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8)F-FDG PET/CT显像在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丽琴
李德鹏
+1 位作者
王争明
龙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06-2109,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全身18F-FDG PET/CT影像表现特点,评价18F-FDG PET/CT对恶性黑色素瘤分期的价值。方法对28例病理证实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球内黑色素瘤表现为眼球...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全身18F-FDG PET/CT影像表现特点,评价18F-FDG PET/CT对恶性黑色素瘤分期的价值。方法对28例病理证实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球内黑色素瘤表现为眼球内高密度结节,>1.0cm病灶FDG代谢增高,PET/CT较单独PET或单独CT发现更多转移灶,但对于原发病灶的显示较MRI差。颅内恶性黑色素瘤PET/CT表现有一定特征,但对病灶的检出及鉴别诊断较MRI差。四肢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显示为局部软组织肿胀,FDG摄取未见明显增高;转移灶显示为局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单独CT对所有检出病灶诊断的阳性率为87.20%,单独PET对所有检查病灶诊断的阳性率为72.5%,PET-CT对所有检查病灶诊断的阳性率为99.1%。结论18F-FDG PET/CT对于恶性黑色素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价值,对判断临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PET-CT检查较单独CT或单独PET检查能够检出更多病灶,提高诊断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X线计算机
诊断
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下肢长骨骨肉瘤术前PET/CT与CT对照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白楚杰
朱荣
+4 位作者
方志伟
李丽琴
李艳
陈静
李舒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下肢长骨骨肉瘤的PET/CT及CT影像,探讨PET/CT和CT对骨肉瘤远近转移灶的检出情况和两种检查对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入组经穿刺活检证实的下肢长骨骨肉瘤患者14例,均行术前全身平扫CT和PET/CT检查,并对肿瘤影像特点...
目的对比分析下肢长骨骨肉瘤的PET/CT及CT影像,探讨PET/CT和CT对骨肉瘤远近转移灶的检出情况和两种检查对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入组经穿刺活检证实的下肢长骨骨肉瘤患者14例,均行术前全身平扫CT和PET/CT检查,并对肿瘤影像特点、髓腔及肺转移灶影像进行分析。结果原发病灶的平均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是10.68(3.7~21.1),PET/CT发现有转移组患者SUVmax平均值高于无转移组患者(11.94vs 8.01,P<0.05)。PET/CT发现髓腔转移6例8处,相应的CT检查只发现2例2处;PET/CT发现肺转移3例,而相应的CT检查发现肺转移2例。PET/CT对骨髓腔内转移灶的敏感性高于CT检查(P=0.088 67<0.1),而对于肺转移灶的检出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T/CT与CT影像相比,使4例患者的TNM分期有所增加,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CT检查,PET/CT可以更好地显示骨肉瘤肿瘤范围,对肿瘤的分期诊断较为准确,易于检出髓腔内转移灶,SUVmax值可能有利于评判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分析
3
作者
白楚杰
方志伟
+2 位作者
李丽琴
陈静
李舒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44-1346,共3页
目的探讨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PET/CT特征。方法 10例经病理证实的透明细胞肉瘤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对肿瘤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原发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值为6.52(5~9.6)。PET/CT发现...
目的探讨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PET/CT特征。方法 10例经病理证实的透明细胞肉瘤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对肿瘤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原发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值为6.52(5~9.6)。PET/CT发现肺转移7例,软组织转移5例,区域淋巴结转移3例,未发现骨、肝、脑转移;而相应的CT检查发现肺转移6例,软组织转移1例。结论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18 F-FDG PET/CT影像缺乏特异性,但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范围及转移情况,使分期更加准确、及时,有利于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肉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8)F-FDG PET/CT显像在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丽琴
李德鹏
王争明
龙凤
机构
中国人民
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肿瘤放射诊疗中心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06-2109,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全身18F-FDG PET/CT影像表现特点,评价18F-FDG PET/CT对恶性黑色素瘤分期的价值。方法对28例病理证实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球内黑色素瘤表现为眼球内高密度结节,>1.0cm病灶FDG代谢增高,PET/CT较单独PET或单独CT发现更多转移灶,但对于原发病灶的显示较MRI差。颅内恶性黑色素瘤PET/CT表现有一定特征,但对病灶的检出及鉴别诊断较MRI差。四肢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显示为局部软组织肿胀,FDG摄取未见明显增高;转移灶显示为局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单独CT对所有检出病灶诊断的阳性率为87.20%,单独PET对所有检查病灶诊断的阳性率为72.5%,PET-CT对所有检查病灶诊断的阳性率为99.1%。结论18F-FDG PET/CT对于恶性黑色素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价值,对判断临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PET-CT检查较单独CT或单独PET检查能够检出更多病灶,提高诊断阳性率。
关键词
黑色素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X线计算机
诊断
肿瘤分期
Keywords
Melanoma
Tomography
emission-computed
X-ray computed
Diagnosis
Neoplasm staging
分类号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739.5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下肢长骨骨肉瘤术前PET/CT与CT对照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白楚杰
朱荣
方志伟
李丽琴
李艳
陈静
李舒
机构
北京大学
肿瘤
医院
暨北京市
肿瘤
防治研究所骨与软组织
肿瘤
科
上海市松江区
中心
医院
骨科
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肿瘤放射诊疗中心
美国佐治亚大学生物信息教研室
出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0-103,共4页
文摘
目的对比分析下肢长骨骨肉瘤的PET/CT及CT影像,探讨PET/CT和CT对骨肉瘤远近转移灶的检出情况和两种检查对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入组经穿刺活检证实的下肢长骨骨肉瘤患者14例,均行术前全身平扫CT和PET/CT检查,并对肿瘤影像特点、髓腔及肺转移灶影像进行分析。结果原发病灶的平均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是10.68(3.7~21.1),PET/CT发现有转移组患者SUVmax平均值高于无转移组患者(11.94vs 8.01,P<0.05)。PET/CT发现髓腔转移6例8处,相应的CT检查只发现2例2处;PET/CT发现肺转移3例,而相应的CT检查发现肺转移2例。PET/CT对骨髓腔内转移灶的敏感性高于CT检查(P=0.088 67<0.1),而对于肺转移灶的检出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T/CT与CT影像相比,使4例患者的TNM分期有所增加,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CT检查,PET/CT可以更好地显示骨肉瘤肿瘤范围,对肿瘤的分期诊断较为准确,易于检出髓腔内转移灶,SUVmax值可能有利于评判患者预后。
关键词
骨肉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Keywords
osteosarcoma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分类号
R738.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分析
3
作者
白楚杰
方志伟
李丽琴
陈静
李舒
机构
北京大学
肿瘤
医院
暨北京市
肿瘤
防治研究所骨与软组织
肿瘤
科
中国人民
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肿瘤放射诊疗中心
出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44-1346,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PET/CT特征。方法 10例经病理证实的透明细胞肉瘤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对肿瘤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原发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值为6.52(5~9.6)。PET/CT发现肺转移7例,软组织转移5例,区域淋巴结转移3例,未发现骨、肝、脑转移;而相应的CT检查发现肺转移6例,软组织转移1例。结论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18 F-FDG PET/CT影像缺乏特异性,但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范围及转移情况,使分期更加准确、及时,有利于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透明细胞肉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
Keywords
clear cell sarcoma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diagnosis
分类号
R730.44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8)F-FDG PET/CT显像在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李丽琴
李德鹏
王争明
龙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下肢长骨骨肉瘤术前PET/CT与CT对照研究
白楚杰
朱荣
方志伟
李丽琴
李艳
陈静
李舒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分析
白楚杰
方志伟
李丽琴
陈静
李舒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