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房注射地塞米松在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董晓云 高晓唯 +3 位作者 王瑞夫 雷代坤 刘莹 徐春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509-511,共3页
目的:观察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中前房注射地塞米松对术后前葡萄膜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08-09/2010-10行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患者46例46眼,随机分成试验组(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每组均23例,两组均行抗青光眼联合白内... 目的:观察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中前房注射地塞米松对术后前葡萄膜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08-09/2010-10行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患者46例46眼,随机分成试验组(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每组均23例,两组均行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试验组术中前房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0.5mg,对照组术中前房注入复方平衡盐溶液0.5mg。观察术后1,3,7d;1,3mo视力、前房房水闪辉情况、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结果:术后第1,3,7d前房房水闪辉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均无房水闪辉出现。试验组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中前房注射地塞米松可抑制术后早期前葡萄膜炎炎症反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 地塞米松 葡萄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P470治疗高氧诱导幼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勇 任兵 +4 位作者 高晓唯 高云仙 李霞 李慧 郭继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965-968,共4页
目的:探讨TNP470[O-(氯乙酰氨甲酰基)烟曲霉醇]治疗高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幼鼠模型(oxygen induced retinopathy,OIR)的作用。方法:选择鼠龄为7d的C57BL/6J幼鼠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高氧对照组、大、小剂量药物治疗组及实验对... 目的:探讨TNP470[O-(氯乙酰氨甲酰基)烟曲霉醇]治疗高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幼鼠模型(oxygen induced retinopathy,OIR)的作用。方法:选择鼠龄为7d的C57BL/6J幼鼠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高氧对照组、大、小剂量药物治疗组及实验对照组。随机取48只幼鼠置于浓度约为750mL/L的氧环境中连续生活5d,建立高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治疗组幼鼠取12只TNP47030mg/kgSC为大剂量治疗组,另取12只鼠皮下注射TNP47010mg/kg为小剂量治疗组,其余两组各12只小鼠SC相同体积的30mL/L酒精作为对照。每组随机取2只乳鼠4眼作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变化。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探讨TNP470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高氧环境对照组与正常环境对照组相比,视网膜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结构及分布紊乱,说明高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诱导成功;正常对照组与高氧环境对照组相比,药物治疗组与高氧对照组相比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减少(P<0.001)。大、小剂量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TNP470有抑制早产儿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TNP4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勇 任兵 高晓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1382-1385,共4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ROP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治疗,对降低ROP的发生率和致盲率有着极其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新生血管研究的深入,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ROP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治疗,对降低ROP的发生率和致盲率有着极其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新生血管研究的深入,新生血管抑制剂用于预防及治疗ROP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拟对近年来有关ROP上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吸氧 新生血管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焦显微镜检查在小梁切除术后干眼诊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董晓云 王瑞夫 +2 位作者 高晓唯 李文静 雷代坤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668-1669,共2页
