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外泌体PD⁃L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段瑞雪 杨斌 +3 位作者 夏天红 阎龙 梁小芹 刘宏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698-1703,共6页
目的检测外泌体PD⁃L1(ePD⁃L1)在胃癌患者血浆和组织间隙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评估其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40例,健康对照20例。纯化鉴定血浆外泌体,使用酶联免疫... 目的检测外泌体PD⁃L1(ePD⁃L1)在胃癌患者血浆和组织间隙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评估其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40例,健康对照20例。纯化鉴定血浆外泌体,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血浆ePD⁃L1的表达。同期收集1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测定组织间隙ePD⁃L1表达,验证血浆ePD⁃L1来源。分析组织ePD⁃L1表达和临床资料间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胃癌患者血浆ePD⁃L1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者(P<0.001),其高表达与CA19⁃9、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等相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与组织e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15,P=0.0162)。ROC曲线分析显示ePD⁃L1用于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95%CI:0.658~0.935,P<0.001)。结论ePD⁃L1的表达与胃癌进展有关。血浆与组织ePD⁃L1表达呈正相关。血浆ePD⁃L1对于胃癌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泌体 PD⁃L1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行CRRT治疗肠外瘘致腹腔感染并发AKI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段光辉 田运 +4 位作者 王海霖 马凯 陈鹏 许鑫鑫 李洪涛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2-77,共6页
目的:研究早期行持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肠外瘘致腹腔感染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原兰州军区总医院)收治的肠外瘘致腹腔感染并发AKI行CRR... 目的:研究早期行持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肠外瘘致腹腔感染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原兰州军区总医院)收治的肠外瘘致腹腔感染并发AKI行CRRT治疗的24例病人,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分期将其分为两组,其中10例为早期观察组即AKI达到KDIGO 1期,其余14例为对照组即AKI达到KDIGO 2期,共同采用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模式,持续透析72 h,观察两组病人行CRRT治疗前、治疗第3日,治疗第6日,治疗第9日的血浆中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IL-10、内毒素,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数据变化,统计治疗前后平均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和90 d死亡率。结果:早期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和90 d死亡率,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IL-10,内毒素,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早期观察组病人的白细胞,白细胞介素IL-10,内毒素,血肌酐值上升幅度及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观察组病人在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CRRT治疗对后期治疗中腹腔感染的控制、病人营养的提升及全身脏器功能保护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急性肾损伤 肠瘘 感染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1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吴彤 兰正苍 +5 位作者 刘志昌 杨斌 段瑞雪 高笑欣 瞿洪洋 刘宏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36-941,共6页
目的人组织激肽释放酶11(KLK11)表达水平对前列腺癌、卵巢癌等内分泌相关癌组织中的诊断价值已有报道。文中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KLK11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3月在解放军联勤... 目的人组织激肽释放酶11(KLK11)表达水平对前列腺癌、卵巢癌等内分泌相关癌组织中的诊断价值已有报道。文中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KLK11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3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90例行手术治疗,且病理学检查证实为PTC患者,以及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术后癌组织以及匹配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KLK11的表达含量,通过ROC曲线评估血清中KLK11对PTC的诊断价值。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TC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KLK1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PTC患者血清中KLK11含量大于健康对照者[(1232.06±133.99)pg/mL vs(1029.45±137.29)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LK11对PTC诊断的临界值为1073.37 pg/mL,敏感性为87.78%、特异性为7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KLK11主要在表达于细胞质中,PTC癌组织中KLK1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匹配癌旁正常组织中(72.22%vs 2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K11的表达水平与PTC患者淋巴结转移、腺外侵犯及TNM分期有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及肿瘤位置无关(P>0.05)。结论KLK11在PT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增强,可能与PTC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11 诊断价值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