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液中IL-6、KIM-1、TGF-β_1水平与IgA肾病患者肾脏病理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程劲 徐萍萍 +1 位作者 王巍巍 韩国锋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5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尿液中IL-6、KIM-1、TGF-β1的水平与Ig 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60例我院诊断的Ig 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和健康人群尿液中... 目的:探讨尿液中IL-6、KIM-1、TGF-β1的水平与Ig 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60例我院诊断的Ig 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和健康人群尿液中IL-6、KIM-1、TGF-β1的水平,并探讨其与Ig A肾病患者病理及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伴高血压为23例(38.3%),血尿素氮(6.4±2.8)mmol/L、血肌酐(121.5±68.6)μmol/L、血清白蛋白(37.6±11.5)g/L、尿蛋白定量(1.65±0.25)g/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尿液中IL-6、TGF-β1、KIM-1水平分别为(19.6±10.6)pg/mg.cr、(65.5±12.4)ng/mg.cr、(9.5±3.8)ng/mg.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A肾病患者病理损伤越严重,尿中IL-6、TGF-β1、KIM-1含量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ss分级和病理评分均与患者高血压、蛋白尿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及尿液中IL-6、TGF-β1、KIM-1成正相关(P<0.05)。结论:Ig A肾病患者尿液中IL-6、KIM-1、TGF-β1水平与患者病理分级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预测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细胞因子 肾脏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机制研究与防治进展 被引量:43
2
作者 王葳 姜燕 +2 位作者 王巍巍 陆石 张金元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10期564-567,共4页
永久性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随着透析人数的逐渐增多及透析时间的延长,内瘘功能丧失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血透患者住院和施行手术治疗的最主要原因。内膜增生造成血管非血栓性狭窄是引发内瘘失功的重... 永久性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随着透析人数的逐渐增多及透析时间的延长,内瘘功能丧失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血透患者住院和施行手术治疗的最主要原因。内膜增生造成血管非血栓性狭窄是引发内瘘失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对于内膜增生机制尚不明确,针对自体血管内瘘与移植血管内瘘狭窄进行的临床实验阶段和新疗法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应用于临床还需要进行进一步转化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狭窄 内膜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葳 李泽争 +3 位作者 韩国锋 陆石 王巍巍 张金元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6期367-370,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的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肾脏科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eous fistula,AVF)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的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肾脏科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eous fistula,AVF)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6例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并随机选取同时期62例非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组患者生化指标、内瘘使用寿命及失功率进行比较,留取2组患者中行AVF重建术时的头静脉血管组织进行HE染色并测量内膜、中膜厚度。结果 1糖尿病肾病组患者透析龄(55.14±6.58)月、首次内瘘使用时间平均为(28.78±6.38)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对2组患者生化指标进行统计,糖尿病肾病组CRP(11.75±1.21)mg/L、PLT(207.00±10.28)×109/L,对照组CRP(5.68±3.16)mg/L、PLT(176.20±8.78)×109/L,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超声显示,糖尿病肾病组腕关节上方3cm处头静脉平均血管内径为(2.01±0.11)mm,明显小于对照组(2.38±0.12)mm。4随着内瘘生存时间的延长,各组血管内膜厚度逐渐增加,与非糖尿病肾病组相比,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内膜增生更为明显。结论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相对较短,血管内膜增生明显,C-反应蛋白、血小板水平对内瘘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8
4
作者 周巍 王葳 +2 位作者 韩国锋 孙晶 张金元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11期600-605,共6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27年间所有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探寻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讨论减少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策略。方法回顾性观察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自1985年1月开展第1例腹膜透析以来至2011年12月间所有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开始... 目的分析单中心27年间所有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探寻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讨论减少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策略。方法回顾性观察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自1985年1月开展第1例腹膜透析以来至2011年12月间所有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开始腹膜透析的患者,并除外维持性腹膜透析不足1月者。