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思朗 陈永乐 +5 位作者 彭心昭 赵永星 谢培增 凌龙 陈晓文 戴凯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2,185,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45例PHC患者、30例良性肿瘤患者和35例健康查体者血清sICAM-1和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LN、HA)水平,并分...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45例PHC患者、30例良性肿瘤患者和35例健康查体者血清sICAM-1和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LN、HA)水平,并分析sICAM-1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结果:PHC组血清sICAM-1和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LN、HA)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含量与PCⅢ、Ⅳ-C、LN、H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0.683、0.575、0.573、0.539,P<0.05)。结论:检测血清sICAM-1的水平对判定PHC患者的病情、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原发性肝癌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丝粒蛋白-H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全天一 何本夫 +6 位作者 刘铁坚 李伟明 伍尚标 江庆萍 刘维强 刘海波 徐学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5-269,共5页
目的检测着丝粒蛋白-H(CENP-H)基因在人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研究CENP-H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QPCR、Western blot检测7株胃癌细胞系及永生化人胃粘膜上皮细胞中CENP-H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胃癌细胞... 目的检测着丝粒蛋白-H(CENP-H)基因在人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研究CENP-H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QPCR、Western blot检测7株胃癌细胞系及永生化人胃粘膜上皮细胞中CENP-H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胃癌细胞,建立稳定干扰内源性及高表达外源性CENP-H的胃癌细胞系,并利用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进行鉴定,最后采用MTT、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分析CENP-H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人胃癌细胞系中CENP-H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永生化人胃粘膜上皮细胞。Western blot及QPCR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建立稳定沉默内源性及高表达外源性CENP-H的胃癌细胞系。MTT、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干扰CENP-H后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起到抑制作用,过表达CENP-H后能促进胃癌细胞增殖。结论 CENP-H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丝粒蛋白-H 胃癌 增殖 逆转录病毒 稳定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两种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晓文 周思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337-1340,共4页
目的观察以奥沙利铂(OXA)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对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药物毒性反应。方法纳入本院自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0例已发生远处转移的晚期HCC患者,随机分为Cape OX方案组15例: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OXA+CAP);FOLFOX方案... 目的观察以奥沙利铂(OXA)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对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药物毒性反应。方法纳入本院自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0例已发生远处转移的晚期HCC患者,随机分为Cape OX方案组15例: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OXA+CAP);FOLFOX方案组15例: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OXA+CF+5-FU)。在治疗2个周期后,参照实体肿瘤评价标准1.1(RECIST 1.1)进行短期疗效评价,计算总体有效率(OR),至随访结束时统计所有对象的总生存时间(OS)和肿瘤进展时间(TTP),并绘制Kaplan-Meier曲线,统计毒副反应发生例数。采用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总生存时间和肿瘤进展时间采用时序检验(log-rank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Cape OX组OR为13.3%,OS平均10.4个月,TTP平均5.0月;FOLFOX组OR为6.7%,OS平均9.0个月,TTP评价4.7个月,2组3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43、0.606、0.769)。Cape OX组在胃肠道及骨髓抑制方面的毒性反应较FOLFOX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02)。结论以OXA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对晚期HCC患者有效,不同联合方案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案选择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药物疗法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3通过负调控GLI3基因来抑制鼻咽癌细胞的迁移 被引量:6
4
作者 钟文 何本夫 +3 位作者 朱成全 肖烈钢 周思朗 彭心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探讨miR-143在鼻咽癌细胞迁移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生物信息软件预测miR-143靶基因,分别将预测靶基因GLI3的3'UTR及其突变体构建到荧光素酶载体psiCHECK-2骨架中。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分析miR-143对... 目的探讨miR-143在鼻咽癌细胞迁移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生物信息软件预测miR-143靶基因,分别将预测靶基因GLI3的3'UTR及其突变体构建到荧光素酶载体psiCHECK-2骨架中。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分析miR-143对靶基因GLI3的调控作用,并检测转染miR-143 mimics、inhibitor和siGLI3后鼻咽癌5-8F细胞miR-143和GLI3的表达水平及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Hh信号通路转录基因GLI3可能是miR-143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表明miR-143能够作用于GLI3的3'UTR;Western Blot和qRT-PCR结果进一步证明5-8F细胞中miR-143与GLI3的表达呈负相关,并影响5-8F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 MiR-143可通过负调控靶基因GLI3抑制鼻咽癌细胞的迁移,为进一步研究miR-143及Hh信号通路在鼻咽癌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3 GLI3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5-8F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3在鼻咽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高转移细胞株5-8F的影响
5
作者 钟文 何本夫 +3 位作者 全天一 朱成全 周思朗 陈永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2-585,共4页
目的检测鼻咽癌细胞系中miR-143表达情况,建立稳定高表达miR-143的鼻咽癌细胞系,为研究其在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可靠的细胞模型。方法采用QPCR方法检测鼻咽癌细胞系CEN1、CNE2、HONE1、5-8F、6-10B及人永生化鼻咽上皮细... 目的检测鼻咽癌细胞系中miR-143表达情况,建立稳定高表达miR-143的鼻咽癌细胞系,为研究其在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可靠的细胞模型。方法采用QPCR方法检测鼻咽癌细胞系CEN1、CNE2、HONE1、5-8F、6-10B及人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NP69中miR-143的表达水平。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pMSCV-puro-miR-143,包装逆转录病毒pMSCV-miR-143和pMSCV-Vector并感染鼻咽癌细胞,建立稳定高表达miR-143的鼻咽癌细胞系,并应用细胞黏附实验检测过表达mir-143后,鼻咽癌细胞对胞外基质的黏附性。结果鼻咽癌细胞系中miR-143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P69细胞,其中高转移潜能细胞株5-8F的表达量最低,仅为对照组的3.03%,成瘤但不转移细胞株6-10B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组的63.59%。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筛选后第7代细胞miR-143的表达水平比对照组高出达1080倍(P<0.05)。细胞黏附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43可降低5-8F细胞对胞外基质的黏附性。结论 miR-143在鼻咽癌细胞系中表达失常,其作用可能与鼻咽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相关;成功建立了稳定高表达miR-143的鼻咽癌细胞系,并初步确定miR-143能抑制5-8F细胞的黏附能力,为探索miR-143在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3 鼻咽癌 逆转录病毒 稳定细胞系 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