舶和钢铁领域的难题之一。涂层材料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基材的基础上,极大地提升材料的高温服役性能。氮化物涂层因其耐温性能好、摩擦因数低、耐磨性好等特性,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从材料的构成和设计出发,... 高温润滑是核工业、航空、船舶和钢铁领域的难题之一。涂层材料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基材的基础上,极大地提升材料的高温服役性能。氮化物涂层因其耐温性能好、摩擦因数低、耐磨性好等特性,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从材料的构成和设计出发,对单元氮化物涂层、二元氮化物涂层、三元氮化物涂层、多层氮化物涂层和高熵合金涂层等方面进行综述。对氮化物涂层在高温润滑领域的发展进行展望,认为发展非氮化物金属和氮化物金属多元组涂层和高熵合金氮化物涂层建立氮化物涂层数据库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对氮化物涂层在高温润滑与耐磨条件的应用与服役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物涂层 多层氮化物 电弧离子镀 磁控溅射 摩擦因数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催化剂在环境污染物治理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鹏 李大鹏 马军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0-188,共9页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产生的大批量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不仅限于硅、铝和铁等有价元素的回收,混配水泥混凝土用于铺建道路,粉煤灰还可作为多种催化剂的载体材料用于环境污染物的治理。文章调研了近10 a内粉煤灰作为载体材料负载光...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产生的大批量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不仅限于硅、铝和铁等有价元素的回收,混配水泥混凝土用于铺建道路,粉煤灰还可作为多种催化剂的载体材料用于环境污染物的治理。文章调研了近10 a内粉煤灰作为载体材料负载光催化剂和构建(类)芬顿催化剂的科技文献,详细评述了具有代表性的TiO_(2)光催化剂的粉煤灰负载、利用粉煤灰组分Fe_(2)O_(3)构建(类)芬顿催化体系的研究工作,对各类污染物的降解处理效果给予综合评价,并对未来粉煤灰在催化剂负载应用研究方面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载体 光催化 二氧化钛 芬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碎片-镍修饰电极电化学检测硝苯地平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玲煜 张羽翔 +7 位作者 周峰晨 马振 姚川 赵文博 吴宇昊 叶紫星 铁绍龙 南俊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4,共6页
通过溶胶-凝胶热还原法制备碳纳米碎片-镍(CNF-Ni)复合材料,用于玻碳电极的修饰,构建硝苯地平电化学传感器(CNF-Ni/GCE)。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电化学技术研究CNF-Ni/GCE电极的形貌和催化特性。结果表明:CNF-Ni/GC... 通过溶胶-凝胶热还原法制备碳纳米碎片-镍(CNF-Ni)复合材料,用于玻碳电极的修饰,构建硝苯地平电化学传感器(CNF-Ni/GCE)。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电化学技术研究CNF-Ni/GCE电极的形貌和催化特性。结果表明:CNF-Ni/GCE修饰电极对硝苯地平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优化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技术测定,硝苯地平浓度在4~160μmol/L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μmol/L。该方法可用于实际药品中硝苯地平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碎片-镍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还原法 电化学检测 硝苯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