记录患者的转归及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分析他们的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数据、透析充分性、残余肾功能、腹膜转运特性、营养状况等。结果共841例腹膜透析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女性431例(51.2%)。开始腹膜透析时的平均年龄为58.53±16.67岁。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第1位,为441例(52.4%),其次为高血压肾损害149例(17.7%),糖尿病肾病121例(14.4%)。患者的平均腹膜透析龄为18.63±20.35月。至2011年12月底,继续腹膜透析246例(29.2%),死亡296例(35.2%),转血液透析152例(18.1%),肾移植64例(7.6%),失访83例(9.9%)。心血管事件是首位死亡原因(41.6%);其次为感染(33.0%),包括肺部感染(23.2%)和腹膜炎(9.8%);第3位死亡原因是脑血管事件(9.5%)。转血液透析的最主要原因为腹膜透析相关感染(59.2%);然后是导管功能障碍(堵管、漂管等,25.7%);透析不充分(7.2%)。经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死亡的危险因素是老龄(HR:1.06,P<0.01);糖尿病(HR:1.88,P<0.01);血液透析转至腹膜透析(HR:1.49,P<0.01);低白蛋白血症(HR:2.44,P<0.01);血C反应蛋白增高(HR:2.07,P<0.01);低肌酐清除率(HR:1.89,P<0.05);腹膜高转运状态(HR:2.28,P<0.01)。结论在我中心,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最主要原因是死亡,其次是转至血液透析。心血管事件是第1位的死亡原因,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是转血液透析的最主要原因。老龄、糖尿病、由血液透析转至腹膜透析、营养不良、炎症状态、透析不充分、腹膜高转运状态者有着更高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转归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型分布的临床调查 被引量:45
5
作者 李芮 王会玲 +3 位作者 胡伟锋 刘楠梅 李燕 张金元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7期599-60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肾病(DKD)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型分布,为提高DKD中医辨证精准水平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依据纳入标准选择DKD患者,根据尿蛋白定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水平(e GFR)分为3期:即早期DKD、进展期DKD、终末期DKD,收集各期...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肾病(DKD)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型分布,为提高DKD中医辨证精准水平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依据纳入标准选择DKD患者,根据尿蛋白定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水平(e GFR)分为3期:即早期DKD、进展期DKD、终末期DKD,收集各期患者主证和兼证的主要临床表现,通过描述性统计研究方法,对不同分期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本研究制定的DKD分期标准,发现早期DKD处于微蛋白尿期,肾功能轻度受损,进展期出现临床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处于CKD3B期;终末期则以肾功能严重衰竭为主。三期中医证候分布各有特点:早期DKD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并可兼杂血瘀证;进展期DKD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兼证以血瘀证和水湿盛多见;终末期DKD以脾肾阳虚证为主,并呈血瘀、水湿、痰浊兼杂重症。随着DKD临床蛋白尿水平升高和肾功能损害加剧,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也随之增多。结论:随着DKD临床蛋白尿水平升高和肾功能损害加剧,不同DKD分期的中医症状出现频次增加、严重程度加剧,辨证分型各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医症状 脉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D时高糖皮质激素通过激活Atrogin-1、MuRF-1引起骨骼肌萎缩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会玲 桂志红 +1 位作者 许烨 张金元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11期953-957,共5页
目的:瘦体质量丢失和肌肉消耗状态是慢性肾脏病(CKD)严重并发症,并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本研究观察CKD模型小鼠骨骼肌合成和分解代谢,分析肌肉特异性E3连接酶肌萎缩蛋白Fbox-1(Atrogin-1)在肌萎缩中的作用,探讨CKD肌肉消耗的病理机制。... 目的:瘦体质量丢失和肌肉消耗状态是慢性肾脏病(CKD)严重并发症,并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本研究观察CKD模型小鼠骨骼肌合成和分解代谢,分析肌肉特异性E3连接酶肌萎缩蛋白Fbox-1(Atrogin-1)在肌萎缩中的作用,探讨CKD肌肉消耗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5/6肾切除制作小鼠CKD模型,以假手术组为对照组。同位素14+C-苯丙氨酸掺入法检测肌肉蛋白合成,酪氨酸释放率分析检测肌肉分解代谢,组织病理学检测胫骨前肌横截面积并计算肌纤维面积分布图,Northern blot检测Atrogin-1和肌环指蛋白-1(MurF-1)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及Akt/FOXO1信号通路,Elisa方法检测血清糖皮质激素水平。结果:造模1月后,CKD小鼠体重和骨骼肌重量明显下降,形态学表现为胫骨前肌横截面积减少,肌纤维面积分布图明显左移;蛋白质代谢方面显示肌肉蛋白分解增加明显,蛋白质合成代谢亦轻度下降,肌肉组织的Atrogin-1和MuRF-1mRNA表达明显上调,血清糖皮质激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13倍,CKD的代谢状态可导致骨骼肌组织Akt/FOXO1信号途径异常。结论:CKD时骨骼肌分解代谢旺盛,肌萎缩关键基因表达升高,致Akt/FOXO1信号途径异常,结果引起的肌肉萎缩,而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可能是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骨骼肌 蛋白合成/分解 糖皮质激素 ATROGIN-1 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cla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钴胺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于秀峙 陆石 +3 位作者 张金元 王巍巍 范灵灵 邹水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12期1056-1058,共3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100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甲钴胺,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2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体征... 