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1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马唑仑超前镇静对部队伤员全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术后早期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明达 尹安琪 +1 位作者 冯军贤 张利东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超前镇静对部队伤员全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术后早期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9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二医院拟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部队伤员。最终纳入51例,根据术前不同给药分为:等渗盐水组(术前静...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超前镇静对部队伤员全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术后早期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9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二医院拟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部队伤员。最终纳入51例,根据术前不同给药分为:等渗盐水组(术前静脉推注等渗盐水)、右美托嘧啶组(术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嘧啶)和瑞马唑仑组(术前静脉注射苯磺酸瑞马唑仑注射液),每组17例。观察并记录麻醉苏醒即刻(T1),苏醒后30 min(T2)及苏醒后6 h(T3)伤员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及镇静(Ramsay)评分。结果T1时,等渗盐水组、右美托嘧啶组、瑞马唑仑组伤员MAP、HR、SpO_(2)及Ramsay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右美托咪定组、瑞马唑仑组MAP、HR低于等渗盐水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SpO_(2)低于瑞马唑仑组、等渗盐水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Ramsay评分高于瑞马唑仑组、等渗盐水组(P<0.05)。T3时,3组伤员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SpO_(2)低于瑞马唑仑组、等渗盐水组(P<0.05),3组伤员组间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马唑仑超前镇静对部队伤员全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术后早期苏醒质量优于右美托咪定,抑制呼吸程度较小,利于伤员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镇静 抗焦虑 应激 瑞马唑仑 全麻苏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部队医院2020-2022年骨科门诊军人病谱分析
2
作者 林平冬 林友聪 +3 位作者 段艺博 庄绍燕 于海霞 苏文杰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某部队医院骨科门诊军人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某部队医院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获取2020-2022年骨科门诊就诊军人患者的资料数据,统计姓名、性别、年龄、军种、职别、门诊诊断,以及损伤部位、类型等,并分类统计分析。结果3... 目的调查分析某部队医院骨科门诊军人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某部队医院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获取2020-2022年骨科门诊就诊军人患者的资料数据,统计姓名、性别、年龄、军种、职别、门诊诊断,以及损伤部位、类型等,并分类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骨科门诊共收治官兵17968人,占军人门诊总数的9.88%;其中因训练伤前来就诊的占骨科门诊军人总数的97.89%。不同年龄段、职别、军种中占比最高的分别为21~25岁(49.97%)、士官(53.63%)、陆军(50.85%);不同部位中下肢及腰背部损伤占比最高,分别为43.26%、37.63%;按损伤类型来分,慢性肌肉劳损(27.12%)、半月板/软骨损伤(13.47%)占比最高;根据时间分析,每年6-8月份就诊人数最多。结论就诊骨科门诊的军人较多,应进一步探究其特点及原因,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加强相应的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 骨科门诊 病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世林诊治缺铁性贫血学术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梁颖 汤聪 +2 位作者 黄世林 刘春雨 陈楠楠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9,共3页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营养不良性贫血之一,我国发病率约为20.1%。文章总结黄世林教授诊治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经验。黄世林教授命名缺铁性贫血为脾虚性血虚,认为病因主要与先天失养、饮食不节、久病不愈、慢性失血等相关。脾胃虚弱...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营养不良性贫血之一,我国发病率约为20.1%。文章总结黄世林教授诊治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经验。黄世林教授命名缺铁性贫血为脾虚性血虚,认为病因主要与先天失养、饮食不节、久病不愈、慢性失血等相关。脾胃虚弱为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脾胃损伤为其基本病机。将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血液学相结合,提出“脾生血”“胃源性贫血”观点,建立健脾和胃、益气生血治疗之法。根据病因病机,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中西互参,自拟和胃健脾方联合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既能增加补铁量同时能够减轻西药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脾虚性血虚 健脾和胃 益气生血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吴文清 柯传庆 +2 位作者 江龙委 吴嘉 孙玲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肿瘤科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其中行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的30例患...