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枝木霉血流感染1例及文献综述
1
作者 汪璐 王琳 +1 位作者 曲远青 刘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3-567,共5页
目的鉴定一例老年血流感染病例的病原体,描述其病原体特征,并对近年来长枝木霉感染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方法采集中心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标本进行血培养。对分离出的丝状真菌的形态学和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采用内部转录间隔区(ITS)检测... 目的鉴定一例老年血流感染病例的病原体,描述其病原体特征,并对近年来长枝木霉感染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方法采集中心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标本进行血培养。对分离出的丝状真菌的形态学和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采用内部转录间隔区(ITS)检测分离菌株序列,并应用MEGA软件分析。结果形态学观察及ITS测序均提示病原体为长枝木霉。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38-A2丝状真菌药物敏感性指南对菌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结果显示米卡芬净为8μg/mL,卡泊芬净为8μg/mL,5-氟胞嘧啶为64μg/mL,泊沙康唑为2μg/mL,伏立康唑为0.5μg/mL,伊曲康唑为2μg/mL,氟康唑为64μg/mL,阿尼芬净为8μg/mL,两性霉素为4μg/mL。使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文献检索共纳入长枝木霉感染病例15例,基础疾病以移植(5例)为主,临床表现以肺部感染(5例)为主;9例病例存活,3例病例死亡,3例病例预后未知。结论长枝木霉感染多见于免疫力低下及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其感染患者病死率较高,临床缺乏规范的治疗指南,药敏结果缺乏折点,对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存在耐药情况。及时分离鉴定出病原菌并提供相应的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真菌感染 长枝木霉 形态学 ITS序列药物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翻译起始因子(MTIF2)基因甲基化的特征及其与肝细胞癌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谢华杰 常凯 +6 位作者 王艳艳 那琬琳 蔡欢 刘霞 江忠勇 胡宗海 刘媛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291,共8页
目的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线粒体翻译起始因子(MTIF2)基因的甲基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MethSurv、EWAS Data Hub软件对MTIF2甲基化样本进行标准化分析和聚类分析,内容包括生存曲线分析、甲基... 目的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线粒体翻译起始因子(MTIF2)基因的甲基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MethSurv、EWAS Data Hub软件对MTIF2甲基化样本进行标准化分析和聚类分析,内容包括生存曲线分析、甲基化特征分析、肿瘤信号通路相关性及泛癌数据库比对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基于患者CpG部位的甲基化水平执行单变量和多变量生存分析。通过Kaplan-Meier图标识较低和较高甲基化患者组之间的生存差异。Log-likelihood ratio法用于组间生存差异分析。结果MTIF2甲基化整体聚类表明在种族、人种、BMI、年龄等特征间MTIF2基因甲基化水平没有明显差异。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MTIF2基因N-Shore高甲基化的患者预后明显好于低甲基化患者(HR=0.492,P<0.001),而CpG island和S-Shore甲基化的高低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基于不同年龄、性别、BMI、人种、种族、临床分期绘制MTIF2基因甲基化谱发现,随年龄增长会降低MTIF2基因N-Shore和CpG island的甲基化水平,白种人的MTIF2基因N-Shore的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亚洲人(P<0.05),临床分期Ⅳ期患者MTIF2基因N-Shore和CpG island的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P值均<0.05)。临床验证试验表明,Ⅲ/Ⅳ期肝细胞癌患者MTIF2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且低于健康人群(P<0.05)。结论MTIF2基因N-Shore低甲基化是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翻译起始因子 甲基化 肝细胞 计算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复发进程中DNA修复调节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及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常凯 王艳艳 +7 位作者 江忠勇 孙巍 刘晨霞 那琬琳 许宏宣 谢静 刘媛 陈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9-326,共8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复发进程中DNA修复调节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串联质量标签(TMT)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HCC 2年内复发和5年预后良好的肝癌组织样本,分析富集在DNA复制、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4条通路的蛋白...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复发进程中DNA修复调节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串联质量标签(TMT)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HCC 2年内复发和5年预后良好的肝癌组织样本,分析富集在DNA复制、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4条通路的蛋白表达差异,分析在HCC复发进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调控通路及靶点,预测可能的调控机制。