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发生率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磊 牛俊英 +2 位作者 尹世敏 钟琪 陈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3年3月收治的158例脑卒中非急性期患者,其中脑梗死135例,脑出血23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 S)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日...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3年3月收治的158例脑卒中非急性期患者,其中脑梗死135例,脑出血23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 S)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画钟测验(CDT)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 M SE)。AD L>26分视为存在生活活动能力障碍,M M SE评分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的不同有所区别,分值越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CDT≤3分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SDS、SAS总分>50分为抑郁、焦虑状态,>60分,为中度抑郁、焦虑。结果158例脑卒中患者中轻度抑郁17例(10.76%),中、重度抑郁12例(7.60%);轻度焦虑28例(17.72%),抑郁与焦虑并存者21例(13.29%)。57例存在抑郁和焦虑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画钟测验存在障碍的比例(57.89%、42.11%、66.67%)明显高于非焦虑、抑郁者(35.64%、29.70%、46.53%)。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卒中后抑郁与患者年龄、性别、患病次数无关,而与卒中后是否存在肢体活动障碍有关,且对患者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结论脑卒中患者在恢复期易发生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部分患者可两种状态并存,对患者病死率、生存质量、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等有较大影响,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影响因素分析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发生率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认知功能障碍 2003年3月 脑卒中患者 抑郁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 肢体活动障碍 精神心理障碍 急性期患者 2002年 生活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老年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雄伟 牛俊英 +3 位作者 牟培源 尹世敏 张红丽 武涧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评估老年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方法 对 80例老年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 ,采用TCD技术检测脑底动脉环和眼动脉的侧支循环通路。根据临床上有无脑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体征将患者分为症状性...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评估老年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方法 对 80例老年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 ,采用TCD技术检测脑底动脉环和眼动脉的侧支循环通路。根据临床上有无脑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体征将患者分为症状性闭塞组 (5 4例 )和无症状性闭塞组 (2 6例 )。结果 TCD显示 93%前交通动脉侧支开放 ,5 1%后交通动脉侧支开放 ,2 5 %眼动脉侧支开放。 4例 (5 % )症状性闭塞患者未发现侧支循环 ,31例患者 (39% )1个侧支通路建立 ,36例患者 (45 % ) 2个侧支通路建立 ,9例患者 (11% ) 3个侧支通路建立。无症状性闭塞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症状性闭塞患者 (P <0 .0 1)。结论 TCD有助于了解老年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侧支循环 脑动脉 眼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脑电异常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雄伟 牛俊英 +1 位作者 李艳萍 张红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4-455,共2页
目的 探讨周期性脑电波异常的分类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例脑电图显示周期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形特点。结果 广泛性周期性爆发抑制(34例)多见于缺氧性脑病或药物中毒。广泛性周期性复合慢波(15例)常提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 目的 探讨周期性脑电波异常的分类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例脑电图显示周期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形特点。结果 广泛性周期性爆发抑制(34例)多见于缺氧性脑病或药物中毒。广泛性周期性复合慢波(15例)常提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或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诊断。广泛性周期性三相波(28例)主要见于代谢性或缺氧性脑病。周期性一侧癫(?)样放电(91例),85例有临床癫(?)发作,且几乎都存在急性破坏性脑病变。结论 分析周期性脑电波的特征对确定病因和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脑电异常 分类 脑电图 病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颈内动脉闭塞的眼动脉侧支血流动力学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雄伟 张以善 +4 位作者 王淑玲 王翠玉 李曼 金文静 李秋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颈内动脉闭塞的眼动脉侧支血流动力学作用。方法对110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老年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闭塞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Willis环和眼动脉的侧支循环通路。闭塞组又分为眼动脉侧支... 目的探讨老年颈内动脉闭塞的眼动脉侧支血流动力学作用。方法对110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老年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闭塞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Willis环和眼动脉的侧支循环通路。闭塞组又分为眼动脉侧支组(40例)和无眼动脉侧支组(70例)。另设80例无颅内及颈部动脉病变患者为对照组。结果病变侧大脑中动脉的多普勒信号搏动指数(评估流入压力和远端血管阻力的指标)眼动脉侧支组和无眼动脉侧支组之间无差异,但是Willis环侧支通路[前交通动脉和(或)后交通动脉]的存在对大脑中动脉的搏动指数有明显作用。病变侧颈总动脉阻力指数眼动脉侧支组明显低于无眼动脉侧支组。结论眼动脉侧支对颈内动脉闭塞远端动脉床的血管阻力作用有限,而Willis环侧支在脑灌注上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眼动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侧支循环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失重状态下雌、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骨结构及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恒 刘宁 +6 位作者 任宁涛 杨彦玲 李洁 雷伟 张永刚 张然 崔赓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76-1082,共7页