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肿瘤科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其中行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为联合组,同期接受单纯放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后1,25-二羟维生素D3、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1,25-二羟维生素D3及T细胞亚群与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80%vs 76.7%、93.3%vs 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总生存期(OS)均高于对照组(14.6个月vs 9.3个月、25.8个月vs 18.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56^(+)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治疗后上述细胞水平均下降,联合组治疗后的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CD3^(+)、CD4^(+)、CD4^(+)/CD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1,25-二羟维生素D3变化及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患者PFS和OS,是安全有效的,能达到更好的临床获益并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放疗 化疗 1 25-二羟维生素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提高生长期小鼠骨强度的研究
5
作者 李亮 唐汉琴 +5 位作者 马智慧 轩莹莹 杨玉田 高玉海 申栋帅 陈克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探究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diglucoside,PDG)对生长期小鼠骨强度的影响,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方法选取1月龄的C57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等体积的蒸馏水)、PDG-L组[PDG,36 mg/(kg·d)]和PDG-H组[PDG,72 m... 目的探究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diglucoside,PDG)对生长期小鼠骨强度的影响,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方法选取1月龄的C57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等体积的蒸馏水)、PDG-L组[PDG,36 mg/(kg·d)]和PDG-H组[PDG,72 mg/(kg·d)],每组15只,6周后处死所有动物。进行Micro-CT成像分析、生物力学检测、双荧光标记分析、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和骨组织相关蛋白表达分析等。结果PDG给药对小鼠主要脏器未发生明显病理改变;与Control组相比,PDG-L组胫骨的Tb.BMD显著增加(P<0.01),Tb.N、Tb.Th、Tb.BV/TV明显增加(P<0.05),Tb.Sp显著降低(P<0.01),PDG-H组Tb.BMD明显增加(P<0.05);PDG-L组股骨的最大载荷和弯曲模量显著提高(P<0.01),弯曲强度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5),PDG-H组最大载荷和弯曲强度也高于Control组(P<0.05);PDG各组胫骨皮质骨荧光间距显著增加(P<0.01),骨形成速率提高,骨矿化沉积速率加快;PDG-L组OPG水平相比于Control组显著提高(P<0.01),RANKL水平显著降低(P<0.01);PDG各组成骨相关蛋白BMP2、OSX和Runx2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骨调节蛋白OPG显著提高(P<0.01),RANKL显著降低(P<0.05)。结论PDG能有效提高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提高骨质量,促进骨形成及抑制骨吸收,提高生长期小鼠的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 骨密度 骨微结构 骨强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血清癌胚抗原升高的获得性特发性全身无汗症
6
作者 李欢 王晓玲 刘稳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报告1例获得性特发性全身无汗症。患者男,20岁,急性起病,发现无汗2个月就诊。患者剧烈运动后体温升高,全身无汗,伴胸、背部胆碱能性荨麻疹。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胸背部及四肢行碘淀粉试验未见变色。实验室检查示血清癌胚抗... 报告1例获得性特发性全身无汗症。患者男,20岁,急性起病,发现无汗2个月就诊。患者剧烈运动后体温升高,全身无汗,伴胸、背部胆碱能性荨麻疹。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胸背部及四肢行碘淀粉试验未见变色。实验室检查示血清癌胚抗原升高。左前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小汗腺数量及分布均正常,小汗腺周围见淋巴细胞浸润。诊断:获得性特发性全身无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特发性全身无汗症 特发性单纯性促排汗障碍 无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治疗对ARDS病人肺-肠-免疫系统轴的影响
7
作者 王洁 许惠仙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8,共6页
营养支持在重症病人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其对肠道功能及相关免疫系统具有益处。ARDS病人易出现肠道菌群紊乱和肠道功能损伤,这有利于肠道致病菌通过“肠-肺”轴进入ARDS病人的肺部,激活相关免疫系统,加重ARDS病人的肺损伤,因此恢复ARDS... 营养支持在重症病人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其对肠道功能及相关免疫系统具有益处。ARDS病人易出现肠道菌群紊乱和肠道功能损伤,这有利于肠道致病菌通过“肠-肺”轴进入ARDS病人的肺部,激活相关免疫系统,加重ARDS病人的肺损伤,因此恢复ARDS病人肠道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营养支持如何通过肺-肠-免疫系统轴影响ARDS病人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系统,并探讨了相关营养元素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 ARDS 肠道功能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氢吗啡酮PCIA在前列腺癌难治性癌痛中应用1例
8
作者 陈涛 王钰 +1 位作者 郭东桃 杨富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9-320,共2页
1.一般资料病例:男性,60岁,主因“前列腺癌综合治疗9年,右侧臀部疼痛加重半月”于2023年4月28日入院治疗。病人于2014年10月确诊为前列腺腺癌并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行前列腺癌辅助放疗56Gy/28F及比卡鲁胺联合亮丙瑞林雄激素... 1.一般资料病例:男性,60岁,主因“前列腺癌综合治疗9年,右侧臀部疼痛加重半月”于2023年4月28日入院治疗。病人于2014年10月确诊为前列腺腺癌并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行前列腺癌辅助放疗56Gy/28F及比卡鲁胺联合亮丙瑞林雄激素剥夺治疗。2019年膀胱镜提示前列腺癌膀胱颈部侵犯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予以多西他赛单药化疗2周期后,将比卡鲁胺更换为氟他胺去势治疗,因效果不佳改为口服阿比特龙维持治疗。2021-08出现双肺转移及髂骨转移,予以白蛋白紫杉醇+奈达铂+强的松方案化疗4周期、恩扎鲁胺联合亮丙瑞林内分泌治疗及地舒单抗骨转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部疼痛 难治性 前列腺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与认知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岩 吴嘉静 +3 位作者 周永泰 华卉娟 梁玉霞 赵波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0,共5页
