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标签预处理与节点影响力的重叠社区发现算法 被引量:6
1
作者 吴清寿 陈荣旺 +1 位作者 余文森 刘耿耿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578-3585,共8页
针对节点初始标签散乱及标签传播随机性大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标签预处理与节点影响力的重叠社区发现算法。首先,计算节点影响力,逐步选择影响力值最大的节点作为中心节点;然后,用中心节点的标签对同质的邻居节点进行标签预处理,减少了... 针对节点初始标签散乱及标签传播随机性大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标签预处理与节点影响力的重叠社区发现算法。首先,计算节点影响力,逐步选择影响力值最大的节点作为中心节点;然后,用中心节点的标签对同质的邻居节点进行标签预处理,减少了初始标签数量,降低了后续标签传播的随机性,并初步识别出了重叠节点;其次,通过标签隶属系数识别重叠节点,用节点影响力值选择非重叠节点标签,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最后,以最大化自适应函数增量为目标,对内聚度弱的社区进行合并,提高了社区质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六个真实网络,所提算法在50%的数据集上具有最大的扩展模块度值;而在不同混合度、节点重叠度和节点最大归属社区数的人工基准网络上,该算法在标准化互信息(NMI)指标上都具有最好的性能。综上所述,该算法对各类网络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且具有接近线性的时间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社区 中心节点 标签传播 节点影响力 标签隶属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整体与局部信息的武夷岩茶叶片分类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林丽惠 罗志明 +1 位作者 王军政 李绍滋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9-924,共6页
针对武夷岩茶鲜茶叶叶片图像分类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整体与局部信息的分类方法。该方法使用两分支并行结构构建了一个整体与局部信息融合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验表明,在9个品种共计7330张武夷岩茶鲜茶叶叶片图像数据集上,基于ResNet18... 针对武夷岩茶鲜茶叶叶片图像分类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整体与局部信息的分类方法。该方法使用两分支并行结构构建了一个整体与局部信息融合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验表明,在9个品种共计7330张武夷岩茶鲜茶叶叶片图像数据集上,基于ResNet18构造的两分支并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准确率为96.68%,超过了其他CNN模型的分类准确率。这表明通过融合全局信息、边缘形状信息和纹理局部信息能有效提高分类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叶片分类 深度学习 迁移学习 特征融合 卷积神经网络 残差网络 边缘形状 纹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译型嵌入式Python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春亭 王宜怀 +1 位作者 施连敏 张露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7,共9页
针对面向微控制器的解释型MicroPython具有实时性弱、占用存储空间大和可移植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将Python语言转化为C++语言并将构件层与应用层分离的编译型嵌入式Python方案,设计基于抽象语法树及类型注释的源码映射机制。在此基础... 针对面向微控制器的解释型MicroPython具有实时性弱、占用存储空间大和可移植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将Python语言转化为C++语言并将构件层与应用层分离的编译型嵌入式Python方案,设计基于抽象语法树及类型注释的源码映射机制。在此基础上,设计嵌入式Python编译器,实现集成开发环境AHL-GEC-IDE(for Python版),完成Python源文件的编辑、编译、链接和下载。实践结果表明,该编译型Python方案可行,为嵌入式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了一种实时性较高、编辑编译方便、可移植性较强的编译型Python集成开发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译型嵌入式Python 微型Python解释器 微控制器 抽象语法树 类型注释 混合编程 可移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幅面3D打印边缘能量均匀化畸变消除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露 王宜怀 +1 位作者 施连敏 李春亭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1-499,共9页
