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单中心4167例资料分析
被引量:
31
1
作者
王强
王保军
+6 位作者
李晓利
马鑫
王云鹏
刘志佳
徐俊楠
唐宇哲
张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66-670,共5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4167例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6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收治的4167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随访40(2~99)个月,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学特征、TNM分...
目的分析单中心4167例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6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收治的4167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随访40(2~99)个月,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学特征、TNM分期、肿瘤直径、手术及术后相关临床指标、术后转移情况、术后死亡情况,并分析肾癌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4167例肾癌中男3010例(72.2%),女1157例(27.8%),男女比例为2.6:1。发病年龄0.3~86(52.4±12.4)岁,高发年龄段为45~65岁。4167例肾癌中通过体检发现3304例(79.3%),通过症状就诊发现863例(20.7%)。病理类型中肾透明细胞癌3670例,占88.1%。4167例肾癌患者中行微创手术3821例(91.7%),开放手术346例(8.3%)。行肾部分切除术(NSS)1698例(40.7%),根治性肾切除术(RN)2466例(59.2%);经后腹腔入路3462例(83.1%),经腹腔入路705例(16.9%)。肾癌术后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8.1%、94.8%、92.0%;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8.6%、96.2%、94.6%;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4%、92.8%、90.7%。结论肾癌高发年龄在50岁左右,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2.6倍。无症状就诊率较高。肾癌的病理类型以肾透明细胞癌为主。微创手术是肾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肾癌5年总体生存率超过91%,远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肿瘤特异性生存率
无瘤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5例肾移植受者移植物丢失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炎忠
柏宏伟
+3 位作者
钱叶勇
李超
肖璐
朱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38,共6页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受者移植肾丢失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肾移植术后移植物发生丢失的135例受者临床资料。结果 受者移植肾丢失135例,移植肾丢失原因包括排斥反应70例(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受者移植肾丢失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肾移植术后移植物发生丢失的135例受者临床资料。结果 受者移植肾丢失135例,移植肾丢失原因包括排斥反应70例(51.8%)、受者带功能死亡37例(27.4%)、外科并发症12例(8.9%)、药物毒性4例(3.0%)、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4例(3.0%)、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3例(2.2%)、原发性无功能肾2例(1.5%)、原发病复发2例(1.5%)、肾前性急性肾衰1例(0.7%)。结论 肾移植术后受者移植物丢失原因主要原因是排斥反应,次要原因是受者带功能死亡,其他原因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肾丢失
排斥反应
受者带功能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IL-17C影响小鼠移植肾存活的机制
3
作者
崔瀚文
张颖
+5 位作者
孙致强
李聪然
金海龙
李响
蔡明
袁清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C在小鼠肾移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Balb/c(H-2K^d)小鼠为供体,IL-17C基因敲除(IL-17CKO)小鼠(敲除组)、C57BL/6J(H-2K^b)小鼠(野生组)为受体,建立小鼠生命支持型肾移植模型。术后比较两组小鼠的体质量及...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C在小鼠肾移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Balb/c(H-2K^d)小鼠为供体,IL-17C基因敲除(IL-17CKO)小鼠(敲除组)、C57BL/6J(H-2K^b)小鼠(野生组)为受体,建立小鼠生命支持型肾移植模型。术后比较两组小鼠的体质量及存活时间。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对移植肾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移植肾组织中颗粒酶B、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及IL-1β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肾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移植术后敲除组小鼠存活时间显著短于野生组小鼠(P=0.031),且体质量下降程度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分析发现敲除组小鼠移植肾损伤较野生组小鼠明显加重。敲除组小鼠移植肾组织中颗粒酶B、IFN-γ、TNF-α、IL-6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野生组(均为P<0.01),IL-1βmRNA表达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流式细胞分析发现敲除组小鼠移植肾组织中CD45^+CD11b^+Ly6G^+中性粒细胞和CD45^+CD11b^+Ly6C^hi单核细胞浸润较野生组小鼠明显增加(分别为P<0.05,P<0.01),而CD45^+Ly6C^hi F4/80^+巨噬细胞浸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IL-17C参与肾移植后炎症反应的调控,可能通过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及炎症细胞的浸润来减轻急性排斥反应,改善移植肾存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C
肾移植
移植物存活
促炎细胞因子
急性排斥反应
炎症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单中心4167例资料分析
被引量:
31
1
作者
王强
王保军
李晓利
马鑫
王云鹏
刘志佳
徐俊楠
唐宇哲
张旭
机构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临床
医学
院
泌
尿
外科
解放军
总医院第一
医学
中心
泌
尿
外科
解放军
总医院
第八
医学
中心
高干病房
解放军
总医院
第八
医学
中心
泌
尿
外科
