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延髓小胶质细胞极化参与实验性牙髓炎疼痛的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寇雯雯
孙书恺
+4 位作者
薛飞
路宇馨
高磊
张静
吴礼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59-266,共8页
目的:检测小鼠实验性牙髓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延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极化状态及其变化,探究延髓背角小胶质细胞不同极化状态与牙髓炎疼痛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样法将C57小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实验性牙髓炎症模型组(Pulpitis)。牙髓...
目的:检测小鼠实验性牙髓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延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极化状态及其变化,探究延髓背角小胶质细胞不同极化状态与牙髓炎疼痛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样法将C57小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实验性牙髓炎症模型组(Pulpitis)。牙髓暴露法建立实验性牙髓炎症模型,HE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牙髓炎症的变化情况;擦面实验观察小鼠牙髓炎性痛程度;Western Blot检测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标记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标记物精氨酸酶1(Arg-1)在延髓背角的表达及变化;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Iba-1、iNOS、Arg-1的表达及定位情况;real time RT-PCR检测IL-1β和IL-4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牙髓暴露1 d小鼠牙髓组织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3 d炎性发展至整个冠髓,7 d炎症扩散至根髓,14 d牙髓几乎全部坏死。痛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牙髓暴露后1 d疼痛最为明显,随后开始逐渐减弱,7 d后恢复至正常水平。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牙髓炎发生后,小胶质细胞活化且3 d活化量最高,牙髓暴露1 d延髓背角浅层iNOS表达最高,随后逐渐降低;1 d时延髓背角浅层内Arg-1表达水平有所升高,14 d时达到最高。real time RT-PCR结果显示,延髓背角IL-1βmRNA在牙髓暴露后1 d表达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同时IL-4 mRNA表达逐渐升高,14 d时达到最高。结论:小鼠牙髓炎疼痛程度与牙髓炎症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牙髓炎性疼痛发生后,延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发生极化,初期以M1极化为主;后期以M2极化为主,疼痛状态与极化方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极化
牙髓炎
疼痛
延髓背角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猪继发肝损伤的变化特点及机制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彬
游云
+5 位作者
沈才福
夏亮
杨欣悦
李辉文
刘江伟
戴勇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5-251,共7页
目的探讨模拟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THS)猪继发肝损伤的变化特点及机制。方法60只雄性长白仔猪随机分为干热创伤失血性休克组(DHS组)、干热创伤失血性休克假手术组(DHC组)与常温创伤失血性休克组(NTS组),每组20只。将DHS组、DH...
目的探讨模拟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THS)猪继发肝损伤的变化特点及机制。方法60只雄性长白仔猪随机分为干热创伤失血性休克组(DHS组)、干热创伤失血性休克假手术组(DHC组)与常温创伤失血性休克组(NTS组),每组20只。将DHS组、DHC组于干热环境[温度(40.5±0.5)℃,湿度10%±2%],NTS组于常温环境[温度(25.0±0.5)℃,湿度35%±5%]下分别暴露3 h,然后建立血压控制型失血性休克模型。各组分别于模型建立成功后0 min(T_(0))、50 min(T_(1))、100 min(T_(2))、150 min(T_(3))安乐处死,收集血液和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肝组织TNF-α、IL-1β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HMGB-1、ICAM-1的表达;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DHS组各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加重,并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窦扩张、充血,肝小叶、汇管区结构稍紊乱,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坏死等。NTS组于T2时开始出现肝损伤并逐渐加重,DHC组各时间点肝组织均未出现明显的病理学变化。DHS组ALT及AST均呈动态变化且趋势基本一致,与DHC组比较,T0时即开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在T1、T3时达到峰值,且与同时间点DHC组、NT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HC组在各时间点均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DHS组TNF-α、IL-1β水平均在T0时即开始升高,且与相同时间点DHC组、NT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时间推移DHS组与NTS组均呈现持续增高趋势,且DHS组增高速度较NTS组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HC组未见明显升高(P>0.05);随时间延长,DHS组ICAM-1、HMGB-1表达水平较前一时间点逐渐升高(P<0.05或P<0.01)。结论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猪继发肝损伤出现时间早且重,可激活肝内更多的Kupffer细胞,促使TNF-α、IL-1β大量释放并进一步引起HMGB-1、ICAM-1高表达,共同促进肝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干热环境
继发肝损伤
炎性因子
细胞间黏附分子-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髓小胶质细胞极化参与实验性牙髓炎疼痛的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寇雯雯
孙书恺
薛飞
路宇馨
高磊
张静
吴礼安
机构
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
