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次TACE联合TIPS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1
作者 曹莉明 张勇学 +3 位作者 梁志会 李亮 崔进国 张亮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2期39-43,共5页
目的评价多次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30例行多次TACE联合TIPS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 目的评价多次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30例行多次TACE联合TIPS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观察TACE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观察其治疗效果及生存率。结果TIPS术后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37.58±7.26)mmHg降至术后的(23.35±6.4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TIPS术后共行TACE治疗85次,其中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6例,疾病稳定14例,疾病进展5例;随访6、12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3.3%、83.3%和67.7%。TACE治疗后1周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和1个月AST及AL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及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次TACE治疗后1个月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多次TACE联合TIPS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曹莉明 张勇学 +2 位作者 梁志会 李亮 崔进国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6期64-68,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0月30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均行PTVE联合TAC...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0月30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均行PTVE联合TACE治疗。观察PTVE术后止血成功率及出血复发率,评估TACE术后不同时间的疗效、生存率及肝功能变化情况,观察PTVE和TACE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TVE止血成功率100%,术后1和2年出血复发率分别为13.3%和20.0%。TACE术后1、3和6个月疾病缓解率分别为83.3%、70.0%和60.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3%、76.7%和63.3%。随访6、12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0.0%、67.7%和50.0%。TACE术后3 d谷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较术前升高(P<0.05),但术后14 d逐步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术前、术后3和14 d白蛋白及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VE和TACE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无围术期死亡;术后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恶心呕吐和腹痛。结论PTVE可有效降低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复发率,PTVE联合TACE治疗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高血压 门静脉 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胃冠状静脉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CT及MRI特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静 徐硕 +1 位作者 崔豹 于学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8期1339-1342,共4页
目的探讨后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手术病理证实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3例,对其临床资料及CT、MRI影像学表现特点,并复习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例后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均为... 目的探讨后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手术病理证实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3例,对其临床资料及CT、MRI影像学表现特点,并复习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例后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均为中青年男性,体检发现,2例位于左后下纵隔,1例位于右后中纵隔。肿物呈圆形、类椭圆形,直径3.0~4.0 cm,质地较软,密度或信号均匀。平扫CT值平均为28.5 HU,CT增强无明显强化,CT值平均为36.7 HU,囊壁可轻度强化。MRI平扫呈水样均质信号,并可见低信号囊壁。结论发生于后纵膈的支气管源性囊肿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结合CT平扫、增强及MRI平扫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源性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CP实时影像融合技术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曹莉明 张勇学 +6 位作者 梁志会 李亮 陈静 王辉林 张艳伟 崔进国 谢永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2100-2103,共4页
目的探讨MRCP实时影像融合技术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ongial drain,PTCD)的临床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联合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联... 目的探讨MRCP实时影像融合技术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ongial drain,PTCD)的临床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联合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联合组采用MRCP与DSA影像融合技术行PTCD治疗,对照组在常规DSA透视引导下行PTC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目标胆管穿刺次数、手术时间、X线辐射剂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均成功实施PTCD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穿刺次数〔联合组(1.6±0.5)次vs对照组(2.8±0.8)次〕;手术时间〔联合组(25.3±5.4)min vs对照组(40.8±6.7)min〕;X线辐射剂量〔联合组(325.7±54.1)mGy vs对照组(624.6±45.7)mGy,P<0.05〕;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胆道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手术相关死亡事件发生。结论MRCP与DSA实时影像融合技术引导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安全可行,可减少术中穿刺次数、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胆管癌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磁共振胆道水成像 影像融合技术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