目的模拟失重尾部悬吊雌、雌性大鼠模型松质骨骨密度、骨小梁结构、骨组织形态、骨代谢生化指标及力学性能的对比研究,为不同性别航天员飞行后骨量变化及航天医学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个月龄雌、雄性SD大鼠各20只,每组分别随机再分为2组... 目的模拟失重尾部悬吊雌、雌性大鼠模型松质骨骨密度、骨小梁结构、骨组织形态、骨代谢生化指标及力学性能的对比研究,为不同性别航天员飞行后骨量变化及航天医学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个月龄雌、雄性SD大鼠各20只,每组分别随机再分为2组,尾部悬吊4周组和空白对照组。到期处死SD大鼠,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n DEXA)测定L4椎体、股骨踝部骨密度,Micro-CT进行骨小梁分析,改良丽春红染色方法进行骨组织切片染色,ELISA法检测血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生物力学测试机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不同性别悬吊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椎体、股骨髁部骨密度均显著下降,松质骨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表面积体积比(BS/B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间隙(TB、Sp)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骨代谢生化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悬吊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雄性悬吊组分别为对照组的4.1和2.7倍,雌性悬吊组分别为对照组的4.5和3.1倍;生物力学测试表明悬吊组椎体的最大压缩载荷(N)、最大压缩压力(MPa)、股骨最大抗弯曲载荷(N)雄性悬吊组分别较对照组下降:27.5%、26.4%、24.8%;雌性悬吊组分别较对照组下降:36.6%、33%、34%,力学强度显著下降。通过雌、雄性悬吊大鼠对比研究发现,雌性大鼠L4椎体、股骨髁部BMD,松质骨BV/TV、Tb.Th、TB.N、TB.N以及椎体的最大压缩载荷(N)、最大压缩压力(MPa)、股骨最大抗弯曲载荷(N)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间隙(TB、Sp)、BALP、TRAP雌性悬吊组较雄性悬吊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尾部悬吊雌、雄性大鼠4周后分别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骨小梁三维结构破坏、椎体及股骨生物力学显著下降、骨代谢失平衡,理论上增加了骨折的风险。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雌性悬吊大鼠骨质疏松程度较雄性悬吊组更加明显。不同性别航天员骨量丢失及骨折的风险应得到充分的认识,并指导我们航天医疗工作方面进行个性化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骨质疏松 SD大鼠 MICRO-CT 生化标志物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微微 石进 +7 位作者 马维娅 牛俊英 裴鑫 赵秀欣 林琅 黄勇华 魏微 朱光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180-184,共5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1例,分为联合溶栓组(20例)、单用rt—PA组(22例)、单用尿激酶组(18例)及对照组(21例)。联合...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1例,分为联合溶栓组(20例)、单用rt—PA组(22例)、单用尿激酶组(18例)及对照组(21例)。联合溶栓组静脉给予rt—PA20mg,尿激酶30万-50万IU;单用rt—PA组静脉给予rt—PA0.9mg/kg;单用尿激酶组静脉给予尿激酶1万~2万IU/kg(体质量超过75kg者按75kg给药),最大剂量150万IU;未溶栓病例为对照组。主要疗效指标是观察治疗前与发病后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以溶栓后出血转化、24h内再梗死及死亡等作为安全指标。结果联合溶栓组、单用rt—PA组、单用尿激酶组及对照组的观察结果为:①NIHSS评分治疗前分别为18.1±3.6、17.9±3.6、18.0±3.4、17.3±4.0,治疗后分别为9.1±5.6、8.8±5.5、9.6±5.2、14.1±4.6,符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4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5.0%(17/20)、86.4%(19/22)、83.3%(15/18)和42.9%(9/2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溶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联合溶栓组溶栓后24h内再发脑梗死1例,出血转化1例;单用rt—PA组出血转化3例;单用尿激酶组再梗死1例,出血转化有2例,其中死亡1例。对照组再梗死1例,死亡1例。结论与单用rt—PA和单用尿激酶比较,联合低剂量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同样安全、有效,相对rt—PA价格便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存三叉动脉伴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1例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响 张雄伟 +1 位作者 马为民 李险峰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12期953-956,共4页
1病例介绍 患者男,74岁,因头晕、右侧肢体力弱4d于2011年4月2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半个月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晕(呈昏沉感),
关键词 永存三叉动脉 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侧支循环 经颅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和P300检测评价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管病变和认知功能的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雄伟 王淑玲 +2 位作者 牛俊英 姜涛 张红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20-322,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管病变和认知功能的意义。方法 对 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 6 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老年志愿者进行经颅多普勒 (TCD)和P30 0测试。结果 糖尿病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管病变和认知功能的意义。方法 对 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 6 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老年志愿者进行经颅多普勒 (TCD)和P30 0测试。结果 糖尿病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糖尿病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动脉搏动指数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和对照组 (P<0 .0 1)。搏动指数与病程密切相关 (r =0 .4 9)。糖尿病并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 ,P30 0潜伏期显著延长 ,波幅降低 (P <0 .0 1)。糖尿病组P30 0潜伏期和波幅与糖尿病病程长短和有无高血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采用TCD、P30 0检测评价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和大脑认知功能对临床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糖尿病 大脑梗塞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