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及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陈涛 张昕 李兆芳 《天津药学》 2025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予以血必净、乌司他丁及奥曲肽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及对炎症指标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4年8月,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人医院收治的60例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30例。对照组予... 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予以血必净、乌司他丁及奥曲肽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及对炎症指标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4年8月,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人医院收治的60例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乌司他丁及奥曲肽治疗,观察组联合血必净治疗,均持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指标、肠黏膜损伤程度、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较对照组(73.33%)高,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0.53±1.55)pg/mL、降钙素原(PCT)(3.42±0.53)mg/L、C反应蛋白(CRP)(43.55±2.76)mg/L、白细胞介素-6(IL-6)(35.75±2.46)pg/mL均较对照组低,D-乳酸、血清内毒素均较对照组低,CD3^(+)、CD4^(+)均较对照组高,CD8^(+)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及奥曲肽治疗SAP患者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及肠黏膜损伤,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血必净 乌司他丁 奥曲肽 炎症指标 肠黏膜损伤程度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患者凝血障碍常见诊疗误区
2
作者 宋景春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2-1246,共5页
凝血障碍是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且严重影响预后和增加治疗成本。凝血障碍的精准诊疗对临床医师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要求较高,导致临床上容易发生误诊误治。为此,文章对重症患者凝血障碍的十个常见诊疗问题进行总结,以便临床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危重症 凝血障碍 误区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透析滤过改善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宋晓敏 宋景春 +4 位作者 钟林翠 何龙平 林青伟 曾俊杰 余永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581-58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透析滤过(PDF)对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596例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接受39台次PDF治疗的重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2例,并收集治疗前后的生化指... 目的探讨血浆透析滤过(PDF)对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596例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接受39台次PDF治疗的重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2例,并收集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常规凝血试验、血栓弹力图和新型凝血分子标志物等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DF治疗后,凝血功能障碍重症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治疗前缩短,血小板计数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抗凝血酶无明显影响(P>0.05)。经PDF治疗后,血栓弹力图的R时间、K时间较治疗前缩短,MA值和CI均治疗前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DF治疗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水平较治疗前可显著下降(P<0.05),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t-PAIC)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F治疗能够改善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凝血因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透析滤过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功能 血栓调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判断脓毒症性凝血病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念清 宋景春 +3 位作者 何龙平 林青伟 钟林翠 曾庆波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590-594,共5页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用于判断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在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1例SI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入院后90天预后...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用于判断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在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1例SI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入院后90天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49)和死亡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凝血指标与新凝血四项的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SIC生存组患者相比,SIC死亡组患者的血栓调节蛋白(TM)和t-PAIC均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PAIC是SI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t-PAIC、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t-PAIC+SOFA及t-PAIC+APACHEⅡ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677、0.647、0.740及0.713。当t-PAIC界值为18 ng/mL时,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6%、59.2%、63.1%、75.3%。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PAIC>18 ng/mL患者的死亡风险是t-PAIC≤18 ng/mL患者的3.236倍。结论t-PAIC对SIC患者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 脓毒症 凝血功能紊乱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肝素酶修饰的血栓弹力图与APTT用于血液净化时肝素监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曾庆波 张念清 +3 位作者 何龙平 林青伟 李彪 宋景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895-899,共5页