脂联素(APN)是一种抗炎性脂肪因子,具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高血糖、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炎等多种功能。研究表明,APN及其受体通过调节突触可塑性、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等过程参与认知障碍的发病。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APN与阿尔茨海默... 脂联素(APN)是一种抗炎性脂肪因子,具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高血糖、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炎等多种功能。研究表明,APN及其受体通过调节突触可塑性、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等过程参与认知障碍的发病。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APN与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认知障碍、轻度认知障碍和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本综述阐述了APN及其受体参与认知障碍发病的证据及其相关机制,旨在进一步认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脂联素 脂肪因子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老年全身麻醉颈椎术后谵妄发生风险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娟 刘婷婷 +1 位作者 高俊 蒋云芬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1,66,共5页
目的 构建并筛选出评估效能最佳的老年全身麻醉颈椎术后谵妄发生风险模型,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院老年全身麻醉颈椎术后患者323例为训练集,将同期另一所医院的同类患者233例为验证集。... 目的 构建并筛选出评估效能最佳的老年全身麻醉颈椎术后谵妄发生风险模型,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院老年全身麻醉颈椎术后患者323例为训练集,将同期另一所医院的同类患者233例为验证集。根据术后3 d是否发生谵妄,将其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危险因素,采用列线图、决策树CART、随机森林构建风险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分析不同模型的评估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中输血、术后脑脊液渗漏、糖尿病、手术时长等均为老年全身麻醉颈椎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据此建立列线图模型。决策树CART模型分析显示年龄为根节点,手术时长、糖尿病、术中输血等为子节点。随机森林模型筛选出年龄、手术时长、术中输血、糖尿病等7个重要变量。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列线图模型、决策树CART模型、随机森林模型评估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8和0.895、0.874和0.884、0.911和0.911,随机森林模型与决策树CART模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三种模型对老年全身麻醉颈椎术后谵妄均有评估价值,随机森林模型效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颈椎术后 谵妄 列线图 决策树CART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现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琪霞 祝文君 +10 位作者 倪娟 李丽 王亚玲 宋彩萍 王静 郑喜灿 罗丽琴 唐永利 嵇会明 蒋炜 李丽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掌握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护理知识的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在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4月30日至7月30日,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14家三级甲等医院中符合条件的ICU护士,使用中文版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掌握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护理知识的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在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4月30日至7月30日,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14家三级甲等医院中符合条件的ICU护士,使用中文版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测试问卷对其进行测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问卷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1020份,问卷24个题目的答对率为34.3%~89.7%,得分为4~24(16.10±5.58)分,答对率<60%的题目有9题(37.5%),包括2期压力性损伤的局部处理1题、看图识别压力性损伤分期4题、高危患者减压床垫的选择与使用1题、翻身频率1题和ICU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2题。问卷的及格率为50.5%(515例),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是其影响因素。结论:14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及格率仅半数,受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影响,主要缺乏压力性损伤分期知识、局部处理、减压垫和翻身频次以及流行病学知识。建议制定在职培训计划时,针对ICU护士主要缺乏的相关知识,并考虑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的影响,以增强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护理 压力性损伤 问卷调查 在职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耗竭在肝细胞癌患者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伍杨 李甜 +7 位作者 张润兵 张亚妮 朱玲玲 史婷婷 王顺娜 杨妹霞 于晓辉 张久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1-277,共7页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癌症之一,在全球癌症致死原因中位列第四。