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近视研究院关于近视危险因素的报告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康(译) +2 位作者 高建华(译) 陈卓(译) Ian G.Morgan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2-573,共12页
危险因素分析是制定各种疾病干预措施的重要基础。就近视的危险因素,已经提出了大量的证据,但对于各种混杂的危险因素,目前并未进行系统地分析。为了有助于设计近视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应该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以明确因果联系,阐明机制。统... 危险因素分析是制定各种疾病干预措施的重要基础。就近视的危险因素,已经提出了大量的证据,但对于各种混杂的危险因素,目前并未进行系统地分析。为了有助于设计近视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应该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以明确因果联系,阐明机制。统计分析往往由于变量的相对变异而变得复杂,我们的目标应该是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或随机临床试验来证明某个因素与近视之间的因果关系。当采用这种严格的分析方法后,就可以系统地分析各种与教育相关的措施与近视的相关性。然而,Meta分析表明,更久的近距离工作与更严重的近视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通常较弱且不一致,而更长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更低的近视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更强,临床观察结果与此结果较一致。对近距离工作和户外活动时间的评估,传统上是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的,但现在越来越多地采用可穿戴客观监测设备来进行。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证实了受教育年限增加与近视发病增加之间的因果关系,而随机临床试验证实了户外活动时间增加对近视进展具有保护作用。尽管人们越来越多地考虑将限制屏幕使用时间作为控制近视流行的干预措施,但屏幕使用时间增加与近视的相关性证据并不充分也不一致。尚需对提出的其他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验证其对这些变量是否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预防 昼夜节律 患病率 饮食 危险因素 教育 近距离工作 户外活动时间 屏幕使用时间 孟德尔随机化 随机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近视研究院关于病理性近视的报告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望(译) +3 位作者 刘康(译) 高建华(译) 陈卓(译) 范国平(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6-387,共22页
在世界范围内,病理性近视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病理性近视与高度近视有明显差异。高度近视是指高度近视性屈光不正,而病理性近视是指眼底存在典型的并发症(相当于或比弥漫性脉络膜萎缩更严重的后巩膜葡萄肿或近视性黄斑病变)。病理性... 在世界范围内,病理性近视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病理性近视与高度近视有明显差异。高度近视是指高度近视性屈光不正,而病理性近视是指眼底存在典型的并发症(相当于或比弥漫性脉络膜萎缩更严重的后巩膜葡萄肿或近视性黄斑病变)。病理性近视通常发生在高度近视眼,但其并发症,特别是后巩膜葡萄肿,也可能发生在非高度近视眼中。由于近年来眼科成像技术的进展,客观和准确地诊断病理性近视已成为可能。特别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发现了一些新的病变,如圆顶状黄斑和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广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已能成功地显示大葡萄肿的整个范围。针对并发症的新疗法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近视性黄斑新生血管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近视,特别是儿童近视,在世界范围内呈快速增长趋势。在近视增加的同时,高度近视的患病率也在增加。然而,尚不清楚病理性近视是否会随着近视发病率的增加而增加。此外,还不清楚的是导致病理性近视的基因是否与一般近视相同,或者病理性近视是否与其他近视在基因上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近视性黄斑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基因分析 近视性黄斑新生血管 近视性黄斑劈裂 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 圆顶状黄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