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检查在小梁切除术后干眼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42例58眼,术前1d;术后1wk;1,3mo进行活体共焦显微镜(confocalmicroscopy,CM)检查,观察角膜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合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u... 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检查在小梁切除术后干眼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42例58眼,术前1d;术后1wk;1,3mo进行活体共焦显微镜(confocalmicroscopy,CM)检查,观察角膜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合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分析小梁切除术后眼表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d;1wk术眼角膜上皮细胞密度下降,大小不均,高反光细胞增多。SⅠt程度明显增加,BU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时CM检查显示角膜上皮细胞形态、密度、SⅠt及BUT程度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CM检查可在细胞水平上评价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结构的影响,对术后早期干眼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焦显微镜 小梁切除术 干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不放液治疗陈旧性原发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5
5
作者 肖云 范银波 +3 位作者 高晓唯 蔡雪虹 许正华 赵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926-1927,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巩膜扣带术不放液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46例(46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经巩膜扣带术不放液进行治疗。病例资料,男39例,女7例。年龄9~18岁15例,18~35岁20例,35岁以上11例。提供病史2mo^2a。... 目的:观察分析巩膜扣带术不放液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46例(46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经巩膜扣带术不放液进行治疗。病例资料,男39例,女7例。年龄9~18岁15例,18~35岁20例,35岁以上11例。提供病史2mo^2a。视网膜下方2个象限浅脱离35眼占76%,其视网膜小圆孔、多筛孔36眼占78%,所有患者脱离的视网膜下均伴有黄色机化条索,46眼均行外路手术不放视网膜下液,采用单纯巩膜外加压16眼(35%),环扎联合加压30眼(65%)。结果:随访1~12mo,46眼中有44眼1次手术达到视网膜解剖复位(96%),术后矫正视力0.1以上36眼。结论:巩膜扣带术不放液治疗好发于青少年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扣带术 陈旧性视网膜脱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缓型恶性青光眼的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瑞夫 高晓唯 +3 位作者 董晓云 闫希冬 黄玲华 杨洲权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671-1672,共2页
目的:探讨迟缓型恶性青光眼的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观察12例(14眼)迟缓型恶性青光眼出现的时间、眼压、前房深度及处置方法的选择。结果: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时间1~8(平均3.1)mo;前浅房程度:Ⅱ°:7眼,Ⅲ°:7眼;眼压:28... 目的:探讨迟缓型恶性青光眼的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观察12例(14眼)迟缓型恶性青光眼出现的时间、眼压、前房深度及处置方法的选择。结果: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时间1~8(平均3.1)mo;前浅房程度:Ⅱ°:7眼,Ⅲ°:7眼;眼压:28~46(平均34.6)mmHg。3眼经药物治疗后恢复前房;其余分别选择手术治疗;2眼行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房成形术;2眼行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房成形+Phaco+后囊截开术;3眼行前部玻璃体部分切除+Phaco+后囊截开术;4眼行前部玻璃体部分切除+Phaco+后囊截开+IOL术;术后均恢复前房。术后眼压14~23(平均18.3)mmHg。结论: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瞳孔后粘连是迟缓型恶性青光眼发生的主要原因。前部玻璃体部分切除+Phaco+后囊截开+IOL术是迟缓型恶性青光眼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青光眼 症状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 被引量:3
7
作者 董晓云 高晓唯 +1 位作者 王瑞夫 马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37眼)先天性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术后观察眼压、角膜横径、杯盘比值、滤过泡及并发症。病例随访12~24mo。结果:术前平...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37眼)先天性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术后观察眼压、角膜横径、杯盘比值、滤过泡及并发症。病例随访12~24mo。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8.5±6.5mmHg,最后一次随访时眼压15.2±5.5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成功率94%(IOP<21mmHg)。术后28眼有功能性滤过泡,所有病例角膜横径和杯盘比值稳定,无浅前房,玻璃体脱出,虹膜粘连及眼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先天性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 小梁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5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林 丁清 +2 位作者 高晓唯 徐春丽 谢铃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350-351,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后的效果。