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R7基因修饰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耐受 被引量:2
1
作者 周琨 高晓唯 +4 位作者 蔡岩 李文静 胡裕坤 田丽丽 付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2-908,共7页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危角膜移植.延长高危角膜移植术植片的存活时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7 (CCR7)基因重组腺病毒(Ad)体外转染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危角膜移植.延长高危角膜移植术植片的存活时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7 (CCR7)基因重组腺病毒(Ad)体外转染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取1只雄性Wistar供体大鼠股骨骨髓分离和培养骨髓源imDCs,用携带大鼠CCR7基因的重组Ad转染imDCs,收集1&#215;107个imDCs重悬于500μl含体积分数1%胎牛血清的PBS中.将60只受体SD大鼠以角膜碱烧伤法建立高危角膜移植模型,并用30只Wistar大鼠角膜作为供体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PBS组、未修饰imDCs组、imDCs+ Ad空载体组和imDCs+ Ad-CCR7组,每组15只,按照分组不同分别于术前7d和术后3d经尾静脉注射相应溶液.术后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植片存活情况,术后14d每组任意处死6只大鼠,取角膜植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辅助性T细胞1(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PBS组、未修饰imDCs组、imDCs+Ad空载体组和imDCs+Ad-CCR7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0.44±1.88)、(16.00±2.18)、(15.11±2.03)和(23.67±2.83)d,4个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005,P=0.000);与PBS组比较,未修饰imDCs组、imDCs+ Ad空载体组和imDCs+ Ad-CCR7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20、4.385、12.423,均P=0.000);imDCs+Ad-CCR7组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较未修饰imDCs组和imDCs+Ad空载体组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04、8.039,均P=0.000).RT-PCR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未修饰imDCs组、imDCs+Ad空载体组、imDCs+Ad-CCR7组大鼠IFN-γ mRNA和IL-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而IL-4 mRNA和IL-10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未修饰imDCs组和imDCs+Ad空载体组比较,imDCs+Ad-CCR7组IFN-γ mRNA和IL-2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而IL-4 mRNA和IL-10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 尾静脉注射CCR7基因修饰的imDCs可以明显延长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可能与CCR7基因修饰的imDCs诱导的Th1/Th2功能偏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植片存活/免疫 免疫耐受 辅助T淋巴细胞/免疫 树突状细胞/免疫 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7/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6001对兔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晓玲 高晓唯 +3 位作者 胡裕坤 郭云林 李晓虹 李文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1-634,共4页
背景近年来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准分子激光术后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目的探讨MMPs抑制剂GM6001对兔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的影响。方法27只新西兰白兔... 背景近年来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准分子激光术后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目的探讨MMPs抑制剂GM6001对兔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的影响。方法27只新西兰白兔双眼行一10.00D激光切削的LASEK,手术后动物被随机分为GM6001组、氟米龙组和阴性对照组,术后分别用150Ixmol/L的GM6001滴眼液、质量分数0.1%氟米龙和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每天在裂隙灯下对兔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haze进行观察和分级。分别于术后2、4、8周各组随机选取6只眼行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制备角膜组织切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行角膜组织的超微结构检查。结果LASEK术后2周和4周,阴性对照组haze分级较高的眼数多于GM6001组和氟米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M6001组和氟米龙组haze分级水平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但GM6001组和氟米龙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组3个组间haze分级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周GM6001组术区前部基质内角膜成纤维细胞数均较对照组和氟米龙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对照组和氟米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EK术后GM6001组和氟米龙组兔角膜上皮细胞的形态改变、胶原纤维排列的紊乱情况均轻于阴性对照组。结论GM6001通过抑制LASEK术后MMPs对角膜基质的降解,从而抑制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胶原纤维的合成,减少haze的形成,其疗效与氟米龙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 角膜上皮下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油取出术联合四点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勇 高云仙 +1 位作者 高晓唯 任兵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4-657,共4页
背景玻璃体晶状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硅油取出术后引起的严重屈光参差常通过Ⅱ期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进行矫正,不仅增加了手术次数,且手术操作困难,并发症多,效果较差。采用硅油取出联... 背景玻璃体晶状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硅油取出术后引起的严重屈光参差常通过Ⅱ期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进行矫正,不仅增加了手术次数,且手术操作困难,并发症多,效果较差。采用硅油取出联合四点式后房型IOL巩膜缝线固定术可克服上述不足。目的观察硅油取出术联合晶状体及囊膜阙如四点式后房型IOL巩膜缝线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设计,对晶状体及囊膜阙如的患者20例20眼行硅油取出联合四点式经巩膜缝线悬吊术植入4个襻折叠式IOL,观察术后3d、1周、1个月及3个月的眼前部炎症反应情况,包括眼压、角膜内皮计数、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晶状体位置以及眼底情况,分析术眼的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效果。所有患者术前均了解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20例患者20眼术后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矫正视力,其中裸眼视力0.8及以上者2眼,0.6~0.7者6眼,0.3~0.5者8眼,0.05~0.2者4眼。术前裸眼视力明显低于术后裸眼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147,P〈0.01),而术前矫正视力与术后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089,P〉0.05)。本组术眼术前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064±329)个/mm^2,术后为(1987+269)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0,P〉0.05)。所有术眼IOL位置均未发生明显偏移。本组患者术后未见玻璃体出血及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硅油取出联合四点式后房型IOL巩膜缝线固定术是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及囊膜阙如患者IOL植入的有效方法,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可控,可减少手术次数,患者裸眼视力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眼 人工晶状体 睫状沟固定/四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Y 38-4766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于爱萍 肖云 +1 位作者 高晓唯 李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4-846,共3页
背景目前对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药物治疗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它作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主要眼部并发症,对于其眼部病变治疗药物的筛选尚未得到较多的关注。目的探讨AIDS眼部并发症CMV性视网膜炎首次采用BAY 38-4... 背景目前对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药物治疗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它作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主要眼部并发症,对于其眼部病变治疗药物的筛选尚未得到较多的关注。目的探讨AIDS眼部并发症CMV性视网膜炎首次采用BAY 38-4766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CMV性视网膜炎患者84例154眼,在诊断为CMV性视网膜炎之前AIDS病程为4—26个月。患者就诊时154眼视力为数指/眼前~0.4,CD4^+T细胞计数为0~30个/μl,平均为(15±9)个/μl。62例117眼患者行BAY 38-4766药物治疗,静脉诱导量为5mg/kg,每日2次,连续2周,然后给予1g维持量口服,每日3次,随访2周-18个月,观察治疗后眼底症状、视力、CD4^+T细胞计数变化及预后。本研究经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患者存活时间为3~18个月。经过BAY 38-4766治疗者62例117眼,其中53例102眼眼底视网膜坏死灶逐渐缩小,边界清晰,视力提高至0.1—0.7。57例患者CD4^+T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升高了12~402个/μl,未治疗的22例患者为0—30个/μl。病变进行性恶化并在随访期内死亡。结论CMV性视网膜炎是AIDS患者的主要眼部并发症,临床上以坏死性视网膜炎伴出血及血管炎为特征,采用BAY38-4766药物治疗是目前较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药物疗法/BAY 38-476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