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亚组分为天然马流产沙门氏菌内毒素制剂中的生物学活性成分 被引量:1
1
作者 焦炳华 余伟明 周炳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存在于天然马流产杆菌内毒素(LPS)中的光滑型(S)组分表达O抗原性,而粗糙犁(R)组分主要表达Rb及微弱的Ra抗原性。R组分表达的致死毒性,局部Shwartzman反应和发热反应均较S组分强。但两者表达基本一致的致有丝分裂反应。在S组分中加入微量... 存在于天然马流产杆菌内毒素(LPS)中的光滑型(S)组分表达O抗原性,而粗糙犁(R)组分主要表达Rb及微弱的Ra抗原性。R组分表达的致死毒性,局部Shwartzman反应和发热反应均较S组分强。但两者表达基本一致的致有丝分裂反应。在S组分中加入微量的R组分所重新组成的LPS可表达与天然LPS一致的致死毒性。应用抗Ra和Rb抗血清可显著保护LPS对小鼠的致死攻击,表明天然LPS中存在的微量R组分对LPS毒性的表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流产沙门氏菌 内毒素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及基因组cDNA扩增 被引量:17
2
作者 戚中田 潘卫 +2 位作者 杜平 孟宗达 Terukatsu Arima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16,共6页
采用抗HCV-N14和抗HCV-C100-3抗体试剂盒检测丙型肝炎(丙肝)高危人群血液标杯1544人份。丙肝抗体阳性率为:输血后肝炎64.5%、血液透析病人28.6%、肝硬变19.1%、肝细胞癌10.5%、临床非甲非乙型肝炎7.3%、献血员4.1%和医院工作人员... 采用抗HCV-N14和抗HCV-C100-3抗体试剂盒检测丙型肝炎(丙肝)高危人群血液标杯1544人份。丙肝抗体阳性率为:输血后肝炎64.5%、血液透析病人28.6%、肝硬变19.1%、肝细胞癌10.5%、临床非甲非乙型肝炎7.3%、献血员4.1%和医院工作人员2.6%,表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我国相当严重。抗HCV-N4抗体出现较早,且与多聚酶链反应PCR的基因诊断有较好的相关性,是判定HCV感染及其传染性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基因 病毒 丙型肝炎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子多糖、黄芪多糖、刺五加多糖和鼠伤寒杆菌内毒素多糖对LAK活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曹广文 杜平 +1 位作者 焦炳华 郑杭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6-211,共6页
采用^(125)IUdR释放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枸杞子多糖、黄芪多糖、刺五加多糖及鼠伤寒杆菌内毒素多糖对不同剂量rIL-2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发现4种多糖在一定浓度条件下均可在体外增强LAK活性。枸杞子多糖在0.01~0.1mg... 采用^(125)IUdR释放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枸杞子多糖、黄芪多糖、刺五加多糖及鼠伤寒杆菌内毒素多糖对不同剂量rIL-2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发现4种多糖在一定浓度条件下均可在体外增强LAK活性。枸杞子多糖在0.01~0.1mg·ml^(-1)、黄芪多糖和刺五加多糖在0.01mg·ml^(-1)时增强作用最显著(P<0.001),内毒素多糖在0.0001~0.1μg·ml^(-1)时可增强LAK活性,在0.0001μg·ml^(-1)时最显著。4种多糖浓度过低或过高则不能增强,甚至抑制LAK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类 杀伤细胞 放射疗法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戚中田 潘卫 杜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01-306,共6页
利用本室设计的引物对我国人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基因进行了cDNA合成和扩增,获得了一长534bp的cDNA片段,定名为Q534。将此片段克隆到pUC18质粒中,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cDNA克隆位于Chiron序列的320-853位,此序列与原型... 利用本室设计的引物对我国人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基因进行了cDNA合成和扩增,获得了一长534bp的cDNA片段,定名为Q534。将此片段克隆到pUC18质粒中,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cDNA克隆位于Chiron序列的320-853位,此序列与原型相应序列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90.9%和97.6%,与日本HCV-J株和BK株相应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8%和97.0%;氯基酸的同源性为98.2%和98.8%。序列比较结果表明此序列属HCVⅡ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基因 DNA序列测定 丙肝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胃粘膜电位检测用于判断慢性胃炎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桂先勇 徐采朴 +3 位作者 刘为纹 王振华 姜利国 潘绍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1-105,共5页
跨胃粘膜电位(GTPD)是反映胃粘膜完整性的较好指标。本文对90例慢性胃炎患者GTPD的变化及相关因素作了观察,并试用于评价复方铋剂和胃痛灵的疗效。结果表明:慢性胃炎状态下,GTPD明显降低,与粘膜病变程度平行,幽门弯曲菌(Cp)感染者下降... 跨胃粘膜电位(GTPD)是反映胃粘膜完整性的较好指标。本文对90例慢性胃炎患者GTPD的变化及相关因素作了观察,并试用于评价复方铋剂和胃痛灵的疗效。结果表明:慢性胃炎状态下,GTPD明显降低,与粘膜病变程度平行,幽门弯曲菌(Cp)感染者下降更甚。治疗显效则GTPD相应地升高,且与药物作用强弱一致。提示:GTPD是定量性地客观评价药物对慢性胃炎疗效的一项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胃粘膜电位 胃炎 疗效 检测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旁路活化补体降低PMN吞杀绿脓杆菌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正清 周善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31-335,共5页
