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26
1
作者 钮心刚 李国 严力生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0期856-860,共5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有效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选取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107例,其中男48例,女59例;年龄23~79岁,平均51.27岁。采用直接掌侧入路结合LCP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55例,Henry入路结...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有效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选取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107例,其中男48例,女59例;年龄23~79岁,平均51.27岁。采用直接掌侧入路结合LCP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55例,Henry入路结合LCP固定52例,对两组的手术特点、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正中神经并发症、旋前方肌修复率进行比较。术后1年随访时比较两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及影像学评分。结果:直接掌侧入路组、Henry入路组骨折显露时间分别为(21.18±1.69)min、(12.56±1.35)min,手术时间分别为(89.90±4.86)min、(61.58±4.37)min,术后正中神经刺激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4.55%、5.77%,旋前方肌修复率分别为52.73%、1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按照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直接掌侧入路组Gartland-Werley评分为3.25±2.29,优良率为90.91%;Henry入路组Gartland-Werley评分为2.92±2.13,优良率为92.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腕关节活动范围、握力及影像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nry手术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直接掌侧入路相当,相比较具有解剖简单,操作容易,旋前方肌修复良好,术后正中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建议在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优先加以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入路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
2
作者 严力生 施水潮 +2 位作者 顾雪忠 钱海平 葛亮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3期163-164,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窥镜治疗 2002年10月 神经根管狭窄症 MED治疗 后路 显微内窥镜 文献报告 骨科医生 手术操作 临床实践 优越性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扭伤致腓总神经损伤的诊治
3
作者 斯清庆 陈爱民 +1 位作者 侯春林 严力生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9期538-539,共2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内翻扭伤致腓总神经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1992年1月-2004年1月共24例踝关节扭伤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症状,左侧9例,右侧15例.男17例,女7例;年龄8~66岁,平均26岁.病程最短3 d,最长8个月,平均29 d.21例行保守治疗,另3例因病... 目的:探讨踝关节内翻扭伤致腓总神经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1992年1月-2004年1月共24例踝关节扭伤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症状,左侧9例,右侧15例.男17例,女7例;年龄8~66岁,平均26岁.病程最短3 d,最长8个月,平均29 d.21例行保守治疗,另3例因病程长恢复差行腓总神经探查减压松解术.功能评定按:优,M5S+4;良,M3S3;可,M2S2;差,M1S1评定.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7~30个月,平均14个月.21例保守治疗后,优11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0%,可、差的2例及时行手术治疗后,优1例,良1例.3例手术治疗后,可1例,差2例.总优良率87%.结论:踝扭伤出现腓总神经损伤应首先行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腓神经 治疗方案 腓总神经损伤 诊治方法 踝扭伤 踝关节内翻扭伤 保守治疗 踝关节扭伤 治疗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