在基于掩膜投影的CLIP型3D打印工艺中,通过平铺多台投影设备扩大成型幅面时,重叠区域像素亮度的叠加产生的光学接缝会导致模型实体在该处产生畸变,影响成型质量。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边缘能量均匀化方案,通过非线性衰减的方式设计一组对... 在基于掩膜投影的CLIP型3D打印工艺中,通过平铺多台投影设备扩大成型幅面时,重叠区域像素亮度的叠加产生的光学接缝会导致模型实体在该处产生畸变,影响成型质量。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边缘能量均匀化方案,通过非线性衰减的方式设计一组对称灰度虚拟掩膜,与相邻设备的切分掩膜图像相融合,矫正重叠区域的紫外光强,使整个印刷平面获得均匀且统一的紫外曝光能。实际打印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模型实体在光固化成型中切片薄层固化厚度不均和拼接处易断裂的问题,模型实体整体质量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无分层液体界面提取技术 大幅面 光学接缝 灰度虚拟掩膜 非线性衰减 3D打印 畸变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编码联邦学习
5
作者 史洪玮 王志超 +1 位作者 施连敏 杨迎尧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3-1118,共6页
联邦学习能够在边缘设备的协作训练中,保护边缘设备的数据隐私。而在通用联邦学习场景中,联邦学习的参与者通常由异构边缘设备构成,其中资源受限的设备会占用更长的时间,导致联邦学习系统的训练速度下降。现有方案或忽略掉队者,或根据... 联邦学习能够在边缘设备的协作训练中,保护边缘设备的数据隐私。而在通用联邦学习场景中,联邦学习的参与者通常由异构边缘设备构成,其中资源受限的设备会占用更长的时间,导致联邦学习系统的训练速度下降。现有方案或忽略掉队者,或根据分布式思想将计算任务进行分发,但是分发过程中涉及到原始数据的传递,无法保证数据隐私。为了缓解中小型规模的多异构设备协作训练场景下的掉队者问题,提出了编码联邦学习方案,结合线性编码的数学特性设计了高效调度算法,在确保数据隐私的同时,加速异构系统中联邦学习系统速度。同时,在实际实验平台中完成的实验结果表明,当异构设备之间性能差异较大时,编码联邦学习方案能将掉队者训练时间缩短92.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线性编码 边缘计算 调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编码联邦学习
6
作者 史洪玮 洪道诚 +1 位作者 施连敏 杨迎尧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121,共12页
异构联邦学习系统中的个人电脑、嵌入式设备等多种边缘设备,存在资源受限的掉队者设备降低联邦学习系统训练效率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异构编码联邦学习(heterogeneous coded-based federated learning,HCFL)系统框架,以实现:(1... 异构联邦学习系统中的个人电脑、嵌入式设备等多种边缘设备,存在资源受限的掉队者设备降低联邦学习系统训练效率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异构编码联邦学习(heterogeneous coded-based federated learning,HCFL)系统框架,以实现:(1)提高系统训练效率,加快多掉队者场景下的异构联邦学习(federated learning,FL)训练速度;(2)提供一定级别的数据隐私保护.HCFL方案分别从客户端和服务器角度出发设计了调度策略,以满足通用环境下多掉队者模型计算加速;同时设计了线性编码计算方案(linear coded computing,LCC)为任务分发提供数据保护.实验结果表明,当异构FL中设备之间性能差异较大时,HCFL能够将训练时间缩短8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线性编码 异构系统 调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操作系统mbedOS启动流程剖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长勇 王宜怀 +1 位作者 蔡闯华 蒋建武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46-51,共6页
mbedOS是ARM公司于2014年开始推出的一款面向智能终端与物联网节点的实时操作系统,它提供了线程管理与调度、内存管理、时钟管理、队列管理等基本功能要素。在深入分析mbedOS的功能要素和函数调用关系的基础上,简要给出了KL36芯片的启... mbedOS是ARM公司于2014年开始推出的一款面向智能终端与物联网节点的实时操作系统,它提供了线程管理与调度、内存管理、时钟管理、队列管理等基本功能要素。在深入分析mbedOS的功能要素和函数调用关系的基础上,简要给出了KL36芯片的启动流程,重点剖析了mbedOS堆栈的设置、中断向量表的重定向、内核的初始化、主线程的创建以及内核的启动,最后对mbedOS启动过程中存储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为mbedOS在不同微控制器上的移植提供了技术基础,也可为分析其他RTOS的启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edOS 启动流程 线程 KL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栈自编码器的图像分类器 被引量:1
8
作者 林丽惠 殷瑞 +2 位作者 李绍滋 苏松志 曹冬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图像分类问题包含两个重要的部分:特征提取器和分类器.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将精力投入到特征表示中,对于分类器却仅进行局部调参.基于一个性能优异的分类器与特征表示对图像分类系统同等重要的思想,提出了基于卷积特征的栈自编码器(stack... 图像分类问题包含两个重要的部分:特征提取器和分类器.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将精力投入到特征表示中,对于分类器却仅进行局部调参.基于一个性能优异的分类器与特征表示对图像分类系统同等重要的思想,提出了基于卷积特征的栈自编码器(stacked autoencoder on convolutional feature maps,SACF)的分类系统,并在数据集CUB-200和VGGflower上进行了实验,对比了SACF与基于卷积特征和多层感知机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分类系统的分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SACF具有更优的分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类 特征提取 分类器 栈自编码器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BP神经网络的物理量回归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潘俊虹 王宜怀 吴薇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0-176,共7页
