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膝神经阻滞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公金燕 韩妤妤 +4 位作者 刘鹏程 于雪 高成杰 李雨衡 王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00-1204,共5页
膝神经阻滞通常用于膝骨关节炎慢性疼痛的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并保留关节运动功能。随着超声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引导下膝神经阻滞能够提高神经阻滞的准确性,减少阻滞相关并发症。本文就超声引导下膝神经阻滞在解剖、操作方... 膝神经阻滞通常用于膝骨关节炎慢性疼痛的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并保留关节运动功能。随着超声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引导下膝神经阻滞能够提高神经阻滞的准确性,减少阻滞相关并发症。本文就超声引导下膝神经阻滞在解剖、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神经阻滞 超声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骨科植入材料聚醚醚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艳华 何东 +1 位作者 吴高义 王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4-1117,共4页
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是一种线性芳香族、半结晶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弹性模量高度接近皮质骨,力学性能优越,耐磨性耐腐蚀性良好,有效解决了体内植入金属材料的一系列问题。20世纪80年代起,PEEK作为新兴植入体广泛应用于椎... 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是一种线性芳香族、半结晶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弹性模量高度接近皮质骨,力学性能优越,耐磨性耐腐蚀性良好,有效解决了体内植入金属材料的一系列问题。20世纪80年代起,PEEK作为新兴植入体广泛应用于椎间融合、人工关节置换、创伤植入术等多种骨科手术,并在口腔领域内引起广泛的关注。多年的临床应用结果显示,PEEK椎间融合器稳定性佳、融合率高;PEEK人工关节表现出良好的摩擦学性能,在关节运动中产生磨损颗粒较少,生物惰性较强;PEEK作为创伤植入物具有个体化制作的优势,可通过3D打印技术更快捷、安全、有效、准确地制作出复杂的缺损修补物,形成支架材料诱导新生骨接近自然骨。PEEK已成为口腔领域内的一种新型材料,在口腔修复和口腔种植领域内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旨在对PEEK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被引量:3
3
作者 贾晓清 苏小凤 +6 位作者 韩继明 高莹卉 郭静静 林俊岭 高燕 陈开兵 刘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对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0月多中心老年男性OSA患者532例,以2型糖尿病为暴露因素分为糖尿病组135例和非糖尿病组397例,中位随访42(41,53)个月,记...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对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0月多中心老年男性OSA患者532例,以2型糖尿病为暴露因素分为糖尿病组135例和非糖尿病组397例,中位随访42(41,53)个月,记录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随访终点为发生的脑卒中事件。结果老年男性OSA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为25.4%。糖尿病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饮酒、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访期间发生脑卒中41例(7.7%)。糖尿病组的累积生存率低于非糖尿病组(P_(log rank)=0.003)。2型糖尿病是老年男性OSA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44,95%CI:1.080~5.087,P=0.031)。结论2型糖尿病是老年男性OSA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糖尿病 2型 卒中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口腔卫生士教育制度介绍及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唐鲁 丁治国 +3 位作者 周玲君 李刚 张林祺 王飞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75-1277,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美国口腔卫生士的执业范围、专业能力要求、学制与课程设置、考核办法以及资格认证办法,了解美国口腔卫生士的教育制度及培养模式,以期为我国口腔卫生士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美国 口腔卫生士 教育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后早期降压治疗对3个月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东岳 牛敬忠 +4 位作者 李群伟 许锬 孔艳 张金涛 张永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TOAST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3年5月在解放军第九六○医院(泰安院区)、肥城市人民医院、东平县人民医院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非溶栓患者41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 目的探讨TOAST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3年5月在解放军第九六○医院(泰安院区)、肥城市人民医院、东平县人民医院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非溶栓患者41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组168例,降压治疗82例,无降压治疗86例;心源性栓塞型(cardioembolism,CE)组84例,降压治疗43例,无降压治疗41例;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组144例,降压治疗74例,无降压治疗70例;其他病因明确型(10例)和病因不明型组(10例)样本数太少,未做统计学分析。观察患者出院后3个月全因病死率、死亡/致残率。结果LAA组、CE组和SAO组降压治疗患者治疗2周或出院时血压下降幅度明显高于无降压治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访3个月,LAA组降压治疗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无降压治疗患者(13.4%vs 3.5%,P=0.041),CE组降压治疗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无降压治疗患者(14.0%vs 34.1%,P=0.030),SAO组降压治疗与无降压治疗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vs 2.9%,P=0.961)。LAA组、CE组和SAO组死亡/残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3%vs 39.5%,51.2%vs 70.7%,20.3%vs 20.0%,P>0.05)。结论LAA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有增加3个月病死率风险;CE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应避免血压维持在较高水平,降压治疗是获益的;SAO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未改变其3个月死亡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降压 控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口腔卫生士专业在校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5
6
作者 丁治国 李刚 +3 位作者 唐鲁 赵华强 孟庆慧 张林祺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99-100,109,共3页