方法:严重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15例20眼,脱位范围1/2~3/4,做近角巩缘巩膜隧道切口,偏中心连续环行撕囊,在脱位侧尽量靠晶状体周边部,但应适当保留... 目的:探讨严重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后的效果。方法:严重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15例20眼,脱位范围1/2~3/4,做近角巩缘巩膜隧道切口,偏中心连续环行撕囊,在脱位侧尽量靠晶状体周边部,但应适当保留悬韧带附着处的囊袋,充分水分离、乳化、注吸出晶状体核及皮质,植入折叠6mm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襻的方向与脱位方向垂直。出现后发性白内障者术后2mo行YAG激光。结果: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0.1~0.2者4眼(20%),0.3~0.5者10眼(50%),≥0.6者6眼(30%);玻璃体脱出1眼(5%),渗出膜3眼(15%),后发性白内障6眼(30%)、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结论: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固定)是治疗严重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有效方法,手术简化、损伤小、反应轻、人工晶状体居中、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不全脱位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先天性 严重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后发性白内障 睫状沟固定 YAG激光 巩膜隧道切口 连续环行撕囊 玻璃体脱出 后囊切开术 固定术后 晶状体核 不同程度 术后视力 有效方法 偏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1微视野和SWAP/B-YP视野及标准W-W视野检测青光眼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曹小鹏 王瑞夫 +3 位作者 雷英 高晓唯 曹芃 刘李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951-1953,共3页
目的:研究MP-1(microperimetry-1)微视野检测、短波长/蓝黄视野(short-wavelength auto-mated perimtry/blue-on-yellow perimetry,SWAP/B-YP)检测、标准白/白(white-on-white perimetry,W-W)视野检测在青光眼的现代临床综合检测中取得... 目的:研究MP-1(microperimetry-1)微视野检测、短波长/蓝黄视野(short-wavelength auto-mated perimtry/blue-on-yellow perimetry,SWAP/B-YP)检测、标准白/白(white-on-white perimetry,W-W)视野检测在青光眼的现代临床综合检测中取得的视盘形态参数与生理盲点视野变异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对我科门诊39例78眼正常体检者(均为我部军人)、59例118眼早期青光眼患者、25例50眼中期青光眼患者均采用HUMPHREYⅡ-750全自动全视野仪检测W-W与SWAP/B-YP视野仪、MP-1眼底超微视野仪进行视盘区域视野检测与45°免散瞳照相精确定位并叠加,通过上述三种视野的综合检测进行分析。重点指标:杯盘比值(cup/disc,C/D)、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结果:(1)MP-1微视野与SWAP/B-YP视野皆有明显差异。与正常体检组比较,早期青光眼组现C/D、MD均增大,生理盲点轻度扩大,中期青光眼组三种视野均能明显发现生理盲点、MS、MD异常。(2)当MP-1视野与SWAP/B-YP视野综合检测青光眼时,在Logistic回归分析指导下,其MD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为92.0%,95.0%,93.9%。在与C/D值综合分析后,其可超越99%。结论:MP-1微视野与SWAP/B-YP视野的敏感性在早期青光眼的检测中较标准W-W视野高,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对于中期青光眼则体现了标准W-W视野快捷、准确、省时优势,上述三种视野综合检测较完整地体现出免散瞳眼底45°彩色图与视野功能相结合综合分析是将形态学和功能学检查结合得到精确定位的、定量的视觉功能资料,有助于更进一步提高青光眼现代临床检测诊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野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1微视野检测在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早期诊断的临床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小鹏 肖云 +4 位作者 高晓唯 蔡雪红 雷英 曹芃 刘李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495-1497,共3页
目的:观察MP-1微视野检测在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早期诊断以及随访的临床效应。方法:正常体检青年组20例40眼,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患者组45例62眼,以上人员均屈光间质透明。采用标准W-WP与MP-1微视野分别对正常体检青年组、急性球后视神经炎... 目的:观察MP-1微视野检测在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早期诊断以及随访的临床效应。方法:正常体检青年组20例40眼,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患者组45例62眼,以上人员均屈光间质透明。采用标准W-WP与MP-1微视野分别对正常体检青年组、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患者组检测。结果:显示MP-1微视野检测的视野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在两组比较差值为10.3±1.10dB;MP-1微视野检测的视野平均缺损值(mean defect,MD)在两组比较差值-2.50±3.23dB,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MP-1微视野对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视功能受损的敏感度高于常规视野标准W-WP检测,特异性为90%、敏感性92%。结论:MP-1微视野比常规视野标准W-WP检测有着独特客观眼底解剖与主观定量视觉精确定位的视功能受损高度敏感的重要直观依据,在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最早期临床诊断、治疗、预后随访评估具有独特的应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视野 急性球后视神经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