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性数字化辅助椎体成形术单侧穿刺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程彬 高玥 +6 位作者 袁亚南 刘书玲 聂小羊 顾佳龙 易蕊 刘达 周江军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8-503,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CT个性数字化辅助椎体成形术单侧穿刺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53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8例采用个性数字化设计辅助单侧穿刺PVP治疗(单侧组),2... 目的探讨术前CT个性数字化辅助椎体成形术单侧穿刺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53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8例采用个性数字化设计辅助单侧穿刺PVP治疗(单侧组),25例采用常规双侧PVP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比较2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ODI评分以及伤椎Cobb角。结果各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较对照组少,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ODI评分以及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数字化辅助单侧穿刺PVP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提高穿刺准确性和减少相关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模拟数字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治疗脊柱内固定手术深部感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蔡晓敏 余专一 +6 位作者 李浩 聂小羊 顾佳龙 袁亚南 周江军 谢肇 赵敏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7-971,共5页
目的观察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3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骨科收治的25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患者。分为骨水泥组(彻底清创后植入抗生素骨水泥者,n=10)、非骨... 目的观察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3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骨科收治的25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患者。分为骨水泥组(彻底清创后植入抗生素骨水泥者,n=10)、非骨水泥组(未使用抗生素骨水泥,n=15)。比较两组患者清创次数、伤口愈合情况、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SF-36)评分,及内固定保留情况。结果骨水泥组均行一次性清创+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旷置,感染均被根治,其中2例取出内固定,其余8例保留;9例伤口均于清创2周内愈合,1例因骨水泥间隔外露无法愈合,二次手术取出后愈合。非骨水泥组有8例行一次性清创后治愈,其余7例需多次清创;其中5例取出内固定,其余10例保留。骨水泥组末次随访躯体健康评分及心理健康评分明显高于非骨水泥组(P<0.05)。结论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是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在减少死腔的同时,也实现了局部靶向给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 抗生素骨水泥 手术部位感染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2019冠状病毒病轻型和普通型患者核酸检测转阴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怡洁 陈卓敏 +3 位作者 王笑华 熊慧 双峰 刘秀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1-737,共7页
目的:观察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影响患者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12日至5月26日上海某方舱医院收治的178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 目的:观察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影响患者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12日至5月26日上海某方舱医院收治的178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临床症状、基础疾病史、COVID-19疫苗接种情况、治疗用药情况及核酸检测转阴时间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核酸检测转阴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1781例患者中,男性995例,女性786例,年龄中位数为39(30,52)岁,超重偏肥胖[体质指数(BMI)为24kg/cm^(2)以上]727例(40.8%),存在基础疾病413例(23.2%);未接种COVID-19疫苗205例(11.5%),接种疫苗1576例(88.5%);有1种及以上症状1233例(69.2%),以咳嗽(60.3%)、咳痰(50.4%)、发热(36.9%)多见;接受中药治疗1444例(81.0%),西药治疗78例(4.4%),中西医结合治疗14例(0.8%),未接受药物治疗245例(13.8%),所有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均改善,全部痊愈出院,核酸检测转阴中位时间为10.3(7.4,12.4)d。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60岁及以上(OR=1.537,95%CI:1.116~2.115,P<0.01)、BMI为24kg/cm^(2)以上(OR=1.344,95%CI:1.106~1.634,P<0.01)、合并高血压(OR=1.518,95%CI:1.094~2.106,P<0.05)是患者核酸检测转阴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接种COVID-19疫苗(OR=0.548,95%CI:0.398~0.755,P<0.01)是保护因素,即接种COVID-19疫苗核酸检测转阴时间缩短。结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相对较轻,病情隐匿,患者年龄为60岁及以上、未接种COVID-19疫苗、BMI为24kg/cm^(2)以上、合并高血压是核酸检测转阴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密克戎变异株 2019冠状病毒病 临床表现 核酸检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