目的 研究肝素酶修饰的血栓弹力图(hmTEG)用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肝素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时用肝素抗凝的97例患者,总血液净化台次为278,依据血液净化... 目的 研究肝素酶修饰的血栓弹力图(hmTEG)用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肝素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时用肝素抗凝的97例患者,总血液净化台次为278,依据血液净化抗凝时采用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监测或hmTEG监测,将患者分为APTT组和TEG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净化前及第28天SOFA、血液净化总时间、肝素总剂量、滤器寿命与出血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与APTT组相比,TEG组的肝素总剂量明显增加、血液净化时间和平均滤器寿命明显延长(P<0.05);与APTT组的第28天SOFA相比,TEG组的SOFA明显更低(P<0.05);生存分析显示,APTT组患者的28天死亡风险是TEG组的2.01倍(P<0.05),TEG组的72 h滤器寿命较APTT组明显长(P<0.05)。结论 用hmTEG监测血液净化时的肝素抗凝更安全且可以延长滤器使用寿命,改善病情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血栓弹力图 肝素 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在热射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何龙平 宋景春 +5 位作者 彭恩兰 钟林翠 林青伟 宋晓敏 邓星平 窦建林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 目的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衰竭组(n=23)和热射病组(n=22)。收集患者入科2 h内的常规凝血项目和血栓弹力图(TEG)指标以及血栓标志物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t-PAI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热衰竭组患者TM[7.3(5.4,9.3)TU/m L]、TAT[2.6(1.5,7.2)ng/m L]、PIC[0.7(0.4,1.0)μg/m L]、t-PAIC[3.8(2.1,7.0)ng/m L]相比,热射病组患者TM[17.1(9.2,24.7)TU/m L]、TAT[23.4(10.4,44.3)ng/m L]、PIC[2.0(0.9,5.2)μg/m L]和t-PAIC[17.0(8.3,44.1)ng/m L]均升高(P<0.05)。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及t-PAIC为发生热射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M联合t-PAIC诊断热射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839~0.993,P<0.001),当TM>8.2 TU/m L、t-PAIC>8.7 ng/m L时,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69.6%,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94.1%。结论热射病患者的TM、TAT、PIC和t-PAIC可升高,TM联合t-PAIC对热射病诊断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衰竭 热射病 中暑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感染相关脓毒症不同时相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7
7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3 位作者 曾庆波 林青伟 胡艳晶 宋晓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血流感染(BSI)相关脓毒症容易出现严重的凝血功能紊乱,本研究分析BSI相关脓毒症不同时相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3名BS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脓毒症3.0诊断标... 目的血流感染(BSI)相关脓毒症容易出现严重的凝血功能紊乱,本研究分析BSI相关脓毒症不同时相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3名BS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脓毒症3.0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与脓毒症休克组,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凝血功能传统指标和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与脓毒症组的PT[13.7(12.5~17.4) s]、APTT[34.2(28.8~42.9) s]、R时间[5.7(4.8~7.9) min]、K时间[1.5(1.2~2.3) min]相比,脓毒症休克组的PT[16.7(15.0~20.9) s]、APTT[40.4(36.9~50.6) s]、R时间[9.0(6.6~10.2) min]和K时间[3.1(1.9~4.2) min]均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脓毒症组Angle(64.0±9.1)°、CI值[-0.1(-2.1~2.0)]相比,脓毒症休克组的Angle(52.4±14.8)°、CI值[-3.7(-8.0~-1.0)]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脓毒症组PLT计数[168(96~286)×109/L]相比,脓毒症休克组的PLT计数[82(41~149)×109/L]显著减少(P<0.05),但组间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M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8.5 min时发生脓毒症休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依次为0.632、0.833、0.75、0.74(P<0.05)。K≥2.65 min时发生脓毒症休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依次为0.579、0.875、0.786、0.724(P<0.05)。结论 BSI相关脓毒症时凝血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DD和FDP升高,发展至脓毒症休克时表现为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功能低下的低凝状态。R≥8.5min和K≥2.65 min提示脓毒症休克发生。BSI相关脓毒症休克患者PLT计数可出现明显减少,但PLT功能可基本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凝血 血栓弹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患者血小板功能障碍对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曾庆波 宋景春 +5 位作者 杨洋 林青伟 徐瑾 钟林翠 胡艳晶 邓星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45-849,共5页
目的血小板功能改变与创伤患者的预后和凝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文中旨在探讨创伤患者血小板功能障碍对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4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90天预后分... 目的血小板功能改变与创伤患者的预后和凝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文中旨在探讨创伤患者血小板功能障碍对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4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90天预后分为生存组(n=80)和死亡组(n=14),比较传统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抗凝血酶III(ATIII)]、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K)、血块形成动力学(α角)、血块最大强度(MA)等]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聚集率和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聚集率],并进行ROC曲线分析和生存分析。结果死亡组APTT、R值和K值较生存组延长,α角、MA值和CI值、AA和ADP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预测创伤患者生存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MA界值(cut-off)值为42.05 mm时,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8%、71.4%、58.3%和94.2%;当AA血小板聚集率界值(cut-off)值为36.6%时,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5%、85.7%、75.5%和93.8%;当ADP血小板聚集率界值(cut-off)值为29.3%时,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64.3%、72.7%和91.8%。AA血小板聚集率<36.6%的创伤患者死亡风险是≥36.6%者4.37倍(95%CI:1.34~10.98);ADP血小板聚集率<29.3%的创伤患者死亡风险是≥29.3%者3.674倍(95%CI:1.385~ 12.880);MA<42.05 mm的创伤患者死亡风险是≥42.05 mm者的9.759倍(95%CI:6.674 ~89.87)。