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疗养院开展整体护理的做法及体会
1
作者 吴荔青 盖华容 +1 位作者 方兰敏 郭丽娜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2期77-78,共2页
疗养院护理工作的内涵,不再是以疗养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也不再处于被动的角色,不仅是疗养员的护理者,还是管理者、协调者、教育者,在护理工作中处于直接主动的地位.我院试行整体护理两个月以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疗养院 整体护理 具体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疗养需求调查谈疗养心理护理
2
作者 何菊秀 赵苏影 +1 位作者 邓小璇 王军岩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3年第3期121-122,共2页
为了充分了解疗养员的心理需求,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使疗养员获得最佳疗养效果,我科于1991年1~9月对92名疗养员进行了心理需求调查,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92名疗养员中,男71人,女21人;年龄60岁以上35人,45~59岁45人,45岁以下12人;康复... 为了充分了解疗养员的心理需求,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使疗养员获得最佳疗养效果,我科于1991年1~9月对92名疗养员进行了心理需求调查,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92名疗养员中,男71人,女21人;年龄60岁以上35人,45~59岁45人,45岁以下12人;康复疗养65人,健康疗养27人。具体方法是通过与疗养员交谈及填写需求调查表所获资料。结果疗养员对所调查的8个项目的需求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见表1。表2可见,康复疗养者对文明服务、环境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疗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海野战训练官兵个性与情绪不稳定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黄景仁 黄邱朝 +3 位作者 江蔼云 翁峰 杨玉辉 李建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25-526,共2页
目的 :了解陆海野战训练时陆军官兵情绪不稳定的原因 ,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对 13 0 2名陆军参训官兵进行心理测试 ,应用自拟的“应激源调查表”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 ,调查了解影响情绪的原因。结果 :陆... 目的 :了解陆海野战训练时陆军官兵情绪不稳定的原因 ,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对 13 0 2名陆军参训官兵进行心理测试 ,应用自拟的“应激源调查表”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 ,调查了解影响情绪的原因。结果 :陆军参训官兵情绪不稳定者占 12 6% ,倾向不稳定者占 14 2 %。两者与中国军人个性特征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其原因与训练环境、训练强度、人际关系、婚姻恋爱、躯体疾病等有关。结论 :对部分情绪不稳定的官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 陆军官兵 EPQ 情绪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濒海演练陆军官兵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景仁 汪鸿 +3 位作者 王俊 王厚照 胡万清 杨玉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55-657,共3页
目的 :通过综合性心理干预 ,降低濒海演练时官兵过度的心理应激水平或应激反应 ,以促进官兵的心理健康 ,提高部队战斗力。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教育、自制的“心理保健操”、心理疏导及心理支持等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 ,对 3 672名参加濒海... 目的 :通过综合性心理干预 ,降低濒海演练时官兵过度的心理应激水平或应激反应 ,以促进官兵的心理健康 ,提高部队战斗力。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教育、自制的“心理保健操”、心理疏导及心理支持等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 ,对 3 672名参加濒海演练的陆军官兵进行干预 ,应用SCL -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检测官兵的心率、血压、ACTH、AngⅡ、GLU五项生理生化应激指标 ,干预前后进行对照。结果 :心理干预后演练官兵的SCL -90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干预前 (P <0 0 1) ;干预后官兵的心率、血压、ACTH、AngⅡ、GLU应激指标也明显低于干预前 (P <0 0 5 )。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适当降低演练时官兵的过度应激水平 ,对促进演练官兵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濒海演练 陆军官兵 应激水平 心理应激 精神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安胶囊对320例卒中高危患者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昭穗 黄胜立 +2 位作者 梁萌 刘靓 黄昭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评价脑安胶囊对卒中高危患者的中长期干预效果。方法在门诊与住院患者中,筛选出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卒中家族史等危险因素,同时年龄≥40岁、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CVHP)积分〈75分者32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脑安... 目的评价脑安胶囊对卒中高危患者的中长期干预效果。方法在门诊与住院患者中,筛选出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卒中家族史等危险因素,同时年龄≥40岁、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CVHP)积分〈75分者32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脑安胶囊组162例及阿司匹林组158例。脑安胶囊组口服脑安胶囊,2次/d,2粒/次;阿司匹林组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干预时间均为24~36个月。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为血压、血脂、CVHP积分的水平以及卒中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结果①脑安胶囊组累积随访470人年,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915%和0.851%;阿司匹林组累积随访460人年,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130%和2.391%。脑安胶囊组卒中综合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②脑安胶囊组干预前、后,收缩压为(162±11)、(130±7)mmHg,舒张压为(101±9)、(83±6)mmHg,CVHP积分值为(49±13)、(82±9);阿司匹林组干预前、后,收缩压为(161±10)、(137±5)mmHg,舒张压为(99±7)、(90±4)mmHg,CVHP积分值为(49±12)、(70±11)。两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及CVHP积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安胶囊可以降低卒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脑血管功能。在卒中高危人群一级预防中长期疗效优于阿司匹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危险因素 干预性研究 阿司匹林 脑安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误区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1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 健康教育 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