目的:探讨甲钴胺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100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甲钴胺,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2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及采用SF-36量表评估治疗前后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四肢远端的麻木与烧灼感"、"自发性疼痛"、"膝腱反射消失"、"四肢感觉减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腓总神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F-36量表中"SF-36总分"、"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甲钴胺可作为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重要的辅助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周围神经病 甲钴胺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国香 韩国锋 王颖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12期1095-1097,共3页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由于少尿甚至无尿,必须严格限制水分摄入,否则长期水负荷过重会导致高血压、急性肺水肿、心衰,甚至猝死。MHD患者常因口腔干燥、口渴等不适症状而大量饮水,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影响因素 口渴 终末期肾脏病 急性肺水肿 治疗方式 水分摄入 口腔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27年腹膜透析回顾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巍 王葳 +2 位作者 韩国锋 孙晶 张金元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9期786-790,共5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27年间所有维持性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的资料,探索PD持续质量改进的策略。方法:回顾性观察我科自1985年1月开展第1例PD以来至2011年12月间所有在我中心行PD管置入术开始PD的患者,除外维持性PD不足1月... 目的:分析单中心27年间所有维持性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的资料,探索PD持续质量改进的策略。方法:回顾性观察我科自1985年1月开展第1例PD以来至2011年12月间所有在我中心行PD管置入术开始PD的患者,除外维持性PD不足1月者。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数据及退出原因等。将患者按PD开始时间分为3组:前10年组(1985年1月1日~1994年12月31日)、中10年组(1995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和近7年组(2005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比较各组临床指标、原发病、透前状况、退出原因、死亡原因、转血液透析原因。计算中心患者生存率、技术存活率、腹膜炎发病率、掉队率(DOR)及退出PD的病人在PD治疗持续的时间(TOT)。结果:共841例PD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女性431例(51.2%)。开始PD时的平均年龄为(58.53±16.67)岁。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441例(52.4%),其次为高血压肾损害149例(17.7%),糖尿病肾病121例(14.4%)。3组比较,中10年组和近7年组年龄、腹透龄均明显大于前10年组(P均<0.05);中10年组和近7年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比例较前10年组明显降低(P均<0.05),而高血压肾损害与糖尿病肾病比例则明显增高(P均<0.05);3组中心血管事件均是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其次是感染,包括肺部感染和腹膜炎,第三位死因是脑血管事件;腹透相关感染始终是PD患者转血液透析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导管功能障碍(堵管、漂管等),然后是透析不充分;随着时间的推移,3组因导管功能障碍转血液透析的比例呈明显降低趋势(P均<0.05)。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及技术存活率显示,1年、3年及5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75.0%、51.6%及36.8%;而技术存活率分别为65.2%、35.8%及22.1%;本中心2008、2009、2010、2011年腹膜炎发病率分别为1/27.39、1/36.10、1/38.29、1/41.86病人月;DOR分别为41.85%、35.14%、34.65%、23.02%;TOT分别为17.54、20.77、23.61、25.07月。结论:我中心PD患者年龄偏大,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糖尿病肾病比例逐年增高,PD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是心血管事件,转血液透析的最主要原因是腹透相关感染。正式成立PD中心以来,特别是确定了专职的PD护士并开始规范化门诊随访后,我中心的腹膜炎发病率、DOR、TOT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生存率 腹膜炎 掉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葳 于秀峙 +1 位作者 王巍巍 张金元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11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182例MH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收缩压变异系数(systolic blood pressure-c...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182例MH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收缩压变异系数(systolic blood pressure-coefficient of variation,SBP-CV)将患者分为高SBPV组(SBP-CV≥9.48)和低SBPV组(SBP-CV<9.48),分析透析过程中BPV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interdialysis weight gain rate,IDWG%)水平与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我们以IDWG%的均值(4.1%)作为节点,将MHD患者分为高IDWG%组(IDWG%≥4.1%)和低IDWG%组(IDWG%<4.1%)进行分析。结果与低SBPV组相比,高SBPV组女性患者比例更大,脱水量更多,IDWG%更高(性别:χ2=2.133,P=0.048;超滤量:t=2.667,P=0.008;IDWG%:t=2.265,P=0.025);与高SBPV组相比,低SBPV组的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明显降低(Alb:t=2.416,P=0.017;LDL-C:t=2.317,P=0.022);以SBP-CV为因变量,其余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IDWG%、糖尿病、血白蛋白水平与SBP-CV呈正相关(IDWG%:β=0.194,P=0.008;糖尿病:β=0.179,P=0.015;Alb:β=0.166,P=0.023)。