在物联网实际应用系统的开发中,传统回归方法面对A/D转换物理量回归时存在表达方式不统一、非线性校正能力及动态适应性弱等问题。文中在分析A/D转换物理量回归要素的基础上,依据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提出了利用布谷鸟算法进行... 在物联网实际应用系统的开发中,传统回归方法面对A/D转换物理量回归时存在表达方式不统一、非线性校正能力及动态适应性弱等问题。文中在分析A/D转换物理量回归要素的基础上,依据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提出了利用布谷鸟算法进行优化的BP神经网络,并利用其实现统一数学表达的A/D转换物理量回归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数学公式统一、非线性校正能力及动态适应性强等特点。该方法既适用于利用通信方式将A/D采集的数据直接送至PC机处理的物联网系统,也适用于利用PC机进行学习,将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存储于MCU内的Flash中,在物联网终端直接将A/D值转为实际物理量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转换 BP神经网络 布谷鸟搜索算法 物理量回归 动态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覆盖表融合的移动群智感知协作算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潘俊虹 蒋建武 吴薇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45-752,共8页
在集中性较高的感知区域中,移动群智感知网络节点在无控制的模式下,容易产生感知数据冗余度大幅升高的问题,降低了网络感知质量。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对感知区域进行时空域划分,并对感知过程进行建模;然后引入单元格充足感知覆盖概念,设... 在集中性较高的感知区域中,移动群智感知网络节点在无控制的模式下,容易产生感知数据冗余度大幅升高的问题,降低了网络感知质量。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对感知区域进行时空域划分,并对感知过程进行建模;然后引入单元格充足感知覆盖概念,设计了一种基于覆盖表信息融合的移动节点协作感知数据收集算法。实验仿真表明,相较于原始感知模式和本地控制模式,该算法能大幅消除感知冗余数据,从而提高感知网络的数据质量,同时节约移动节点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群智感知 信息融合 协作感知 覆盖表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武夷岩茶做青程度识别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薇 王宜怀 +1 位作者 程曦 郑慕蓉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6-92,共7页
[目的]尝试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分析武夷岩茶做青过程中萎凋叶的颜色变化情况和做青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试验通过图像采集系统获得做青过程的茶叶彩色图像,采用RGB和HSI这2种颜色参数模型观察图像颜色变化,结合自组织竞争人工神经网络... [目的]尝试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分析武夷岩茶做青过程中萎凋叶的颜色变化情况和做青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试验通过图像采集系统获得做青过程的茶叶彩色图像,采用RGB和HSI这2种颜色参数模型观察图像颜色变化,结合自组织竞争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不同程度的做青叶进行分类。[结果]140个样本以RGB分量值和HSI分量值表示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分类的正确率分别为81.64%、78.6%和76.5%、73.8%,显著性检验概率P<0.05,决定系数R^2最小为0.879,颜色分量和做青程度高度相关。[结论]试验构建的自组织竞争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以作为武夷岩茶做青程度的预测模型,也可为今后利用机器视觉来监测乌龙茶做青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机器视觉 神经网络 做青程度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件化mbedOS工程框架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长勇 王宜怀 彭涛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6-240,共5页