中国人民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临潼康复疗养中心
出处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59-26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1095)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021KWZ-26)。
文摘
目的:检测小鼠实验性牙髓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延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极化状态及其变化,探究延髓背角小胶质细胞不同极化状态与牙髓炎疼痛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样法将C57小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实验性牙髓炎症模型组(Pulpitis)。牙髓暴露法建立实验性牙髓炎症模型,HE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牙髓炎症的变化情况;擦面实验观察小鼠牙髓炎性痛程度;Western Blot检测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标记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标记物精氨酸酶1(Arg-1)在延髓背角的表达及变化;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Iba-1、iNOS、Arg-1的表达及定位情况;real time RT-PCR检测IL-1β和IL-4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牙髓暴露1 d小鼠牙髓组织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3 d炎性发展至整个冠髓,7 d炎症扩散至根髓,14 d牙髓几乎全部坏死。痛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牙髓暴露后1 d疼痛最为明显,随后开始逐渐减弱,7 d后恢复至正常水平。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牙髓炎发生后,小胶质细胞活化且3 d活化量最高,牙髓暴露1 d延髓背角浅层iNOS表达最高,随后逐渐降低;1 d时延髓背角浅层内Arg-1表达水平有所升高,14 d时达到最高。real time RT-PCR结果显示,延髓背角IL-1βmRNA在牙髓暴露后1 d表达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同时IL-4 mRNA表达逐渐升高,14 d时达到最高。结论:小鼠牙髓炎疼痛程度与牙髓炎症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牙髓炎性疼痛发生后,延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发生极化,初期以M1极化为主;后期以M2极化为主,疼痛状态与极化方向相关。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极化
牙髓炎
疼痛
延髓背角
小鼠
Keywords
microglia
polarizaition
pulpitis
pain
medullary dorsal horn
mouse
分类号
R781.3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猪继发肝损伤的变化特点及机制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彬
游云
沈才福
夏亮
杨欣悦
李辉文
刘江伟
戴勇华
机构
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临潼康复疗养中心
陆军
解放军
出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5-251,共7页
基金
总后勤部面上基金项目(CLZ13J003)。
文摘
目的探讨模拟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THS)猪继发肝损伤的变化特点及机制。方法60只雄性长白仔猪随机分为干热创伤失血性休克组(DHS组)、干热创伤失血性休克假手术组(DHC组)与常温创伤失血性休克组(NTS组),每组20只。将DHS组、DHC组于干热环境[温度(40.5±0.5)℃,湿度10%±2%],NTS组于常温环境[温度(25.0±0.5)℃,湿度35%±5%]下分别暴露3 h,然后建立血压控制型失血性休克模型。各组分别于模型建立成功后0 min(T_(0))、50 min(T_(1))、100 min(T_(2))、150 min(T_(3))安乐处死,收集血液和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肝组织TNF-α、IL-1β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HMGB-1、ICAM-1的表达;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DHS组各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加重,并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窦扩张、充血,肝小叶、汇管区结构稍紊乱,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坏死等。NTS组于T2时开始出现肝损伤并逐渐加重,DHC组各时间点肝组织均未出现明显的病理学变化。DHS组ALT及AST均呈动态变化且趋势基本一致,与DHC组比较,T0时即开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在T1、T3时达到峰值,且与同时间点DHC组、NT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HC组在各时间点均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DHS组TNF-α、IL-1β水平均在T0时即开始升高,且与相同时间点DHC组、NT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时间推移DHS组与NTS组均呈现持续增高趋势,且DHS组增高速度较NTS组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HC组未见明显升高(P>0.05);随时间延长,DHS组ICAM-1、HMGB-1表达水平较前一时间点逐渐升高(P<0.05或P<0.01)。结论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猪继发肝损伤出现时间早且重,可激活肝内更多的Kupffer细胞,促使TNF-α、IL-1β大量释放并进一步引起HMGB-1、ICAM-1高表达,共同促进肝组织损伤。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干热环境
继发肝损伤
炎性因子
细胞间黏附分子-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Keywords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dry heat environment
secondary liver injury
inflammatory factors
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分类号
R826.1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延髓小胶质细胞极化参与实验性牙髓炎疼痛的研究
寇雯雯
孙书恺
薛飞
路宇馨
高磊
张静
吴礼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猪继发肝损伤的变化特点及机制
吴彬
游云
沈才福
夏亮
杨欣悦
李辉文
刘江伟
戴勇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