在高IDWG%组中,透析龄、血磷水平、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SBP-CV、舒张压变异系数(diastolic blood pressure-coefficient of variation,DBP-CV)均明显高于低IDWG%组(透析龄:t=2.265,P=0.025;血磷:t=3.763,P<0.001;PTH:t=2.707,P=0.007;SBP-CV:t=3.831,P<0.001;DBP-CV:t=2.087,P=0.038),而年龄小于低IDWG%组(t=2.696,P=0.008);高IDWG%组患者透析过程中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异程度更大,更易出现透析中低血压。结论血液透析中的血压变化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复杂过程,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是血压变异性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控制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有助改善血压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压变异性 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与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许烨 王会玲 +1 位作者 陆石 张金元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10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讨并发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energy wasting.PEW)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营养指标与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主观营养评价法(MQSGA),对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在血液净化中心... 目的探讨并发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energy wasting.PEW)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营养指标与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主观营养评价法(MQSGA),对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在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营养评分,选择MQSGA>10分者共70例,以3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观察体质量指数等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指标及血常规等;EIA法检测血清皮质酮浓度(透析前、空腹静脉血);ELISA法检测透析前空腹胰岛素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分析营养指标与血清皮质醇及HOMA-IR的相关性。结果 70例血液透析患者MQSGA平均评分为12.97±2.36;患者的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中臂围、中臂肌围等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略低于对照组;皮质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35±3.68)ng/L比(10.82±14.52)ng/L,P<0.01];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6.4±1.3)mmol/l比(25.2±9.9)mmol/l,P<0.00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也明显升高[(91.39±0.49)比(5.3±2.70),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皮质酮水平与MQSGA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684,P<0.001),与透析龄、血清未饱和铁、总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呈一定程度正相关,与中臂围、中臂肌围显著负相关;空腹胰岛素水平和HOMA-IR指数与MQSGA正相关,与体质量指数、中臂围、中臂肌围负相关。结论并发PEW的血液透析患者,虽然其血浆白蛋白在正常水平,但患者仍然存在较低体质量指数、肌肉含量较低等;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和胰岛素抵抗可能与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营养不良 胰岛素抵抗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田军 路建饶 +2 位作者 易扬 于秀峙 顾波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6期303-306,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和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上海市解放军第455医院、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和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情稳定的慢性肾衰竭患者286例,... 目的分析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和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上海市解放军第455医院、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和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情稳定的慢性肾衰竭患者286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所有患者于透析前空腹抽血送检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蛋白(Alb)等,同时测定透析后血清尿素氮浓度,记录超滤量、透析后体质量和透析时间,根据公式计算血清白蛋白校正钙(Ac-Ca)和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占同期血液透析人口的51.4%。老年组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是原发性高血压,占35.4%,其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和糖尿病,分别占21.1%和19.7%。非老年组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占43.2%,其次为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分别占23.7%和12.2%。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的透析龄更短,干体质量更轻,使用维生素D和/或钙剂的患者数更少,收缩压更高,舒张压更低,血清BUN、Scr、P、iPTH、Alb、标准蛋白氮呈现率(nPNA)浓度更低,Hs-CRP更高,低iPTH血症(<150pg/L)的发生率更高(分别达55.8%和36.