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融、杨修之死的悲剧共因 被引量:2
1
作者 郭耀武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5-46,共2页
孔融、杨修都是非常有名的才子。孔融,字文举,鲁国鲁县(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年少聪辩,才气甚高,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融少时便负盛名,汉献帝即位后,他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他在郡六年,... 孔融、杨修都是非常有名的才子。孔融,字文举,鲁国鲁县(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年少聪辩,才气甚高,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融少时便负盛名,汉献帝即位后,他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他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颇有建树。投降曹操后,任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贲中郎将 建安七子 将作大匠 北军中侯 共因 中大夫 少府 曹丕 鲁县 山东曲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决策中的“团体迷失”现象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耀武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7-38,共2页
“团体迷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和思维方式,是指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体内部成员为了达成一致性,势必压抑或者放弃某种客观务实的立场,从而否定其他可能的选择方案,最终造成错误的决策。在现实中,个别党委委员常常会在决策时... “团体迷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和思维方式,是指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体内部成员为了达成一致性,势必压抑或者放弃某种客观务实的立场,从而否定其他可能的选择方案,最终造成错误的决策。在现实中,个别党委委员常常会在决策时不知不觉地陷入“团体迷失”的怪圈,或过分相信一把手的决心和意志,或不愿坦承自己与主要领导的意见相左,抑或认为即便将来出了问题自己也不会承担多大的责任,因而往往在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不作为,致使党委做出不利的决策,使得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蒙受一定的损失。因此,在决策过程中,各级党委应特别注意发现“团体迷失”的萌芽,避免走入“团体迷失”的怪圈,确保决策科学、合法、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决策 迷失 预防 社会心理现象 党委委员 思维方式 社会发展 经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吏品》观为官之戒
3
作者 郭耀武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55,共2页
明朝吕坤撰写的《吏品》,依官吏的行为举止和品行政声,归纳出十种表现差的官吏,目的在于提醒为官之人要时时处处以公为先、以民为重,不要做为百姓所不齿的那十种官吏。时至今日,《吏品》的提醒对当前的领导干部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 行为举止 吕坤 领导干部 平民百姓 治道 为官者 乐只 百事无成 保官 保卫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云在蜀汉集团中立足的能力与资本解析
4
作者 郭耀武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5-56,共2页
赵云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将领,是《三国演义》中最为优秀的将领之一。赵云出身贫贱,没有背景,以勇武著称,却能在汉末纷乱的局势中看清利弊,较早地选择追随刘备,并逐渐成为其最为信任的左膀右臂,被封为五虎上将,其经历与晋升路径值得仔... 赵云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将领,是《三国演义》中最为优秀的将领之一。赵云出身贫贱,没有背景,以勇武著称,却能在汉末纷乱的局势中看清利弊,较早地选择追随刘备,并逐渐成为其最为信任的左膀右臂,被封为五虎上将,其经历与晋升路径值得仔细加以研究,以供今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集团 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 五虎 长坂坡救阿斗 公孙瓒 赵范 伐东吴 蜀国 蜀汉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蔺相如的人格品质及启示
5
作者 杨东录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44,共2页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记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赵惠文王时,秦国强行索要赵国“和氏璧”,蔺相如奉命携璧人秦,...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记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赵惠文王时,秦国强行索要赵国“和氏璧”,蔺相如奉命携璧人秦,经过惊险的陈词力争,最终完璧归赵。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他跟随赵王到渑池与秦王相会,由于善于应对,使赵王免遭屈辱,他也因此被提拔为上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蔺相如 人格品质 “和氏璧” 战国时期 政治家 外交家 秦国 公元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武灵王推进“胡服骑射”改革的艺术
6
作者 许今朝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53,共2页
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的国君。他即位时,正是齐、秦两个强国相对峙的时期。强邻逼境,胡人骚扰,四面受敌,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他曾多次和大臣谈到这种不利的形势:“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 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的国君。他即位时,正是齐、秦两个强国相对峙的时期。强邻逼境,胡人骚扰,四面受敌,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他曾多次和大臣谈到这种不利的形势:“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基于以上综合情况,赵武灵王毅然决定进行改革,推行了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军事变革——“胡服骑射”。“胡服骑射”改革的成功,迅速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缓解了赵国面临的严峻局面,使赵国赢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军事胜利,成为当时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 改革 艺术 内忧外患 军事变革 中国历史 军事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部激励“潜规则”的显化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段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2-43,共2页
提出“潜规则”概念的吴思先生说:“所谓潜规则,便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干部激励“潜规则”,亦即在组织正式规定的各种激励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存在的某些不成... 提出“潜规则”概念的吴思先生说:“所谓潜规则,便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干部激励“潜规则”,亦即在组织正式规定的各种激励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存在的某些不成文的、一般人(局内人)难以或不愿明确概括但又获得普遍认可和遵循的激励规则,它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和支配着组织人的行为和现实的管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规则” 激励制度 干部 路径 社会运行 激励规则 管理活动 人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延的性格悲剧及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明霞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47-48,共2页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将领,他有勇有谋,战功赫赫,可以说其有大才、有大功,但他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发展到有野心、有大罪,以致晚节不终、性命不保,为自己人所杀,为后人所诟病。陈寿评论说:"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将领,他有勇有谋,战功赫赫,可以说其有大才、有大功,但他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发展到有野心、有大罪,以致晚节不终、性命不保,为自己人所杀,为后人所诟病。陈寿评论说:"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性格决定命运。魏延落到如此可悲下场,虽与诸葛亮不无关系,但从根本上说却是其性格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格悲剧 魏延 三国时期 诸葛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内隐性权力的产生机理及防控对策
9
作者 柯明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18,共2页
一个人的权力可以是上级部门正式合法授予的显性权力,也可以是来自一些非制度性安排、但又实际存在的隐性权力。单位内不具有显性权力的下属会想方设法获得隐性权力,与领导者的显性权力进行博弈,干扰领导者的决策,影响单位的发展稳定。... 一个人的权力可以是上级部门正式合法授予的显性权力,也可以是来自一些非制度性安排、但又实际存在的隐性权力。单位内不具有显性权力的下属会想方设法获得隐性权力,与领导者的显性权力进行博弈,干扰领导者的决策,影响单位的发展稳定。认清隐性权力的实质,运用科学管理方式让这两种权力在博弈过程中相对和平地相处,更好发挥彼此的积极性和正当性,避免权力失控局面的出现,进而更好推动单位事业发展,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和加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权力 单位 防控对策 科学管理方式 博弈过程 制度性安排 权力失控 领导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变通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10
作者 付建华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48-50,共3页
规则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非常广泛的概念,广义上讲规则是客观事物维护自身生存发展之自然状态的客观需要,狭义上讲规则就是人这个行为体在从事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趋利避害时所必须正视和遵守的现实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规... 规则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非常广泛的概念,广义上讲规则是客观事物维护自身生存发展之自然状态的客观需要,狭义上讲规则就是人这个行为体在从事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趋利避害时所必须正视和遵守的现实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规则不仅是社会正常运行的最基本保证,更是群体内大多数行为体的主流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皈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策探析 人类社会发展 原因 变通 生产实践活动 客观需要 自然状态 生存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