出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66-67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2878)~~
文摘
目的分析单中心4167例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6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收治的4167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随访40(2~99)个月,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学特征、TNM分期、肿瘤直径、手术及术后相关临床指标、术后转移情况、术后死亡情况,并分析肾癌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4167例肾癌中男3010例(72.2%),女1157例(27.8%),男女比例为2.6:1。发病年龄0.3~86(52.4±12.4)岁,高发年龄段为45~65岁。4167例肾癌中通过体检发现3304例(79.3%),通过症状就诊发现863例(20.7%)。病理类型中肾透明细胞癌3670例,占88.1%。4167例肾癌患者中行微创手术3821例(91.7%),开放手术346例(8.3%)。行肾部分切除术(NSS)1698例(40.7%),根治性肾切除术(RN)2466例(59.2%);经后腹腔入路3462例(83.1%),经腹腔入路705例(16.9%)。肾癌术后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8.1%、94.8%、92.0%;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8.6%、96.2%、94.6%;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4%、92.8%、90.7%。结论肾癌高发年龄在50岁左右,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2.6倍。无症状就诊率较高。肾癌的病理类型以肾透明细胞癌为主。微创手术是肾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肾癌5年总体生存率超过91%,远期预后较好。
关键词
肾癌
肿瘤特异性生存率
无瘤生存率
Keywords
renal cancer
cancer-specific survival
cancer-free survival
分类号
R737.1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35例肾移植受者移植物丢失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炎忠
柏宏伟
钱叶勇
李超
肖璐
朱润
机构
中国人民
解放军
总医院第三
医学
中心
泌
尿
外科
医学
部
中国人民
解放军
总医院
第八
医学
中心
泌
尿
外科
中国人民
解放军
总医院第三
医学
中心
麻醉手术室
出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38,共6页
文摘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受者移植肾丢失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肾移植术后移植物发生丢失的135例受者临床资料。结果 受者移植肾丢失135例,移植肾丢失原因包括排斥反应70例(51.8%)、受者带功能死亡37例(27.4%)、外科并发症12例(8.9%)、药物毒性4例(3.0%)、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4例(3.0%)、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3例(2.2%)、原发性无功能肾2例(1.5%)、原发病复发2例(1.5%)、肾前性急性肾衰1例(0.7%)。结论 肾移植术后受者移植物丢失原因主要原因是排斥反应,次要原因是受者带功能死亡,其他原因少见。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肾丢失
排斥反应
受者带功能死亡
Keywords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llograft loss
graft rejection
kidney recipients with functional graft
分类号
R699.2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IL-17C影响小鼠移植肾存活的机制
3
作者
崔瀚文
张颖
孙致强
李聪然
金海龙
李响
蔡明
袁清
机构
天津市第五
中心
医院
泌
尿
外科
解放军第八医学中心泌尿外科
出处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70679、81200547)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Z161100004916141)
天津市滨海新区联合攻关项目(2014BWKL003)
文摘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C在小鼠肾移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Balb/c(H-2K^d)小鼠为供体,IL-17C基因敲除(IL-17CKO)小鼠(敲除组)、C57BL/6J(H-2K^b)小鼠(野生组)为受体,建立小鼠生命支持型肾移植模型。术后比较两组小鼠的体质量及存活时间。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对移植肾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移植肾组织中颗粒酶B、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及IL-1β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肾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移植术后敲除组小鼠存活时间显著短于野生组小鼠(P=0.031),且体质量下降程度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分析发现敲除组小鼠移植肾损伤较野生组小鼠明显加重。敲除组小鼠移植肾组织中颗粒酶B、IFN-γ、TNF-α、IL-6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野生组(均为P<0.01),IL-1βmRNA表达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流式细胞分析发现敲除组小鼠移植肾组织中CD45^+CD11b^+Ly6G^+中性粒细胞和CD45^+CD11b^+Ly6C^hi单核细胞浸润较野生组小鼠明显增加(分别为P<0.05,P<0.01),而CD45^+Ly6C^hi F4/80^+巨噬细胞浸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IL-17C参与肾移植后炎症反应的调控,可能通过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及炎症细胞的浸润来减轻急性排斥反应,改善移植肾存活情况。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C
肾移植
移植物存活
促炎细胞因子
急性排斥反应
炎症细胞浸润
Keywords
Interleukin-17C
Kidney transplantation
Graft survival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Acute rejection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分类号
R617 [医药卫生—外科学]
R392.4 [医药卫生—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单中心4167例资料分析
王强
王保军
李晓利
马鑫
王云鹏
刘志佳
徐俊楠
唐宇哲
张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35例肾移植受者移植物丢失的原因分析
刘炎忠
柏宏伟
钱叶勇
李超
肖璐
朱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IL-17C影响小鼠移植肾存活的机制
崔瀚文
张颖
孙致强
李聪然
金海龙
李响
蔡明
袁清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