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真核生物复制复合体通路MCM2(P=0.018)、MCM3(P=0.047)、MCM4(P=0.014)、MCM5(P=0.008)、MCM6(P=0.006)、MCM7(P=0.007)、PCNA(P=0.019)、RFC4(P=0.002)、RFC5(P<0.001)、LIG1(P=0.042)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中PCNA(P=0.019)、RFC4(P=0.002)、RFC5(P<0.001)、LIG1(P=0.042)共4个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减少;碱基切除修复通路PCNA(P=0.019)和LIG1(P=0.042)在HCC复发组中均显著降低;错配修复富集通路中MSH2(P=0.026)、MSH6(P=0.006)、RFC4(P=0.002)、RFC5(P<0.001)、PCNA(P=0.019)、LIG1(P=0.042)共6个蛋白在肝癌复发组织中均显著减少。差异蛋白涉及MCM复合体、DNA聚合酶复合体ε、连接酶LIG1、长补丁碱基剪切修复复合体(long patch BER)、DNA错配修复蛋白复合体的重要组分。对DNA修复调节的重要差异蛋白进行临床样本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复发组中除MCM6表现出下降趋势外,MCM5(P=0.008)、MCM7(P=0.007)、RCF4(P=0.002)、RCF5(P<0.001)和MSH6(P=0.006)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结论HCC复发过程中,DNA修复进程中多个复合体蛋白组分存在显著减少或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肿瘤复发 局部 DNA修复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MA4在肺腺癌预后、诊断和免疫浸润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静 李艳梅 +5 位作者 王雪樾 聂恬 王洁 翁启明 张静 范晔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985-1993,共9页
目的探究PSMA4在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预后、诊断和免疫浸润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获取LUAD患者的表达谱和临床信息。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LUAD组(n=539)与正常... 目的探究PSMA4在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预后、诊断和免疫浸润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获取LUAD患者的表达谱和临床信息。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LUAD组(n=539)与正常组(n=59)PSMA4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在GEO数据库下载GSE40791和GSE10072 LUAD数据集,验证PSMA4在LUAD组与正常组中的表达水平。收集10对2023年1-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的LUAD患者的肿瘤和癌旁组织样本。采用RT-qPCR技术验证PSMA4在10对LUAD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体外培养肺癌细胞和正常肺上皮细胞,通过RT-qPCR检测PSMA4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并对PSMA4的高低表达组进行了功能富集分析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通过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KM)法确定PSMA4对于LUAD的诊断和预后的价值,并构建列线图预测不同时间点的总生存率。结果TCGA数据集、GSE40791和GSE10072 LUAD数据集中的表达数据显示,PSMA4在LUAD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RT-qPCR检测分析发现,PSMA4在LUAD和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上皮细胞(P<0.01)。PSMA4高表达是诊断LUAD和预后不良的标志物,与肿瘤微环境中效应记忆性T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中央记忆性T细胞、肥大细胞的水平的降低有关。结论PSMA4对LUAD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并且与LUAD的预后和免疫浸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PSMA4 预后 诊断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特隐球菌致脑膜炎及肺炎1例
5
作者 王琴 连丽莎 +3 位作者 谭积善 唐璐 李艳梅 刘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19,共4页
隐球菌病多由新型隐球菌引起,格特隐球菌引起的隐球菌病较为少见,国内报道格特隐球菌主要感染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并以中枢神经感染为主,肺部感染较为少见[1],而国外报道多以肺部为主[2],但由格特隐球菌同时引起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 隐球菌病多由新型隐球菌引起,格特隐球菌引起的隐球菌病较为少见,国内报道格特隐球菌主要感染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并以中枢神经感染为主,肺部感染较为少见[1],而国外报道多以肺部为主[2],但由格特隐球菌同时引起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均较为少见。同时,隐球菌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体外培养生长缓慢,易被其他快生长菌覆盖,难于检出,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极易漏检,或误诊为结核、肿瘤等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3-6]。本文报道1例由格特隐球菌引起肺炎及脑膜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其实验室鉴定,为该病的诊治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特隐球菌 肺炎 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慢性原发性ITP患者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因素及Plt计数预测价值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胡莉娜 刘怡 +1 位作者 刘一岚 但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32-1337,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因素及血小板(Plt)数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2例行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慢性原发性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失败32例设为A...