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的Hb、AC-Ca和Kt/V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血磷、白蛋白和nPNA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数存在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现象,其发生可能与年龄、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血液透析 慢性肾衰竭 甲状旁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2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葳 周巍 +2 位作者 韩国锋 王巍巍 张金元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7期606-608,共3页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腹膜透析( PD)患者死亡原因,为提高老年PD患者的生存率提供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肾脏科接受PD治疗的112例老年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死亡原因、死亡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腹膜透析( PD)患者死亡原因,为提高老年PD患者的生存率提供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肾脏科接受PD治疗的112例老年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死亡原因、死亡危险因素,另随机选取同时期70例老年长期PD生存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老年PD患者死亡最主要原因为感染、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死亡组患者舒张压、血白蛋白、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HD)转PD以及C反应蛋白增高为导致老年P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强调感染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特别注意HD转PD老年患者的治疗,提高透析质量,有助于改善长期预后,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腹膜透析 死亡原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及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小檗碱的干预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芮 王会玲 +3 位作者 胡伟锋 刘楠梅 徐凯 张金元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06-109,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AGE)和高糖诱导下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细胞增殖达到70%左右,换...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AGE)和高糖诱导下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细胞增殖达到70%左右,换无血清培养液继续培养12 h后,进行分组处理。分别用高糖(30 mmol)、AGE(100μg/ml)、小檗碱(10μmol)处理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原位细胞免疫组化检测AGE受体(RAGE)、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AGE、α-SMA、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蛋白翻译水平。结果:经高糖刺激细胞48 h后,细胞体积逐渐变大,形态变为长梭形,排列紊乱,少部分细胞脱落,高糖+AGE组细胞形态与高糖组相似;小檗碱干预后,细胞形态改变较少见,排列紊乱现象较轻微。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及高糖组几乎未见RAGE阳性表达,但高糖+AGE组RAGE呈强阳性表达,Col-Ⅰ和α-SMA显著升高。小檗碱干预后可抑制细胞肥大,并使RAGE和α-SMA的水平有一定下降,同时Col-Ⅰ也有所降低;蛋白印迹法分析显示高糖和AGE可使RAGE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并刺激TGF-β1表达水平升高,小檗碱可抑制RAGE、TGF-β1的蛋白表达。结论:持续的高糖和AGE作用下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并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小檗碱能改善高糖和AGE引起的细胞肥大和胶原蛋白合成,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其机制与下调RAGE,抑制TGF-β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上皮细胞 糖基化终末产物 小檗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管浅涤纶套外露的形成原因分析与护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费利燕 王颖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管浅涤纶套外露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收集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肾脏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腹膜透析患者3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腹膜透析管浅涤纶套外露的10例患者的形成原因。380例腹膜透析患者均采...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管浅涤纶套外露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收集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肾脏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腹膜透析患者3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腹膜透析管浅涤纶套外露的10例患者的形成原因。380例腹膜透析患者均采用常规的腹膜透析手术方法,术后常规护理。采用百特鹅颈腹膜透析管,百特双联腹膜透析液。将其中发生了浅涤纶套外露的10例患者按手术因素,护理因素,自身因素与其他因素进行分析阐述。结果因手术因素造成涤纶套外露的1例,护理因素造成涤纶套外露的1例,自身因素造成涤纶套外露的8例。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浅涤纶套外露临床发生较少,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率及腹膜透析治疗持续时间等影响较大,应引起临床重视。我们通过加强换药,个别指导,加强营养,皮下隧道延长等措施后,未发生腹膜炎、腹膜透析拔管等严重并发症及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管 浅涤纶套外露 原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永谦 钟丽萍 余虹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2期1060-1062,共3页
关键词 尿毒症 肾透析 脑梗塞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劲 邹水红 +2 位作者 严蓉蓉 王巍巍 韩国锋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11期961-964,共4页
