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活下丘脑背内侧核区星形胶质细胞可加速七氟醚麻醉小鼠觉醒
1
作者 郭舒婷 曹福羊 +6 位作者 郭永馨 李言响 郝新宇 张倬宁 周志康 仝黎 曹江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1-759,共9页
目的探究下丘脑背内侧核(DMH)区星形胶质细胞在七氟烷麻醉觉醒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42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6组(n=7),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在七氟烷麻醉中的活性变化时分为EGFP组和GCaMP6组,通过钙成像技术记录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研究... 目的探究下丘脑背内侧核(DMH)区星形胶质细胞在七氟烷麻醉觉醒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42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6组(n=7),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在七氟烷麻醉中的活性变化时分为EGFP组和GCaMP6组,通过钙成像技术记录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研究光遗传激活DMH区星形胶质细胞对麻醉觉醒的影响时,行为学实验分为EGFP组和ChR2组;光遗传脑电记录实验分为EGFP组和ChR2组。麻醉诱导与觉醒的评判标准以翻正反射的消失与恢复为准,在2.0%七氟烷浓度下记录脑电并分析爆发抑制率(BSR),在1.5%七氟烷浓度下分析脑电功率频谱。此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GFAP阳性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与病毒蛋白信号的共定位。结果随着七氟烷浓度的增加,DMH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逐渐降低。在2.0%七氟烷麻醉中,ChR2组的觉醒时间缩短(P<0.05),光遗传激活DMH区星形胶质细胞后BSR降低(P<0.001)。在1.5%七氟烷麻醉中,光激活后ChR2组小鼠的脑电γ波增加(P<0.001),δ波减少(P<0.01)。结论光遗传激活DMH区星形胶质细胞能够促进七氟烷麻醉后的觉醒,但对麻醉诱导过程无显著调节作用。这一发现为麻醉觉醒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可能为术后快速苏醒及麻醉并发症的干预提供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下丘脑背内侧核区 七氟烷 麻醉觉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dmPAG区谷氨酸能神经元可减轻创伤后应激障碍小鼠的过度防御反应
2
作者 李言响 郭永馨 +6 位作者 曹福羊 郭舒婷 薛丁豪 周志康 郝新宇 仝黎 傅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0-427,共8页
目的探索背内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dmPAG)谷氨酸能神经元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小鼠过度防御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84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12组(7只/组)。研究PTSD后过度防御反应时,分为CON组和PTSD组;研究激活dmPAG区谷氨酸能... 目的探索背内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dmPAG)谷氨酸能神经元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小鼠过度防御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84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12组(7只/组)。研究PTSD后过度防御反应时,分为CON组和PTSD组;研究激活dmPAG区谷氨酸能神经元对PTSD后过度防御反应的影响,分为CON NS组,CON mCherry组,PTSD mCherry组和PTSD hM3Dq组;研究抑制dmPAG区谷氨酸能神经元对PTSD后过度防御反应的影响,分为CON NS组,CON mCherry组,PTSD mCherry组和PTSD hM4Di组。构建单效长时程应激模型(SPS)模拟PTSD状态,通过视觉本能恐惧实验、触须刺激实验、条件恐惧实验测试小鼠的防御行为,免疫荧光染色观察dmPAG区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变化。结果与CON组相比,PTSD组回巢潜伏期缩短(P<0.001),巢内停留时间百分比增加(P<0.01),防御评分增加(P<0.001),僵直时间百分比增加(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可见PTSD小鼠防御行为过程中,dmPAG区c-fos阳性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占比明显增加(P<0.001)。与PTSD mCherry组相比,激活dmPAG区谷氨酸能神经元后,PTSD hM3Dq组回巢潜伏期、巢内停留时间百分比无差异,防御评分升高(P<0.05),僵直时间百分数增加(P<0.01)。与PTSD mCherry组相比,抑制dmPAG区谷氨酸能神经元后,PTSD hM4Di组回巢潜伏期延长(P<0.05),巢内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P<0.05),防御评分降低(P<0.01),僵直时间百分比降低(P<0.01)。结论抑制dmPAG区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可以明显减轻PTSD的过度防御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PAG 创伤后应激障碍 谷氨酸能神经元 防御行为 中脑微环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溢文 张苏明 +4 位作者 吴超 汪婷 吴征元 周文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48-353,共6页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人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变化,并探究其与疾病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出RA病人71例为试验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相匹配的健康人80名...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人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变化,并探究其与疾病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出RA病人71例为试验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相匹配的健康人80名为对照组,入院当天评估RA病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28)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通过HRV检测仪获取所有受试对象HRV频域(very low frequency,VFL;low frequency,LF;high frequency,HF;total frequency,TP)及时域(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normal-to-normal QRS intervals,SDNN)参数,并于次日清晨空腹抽血检查RA病人炎症指标及相关自身抗体。结果:RA病人所有HRV参数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疼痛及焦虑会进一步降低RA病人的HRV,RA病人RF与HF呈显著负相关,除VLF外其余HRV指标与VAS和DAS28呈负相关,所有HRV指标均与hs-CRP及ESR呈负相关。结论:RA病人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HRV有助于对RA病人进行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 类风湿关节炎 自主神经系统 迷走神经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