mbedOS是ARM公司于2014年开始推出的一款面向智能终端与物联网节点的实时操作系统。针对其官网提供的庞大资源体系,抽取出面向特定应用的工程框架,对实际应用开发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深入分析mbedOS资源的构成,厘清其结构关系,根据嵌入... mbedOS是ARM公司于2014年开始推出的一款面向智能终端与物联网节点的实时操作系统。针对其官网提供的庞大资源体系,抽取出面向特定应用的工程框架,对实际应用开发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深入分析mbedOS资源的构成,厘清其结构关系,根据嵌入式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以构件为基础,以软件最小系统为核心,提出可移植、易扩充的基于mbedOS的应用工程框架,为mbedOS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基础,有效地降低了mbedOS的应用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edOS 构件化 工程框架 可移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邻域比和分类的SAR图像变化检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平 王宜怀 +1 位作者 刘长勇 彭涛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0-218,共9页
两时相SAR图像变化检测中,针对NR方法生成的差异图样本分布不够合理问题,设计一种新的NR方法。结合邻域空间均值信息和区域异质性测度生成比值差异图,在噪声抑制和变化细节保留之间保持均衡的同时,能使样本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差异图分... 两时相SAR图像变化检测中,针对NR方法生成的差异图样本分布不够合理问题,设计一种新的NR方法。结合邻域空间均值信息和区域异质性测度生成比值差异图,在噪声抑制和变化细节保留之间保持均衡的同时,能使样本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差异图分析。设计利用层次聚类获得样本标签、邻域块特征向量作为样本进行分类的差异图分析方法,生成变化检测二值图。对多个真实的SAR图像进行测试表明,该方法比其他几种方法生成的差异图更有利于分析,所设计的差异图分析方法能够进一步对差异图中残留的噪声进行抑制,变化检测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 变化检测 差异图 邻域比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空间增强现实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毅 蒙遥 朱登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4-441,共8页
针对投影图像与投影板运动之间不匹配的问题,研究了基于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空间增强现实方法。首先,建立机器人和投影板的几何模型,并使投影板几何模型能在机器人模型末端的牵引下运动。其次,应用逆向运动学技术,根据设计的投影板运动轨... 针对投影图像与投影板运动之间不匹配的问题,研究了基于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空间增强现实方法。首先,建立机器人和投影板的几何模型,并使投影板几何模型能在机器人模型末端的牵引下运动。其次,应用逆向运动学技术,根据设计的投影板运动轨迹计算机器人关节的运动轨迹,提出一种机器人同步控制方法,使投影板在机器人牵引下的运动轨迹与设计的运动轨迹一致。最后,根据投影板的运动轨迹设计图像内容,并用投影仪将图像投射到运动的投影板上。在由两台机器人、两块投影板和一台投影仪组成的系统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根据设计的投影板运动轨迹精确地控制投影板的运动,且投影图像与投影板运动之间的匹配程度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增强现实 机器人 运动控制 逆向运动学 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负矩阵分解和极限学习机分类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变化检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平 王宜怀 +1 位作者 余文森 吴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59-1966,共8页
两时相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变化检测中,差异图的噪声残留将会对变化检测的精度产生较大的影响,传统增量学习模式的检测方法直接对差异图像素样本进行聚类获得伪标签,但没有考虑差异图噪声残留的影响,故检测... 两时相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变化检测中,差异图的噪声残留将会对变化检测的精度产生较大的影响,传统增量学习模式的检测方法直接对差异图像素样本进行聚类获得伪标签,但没有考虑差异图噪声残留的影响,故检测精度很难提升。考虑对差异图的邻域空间信息采用非负矩阵分解的方式进行特征降维提取,进而根据提取的特征进行聚类可获得高可靠的伪标签,然后基于这些样本伪标签和对应的两时相SAR图像邻域块特征向量构成样本集,利用极限学习机学习其非线性变化关系并最终完成分类,获得变化检测二值图。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抑制差异图中的噪声残留影响,提升检测精度,对斑点噪声影响变化检测精度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 变化检测 差异图 邻域比 极限学习机 非负矩阵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ELM网络的物理量回归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平 王宜怀 +1 位作者 刘长勇 彭涛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41-146,共6页
针对传统的A/D值转换物理量回归方法中存在表达不统一、动态适应性弱和在线非线性校正能力不足等问题,尝试将机器学习的ELM网络引入到该应用中。在分析A/D值转换物理量回归的知识要素基础上,依托ELM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提出利用遗传... 针对传统的A/D值转换物理量回归方法中存在表达不统一、动态适应性弱和在线非线性校正能力不足等问题,尝试将机器学习的ELM网络引入到该应用中。在分析A/D值转换物理量回归的知识要素基础上,依托ELM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提出利用遗传算法优化ELM网络,并利用其实现统一数学表达的A/D值转换物理量回归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对物理量回归问题可实现统一的数学模型表达,泛化性好,且非线性校正能力强,实现了各类A/D值转换物理量回归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算法 模/数转换 极限学习机网络 遗传算法 优化方法 物理量回归 动态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阶自包含协同过滤的有向网络链路预测