目的:分析123例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123例肿瘤合并AKI患者的肿瘤部位、AKI危险因素和预后。以294例非肿瘤合并AKI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与肿瘤组在AKI分期、生化指标和预后的... 目的:分析123例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123例肿瘤合并AKI患者的肿瘤部位、AKI危险因素和预后。以294例非肿瘤合并AKI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与肿瘤组在AKI分期、生化指标和预后的差异。结果:(1)肿瘤组AKI男81例,女42例,年龄6岁~91岁,平均(60.8±15.3)岁。肿瘤常见原发部位是上消化道27例(22.0%),下消化道24例(19.5%)和肝/胆管19例(15.4%)。诱发AKI的高危因素最常见的有肾前性因素(56.1%),肿瘤多处转移(55.3%),年龄≥65岁(48.8%),尿路梗阻(39.0%)等,72.4%的患者同时存在3种以上高危因素。(2)非肿瘤AKI 294例,男166例,女128例,平均年龄(68.1±18.0)岁,年龄比肿瘤组大(P<0.01)。诱发AKI的前三位高危因素分别为高龄(74.1%),肾前性因素(包括心肾综合征+有效血容量不足+肝硬化=32.6%),脓毒症30.6%。(3)肿瘤组AKI 3期比例多于非肿瘤组,分别是89.4%和69.0%(P<0.01)。肿瘤组贫血明显,血肌酐、血钾、血钙水平高于非肿瘤组,血钠低于非肿瘤组(P<0.05)。(4)与非肿瘤组相比,肿瘤组AKI住院死亡率高(47.2%VS 31.0%)(P<0.01);维持性透析病人多(16.3%VS 4.8%)(P<0.01),肾功能恢复的病人少(15.4%VS 44.2%)(P<0.01)。结论:合并AKI的肿瘤部位以消化道肿瘤多见,多数患者存在3种以上AKI危险因素,预后差于非肿瘤的AK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总皂苷对体外培养肌管形态及Atrogin-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烨 丁婷婷 +1 位作者 王会玲 张金元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8期666-668,I0001,共4页
目的:慢性肾衰竭(CKD)尤其进入终末期透析的患者常并发以骨骼肌蛋白质-能量消耗为特征的营养不良,研究表明Atrogin-1激活是肌肉蛋白分解的关键步骤。本实验通过培养肌细胞,观察人参总皂苷的干预下,对糖皮质激素作用下肌细胞形态改变及At... 目的:慢性肾衰竭(CKD)尤其进入终末期透析的患者常并发以骨骼肌蛋白质-能量消耗为特征的营养不良,研究表明Atrogin-1激活是肌肉蛋白分解的关键步骤。本实验通过培养肌细胞,观察人参总皂苷的干预下,对糖皮质激素作用下肌细胞形态改变及Atrogin-1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肌原细胞C2C12并使之融合成肌管,以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0~10μm)和人参总皂苷(100μmol/L)刺激肌管后,镜下观察肌管形态改变,Westernblot检测Atrogin-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作用下,可剂量依赖性地使肌管变细,肌管Atrog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在人参总皂苷干预后,肌管形态较地塞米松组增粗,同时肌管Atrogin-1蛋白降低(P<0.05)。结论:人参总皂苷能够改善地塞米松作用下肌肉消耗,并下调肌管Atrogin-1蛋白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萎缩 人参皂苷 ATROG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血管移植内瘘内膜增生防治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浩 陆石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6期335-338,共4页
近年研究发现,内膜增生(IH)是引起人工血管移植内瘘功能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除应最大限度避免内皮损伤外,防治IH 主要方法还包括改良人工血管物理设计、药物防治、应用生物学技术以及近距放疗等。应用多种方法联合防治是未来的主要研... 近年研究发现,内膜增生(IH)是引起人工血管移植内瘘功能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除应最大限度避免内皮损伤外,防治IH 主要方法还包括改良人工血管物理设计、药物防治、应用生物学技术以及近距放疗等。应用多种方法联合防治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血液透析 内膜 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因子TNF-α/IL-6对透析患者骨骼肌消耗及Myostatin和Atrogin-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丁婷婷 王会玲 +3 位作者 陆石 田军 胡伟锋 张金元 《中国血液净化》 2013年第11期581-585,共5页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骨骼肌消耗状态与炎症因子水平及肌萎缩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42例(HD组),以30例健康人群为正常对照组(Ctl)。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法评估患者营养状态,采...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骨骼肌消耗状态与炎症因子水平及肌萎缩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42例(HD组),以30例健康人群为正常对照组(Ctl)。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法评估患者营养状态,采集人体测量学数据,收集临床生化指标,Elisa方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留取6位透析患者骨骼肌标本,与4位年龄性别匹配的非肾病者为对照,行HE染色并光镜下观察肌纤维形态,测量和分析肌纤维直径。荧光定量PCR检测肌萎缩标志分子Myostatin、Atrogin-1及炎症因子的转录水平。结果 HD组患者的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低于健康对照组,其血尿素氮、肌酐和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并伴轻度贫血,其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虽然在正常范围,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脂、血糖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HD组的CRP、TNF-α和IL-6等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P<0.05;骨骼肌标本光镜下观察到HD组肌纤维形态较纤细、萎缩,肌束间隙较宽,肌纤维直径降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透析患者肌肉组织的myostatin mRNA转录水平上调5.96倍,Atrogin-1 mRNA上调2.43倍;同时TNF-α和IL-6mRNA转录水平分别上调8.37倍和3.36倍。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骨骼肌消耗性营养不良与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相关;肌肉组织的TNF-α、IL-6表达上调,激活myostatin和Atrogin-1的转录,可能是引起骨骼肌消耗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 营养不良 骨骼肌消耗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