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PVP术对OVCF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及疼痛程度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崔志远 毛兆虎 +1 位作者 刘玉林 王国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8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术后的椎体高度恢复及疼痛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VP治疗的胸腰椎单椎体OVCF患者84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 目的探讨采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术后的椎体高度恢复及疼痛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VP治疗的胸腰椎单椎体OVCF患者84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其中单侧组48例,双侧组3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 d、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短与双侧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少于双侧组,骨水泥注入量低于双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3 d、术后1年的VAS、ODI评分的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两组术后3 d及1年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术后1年均低于术后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侧组术后3 d的VAS、ODI评分均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双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3 d、术后1年的椎体高度、Cobb角的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两组术后3 d及术后1年椎体高度均高于术前,Cobb角小于术前,且术后1年椎体高度低于术后3 d,Cobb角大于术后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单侧与双侧PVP治疗OVCF,均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单侧入路更具有优势,其在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等方面明显优于双侧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