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扇扫配备附加导向器用国产穿刺针诊断占位性病变
1
作者 王宪尧 夏克良 +4 位作者 张宇虹 李云生 李兆荣 周宗文 陈光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0年第3期59-59,共1页
本组80例中,男57名,女23名,年龄11~77岁,平均56岁。B超提示可疑恶性肿瘤48例,经细胞学、组织病理学、手术及临床最后确诊为恶性肿瘤42例,诊断符合率为87.5%。穿刺前先扫查确定病灶部位,选择进针角度及方向,荧光屏上显示出引导线,然后... 本组80例中,男57名,女23名,年龄11~77岁,平均56岁。B超提示可疑恶性肿瘤48例,经细胞学、组织病理学、手术及临床最后确诊为恶性肿瘤42例,诊断符合率为87.5%。穿刺前先扫查确定病灶部位,选择进针角度及方向,荧光屏上显示出引导线,然后用电子卡尺测量皮肤及穿刺点的距离,另加探头本身厚度即为进针的深度,常规消毒皮肤,套上无菌塑料袋,固定穿刺架,局部浸润后,穿刺针沿导槽刺入体内,此时可显示出进针的深度,进入病灶后拔出针芯,接上10~20ml注射器抽吸,在保持负压的状态下,均匀上下提插3~4次,去掉负压拔针,抽吸物涂片,如取组织芯则推置于纸片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针 导向器 进针角度 穿刺点 诊断符合率 电子卡尺 无菌塑料袋 穿刺架 出针 提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