17
作者 陈广福 王海波 连雁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60-3068,共9页
针对大部分现存有向网络链路预测方法仅关注有向局部结构及互惠链接信息而忽略有向全局结构的问题,提出高阶自包含协同过滤(HSCF)链路预测框架。首先,利用随机游走方法计算高阶相似度矩阵去保持有向网络的高阶路径信息;其次,将高阶相似... 针对大部分现存有向网络链路预测方法仅关注有向局部结构及互惠链接信息而忽略有向全局结构的问题,提出高阶自包含协同过滤(HSCF)链路预测框架。首先,利用随机游走方法计算高阶相似度矩阵去保持有向网络的高阶路径信息;其次,将高阶相似度矩阵与协同过滤方法相融合构建HSCF框架;最后,把所提框架分别与有向共同邻居(DCN)、有向Adamic-Adar(DAA)、有向资源分配(DRA)和势能理论Bifan 4个典型有向结构相似度相融合,并由此提出HSCF-DCN、HSCF-DAA、HSCF-DRA和HSCF-Bifan 4个有向网络预测指标。在10个真实有向网络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基准指标相比,HSCF-DCN、HSCF-DAA、HSCF-DRA和HSCF-Bifa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方面积(AUC)值分别平均提高了8.16%、8.85%、9.64%和10.33%,且F分数值分别平均提高了66.62%、68.32%、68.95%和76.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向复杂网络 链路预测 协同过滤 有向结构 随机游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件技术的mbedOS驻留方法
18
作者 刘长勇 王宜怀 孙亚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67-2172,共6页
依据固件技术的设计原则,基于通用嵌入式计算机架构将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进行物理隔离,提出mbedOS实时操作系统的固件驻留方法,给出Flash和RAM空间的划分原则,为用户提供函数原型级的应用层接口和调用方法,以NXP的KL36微控制器为实践载... 依据固件技术的设计原则,基于通用嵌入式计算机架构将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进行物理隔离,提出mbedOS实时操作系统的固件驻留方法,给出Flash和RAM空间的划分原则,为用户提供函数原型级的应用层接口和调用方法,以NXP的KL36微控制器为实践载体进行mbedOS的驻留测试。实践结果表明,mbedOS驻留于BIOS中,有效地降低了编程难度,缩短了编译时间,提高了写入速度,为提高应用程序的稳定性、实时性和可移植性等方面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件技术 实时操作系统 驻留方法 通用嵌入式计算机 微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M32L431RC微控制器实时操作系统驻留方法
19
作者 刘肖 王宜怀 +1 位作者 汪恒 刘长勇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74-278,296,共6页
实时操作系统在面向以微控制器的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中越来越重要,为降低实时操作系统的编程难度和节省程序的编译时间,基于通用嵌入式计算机架构下实现实时操作系统的驻留,提出合理的程序框架设计和Flash、RAM空间的分配原则,利用应用程... 实时操作系统在面向以微控制器的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中越来越重要,为降低实时操作系统的编程难度和节省程序的编译时间,基于通用嵌入式计算机架构下实现实时操作系统的驻留,提出合理的程序框架设计和Flash、RAM空间的分配原则,利用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方式提供给用户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编程难度,节省了编译时间,提高了程序的可移植性,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操作系统 通用嵌入式计算机 驻留方法 微控制器 应用程序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bedOS的事件机制响应调度的实时性分析
20
作者 汪恒 王宜怀 +1 位作者 刘肖 刘长勇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4-259,共6页
事件机制是mbedOS中一种对任务进行实时控制的同步手段。为了深入分析事件机制响应调度的实时性,提出一种基于printf函数的时序分析方法,通过中断与线程的同步实验,在简要分析了响应调度的理论时间和过程的基础上,对实际响应时间进行了... 事件机制是mbedOS中一种对任务进行实时控制的同步手段。为了深入分析事件机制响应调度的实时性,提出一种基于printf函数的时序分析方法,通过中断与线程的同步实验,在简要分析了响应调度的理论时间和过程的基础上,对实际响应时间进行了测试和分段解析,进一步探究了影响响应时间的要素。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完成实时性分析,提高mbedOS中事件机制对任务的更精确控制,也为其他RTOS(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的实时性分析提供一定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edOS 事件 调度 PendSV 实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