当前HCC治疗领域发展迅猛,免疫治疗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手段,其中T细胞在HCC免疫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在病毒感染情形下或身处肿瘤...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癌症之一,在全球癌症致死原因中位列第四。当前HCC治疗领域发展迅猛,免疫治疗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手段,其中T细胞在HCC免疫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在病毒感染情形下或身处肿瘤微环境(TME)时,T细胞会因持续受到抗原刺激,进而陷入T细胞耗竭(Tex)状态。这一状态不但会使患者身体免疫力降低,还会导致免疫治疗疗效不佳等。因此,深入剖析Tex在HCC中的作用机制,并探寻逆转Tex的有效策略,是HCC免疫治疗领域的核心关键所在。故本文旨在总结HCC患者发生Tex的作用机制及现阶段逆转Tex药物研发的现状与不足,以期为HCC患者免疫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耗竭(Tex) 肝细胞癌(HCC) 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TME)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及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厚良 程小兵 +2 位作者 王力 高彦琳 王学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0,共3页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一种复杂且日益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正常或接近正常,但伴有明显的舒张功能障碍。HFpE...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一种复杂且日益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正常或接近正常,但伴有明显的舒张功能障碍。HFpEF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占比已接近50%,其住院率和病死率与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相当[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生物标记 心肌收缩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武雅荣 张永强 +1 位作者 郑英 王彩红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9-447,共9页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形成可增高肝硬化患者病死率,影响肝移植的顺利实施和预后。高凝状态是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特殊机制。近年来,PVT的发病机制逐渐明晰,具体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形成可增高肝硬化患者病死率,影响肝移植的顺利实施和预后。高凝状态是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特殊机制。近年来,PVT的发病机制逐渐明晰,具体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性和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从而促进凝血系统活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活化加剧局部炎症,从而增强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促进血栓形成;凝血与纤溶系统失衡导致机体持续高凝状态;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炎症和代谢紊乱,从而增高PVT发生风险。本文对上述关键机制及其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深入揭示PVT的分子与细胞机制提供新视角,同时为未来PVT的早期诊断和探索新型干预策略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炎症反应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NO模型的护患双方对专科护理门诊关怀行为期望比较
15
作者 瞿靖芮 郑喜灿 +5 位作者 刘义兰 张红梅 郭舒婕 韩晓霞 张丽 张天瀚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探究专科护理门诊护患双方对关怀行为的期望,为高效实施护理人文关怀提供依据。方法以华生关怀理论为框架,基于关怀评价量表,结合文献回顾、半结构化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专科护理门诊患者22项关怀行为需求指标。应用KANO模型... 目的探究专科护理门诊护患双方对关怀行为的期望,为高效实施护理人文关怀提供依据。方法以华生关怀理论为框架,基于关怀评价量表,结合文献回顾、半结构化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专科护理门诊患者22项关怀行为需求指标。应用KANO模型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5-6月,对河南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1309例在专科护理门诊就诊的患者和119名专科护理门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22项关怀行为中,患者视角下归于必备属性5项、期望属性6项、魅力属性11项,其中满意系数Better值最高的为“多种途径的预约挂号”,不满意系数Worse值最高的是“治疗护理中保护您的个人隐私”;基于Better-Worse指数的分类显示,必备属性9项、期望属性2项、魅力属性11项。护患双方对21项关怀行为的KANO属性构成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NO属性构成分布一致的项目仅1项。结论专科护理门诊服务应在满足必备属性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期望属性,并尽力满足魅力属性。护患双方在关怀行为属性构成上存在较大偏差,护士应加强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人文关怀服务,以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理 门诊服务 专科护士 人文关怀 关怀行为 KANO模型 就医体验 期望 服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负荷评分联合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模型在预测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的应用
16
作者 朱尉东 肖俊炀 +3 位作者 邱晓霁 吕立志 陈剑伟 杨芳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564,共9页