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因素及血小板(Plt)数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2例行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慢性原发性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失败32例设为A组,治疗成功20例设为B组,分析影响利妥昔单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首次诊断骨髓CD41^+巨核细胞计数对治疗随访1年患者治疗反应率的影响,计算Plt数用于疗效预测时,效能指标及最佳截断点。结果:B组首次诊断骨髓CD41^+巨核细胞数水平高于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首次诊断骨髓CD41^+巨核细胞数<150是影响利妥昔单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5.40,95%CI:1.82-15.66,P=0.00)。首次诊断骨髓CD41^+巨核细胞数≥150组患者随访1年反应率显著高于<150组(P<0.05)。B组利妥昔单抗首次治疗后d 3、14、21、30、60、90、180、270和360 Plt数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t数最佳截断点为50×10^9/L;利妥昔单抗首次治疗后d14,AUC为0.68(95%CI:0.57-0.78,P=0.00);成人慢性原发性ITP患者利妥昔单抗疗效预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8.73%和87.58%;利妥昔单抗治疗后d 30和60 AUC分别为0.74(95%CI:0.64-0.87)(P=0.00)和0.93(95%CI:0.82-0.98)(P=0.00)。结论:成人慢性原发性ITP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部分可获得长期缓解,但骨髓巨核细胞数<150的患者预后较差;同时根据利妥昔单抗治疗后d 14、30及60 Plt数能够有效预测患者的远期疗效,指导治疗的方案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P 免疫治疗 PLT计数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LC和dFLC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最佳cutoff值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胡莉娜 刘怡 +1 位作者 但刚 刘一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11-1617,共7页
目的:探讨游离轻链比值(rFLC)和游离轻链差值(dFLC)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最佳截断(cutoff)值。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治疗的240例初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 目的:探讨游离轻链比值(rFLC)和游离轻链差值(dFLC)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最佳截断(cutoff)值。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治疗的240例初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FLC和dFLC四分位间距水平分组,比较不同组中位总生存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同时评估rFLC和dFLC不同cutoff值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女性、M蛋白分型IgA型及ISS分期I期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男性、其他M蛋白类型及ISS分期患者(P<0.05);未合并高钙血症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优于合并高钙血症患者(P<0.05)。dFLC<110.95 mg/L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长于110.95-2781.44 mg/L、>2781.44 mg/L患者(P<0.05);dFLC<110.95 mg/L和>2781.44 mg/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长于110.95-2781.44 mg/L患者(P<0.05);rFLC<14.71 mg/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长于14.71-367.96 mg/L、>367.96 mg/L患者(P<0.05)。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FLC各表达水平对初治MM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影响较rFLC更高(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rFLC和dFLC水平均是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当rFLC水平≤14.71或dFLC水平≤110.95 mg/L时,对于初治MM患者预后影响最为显著;rFLC水平≤14.71 mg/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rFLC≤14.71和≥367.96 mg/L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FLC≤110.95 mg/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显著优于其他2组(P<0.05)。结论:rFLC和dFLC水平与初治MM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其中rFLC水平≤14.71或dFLC水平≤110.95 mg/L时患者复发或死亡风险最低,可作为预后评估理想的cutoff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轻链比值 游离轻链差值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预后 截断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ORF 1ab/S/M蛋白遗传进化分析及mRNA疫苗抗原表位序列筛选 被引量:4
8