目的介绍美国高校的口腔卫生士课程体系,为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我国口腔卫生课程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美国口腔专业大学排名选取8个地区的8所高校,运用文献研究法、网络资源调查法收集这些院校课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所高校口腔卫... 目的介绍美国高校的口腔卫生士课程体系,为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我国口腔卫生课程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美国口腔专业大学排名选取8个地区的8所高校,运用文献研究法、网络资源调查法收集这些院校课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所高校口腔卫生专业课程总门数30~66门,必修课3~16门,总学分74~129学分,学习时长在15个月至4年。结论8所高校课程体系的设置在课程门数及总时长、课程类型及学时分配和各类型课程的构成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建议结合国情构建适合我国口腔卫生士发展的在校教育课程,完善口腔卫生专业课程类型,拓宽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领域;增加实践课程课时,加强口腔卫生士实践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卫生士 美国 课程设置 学历教育 口腔科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路径指标与血管再通及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远路 谷蒙蒙 +6 位作者 肖露露 袁康 查明明 刘玉景 黄显军 孙文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3-83,共11页
目的探究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行机械取栓术颅内外血管路径因素与术后血管再通情况及术后90 d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因急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行机械取栓患者,通过DSA评... 目的探究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行机械取栓术颅内外血管路径因素与术后血管再通情况及术后90 d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因急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行机械取栓患者,通过DSA评估患者颅外段血管路径因素中的牛角弓、主动脉弓型和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外段迂曲分型,以及由上述3个血管解剖学因素构成的BAD评分、颅内海绵窦段血管迂曲分型等。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时间变量、病情资料、手术变量及预后指标,参照既往文献将海绵窦段血管迂曲分型进一步分为3组(Ⅰ型组、Ⅱ+Ⅲ型组和Ⅳ型组),比较上述变量在3组中分布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颅内外血管解剖学因素与取栓术后血管再通情况及术后90 d功能预后之间的关联。结果最终纳入201例颈内动脉末端或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患者,海绵窦段血管迂曲Ⅰ型92例(45.8%),Ⅱ+Ⅲ型共87例(43.3%),Ⅳ型22例(10.9%)。年龄(P=0.042)、性别(P=0.046)、高血压病(P=0.013)、穿刺至取栓支架到位时间(P<0.01)、主动脉弓型(P=0.041)、牛角弓伴左侧血管病变(P<0.01)、颅外段血管BAD评分(P<0.01)、后膝角度(P<0.01)、前膝角度(P<0.01)、前后膝角度之和(P<0.01)、后膝顶点至水平段底之间的高度(P<0.01)、静脉溶栓(P=0.011)、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P<0.01)、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P=0.039)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AD评分≥2分较BAD评分<2分血管再通失败率更高(OR=4.056,95%CI:2.025~8.126,P<0.01),术后90 d功能预后更差(OR=2.052,95%CI:1.110~3.794,P=0.022),海绵窦段血管迂曲分型Ⅳ型相比Ⅰ型血管再通失败率更高(OR=6.686,95%CI:2.426~18.427,P<0.01),术后90 d功能预后更差(OR=3.618,95%CI:1.135~11.526,P=0.030)。校正闭塞部位、穿刺至血管再通或手术结束时间、静脉溶栓后,BAD≥2分较BAD评分<2分(OR=2.536,95%CI:1.127~5.706,P=0.025)及海绵窦段血管迂曲分型Ⅳ型相比Ⅰ型(OR=3.872,95%CI:1.167~12.850,P=0.027)是术后血管再通失败的独立预测因子;校正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或手术结束时间、症状性颅内出血、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后,BAD评分≥2分较BAD评分<2分(OR=1.050,95%CI:0.456~2.417,P=0.908)及海绵窦段血管迂曲分型Ⅳ型相比Ⅰ型(OR=1.823,95%CI:0.427~7.789,P=0.418)与术后90 d功能预后无关。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行机械取栓术患者,不良的颅内外血管解剖因素与术后血管再通失败有关,而与术后90 d功能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迂曲 海绵窦段血管 机械取栓 再通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0
8
作者 吴健 杨艳兵 +5 位作者 董学义 张传阳 曹桂林 盖殿秀 王文静 赵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4-607,共4页
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是一种新的筋膜间平面阻滞方法,2016年Forero等[1]首次发表ESPB在胸部神经性疼痛中的镇痛应用,描述ESPB作为一种简单有效又安全的技术,可以用于胸部慢性神经性疼痛以及胸部急性术后或... 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是一种新的筋膜间平面阻滞方法,2016年Forero等[1]首次发表ESPB在胸部神经性疼痛中的镇痛应用,描述ESPB作为一种简单有效又安全的技术,可以用于胸部慢性神经性疼痛以及胸部急性术后或创伤后疼痛的止痛。此后,ESPB受到广泛关注,被逐步应用在胸部、腹部、髋关节、妇科和脊柱手术及其术后镇痛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滞方法 竖脊肌 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 慢性神经性疼痛 术后镇痛 脊柱手术 胸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PS13B基因复合杂合变异致Cohen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9
作者 曹玉红 张光运 +1 位作者 曹开方 曹艳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77-780,共4页
目的探讨Cohen综合征临床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Cohe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1岁3个月,因智力运动发育迟缓就诊。患儿毛发浓密,眼距宽,眼裂下斜,短人中,上唇短,多线及通贯掌... 目的探讨Cohen综合征临床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Cohe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1岁3个月,因智力运动发育迟缓就诊。患儿毛发浓密,眼距宽,眼裂下斜,短人中,上唇短,多线及通贯掌纹,关节过伸,肌张力低。中性粒细胞减少。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双侧脑室扩大,脑外间隙增宽。基因检测显示患儿VPS13B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c.3863 delC(p.T 1288 fs)及c.5082 delT(p.S 1694 fs),分别来自表型正常的父母。两个变异位点均未见报道,相关软件预测为致病变异。结论患儿确诊为Cohen综合征,此研究扩展了Cohen综合征患者VPS13B基因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hen综合征 VPS13B基因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