结论创伤患者血小板功能可出现明显障碍,MA、AA血小板聚集率、ADP血小板聚集率越低,创伤患者病死率越高。血小板功能指标MA、AA和ADP可用于判断创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预后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聚集率 花生四烯酸 二磷酸腺苷 血块最大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联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3 位作者 林青伟 曾庆波 胡艳晶 邓星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5月至12月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154例入住ICU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按照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诊断标准分为非显性DIC组(n=134)和显性DIC组(n=20),比较TM、t-PAIC、TAT和PIC的组间差异。结果与非显性DIC组TM[10.5(8.0~14.3)TU/mL]、TAT[9.6(4.9~21.8)ng/mL]、PIC[1.253(0.789~2.802)μg/mL]和t-PAIC[11.2(7.1~22.1)ng/mL]相比,显性DIC组的TM[16.8(11.8~21.5)TU/mL]、TAT[33.6(10.3~120.0)ng/mL]、PIC[4.080(0.814~8.651)μg/mL]和t-PAIC[19.4(10.0~30.1)ng/mL]均显著升高(P<0.05)。TM>14.85 TU/mL联合TAT>23.05 ng/mL作为标准诊断显性DIC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P=0.000),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依次为0.85、0.761、0.592、0.925。结论TM联合TAT对显性DI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联合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诊断创伤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0
作者 胡艳晶 张益明 +4 位作者 宋景春 张昕 林青伟 钟林翠 李兆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均采用高敏化学发光法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文中探讨TAT联合PIC诊断创伤患者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解... 目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均采用高敏化学发光法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文中探讨TAT联合PIC诊断创伤患者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8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2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人院时创伤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创伤组(n=63)和创伤性DIC组(n=19)。比较组间患者TAT及PIC水平;分析PI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与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普通创伤组患者TAT[21.7(10.6~47.6)ng/mL]和PIC[2.4(0.9~6.8)μg/mL]水平相比,创伤性DIC组的TAT[120.0(63.3~120.0)ng/mL]和PIC[7.0(4.8~10.0)μg/mL]均显著升高(P<0.05)。TAT与FDP和D-二聚体呈高度相关;PIC与FDP和D-二聚体均呈强相关,且TAT与DIC评分呈强相关。结论TAT≥42.3 ng/mL且PIC≥3.3g/mL可作为创伤性DIC更灵敏的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凝血病的概念变迁与展望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景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共5页
创伤与凝血是古老的话题;但近年来创伤性凝血病的概念几度更新,其内涵从单纯的出血障碍扩展到高凝血症与低凝血症的表型与相互转化。文章从创伤性凝血病的概念演进、表型分型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与诊疗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创伤 凝血病 表型 高凝血症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时血小板的功能改变及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6-200,共5页
脓毒症一直是临床上公认的治疗难点,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的特点。过去通常认为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参与血栓形成。近年研究发现,除了在止血和血栓过程中必不可少以外,血小板在炎症和免疫调节方面也至关重要。抗血小... 脓毒症一直是临床上公认的治疗难点,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的特点。过去通常认为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参与血栓形成。近年研究发现,除了在止血和血栓过程中必不可少以外,血小板在炎症和免疫调节方面也至关重要。抗血小板治疗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来减轻炎症和免疫调节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脓毒症中的炎症反应。文章将血小板参与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和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脓毒症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脓毒症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3 位作者 姜峻 胡艳晶 何龙平 李兆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76-1180,共5页
目的内毒素和低灌注可导致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进而引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显著升高。文中探讨t-PAIC用于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 目的内毒素和低灌注可导致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进而引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显著升高。文中探讨t-PAIC用于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3例脓毒症患者,按照脓毒症3.0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n=104)和脓毒性休克组(n=59),比较2组患者的t-PAIC水平变化。结果与脓毒症组患者[10.75(7.10~16.30)ng/mL]相比,脓毒性休克组患者的t-PAIC[35.20(18.60~48.10)ng/mL]显著升高(P<0.001)。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乳酸水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与t-PAIC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50,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t-PAIC(OR=1.11,95%CI 1.071~1.144,P<0.001)与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相关。t-PAIC诊断脓毒性休克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P<0.001),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80、0.788、0.676、0.863。根据其Cut-off值分组显示t-PAIC<18.2 ng/mL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较t-PAIC≥18.2 ng/mL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且t-PAIC<18.2 ng/mL的生存率较t-PAIC≥18.2 ng/mL组患者升高约2.2倍。结论t-PAIC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t-PAIC≥18.2 ng/mL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 脓毒症 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