作者 常凯 刘晨霞 +5 位作者 朱紫衣 许宏宣 王艳艳 熊杰 曲远青 江忠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31-1137,共7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ORF 1ab/S/M蛋白的遗传进化特性并筛选mRNA疫苗的抗原表位序列。方法收集全球SARS-CoV-2的全基因组序列,比较ORF 1ab/S/M蛋白及核酸遗传差异并构建进化树,绘制遗传差异全球分布图。基于严重急性呼吸综...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ORF 1ab/S/M蛋白的遗传进化特性并筛选mRNA疫苗的抗原表位序列。方法收集全球SARS-CoV-2的全基因组序列,比较ORF 1ab/S/M蛋白及核酸遗传差异并构建进化树,绘制遗传差异全球分布图。基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的研究基础,结合SARS-CoV-2的遗传差异,预测并筛选mRNA疫苗抗原表位候选序列。结果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地区SARS-CoV-2的ORF 1ab核酸序列相似性为100.0%,同源性为99.3%;S蛋白核酸序列相似性为100.0%,同源性为97.5%;M蛋白核酸序列相似性为100.0%,同源性为99.9%。三种蛋白遗传变异的全球分布显示,美洲地区与亚欧地区暴发的SARS-CoV-2存在明显差异。SARS-CoV-2 ORF 1ab蛋白区段筛选出11条B细胞和13条T细胞mRNA疫苗候选目标序列,S蛋白区段筛选出6条B细胞和4条T细胞mRNA疫苗候选目标序列,M蛋白区段筛选出3条B细胞和7条T细胞mRNA疫苗候选目标序列。结论在美洲地区与亚欧地区暴发的SARS-CoV-2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通过构建新的线性抗原表位mRNA筛选策略,筛选出ORF 1ab/S/M编码区中多条引起免疫细胞响应的抗原表位序列,可为mRNA疫苗(串联抗原表位序列)研发、抗体制备及免疫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遗传进化 刺突蛋白 膜蛋白 抗原表位 mR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通过调控宿主核糖体翻译开关抑制HBV复制的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常凯 王艳艳 +4 位作者 那琬琳 刘晨霞 叶雨笙 江忠勇 刘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95-1502,共8页
目的分析黄芪甲苷抑制HBV复制的宿主调控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处理人正常肝细胞(L-02),根据黄芪甲苷浓度的不同,分为0、5、10和20μg/mL 4组。应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化学发光和生化方法检测AFP、AL... 目的分析黄芪甲苷抑制HBV复制的宿主调控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处理人正常肝细胞(L-02),根据黄芪甲苷浓度的不同,分为0、5、10和20μg/mL 4组。应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化学发光和生化方法检测AFP、ALT、AST和ALP外泌水平,评估黄芪甲苷对正常细胞的影响。用黄芪甲苷处理携带HBV的肝癌细胞Hep3B,应用qPCR方法检测HBV DNA、pgRNA、MTIF2、RPL10基因表达量,ELISA测法检测HBsAg和HBeAg,评估对HBV复制的影响。应用TCGA和GEO数据库结合R语言资料包对RPL10和MTIF2在临床样本中的预后影响进行分析验证。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用于分析比较两组或多组之间的生存差异,进行了time ROC分析以比较RPL10和MTIF2基因的预测准确性和风险评分。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和同一组内不同时间段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分析两两组间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结果20μg/mL组处理24 h和48 h相较未处理组细胞生长活性均显著提高(P值均<0.05),20μg/mL组处理72 h相较10μg/mL组生长活性提高(P<0.05),5μg/mL组处理72 h相较未处理组生长活性提高(P<0.05)。5、10和20μg/mL 3个处理组AFP水平均较未处理组显著增高(P值均<0.05),10和20μg/mL 2个处理组ALT水平分别均较未处理和5μg/mL 2组显著降低(P值均<0.05),20μg/mL组ALT水平较10μg/mL组显著降低(P<0.05)。5、10和20μg/mL 3个处理组AST水平较未处理组均显著增高(P值均<0.05)。5、10和20μg/mL 3个处理组HBV DNA、pgRNA、HBsAg、HBeAg、RPL10和MTIF2水平与未处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HBV感染的肝癌患者中RPL10和MTIF2基因较高水平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而在无HBV感染的肝癌患者中不存在此现象。结论黄芪甲苷能够抑制翻译起始蛋白MTIF2和核糖体大亚基成分RPL10,通过调控宿主核糖体翻译开关降低HBV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乙型肝炎病毒 核糖体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霉素干预MTIF2调控核糖体翻译进程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常凯 那琬琳 +5 位作者 刘晨霞 江忠勇 王艳艳 许宏宣 沈金兰 刘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核糖体翻译因子抑制剂阿维霉素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阿维霉素处理肝癌细胞Hep3B,应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qPCR方法检测病毒HBV-DNA、pgRNA、宿主MTIF2和RPL10基... 目的探讨核糖体翻译因子抑制剂阿维霉素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阿维霉素处理肝癌细胞Hep3B,应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qPCR方法检测病毒HBV-DNA、pgRNA、宿主MTIF2和RPL10基因表达量,ELISA免疫测法检测HBsAg和HBeAg,化学发光检测法对AFP进行定量检测,生物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外泌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蛋白。结果阿维霉素对Hep3B细胞增殖没有抑制作用,对细胞的凋亡也没有影响。但能促进细胞AST分泌,降低AFP外泌水平,对ALP分泌影响较小。在Hep3B细胞中,阿维霉素能通过干预MTIF2促使pgRNA表达量积累,反馈上调宿主RPL10和MTIF2基因mRNA表达。并能有效降低HBsAg、HBeAg和HBV-DNA水平。结论阿维霉素能够抑制MTIF2翻译起始,通过影响翻译起始调控病毒组装蛋白的翻译进程,进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霉素 乙型肝炎病毒 mRNA翻译 翻译起始因子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