目的探讨肿瘤负荷评分(TBS)联合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PALBI)评分模型对肝细胞癌(HCC)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在2008年至2021年确诊HCC并接受肝移植手术治疗的158例受者的... 目的探讨肿瘤负荷评分(TBS)联合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PALBI)评分模型对肝细胞癌(HCC)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在2008年至2021年确诊HCC并接受肝移植手术治疗的158例受者的一般资料。Lasso回归分析结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Lasso回归分析筛选变量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验证模型预测效能。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最佳临界值并分组,利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组别受者生存差异。结果158例HCC肝移植受者中82例肿瘤复发,复发率为51.9%,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10(4,25)个月。Lasso回归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胎蛋白(AFP)≥400ng/mL、TBS、PALBI评分均为HCC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联合指标高TBS-高PALBI评分显示出最高的预测价值(风险比6.909,95%可信区间3.067~15.563,P<0.001)。基于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的6个变量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校正图验证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理想曲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列线图预测模型对于预测HCC肝移植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临床获益最高。术后1、3、5年的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表明TBS-PALBI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且曲线下面积(AUC)与TBS-PALBI-AFP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用ROC曲线确定模型预测HCC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的最佳临界值,PALBI评分的最佳临界值为-2.334,TBS的最佳临界值为5.305,据此将受者分为低TBS-低PALBI评分组(47例)和低/高TBS-低/高PALBI评分组(至少1个评分为高)(111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TBS-低PALBI评分组受者术后无瘤生存率比低/高TBS-低/高PALBI评分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S-PALBI模型为评估HCC肝移植受者的预后提供了一种新颖、简便且有效的工具,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性能上具有显著优势,对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改善临床结局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负荷评分联合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模型 肝细胞癌 肝移植 肿瘤复发 预测模型 列线图模型 危险因素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源胶质母细胞瘤的肿瘤类器官的构建及鉴定
17
作者 吕宗强 王洪祥 +4 位作者 孙波 罗宁 李荣 王春琳 陈菊祥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7-585,共9页
目的 建立和鉴定成熟稳定的胶质母细胞瘤(GBM)类器官,为GBM的研究和诊治提供准确和个体化的临床前模型。方法 通过外科手术获得患者来源新鲜GBM组织样本,经初步处理后,利用干细胞培养基分选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GSC)并对其进行鉴定。将... 目的 建立和鉴定成熟稳定的胶质母细胞瘤(GBM)类器官,为GBM的研究和诊治提供准确和个体化的临床前模型。方法 通过外科手术获得患者来源新鲜GBM组织样本,经初步处理后,利用干细胞培养基分选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GSC)并对其进行鉴定。将GSC在类器官培养基中进行三维培养、传代,成功培养出GBM类器官。通过H-E染色观察GBM类器官组织学形态,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进行干性和亲本肿瘤相似性鉴定,通过裸小鼠原位成瘤实验对其进行体内原位成瘤能力鉴定。结果 从9例人源GBM样本中构建了7个GBM类器官,其形态似“神经球”,平均类器官形成时间为1周。H-E染色结果显示,GBM类器官在高倍镜下的组织学形态与GBM肿瘤组织极为相似;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GBM类器官具有干性特征及组织细胞学相似性;裸小鼠原位成瘤实验结果显示,GBM类器官相比于普通GBM细胞成瘤能力更强。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人源GBM类器官,该类器官保留了原始GBM组织细胞学特征,为未来GBM的研究与诊疗提供了新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 类器官 胶质母细胞瘤类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QGAP2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对肾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8
作者 陈浩 牛云峰 +4 位作者 王琦 吕婷 李涛 曾琨鹏 樊博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73-1284,共12页
目的探讨IQGAP2在肾细胞癌组织以及ACHN和786-O细胞系中的表达模式,并分析其对肾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GEO数据库筛选肾细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之间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GEPIA、TIMER2.0等数据库工具分析IQ... 目的探讨IQGAP2在肾细胞癌组织以及ACHN和786-O细胞系中的表达模式,并分析其对肾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GEO数据库筛选肾细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之间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GEPIA、TIMER2.0等数据库工具分析IQGAP2在肾细胞癌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后构建IQGAP2的敲低(siRNA)及过表达质粒,并将质粒转染至ACHN和786-O细胞系中,以进行一系列功能实验,从而评估IQGAP2对肾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在IQGAP2敲低及过表达后,EMT(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肾细胞癌组织中,IQGAP2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ACHN和786-O细胞中转染si-IQGAP2,可以有效下调IQGA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而转染过表达质粒则能够显著上调其mRNA和蛋白表达(P<0.001)。进一步研究发现,过表达IQGAP2能够显著抑制ACHN和786-O细胞的增殖(P<0.05)及迁移能力(P<0.01),而敲低IQGAP2则增强ACHN和786-O细胞的增殖(P<0.05、P<0.001)及迁移能力(P<0.01)。通过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发现IQGAP2表达的降低能够促进肾癌细胞的EMT进程。结论IQGAP2在肾细胞癌组织及细胞中呈现低水平表达,且其表达水平的降低能够促进肾癌细胞的EMT进程,进而增强肾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IQGAP2在肾细胞癌中发挥着重要的肿瘤抑制作用,为肾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IQ基序GTPase激活蛋白2 786-O ACHN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炎症综合指数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辅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19