为证明论题,本文做了3项实验:(1)人血PMN培养单层加上酵母多糖活化人血清(ZAHS)。PMN的超氧离子(O_2^-)、特殊颗粒(SG)与胞内杀菌力(ICBA)明显平行下降,于6 h最低,0.05 ml的作用最强。(2)经小鼠尾静脉注射0.5ml ZAHS/鼠,6 h后活杀。肺... 为证明论题,本文做了3项实验:(1)人血PMN培养单层加上酵母多糖活化人血清(ZAHS)。PMN的超氧离子(O_2^-)、特殊颗粒(SG)与胞内杀菌力(ICBA)明显平行下降,于6 h最低,0.05 ml的作用最强。(2)经小鼠尾静脉注射0.5ml ZAHS/鼠,6 h后活杀。肺和血内PMN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肺内病变明显:急性间质炎,灶性水肿出血和萎陷,肺血屏障亚微结构损伤。(3)经抗人C_3、C_5血清(AHC_(3.5)S)体外中和的ZAHS,在体内外实验中均失去其有害作用。提示:ZAHS的有害作用与C_3、C_5碎片有关,在剂量适中且吞菌前作用时间较长的条件下方显极效。有害作用的可能机制:杀菌且能致炎的O_2^-与SG大多已于吞菌前排放在胞外,所以PMN的ICBA下降;累积于组织内的则损害PMN自身及其邻近的肺血屏障。这便于MOF与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多糖 补体成分 杀菌力 ZAH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犬病毒ELISA抗原提取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万泽生 沈定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7-49,共3页
在狂犬病的确诊和疫苗效果考查工作中,目前仍然主要依靠血清学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其中又以ELISA法更为实用。在我国现已开始采用这一技术,用于狂犬病的诊断、防治以及科研工作中。一般制备狂犬病毒抗原大多用BHK-21细胞培养扩增... 在狂犬病的确诊和疫苗效果考查工作中,目前仍然主要依靠血清学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其中又以ELISA法更为实用。在我国现已开始采用这一技术,用于狂犬病的诊断、防治以及科研工作中。一般制备狂犬病毒抗原大多用BHK-21细胞培养扩增病毒,继之浓缩和提纯。由于狂犬病毒在组织培养细胞中增殖缓慢,产量不高;而该病毒在感染小鼠脑组织中能大量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狂犬病毒 抗原 免疫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展望
8
作者 樊代明 张学庸 汪美先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2期56-58,共3页
关于肿瘤单克隆抗体(单抗)的命名,文献上尚无统一意见。在所针对的肿瘤相关抗原的理化性质尚未完全明确之前,多数是根据所用免疫原命名的。例如用胃癌细胞系免疫小鼠制备的单抗就称为抗胃癌细胞单抗等。实际上这种抗体除与胃癌反应外... 关于肿瘤单克隆抗体(单抗)的命名,文献上尚无统一意见。在所针对的肿瘤相关抗原的理化性质尚未完全明确之前,多数是根据所用免疫原命名的。例如用胃癌细胞系免疫小鼠制备的单抗就称为抗胃癌细胞单抗等。实际上这种抗体除与胃癌反应外,通常也可以与其他器官的肿瘤如肺癌等反应,甚至在其他器官肿癌的反应阳性率更高,程度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研究展望 肿瘤相关抗原 胃癌细胞系 理化性质 免疫小鼠 单抗 免疫原 反应 阳性率 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λgtll cDNA库的免疫筛选与鉴定
9
作者 戚中田 潘卫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01-410,共10页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散发性及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原体,易致慢性肝炎、肝硬变或肝细胞癌。为了研究中国HCV基因组的变异及结构特征,我们从中国丙型肝炎(丙肝,Hepatitis C,HC)患者血浆中提取HCV基因RNA,用随机引物合成H...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散发性及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原体,易致慢性肝炎、肝硬变或肝细胞癌。为了研究中国HCV基因组的变异及结构特征,我们从中国丙型肝炎(丙肝,Hepatitis C,HC)患者血浆中提取HCV基因RNA,用随机引物合成HCV cDNA并构建其λgtll cDNA库。对此基因库进行了免疫筛选,并对2个阳性克隆(Q349和Q653)在pUC18质粒中进行了亚克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Q349和Q653分别来自HCV基因组核心(C)区(第554~902位)和非结构3(NS3)区(第4175~4827位)。Q349和Q653与HCV原型相应序列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86.8%,80.2%和97.3%,93.1%;与日本HCV相应序列间有更高的同源性,故属于HCVⅡ组。特异性灾验表明,Q349和Q653的编码多肽可与HC人群血清特异反应而不与正常人血清反应,且Q653与中国HC血清反应的阳性率(95.8%)比日本HC血清的阳性率(85.7%)高。表明根据中国HCV基因序列(特别是非结构区序列)设计引物或合成多肽将更适合中国人群HCV感染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基因库 免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分析霍乱弧菌抗原性的研究
10
作者 谢正睗 吴挹芳 +3 位作者 许志锦 蔡燕刚 马蓂 胡珠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34-538,共5页
用ELISA以12株单克隆抗体(McAb)对55株E1Tor霍乱弧菌和用遗传学方法突变的28株霍乱弧菌的菌体抗原进行了研究;同时与4种常规分型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用12株McAb可将55株E1Tor霍乱弧菌分成11种抗原决定簇和18个McAb型,将遗传学方法的突变... 用ELISA以12株单克隆抗体(McAb)对55株E1Tor霍乱弧菌和用遗传学方法突变的28株霍乱弧菌的菌体抗原进行了研究;同时与4种常规分型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用12株McAb可将55株E1Tor霍乱弧菌分成11种抗原决定簇和18个McAb型,将遗传学方法的突变株分成9种抗原决定簇和10个McAb型。其中11株McAb 2B_1H_1F_3能识别所有55株E1Tor弧菌和大部分突变株霍乱弧菌,表明有种的特异性;其余4株McAb与各型霍乱弧菌的抗原反应均有差异,对这些菌株的反应百分比各不相同,表明可能存在着亚型或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霍乱弧菌 抗原决定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