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印平 盖鲁粤 杜洛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的 49例病人的临床和造影资料。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病人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的 49例病人的临床和造影资料。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病人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等 2 9个变量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间 ,再狭窄组明显短于无再狭窄组。再狭窄组病人合并有糖尿病史比例较无狭窄组明显增多。Logistic回归分析 :再狭窄与复查造影时间、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TIMI)血流、支架直径、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呈显著负相关 ;与糖尿病史、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 (ACC AHA)冠状动脉病变分类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发生再狭窄多在术后 6个月以内。糖尿病史 ,术前TIMI血流分级 ,支架直径 ,ACC AHA病变分型 ,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为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再狭窄 冠状动脉支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佟脆霞 杨丽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4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盆底肌锻炼...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盆底肌锻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纤维肌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8/5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48%(17/54),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中施以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尿失禁、器官脱垂症状的发生,并能有效提高盆底肌纤维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锻炼 电刺激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郭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6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联合应用润燥止痒胶囊、咪唑斯汀缓释片的治疗效果。方法 76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联合组行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联合应用润燥止痒胶囊、咪唑斯汀缓释片的治疗效果。方法 76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联合组行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副反应发生率为7.89%,与对照组的13.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咪唑斯汀缓释片基础上,给予慢性湿疹患者润燥止痒胶囊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增强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润燥止痒胶囊 咪唑斯汀缓释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泮托拉唑、吗丁啉及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文龙 王唤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吗丁啉及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予铝碳酸镁咀嚼片1.0g口服,3次/d,吗丁啉10mg餐前30min口服,3...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吗丁啉及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予铝碳酸镁咀嚼片1.0g口服,3次/d,吗丁啉10mg餐前30min口服,3次/d,观察组患者同时加用泮托拉唑40mg饭后口服,每天1次,疗程2周,治疗后随访半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5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腹疼痛、上腹不适、腹胀、乏力、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上述临床表现减少更显著。结论泮托拉唑、吗丁啉及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泮托拉唑 吗丁啉 铝碳酸镁咀嚼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效果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臧伟群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期54-55,共2页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对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62例胎儿宫内窘迫孕妇,采用三维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观察本组孕妇的胎儿宫内窘迫异常征象、胎儿的肾动脉(RA)血流指标、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指标以及胎儿的身体状况。结果胎儿宫内...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对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62例胎儿宫内窘迫孕妇,采用三维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观察本组孕妇的胎儿宫内窘迫异常征象、胎儿的肾动脉(RA)血流指标、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指标以及胎儿的身体状况。结果胎儿宫内窘迫异常征象、胎儿的肾动脉血流指标、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以及胎儿的身体状况检查结果显示,本组胎儿宫内窘迫异常征象为10例肌张力减低、13例行动过缓、49例心动过速、29例羊水过少、42例脐带绕颈。经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功能以及三维超声诊断后发现,孕妇在产前和产后的诊断符合率达到了100%。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的肾动脉血流各项指标逐渐上升,而大脑中动脉血流各项指标出现下降。通过胎儿生物物理评分系统对胎儿的身体状况评分后结果显示,评分<4分21例,4分≤评分<7分41例。结论三维超声能够清晰的显示出胎儿的器官、脐带的血流空间的解剖结构图像,将其应用在临床上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中,能够有效的预防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进一步提高胎儿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胎儿宫内窘迫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L330血气分析仪故障检修一例
6
作者 罗振元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37-237,共1页
关键词 血气分析仪 诊断仪 故障 维修 ABL3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粘连术后使用雌激素皮贴的临床效果观察
7
作者 佟脆霞 杨丽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术后使用雌激素皮贴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雌激素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雌激素皮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雌二醇...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术后使用雌激素皮贴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雌激素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雌激素皮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雌二醇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的雌二醇水平分别为(76.89±12.24)、(76.81±12.28)pg/ml,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4.45±0.82)、(4.42±0.85)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雌二醇水平分别为(209.84±17.57)、(167.88±14.41)pg/ml,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6.69±1.04)、(5.43±0.92)mm,观察组的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腔粘连术后患者中采取雌激素皮贴治疗,可有效升高患者的血清雌二醇浓度,并能有效促进子宫内膜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皮贴 宫腔粘连术 子宫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