作者 韩超 占小飞 +4 位作者 严沁 俞鑫 童燕 庞珍珍 解鸿翔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241-2246,2252,共7页
背景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患者临床表现变化多样,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寻找一种简单、准确的方法以早期辅助诊断该病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探讨全身炎症综合指数(AISI)在SAT辅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 背景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患者临床表现变化多样,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寻找一种简单、准确的方法以早期辅助诊断该病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探讨全身炎症综合指数(AISI)在SAT辅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7月—2023年7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43例成人SAT初诊患者为SAT组;同时纳入142例本院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两组的甲状腺功能、全血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计算各组AIS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分析SAT患者AISI与NLR、PLR、ESR和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发生SAT的影响因素,绘制AISI诊断SA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SAT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PLR和AISI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AT组患者AISI与NLR(r_(s)=0.772,P<0.05)、PLR(r_(s)=0.531,P<0.05)、ESR(r_(s)=0.446,P<0.05)、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r_(s)=0.369,P<0.05)、游离甲状腺素(FT_(4))(r_(s)=0.421,P<0.05)和甲状腺球蛋白(Tg)(r_(s)=0.437,P=0.029)呈正相关,AISI与促甲状腺激素(TSH)(r_(s)=-0.386,P<0.05)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ISI(OR=1.006,P<0.05)、ESR(OR=1.072,P<0.05)、FT_(4)(OR=1.574,P<0.05)是患者发生SAT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AISI辅助诊断SAT的最佳截断值为223.67,灵敏度为86.01%,特异度为84.5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诊断效能优于NLR(Z=2.953,P=0.003)和PLR(Z=4.792,P<0.001),与ESR相当(Z=0.366,P=0.715)。AISI和ESR联合检测辅助诊断SAT的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为91.55%,AUC大于AISI和ESR单独检测(Z=3.164,P<0.001;Z=2.811,P=0.005)。SAT复发患者的AISI与无复发的患者AISI[436.65(269.38,807.17)与563.97(361.51,776.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83,P=0.279)。结论SAT患者AISI显著升高,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新指标,AISI可用于SAT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炎 亚急性 全身炎症综合指数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红细胞沉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尿管癌的CT影像特征分析
20
作者 林丽娜 陈士跃 +4 位作者 于立新 李帅 郝强 邵成伟 田霞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9-873,共5页
目的 分析脐尿管癌的CT影像特征,并探讨CT检查对该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2月至2022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中17例行增强CT尿路造影检查,3例行盆腔CT平扫... 目的 分析脐尿管癌的CT影像特征,并探讨CT检查对该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2月至2022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中17例行增强CT尿路造影检查,3例行盆腔CT平扫+增强检查,扫描完成后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分析、总结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CT 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 20例脐尿管癌患者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7~75岁,中位年龄61.50(41.50,71.25)岁。肿瘤病灶均位于膀胱顶前壁脐尿管走行区,均沿脐尿管走行;病灶最大直径为1.72~5.55 cm,中位最大直径为3.34(2.48,3.71)cm;囊实性14例,实性6例,囊实性病灶中有9例矢状面呈“上囊下实”征象;17例病灶内可见钙化,3例未见钙化;18例病灶增强扫描后呈渐进性轻中度强化,2例呈“快进快出”式中度强化;19例病灶浸润超出脐尿管和/或膀胱肌层,1例浸润未超出。至随访终点,3例复发,2例发生转移,5例术后未复发,3例死亡,7例失访。结论 脐尿管癌在CT影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利用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后处理重建矢状位有助于脐尿管癌的术前诊断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尿管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